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阳:在湘西大开发中的思考与对策

来源: 时间: 2007-09-07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实施湘西大开发,加快湘西地区发展,是省委、省政府总揽全局、审时度势作出的具有时代性的重大决策。湘西大开发的实施,必将给整个湘西地区的发展带来极其宝贵的机遇,尤其是麻阳这样一个地处边远山区的少数民族贫困县,更是千载难逢。因此,我们必须紧紧地抓住历史机遇,全力投入到湘西大开发之中去,发挥优势,找准定位,扬长避短,突出重点,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在未来20年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坚持走超常规发展之路,在湘西大开发过程中努力实现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新的跨越。

    一、麻阳在湘西大开发所具备的优势

    1、具备丰厚的自然资源优势。

    麻阳地处武陵山脉与雪峰山脉之间,属国家中部向西部过渡地带,地形上具有“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加庄园”的特点,山地资源丰富,具备较好的经济开发条件。一是立足山地优势,壮大了柑桔产业。自1984年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大力发展柑桔产业。到2006年底,全县柑桔栽培面积20万亩,年产量35万吨,年产值4.5亿元,其中优质冰糖橙12万亩,年产量20万吨,年产值3.2亿元,柑桔已成为县域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麻阳”牌冰糖橙、“东坡”牌脐橙多次荣获省农博会金奖,我县被誉为“中国冰糖橙之乡”,列入了湖南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建设重点县。二是立足农田优势,发展了蔬菜产业。结合我县城镇和沿河乡镇农田土壤肥沃,灌溉便利的特点,全县共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基地8万亩;发展商品蔬菜4万亩,其中大棚反季蔬菜0.55万亩,成为怀化、吉首、张家界、铜仁等周边地级城市的菜蓝子供应基地,我县蔬菜一日不到,这些地方蔬菜价格就会直线上升。三是立足水能资源,开发了水电产业。我县水能理论蕴藏量为19万KW,技术可开发量为10.9万KW。目前全县在建电站达6个总装机容量5.96万KW,还有3个近3万千瓦的电站将在近年内动工。可以预见,2-4年后水电产业将成为我县工业龙头,税收支柱,并通过缓解电力制约瓶颈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2、具备明显的区位交通优势。

    麻阳位于湘黔边界,处于怀化、吉首、贵州铜仁三个地级城市中心点上,距离怀化59公里,距吉首86公里,距铜仁93公里;同时毗邻古城凤凰,处于张家界—吉首—凤凰这一大湘西旅游线的自然延伸点上。境内枝柳、渝怀两大铁路主干线穿境而过,通车里程达80公里,设有8个站,其中县级站2个;209国道和308省道交汇于县城;县城距大兴机场130公里,距芷江机场110公里,距张家界机场263公里,与外界联系交往较为方便,具有明显的区位和交通优势,这是麻阳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地理资源。

    3、具备独特苗文化资源优势。

    麻阳县苗族源远流长,从族源上划分属于盘瓠苗族这一分支,是全国盘瓠苗族文化实物留存最多、非物质形态文化保存最丰富的县,境内盘瓠文化民俗村被湖南省苗学会命名为“盘瓠文化研究基地”,并将盘瓠文化融入旅游业,在拥有4800亩水面和4眼温泉、紧靠209国道和毗邻凤凰古城的黄土溪水库旅游综合开发中,已成功启动投资达1.2亿元的“石羊哨?中国盘瓠部落”旅游龙头建设项目;在县城兴建了盘瓠民俗文化村,并即将在防洪大堤水泥墙上镌刻长达1200米的融诗书画于一体,反映苗族发展历史的“中国苗族文化长廊”。盘瓠文化已成为我县旅游业的点晴之珠和城市建设的生花妙笔。

    4、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

    麻阳生态环境良好,山川钟灵毓秀。麻阳境内三面环山,锦江河贯穿全境,奇特的地质地貌和丰富的水资源,形成了天然的“磁化场”和“净化池”,促进了人民的健康长寿。2006年我县被湖南省人民政府授于“湖南省长寿之乡”荣誉称号,目前正在申报“中国长寿之乡”。麻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森林资源丰富,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6.48%,空气环境质量良好。近年来,麻阳结合实施退耕还林、生态效益林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加快了创建全省生态示范县的步伐,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特殊的地质地貌,宜人的气候环境,丰富的森林资源、物产资源,造就了麻阳是一个长寿的天地,一个健康的家园,一个吉祥的福地!

    二、麻阳在湘西大开发中的主要制约因素

    1、经济总量小,产业结构不合理。 

    2006年,麻阳县县内生产总值为16.14亿元,人均值为4771元,工业总产值10.66亿元,农业总产值8.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1786元。我县经济总量不足沿海发达地区一个村的年产值。三次产业结构明显不合理,2006年我县三次产业比为34.3:24.4:41.3,其中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明显偏高,第二产业比重过于偏低,第三产业得不到充分发展,从而形成结构层次低、效益差、关联度不高的产业结构。

    2、财政困难大,贫困人口多。2006年麻阳全县财政总收入达到6364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4693万元,增长12%;而当年财政总支出31453万元,增长30.9%,收支矛盾加大,从而对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严重不足。2006年底全县农村仍有贫困人口6.78万,低收入人口5.23万,未解决温饱人口1.55万,占全县总人口的近19%,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大。

    3、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2006年底,麻阳县至今还有80个村没有通公路,110个村没有通自来水,有42个村230个组3.5万人存在饮水困难,有87个组1.7万人缺医少药,有1763户存在住房困难。县到乡有10条240公里末改造,其中包含断头路7条。农田水利建设停步不前,实行民族自治以来全县没有修建一座水库,农田水利都还在吃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本,大部分水利基础设施处于超期限带病运行状态,目前全县有病险水库54座,病险工程多,安全隐患大。

    4、资源相对贫乏,吸引外资能力差

    土地资源少。人均国土面积仅为6.6亩,人均耕地面积仅0.672亩,比全省低0.21亩,比全市低0.12亩。矿产资源贫乏。在怀化市探明的15种矿种中,我县仅有铜矿,且经过多年开采,目前已基本枯竭。森林覆盖率低。我县共有林地105万亩,森林覆盖率为53%,活木蓄积量102.08万立方米。人均林地不足3亩,比全市低1.87亩,森林覆盖率比全市低7.4个百分点。外贸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低。我县近几年出口的产品几乎都是高污染、高能耗、附加值低的初级产品,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加上我县缺乏外经贸方面的专门人才,对我县扩大外经贸工作成果形成直接的制约因素。

    三、麻阳在湘西大开发中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实施湘西大开发战略对加快麻阳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紧紧抓住湘西大开发的战略机遇期,树立超常规发展的观念,充分利用麻阳各种优势资源,整合功能,着力培育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

    1、树立正确的开发观,破除传统落后的封闭意识。实施大开发,首先要思想大解放。全县党员干部必须摒弃与现代经济社会还不相适应的思维定式,坚决克服等、靠、要的思想,自觉投身到大开发中去,把握好历史机遇,扩大对外开放,大力招商引资,尤其是要高度重视、支持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同时,放开手脚,敢闯、敢试、敢拼、敢于走出一条踏上湘西大开发“快车道”的新路子。

    2、发展特色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一是积极筹措资金,加强管理,提高投资效益。要抓住湘西大开发、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退耕还林等有利契机,积极争取上级对特色农业的投入;并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尤其是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对特色农业发展的信贷投入,满足特色农业对资金的需求。二是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坚持品牌发展战略。要在“麻阳”牌冰糖橙和“东坡”牌纽荷尔脐橙连续三年获得省农博会金奖的基础上,积极争创湖南省名牌产品;同时,积极开展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认证工作,不断提高麻阳柑桔、瓜菜以及麻鸭、白鹅等为主的特种养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力争到“十一五”末实现省级名牌产品三个,国家级名牌实现零的突破。三是转变经营方式,创新机制,推进产业化经营。要加大改革力度,尤其是在柑桔、瓜菜、养殖等特色农产品开发领域,必须建立以项目为纽带、联结各方的产业一体化系统开发体制;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对重点龙头企业制订专项扶持政策;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尤其是在精深加工上狠下功夫;大力发展各类中介组织,积极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等产业化模式。

    3、壮大支柱产业,扩大工业经济总量。根据我县工业的实际情况,一是改革产权制度,鼓励个体、私营收购、控股现有国有企业,实现国有企业的民营化。对负债过重企业进行破产和重组。二是充分依靠已形成的工业基础,通过技术改造,提高产品的档次,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重点发展以电力、食品、冶金、化工等产业为支撑的支柱工业。三是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调整所有制结构的突破口,鼓励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大力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步伐,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我县最重要的经济增长点,特别是依托本地丰富的柑桔、野生菜、禽畜、水产等农副土特产品的资源优势,引进先进加工技术和设备,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此外,政府应出台更加优惠的扶持政策和管理办法,为麻阳工业企业特别是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内外环境,并以此来招商引资。并积极加快电站建设,完成锦江河流域8级梯级开发,继续实施城乡电网改造,为发展工业提供电力保障。

    4、加快第三产业,突出开发旅游经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扩大消费需求,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要适应消费转型升级的要求,以旅游业为龙头,努力把三产做旺,提高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增强消费对整个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一是突出发展旅游业。坚持高起点规划,以建设“麻阳——世界长寿旅游圣地”为主题,构筑以长寿、盘瓠为龙头,融自然生态、历史人文、民俗风情旅游资源为一体的旅游格局;积极开发各类民俗、生态、人文旅游景点,进一步搞好景点和配套设施建设,重点建好中国盘瓠部落、盘瓠民俗文化村、苗族文化长廊、文明山森林公园等旅游景点,精心策划,搭凤凰旅游顺路车,迅速融入“大湘西旅游圈”。  二是加强商品市场功能体系建设。改变传统商品市场经营理念,提高服务水平,提升服务档次,拓宽服务功能,扩大经营规模和效益。改变传统商品市场的经营模式,发展连销经营、物流配送、仓储超市等现代流通业。抓好商贸街和商贸小区建设,对露天市场进行专项整治,取消占道经营,实现退路进厅。当前重点建设完善好我县的富州建材市场和金环水果批发市场。三是突出发展新兴服务业。改造提升餐饮服务、商贸物流等传统三产业;大力发展科教、文化、医疗保健、金融、保险业及社区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完善消费政策,改善消费环境,积极引导住房、教育等消费形式,培育形成新的消费热点。

[麻阳苗族自治县统计局龙开才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