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县:把小鞋垫做成大产业

来源: 时间: 2008-03-25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3月中旬,根据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向宏国同志的指示,龙山县统计局副局长何孝干、工会主席黄家明各带一名同志到民安、新城、石羔对电脑绣花鞋垫的生产、销售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认为该产品开发潜力大、市场前景好,值得重点引导和扶持。

    一、龙山县电脑绣花鞋垫的生产经营现状

    龙山县的电脑绣花鞋垫来源于传统的民间手工绣花鞋垫,很早以前心灵手巧的龙山人民就把零碎的布头用浆糊沾在一起打成布壳子,晒干后剪成鞋样,然后用五彩的丝线一针一线地绣出各种花鸟图案出来,但那时主要是自用或者作为礼物赠送给意中人或亲朋好友,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才有人把它作为商品来卖,但由于手工绣花耗时多,产量不大,也形成不了一定的市场规模。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特别是近几年来,龙山的一些企业下岗职工及外出务工返乡农民自筹资金,从外地购买了电脑绣花设备,大量生产电脑绣花鞋垫,鞋垫才真正走向市场。

    目前,全县从事电脑绣花鞋垫生产的业主有60多家,拥有绣花机200余台,按每台绣花机需要打布壳子、冲膜、绞边、绣花、修剪、包装等各种工序工人7人推算,共需工人1400人,但我们这次调查出来的只有48家,电脑绣花机136台,从业人员488人。还有十几家已经关门停产,无法找到业主。调查到的这48家大都分布在民安街道办事处湘鄂路两侧,土城坝最多,石羔、新城只有少量的几家。其中规模最大的要数石羔的湘龙群益民族工艺绣花鞋垫厂。据厂长王吉光介绍,该厂由六位股东集资一百多万元,在原已废弃的石羔红砖厂旧址上兴建而成,目前拥有冲膜机2台、绞边机30台、电脑绣花机27台,还要增加绣花机10多台,今年争取达到40台,他们的厂房就是按40台的规模设计的,目前工人有183人,可日产鞋垫15000双,由此推算该厂每月生产鞋垫45万双,每年按生产11个月时间计算可产鞋垫495万双,按目前最低出厂价1.3元/双计算,年产值可达643.5万元。规模最小的也就是只有一台绣花机,只要开工生产,一年也可生产鞋垫132000双,创产值178200元。在我们调查到的这48家当中,年产值上百万元的有8户,年产值100万元以下50万元以上的有12户,年产值50万元以下的28户。龙山县电脑绣花鞋垫的主要产品以一块多钱一双的普通绣花鞋垫为主,也有三、四块钱一双的精品鞋垫,还有的老板已经开发出了价值更高的防臭精品鞋垫。目前全县每年可生产各种电脑绣花鞋垫2743万双,创产值3936万元,如果能加以正确引导,良性发展,再通过一两年时间,把它做成年产量上亿双,产值上亿元的大产业也不是没有可能。目前产品销往北京、上海、河北、江苏、重庆、洛阳等各大中小城市,龙山电脑绣花鞋垫以其价廉物美逐渐占领了全国各地的鞋垫市场,有的直接发货给各大城市的客商,也有的客商直接到龙山来收购,各地客商闻风而至龙山,大量收购鞋垫,产品供不应求,龙山电脑绣花鞋垫逐渐形成了一个欣欣向荣的个体工业产业。
 
    二、存在的问题

    在看到龙山县电脑绣花鞋垫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所存在的问题,由于龙山县的电脑绣花鞋垫是由企业下岗职工和外出打工返乡创业的农民自发搞起来的,缺少政府的扶持,显得先天不足,固定资产投入不够,缺少流动资金,生产场地简陋,加上经营业主的自身素质不高。使得电脑绣花鞋垫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遇到了一些困难,出现了一些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多四少”:

    一是做一两道工序生产的多,具备 “一条龙” 生产线的少。全县具备从打布壳子到冲膜、绞边、绣花、出成品“一条龙”生产线的企业目前只有石羔镇的湘龙群益民族工艺绣花鞋垫厂一家,其它各家都只做其中的一道或两道工序,真正能自已出成品,自己销售的也不多。大部分的业主只是做加工,并且只做绣花一道工序,他们的利润空间最小,被别人一卡,把他的加工费降下来后,他就根本没有利润可言,只好停产。

    二是家庭式作坊多,有厂牌有规模的企业少。我们调查到的有厂牌的仅只有四家:分别是湘龙群益民族工艺绣花鞋垫厂、针情繶土家绣花鞋垫厂、龙山信达民族工艺绣花总厂、银光电脑绣花厂。这四家的生产规模占全县所有鞋垫生产的36%以上。其它大都是无牌、无照的家庭式作坊,购买有一两台绣花机,租一间房子,悄悄地在那里替别人做加工。这就很难形成规模,产生不了规模效益,也难以抵御市场风险。

    三是普通产品多,高质量的精品少。绝大部分业主生产的绝大部分产品都是的一块多钱一双的普通鞋垫,三四块钱一双的精品鞋垫很少,大家都在做量,想以量取胜,很少有业主在开发精、特、新的产品,并且今年以来,行业内部出现恶性竞争,大家竞相压价,有的业主为了降低成本,也就注意不到产品质量了,长此下去,最终我们只会自己砸了自己的牌子。

    四是埋头生产替别人做加工的多,抬头看市场创立自主品牌的少。大部分的业主由于从事这一行业的时间不长,没有销售渠道,自己生产出成品怕找不到销路,就干脆帮别人做一两道工序的加工,或者专门打壳子,或者冲膜,要么绞边,大部分选择的是绣花。一些外地客商到龙山来收购产品时看到这种情况,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就自己采购原材料,让做各道工序的业主帮着做,然后逐步压低工价,特别是绣花的比较多,有的业主把工价一压再压,有的生产根本没利润,就只好停产了。有的业主即使自己能生产出成品,但是对市场了解和把握得不够,没能打出自己叫得响的品牌出来,也不太注意产品的包装,龙山三四块钱一双的鞋垫批发给外地客商,他们一换包装,贴上他们自己的商标,打出他们自己的品牌,再卖出去就是一二十块钱一双。产品的绝大部分利润被经销商赚去了。我们的业主辛辛苦苦只赚得个辛苦费。

    由于龙山县的鞋垫生产经营存在着以上的“四多四少”,使得我们产品附加值不高,产品利润渐簿,同时规模经营没有形成,也显示不出规模效益,销售渠道也不规范,内部恶性竞争,严重影响了龙山电脑绣花鞋垫产业的发展、壮大。

    三、建议及对策

    1、政府要加强引导,促使行业内资源整合,规范市场行为,避免内部的恶性竞争。在这次调查中,不少鞋垫生产业主都向我们抱怨内部恶性竞争,竞相压价,利润减少,已难以维持简单再生产,希望政府能够出面来规范一下市场,而实际上政府也是难以控制市场的,比较好的做法是由工商联或者个协牵头,把各业主组织起来组建行业协会,再由协会来规范行业内部行为,抑制恶性竞争。另一种做法是各业主联合起来组建股份制公司,这就能较快扩大生产规模,彰显规模效益,也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石羔镇党委、政府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他们鼓励辖区内的6位个体老板联合起来组建了股份制公司,兴建了湘龙群益民族工艺绣花鞋垫厂。租借原来招商引资来的石羔红砖厂废弃的厂址上重新建厂房,不仅解决了当地被占地农民索要土地赔偿的难题,而且通过在厂区附近招农民工进厂务工,使当地农民不要出门就在家门口就能打工作挣钱,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更重要的是它使龙山鞋垫的生产有一种全新的模式出现在世人面前,它不再以前的那种家庭式作坊,而是像模像样的规模企业。规模生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市场竞争力,使我们看到了鞋垫生产业发展的光辉前景。也给其他生产经营陷入困境的个体业主作出了一个示范。政府对这种模式出现的有一定规模的企业要进行鼓励,并从政策上给予优惠,鼓励个体工业业主想发展、敢发展。
 
    2、在政策上给予优惠,为个体工业的发展创造一个好的环境。每年龙山县都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出去招商引资,引进来的客商在龙山投资都还要给予税费、用地等各方面政策上的优惠,而我的个体工业大部分都是本县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和外出务工返乡的农民所创办,他们大都是自筹资金,没要国家投一分钱,相反还提供了不少的就业岗位,减轻了政府的就业压力,难道我们不应该给他们一定的优惠政策的支持吗?对于像电脑绣花鞋垫生产这样一个刚刚兴起的个体工业产业,我们要更加呵护,采取“放水养鱼”的政策,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帮助他们发展壮大。说不定今后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就会从这些个体工业企业中诞生。除政策上的支持外,还要为他们创造一个好的发展环境,治安环境、经济秩序对个体工业来说都非常重要,要增强部门服务意识,在发展电脑绣花鞋垫产业上既不能无作为,也不能乱作为,做到发展一家,扶持一家,带动一片。

    3、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融资难的问题。资金是个体工业发展的血液,如何给有发展前途的个体业主充血,不仅需要金融机构进一步做好小额贷款工作,建立与贷款户之间的平等互利关系,政府部门还需要做好各方面的协调工作,启动部分民间资金解决个体经营中的融资难问题。

    4、积极帮助个体业主搞好技术进步,开拓产品市场,提高产品质量,在扩大普通鞋垫产量的同时,注意开发精、特、新产品,搞好商标注册,注重产品包装和创立自主品牌,争创名牌。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

    5、保持特色,不断创新,注意与其它产业的融合。龙山是土家族苗族聚居的地方,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是龙山县着力打造的一大产业。绣花鞋垫是我们少数民族的传统特色产品,在保持它原有特色的同时,也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注意与其它产业特别是旅游业的结合,把它作为一种旅游纪念品来开发,将它与传统的土家织锦有机结合起来,与龙山的旅游景点结合起来,借旅游发展绣花鞋垫这一特色产业,借绣花鞋垫推介龙山的旅游产业,把绣花鞋垫这一传统产品发扬光大,把这一产业做大做强,将它遍布全国,推向世界。

 [龙山县统计局  何孝干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