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1—9月古丈县农民现金收支状况及对策

来源: 时间: 2007-10-12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今年以来,古丈县委、县政府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继续加大对农业和农村投入,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据全县70户住户调查,2007年1—9月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211元,同比增加127元,增长11.7%,同时随着收入的增加,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也稳定提高,人均现金支出1063元,同比增加128元,增长13.7%,其中,生活消费717元,增加25元,增长3.6%。

    一、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性收入已成为农民收入的两大支柱。

    (一)工资性收入已成为农民现金收入的主要渠道。1—9月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达到390元,增加51元,增长15.2%,工资性收入已占农民全部现金收入的32.2%,其中58.2%来自于农民外出务工收入。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因素:一是农民在本乡地域内劳动得到收入稳定增长,农民利用农闲时间在本乡地域内劳动得到收入159元,同比增加23元,增长16.9%,二是近年来,古丈县各级党委政府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而又见效快的产业来抓,健全劳务输出组织,切实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加大对农民工的技术培训力度,使农民能够有一技之长,外出务工的工资待遇得到提高,加上国家出台一系列保护农民工权益的政策,农民工外出就业环境进一步优化,农村劳动力外出规模继续扩大,农民外出打工收入稳步增长。农民外出从业收入达到227元,增长13.5%,增加了27元,由此可见,务工收入是工资性收入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二)家庭经营现金收入仍然是农民收入的主要主体。 1—9月农民人均家庭经营现金收入659元,增加42元,增长6.8%,占农民全部现金收入的54.4%,其中71%来自于农、牧业现金收入。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现金收入仍然是家庭经营性收入的主体,人均达到540元,增加12元,增长2.3%。其中:出售农产品收入增长5.7%,出售牧业产品收入增长9.1%,今年粮食、肉类、禽蛋、蔬菜、水果等主要农副产品市场价格大幅上涨,是拉动农民增收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古丈县第一产业仍然是农民收入来源的主要渠道,因此农产品价格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很大,今年1—9月以来农产品价格出现多年少见的增长势头,使得农民的收入增速加快。农民从第二、三产业中获得的经营性收入占有比重小,人均现金收入分别为80元;39元,分别增长20.7%;60.3%,主要原因是城、乡区域经济的发展拉动,农村个体工业、建筑业发展势头良好,农村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和农村市场的繁荣所致。

    (三)非经营性收入稳中有升。1—9月古丈县农民非经营性收入中,其中,财产性收入11元,同比增长2元,主要是调查户出售财物收入和转让土地经营权收入增长。转移性收入151元,同比增加31元,增长26.2%,主要是三季度来,家庭非常住人口寄回带回现金收入增加和农民从实施退耕还林项目和粮食种植补贴中得到的补贴收入增加。

    二、农民人均现金支出高于收入增幅,生产费用和生活消费较快增长。

    1—9月古丈县农民人均现金支出高达1063元,同比增加128元,增长13.7%,增速比现金收入高出2个百分点。

    (一)、生产费用持续增长。1—9月农民人均生产性费用支出达280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7.3%,生产性费用支出增长主要体现在家庭经营性费用支出和购置生产性固定资产上,这两项费用分别为226元,54元,分别增长11.5%;227.5%。主要是农民购买工业机械,和购买农业用生产资料费用增加。这充分说明古丈县农民发展生产加快经济发展意识加强。

    (二)生活消费支出总体增加 ,农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1—9月以来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17元,同比增加25元,增长3.6%。在生活消费支出的八大类构成中,四升四降,增长的部分:一是食品消费支出比上年增加306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0元,增长了15%;其中烟、酒、肉、禽、蛋、奶、食用油及制品等支出达到221元,占食品消费支出的72%,同比增长12.9%。二是衣着消费支出76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4%,三是通讯费用和交通客运费用66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7%,四是其它商品和服务支出24元,同比增长49.5%。下降部分:一是居住消费支出50元,比上年下降20元,下降28.5%,二是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55元,同比下降6.1%,三是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97元,同比下降了6.6%,四是医疗保健支出43元,下降22.1%,主要是国家实行“两免一补”和“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农民从中得到实惠。随着收入的增加,农民的消费水平正逐步提高,在吃、穿、住等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后,对生活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三、农民收入增长面临的几个问题

    近几年来,虽然古丈县农民现金收入增长较快,但增长的因素不是太稳定,农民增收的基础仍然十分薄弱,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还不具备,因为:

    1、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农民增收基础不牢固。因历史的原因以及受经济的影响,全县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不能一下子改变其根本面貌,只能循序渐进,因此古丈县农业基础薄弱的问题仍十分突出,农业防灾抗灾能力差,靠天吃饭的局面不能得到基本改变,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农民增收的进程。

    2、生产成本高导致增产不增收,是农民增收的一大障碍。2007年,古丈县以种籽、化肥、农药为代表的农资价格全面上涨,而且上涨幅度较大。多数农民认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过高,种粮效益较低,种粮即使增了产也不能增加多大收入。

    3、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农业综合效益不高,农业基础设施落后。一方面古丈县农业抗自然灾害能力不强,靠天吃饭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另一方面,古丈县农村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不平衡性,在目前收入中,一产业和劳务工资性收入是目前农村经济的支柱,分别占农民整个收入的44.6%和31.8%。农村经济中的二、三产业仅占9.8%。发展不平衡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

    4、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低,是制约农民增收的根本问题。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低,严重制约和阻碍农村经济的发展,不仅严重影响到农业先进技术的推广及农业科技知识的普及,而且也严重影响着劳务输出的数量和质量。据调查,目前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村劳动力大都是老弱病残,这些人因文化素质低、体能技能差、思想观念落后,在收入渠道上死守传统的种养业,承袭传统种养经验,不敢尝试先进的农业生产和技术。同时,在外出务工的劳动力中,大多无一技之长,有的虽掌握一门技术,但与需求不对路,只能做脏、重、累的苦活,工作不稳定,收入无保障。

    四、几点建议

    1、进一步加强领导,切实把“三农”问题,特别是农民增收问题摆上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正确处理好“三农”问题,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继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使农民增收进入一个良性循环之中,实现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2、目前牲猪价格看好。应抢抓机遇,加大力度抓好畜牧业生产,使牧业收入继续作为拉动农民收入增长的一条重要渠道。重点推广小区养殖模式,以推动规模养殖的发展,鼓励和发动散养农户学习并提高养殖技术、增加养殖数量。

    3、突破二三产业瓶颈,促进农民收入全面增长。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古丈县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滞后,所占比重较小,成为制约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瓶颈。所以增加农民收入仅靠农业是不行的,必须大力发展乡村工业、农民家庭企业,尽快改变农民家庭二三产业少、小、弱的状况,培育起一批经得起市场风险考验,覆盖本地或本区域的建筑、物流、加工等方面的家庭企业,促进农民收入全面增长。

    4、继续抓好劳务输出,增加农民收入。各级各有关部门应根据市场和企业的需求,做好农村劳动力输出的组织培训工作,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劳动技能,使农村劳动力素质适应市场和企业的需要,不断扩大择业面,壮大农村劳务产业,使劳务支出继续成为来宾市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总之,要使古丈县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各级党政必须脚踏实地带领全县农民依托政策、更新观念、大力改革、利用科技、广纳人才,共同构建农民增收的环境。继续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中心,促进农村经济稳定增长,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蓄力量。

[湘西自治州统计局 张清林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