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接连而至的严重自然灾害,能源、原材料价格的剧烈波动,特别是金融危机导致的市场大幅萎缩,给湘西州工业带来巨大冲击。主要表现在:工业增长明显放缓,下行压力显著加大,企业困难程度加深。尽管如此,湘西州工业生产依然保持了稳步增长,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74.83亿元,同比增长8.4%,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2.54亿元,同比增长16.9%。
一、全年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总体态势
1、全年工业生产开局出现困难,但后期稳步发展。去年一季度规模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8.53亿元,同比下降22.4%;上半年规模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8.27亿元,同比下降5.5%;1-9月规模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49.83亿元,同比增长6.3%;全年规模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74.83亿元,同比增长8.4%;其中:轻工业实现增加值7.4亿元,同比增长19.1%,对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20.3%,拉动规模工业工业增长1.72个百分点;重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67.43亿元,同比增长7.3%,对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79.7%,拉动规模工业增长6.64个百分点。全年工业生产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是:一是受特大冰灾的影响,造成电力、运输等多重困难,使得企业生产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工业生产十分困难;二是受矿产品市场价格的下跌影响,使得涉矿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增多。其中电解锌的价格跌破了10年前的价位,跌至8500元/吨,同比下降66.8%,电解锰的价格由年初的24300元/吨跌至14000元/吨,同比下降12.5%;三是能源、原材料价格的剧烈波动,造成企业不堪重负,许多中小企业纷纷停产;四是受矿山整治的影响,使得部分采矿企业停产。
2、支柱产业对工业经济的贡献作用明显。全年矿产业、食品加工产业及生物医药产业三大支柱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59.25亿元,同比增长11.5%,支柱产业占全部规模工业的比重为79%,比2007年提升1个百分点,拉动规模工业增长7.9个百分点。其中:矿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53.27亿元,同比增长10.4%,食品加工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4.87亿元,同比增长29.2%,生物医药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11亿元,同比下降0.5%。
3、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大幅度增长。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2.54亿元,同比增长16.9%。实现利税18.99亿元,同比下降11.4%,其中,实现利润4.85亿元,同比下降54.1%,利润的大幅度下降主要是受矿产业产品市场大幅下降的影响。工业企业综合效益指数为198.6,同比下降18.7%。三大支柱产业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9亿元,同比增长17.3%,占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87.8%;实现的利税为17.2亿元,同比下降10.3%,占规模工业利税的90.7%,从业人员4.2万人,同比增长9.3%,占规模工业从业人员的76.8%,为解决就业起到了重要作用。
4、县市工业发展整体趋势良好。伴随着新型工业化的强力推进,各县市纷纷出台系列措施,着力在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上求突破,立足本地资源优势,面向国内外市场加快实施工业结构调整,围绕矿产品深加工、农产品精加工、生物医药三大产业集群,积极培育新兴产业,积极推进节能减排,构建生态工业园、生态产业链和循环产业体系,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从各县市发展情况看,全年除吉首市工业生产下降外,其余县市均呈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泸溪县实现工业增加值11.17亿元,同比增长31.9%,古丈县实现工业增加值1.03亿元,同比增长21.2%,龙山县实现工业增加值2.99亿元,同比增长20.4%,永顺县实现工业增加值1.69亿元,同比增长19.6%,保靖县实现工业增加值11.49亿元,同比增长15.7%,凤凰县实现工业增加值2.1亿元,同比增长14.5%,花垣县实现工业增加值30.98亿元,同比增长4.4%,;吉首市实现工业增加值13.38亿元,同比下降7.1%。
二、支撑全年工业经济平稳运行的着力点
1、新型工业化的强力推进。今年,湘西州委、州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若干意见》,把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富民强州的第一推动力。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注重提质、升级、拓展,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创新发展机制,努力实现工业优势优化,做大做强。意见的出台,为加快工业经济的发展、优化新型工业化环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各县市也纷纷出台相应的措施及奖励办法,全州上下形成了抓工业促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
2、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今年以来,湘西州已与省内8所高校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全州50余家企业、部门与8所高校的签订了53个矿产品精加工、农产品深加工、生物制药等方面的产业项目合作协议,使湘西州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迈出了实质性步伐。湖南三立集团6万吨电解锌配套12万吨硫酸及铜镉渣回收利用、四成建材公司利用铅锌废渣年产180万吨水泥、湖南东锰集团1万吨电子极四氧化三锰、三鑫锰业公司生产的氮化锰、锻轧金属锰和铝锰合金无污染、零排放的高新技术产品等,这些项目的建成实施,为湘西州经济发展增添了后劲。
3、改扩建工业企业的速度得到提升。工业企业改扩建项目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均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为湘西州工业经济发展增添了新生力量。全年,实施改扩建项目146个,完成投资28.98亿元,同比增长45.5%,其中:完成工业技改投资21.68亿元,同比增长47.4%。与此同时,今年新进规模企业达到45家,新增工业增加值8.6亿元,拉动规模工业增长5.6个百分点,为全年工业经济增长作出了较大贡献。
三、工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品结构单一、产品市场抗风险能力低。湘西州企业基本上都是产品结构单一,产品市场抗风险能力低,面对今年矿产品市场的一路下滑,大部分企业无力面对,加上企业管理、营销等方面的问题,使得企业生产经营状况难以为继。
2、支柱产业规模小、赢利能力弱。从全州支柱产业状况看,矿产品加工企业除极个别企业外,绝大部分企业都是小规模运作,根本达不到国家特殊行业的基本准入条件,这些小企业一旦遇到市场价格变化,企业的生产效益都将产生大幅下滑。全州333家规模企业中,矿产业企业高达235家,占全部工业企业的70%,全年矿产业实现的主营务收入157.3亿元,同比增长16.9%,而实现的利润为3.2亿元,同比下降60.7%。全年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50家,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为119.5亿元,而同期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为35家,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为89.2亿元。
四、确保湘西州工业经济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做大做强支柱产业。抓紧进行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升工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要大力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开展资本运营,利用州内外资本市场实施并购重组,进行产业链整合,提高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2、抓住国家政策机遇,加快发展工业经济。目前,我国已陆续实施了一系列帮助企业克服困难、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扩大信贷规模,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推行“家电下乡”,连续下调出口退税,加大重要物资资源的国家收储和商业收储力度等,以及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台的六项缓解当前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的措施。这些政策措施的相继出台,为湘西州工业企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唯有充分抓住机遇才能促进湘西州工业经济的良性发展。
3、继续推进新型工业化,确保湘西州工业经济持续发展。建立和完善政府和高校的战略合作机制;建立和完善企业与高校的长效合作机制;积极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积极搭建人才培养合作平台。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做大做强三大产业集群来对接合作创新项目;加快园区建设;突出招商引资,主动对接国际和国内沿海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进一步优化加快新型工业化的环境,从而确保湘西州工业经济持续发展。
[供稿:湘西州统计局 李湘吉]
[责编:周碧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