产业集群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若干同类企业、为这些企业配套的上下游企业,以及相关的服务业,高密度地集聚在一起。国内外实践证明,产业集群是全球性的经济发展潮流,是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是湘西州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提高发展质量的重大举措,是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必然要求。
一、湘西州工业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1、三大产业发展现状
锰锌产业集群快速增长。上半年,全州锰锌企业已达154家,能生产锰矿石、电解金属锰片、锰锭、电解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锰、锌精矿、电解锌、锌锭等产品。其中:电解锰生产企业53户,年生产能力37万吨;电解锌生产企业12家,年生产能力24万吨。锰锌产业集群从业人员3万多人,同比增长11.9%;总资产64.7亿元,同比增长14.5%,占规模工业总资产的54.4%;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5.3亿元,同比增长89.1%,占规模工业总收入的81%;实现利税7.68亿元,同比增长156.6%,占全州规模工业利税的83.2%。
食品加工产业集群稳步提高。目前拥有的规模企业有20家,主要产品有酒鬼酒、猕猴桃系列产品,果王素、茶叶、椪柑、复烤烟叶等产品。上半年,食品加工产业集群从业人员4564人,同比增长8%;总资产26亿元,同比增长1%;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8亿元,同比增长10.5%;实现利税0.45亿元,是上年的1.3万倍。食品加工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造就了中国酒鬼酒、湖南老爹农业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湘西鹤盛原烟公司、古丈县茶叶总厂等—批优势企业。
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目前拥有的规模企业有9家,主要产品有青蒿素、肠康片、茶多酚、伤湿喷雾剂、桐叶烧伤油、中药饮片等产品。上半年,拥有总资产4.6亿元,同比增长13.6%;实现主营业务收入0.84亿元,同比增长46.4%;实现利税0.11亿元,同比增长124.4%;从业人员696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依托湘西州丰富的山地和药材资源,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成为湘西州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2、产业集聚效应凸现
上半年,全州“三大产业”集群拥有单位183家,占规模工业单位数的69.8%,拥有资产95.18亿元,占规模工业总资产的80%,实现工业增加值达20.52亿元,同比增长38.4%,占全州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83%,比上年所占比重提高了3.3个百分点,对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80.2%,拉动工业增长26.1个百分点,实现利税8.24亿元,同比增长170.7%,占规模工业利税总量的89.3%,其中:实现利润3.88亿元,是上年同期的5.3倍,产业集聚效应开始显现。
分产业看:锰锌产业集群实现工业增加值18.2亿元,同比增长44.6%,实现利税7.68亿元,同比增长156.6%;食品产业集群实现工业增加值1.71亿元,同比增长10.2%,实现利税0.45亿元,是上年的1.3万倍;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实现工业增加值0.61亿元,同比增长15.4%,实现利税0.11亿元,同比增长124.4%。
3、产业集聚有效地拉动经济快速增长
一是提升经济总量。产业集群已经成为湘西州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上半年,全州“三大产业”集群实现工业增加值达20.52亿元,同比增长38.4%,比上年同期净增8.45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9亿元,同比增长82.2%,比上年同期净增26.6亿元;实现利税8.24亿元,同比增长170.7%,比上年同期净增5.2亿元。二是提供就业空间。产业集群已经成为扩大就业、增加收入的重要渠道。上半年,三大产业集群从业人员3.57万人,占全州规模工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77.8%,支付劳动者报酬2.4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2.9%;三是促进产业升级。产业集群发展不仅优化了区域经济布局,而且实现了资源的合理配置,进一步强化和发挥了集群产业的集聚力和竞争力。湖南东方锰业公司与科研院所研制的四氧化三锰、湖南老爹科技公司研制的果王素等精深加工产品,即拉长了产业链,又提升了产品的科技含量,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四是反哺拉动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加快了农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更快、更好的形成农产品加工区。上半年,全州农产品加工企业29家,实现工业增加值2.32亿元,实现利润0.2亿元,有效地带动了农业的发展,为全州农民提供了更多的经济实惠。初步形成了以酒鬼酒股份公司、老爹农业科技公司、亿事达公司为龙头的食品加工企业,和以湘泉制药公司、华立青蒿素公司为龙头的医药加工企业,正在惠及湘西州广大农民,为农民朋友脱贫致富开辟了新途径。
二、当前工业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产业链不完善,产业发展缺乏上下游产业和相关产业支持。
目前,湘西州绝大多数产业集群产业链较短,集群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长期集中在单一产品制造环节上,上下游产业发展的竞争力严重不足。这导致产业集群的优势不能充分发挥,下游产业的缺乏反过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上游产业的提升。
2、低水平重复建设依然严重。
在当前比较看好的锰锌产业集群和生物制药集群中,低水平重复建设依然严重,其结果势必造成行业内的恶性竞争,从而导致集群内部企业的自相残杀,严重削弱了集群的产业优势和对外竞争能力。
上半年,锰锌加工企业技改投入达2.83亿元,同比增长96.5%,企业生产能力的增加为生产发展带来了后劲,同时,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也为产业集群的发展增添新的障碍;同样,医药行业也是如此,青蒿素也是市场看好的产品,也是湘西州经济增长的新亮点,但是,从目前情况看,各县市都纷纷上马此项目,全州生产此产品的企业就有7家,特别是今年上半年随着产品市场价格的下跌,导致该类企业的生产和效益均有不同程度下滑。
3、产业集群中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低,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大部分产业集群为资源加工业,技术含量、装备水平普遍不高;同时,产业工人的素质不高,更缺少懂技术的高素质科技人才,多数产业缺乏专门的职业技术培训,技术人员、高级技术工人严重短缺。产业集群的研发能力较弱,技术模仿多于技术创新,多数属于粗加工产业,缺乏自身的产品优势,附加值也不高,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和竞争能力的增强;产业集群的整体档次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4、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由于湘西州产业集群中大多数中小企业的档次较低,生产的粗放性和模仿性,自身的抗风险能力较弱,企业的发展前境不能令人乐观,使企业的信誉度下降,直接造成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尽管不少企业生产的产品目前市场看好,想扩大生产规模,但苦于没有资金也只能望俏市而兴叹,严重阻碍了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
三、发展工业产业集群的对策及建议
1、培育要素市场,加快产业集聚。
大力培育要素市场,健全以市场为基础的要素价格形成机制,完善市场化导向的收入分配机制,增强要素活力,激活要素潜力,促进产业要素有效地流动、集聚和优化配置。充分利用现有城镇基础设施加快产业要素集聚。积极引导、合理规划土地投入方向,使土地资源向优势产业、优势集群集中,鼓励企业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充分调动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加速科技成果转化,鼓励技术要素以多种形式参与收益分配;完善人才工作机制,加大人力资源开发,促进人力资源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
2、积极促进相关产业的合理集聚和布局。
要促进产业集群有序发展,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强有力的产业群体和竞争主体。推动中小企业专业化集聚,加快工业园区建设,进一步吸引外资企业加入。为此,要对全州目前的工业产业集群进行分析比较,从市场资源、技术、环境空间等方面,找出比较优势、制定合理、完善的产业集群布局规划,对现有产业集群从设备、产品、技术、人才、市场等资源各方面进行整合,突出每个产业集群自身的特色,作为政府在产业集群发展中的宏观调控目标。加强领导,健全、完善市县分工负责制。强化政府对发展工业产业集群的介入和引导。对纳入工业发展规划的工业园区建设,一是要考虑现有的工业产业集群布局,二是要体现工业园区的特色,三是要注重新建工业园区的档次。使工业产业集群的布局趋于合理。
3、扩大产业集群的规模。
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培育、壮大产业集群。有计划地扶持一批重点企业改造、扩建,新建一批技术含量高、有发展前景的项目。做好重点产业集群的项目前期工作,建立州级重点产业集群项目库,推动重点产业集群的项目储备和项目成果对接。加快培育龙头企业,有效发挥大企业的带动作用。使产业集群的规模迅速扩大,突出规模效应。
4、大力支持技术创新,培育产业集群的品牌产品,提高集群知名度。
对现有的产业集群企业生产的产品进行分类整合,从简单加工向深加工延伸,从粗加工向精加工拓展,拉长集群产业链条;同时,依托政府或行业协会,设立基金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研发新产品,不断培育产业集群的自身品牌,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提高集群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市场竞争力。
[湘西州统计局 李湘吉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