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溪县农民收入增长现状及调查分析

来源: 时间: 2009-04-30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泸溪县位于湘西州东南方,是国家重点工程五强溪电站库区县、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湖南省唯一的全国扶贫产业建设示范县和中国椪柑之乡。全县辖15个乡镇、150个村(社区),总面积1565平方公里,总人口29.4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4.15万人,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50元。

    一、泸溪县农民稳定增收基本情况

    近年来,泸溪县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省、州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工作目标,大力实施产业富民战略,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使农民收入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据统计,泸溪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006年、2007年、2008年分别为1832元、2224元和2550元,三年净增718元, 年平均递增15.67%,增速均高于全州平均水平,其中2007年比上年增加393元,增速达到21%,为近几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由于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使得泸溪县的城乡居民收入比例从 2006年的4:1、2007年的3.69:1缩减到2008年的3.53: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逐步缩小趋势。泸溪县农民稳定增收的主要结构特点表现为:一是家庭经营收入依然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由于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直接拉动泸溪县农民农业纯收入增长。据住户调查统计,全县农民家庭经营人均纯收入2006年为1160.86元、2007年1247.76元、2008年1419.95元,分别占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为63.37%, 56.09%,55.68%。家庭经营纯收入占据的比例开始下降,这充分说明泸溪县农民的增收点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二是工资性收入逐年递增,增速放缓。泸溪县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推进了劳务经济不断发展,工资性纯收入2008年人均达到795.96元,但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泸溪县农民在省外国内劳务收入人均比2007年减少85.51元,下降21.7%,目前在家返乡农民工总人数达到1.068万人。三是农民的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不断增长。随着中央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农民的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有了明显的增长。2008年全县农民人均财产性和转移性人均纯收入达到334.19元,比2007年增长83.75%。

    二、泸溪县促农稳定增收的主要措施

    (一)认真贯彻支农惠农政策,落实增收扶持措施

    近年来,泸溪县认真贯彻中央、省、州“多予、少取、放活”方针,积极执行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落实增收扶持措施。一是全面落实各项扶持资金。据统计,2006年至2008年的3年间,泸溪县共发放粮食直补、油菜补贴、退耕还林兑现资金、农机补贴等各项直补资金18184万元,农民年均直接或间接人平补贴收入252.6元,其中2006年5562万元,农民人均达到233.24元,占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2.73%;2007年5448万元,农民人均达到226.24元,占当年人均纯收入的10.17%;2008年7174万元,农民人均达到297.08元,占当年人均纯收入的11.65%。二是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扶持。几年来,泸溪县共争取中央、省、州上级资金3.35亿元,大大推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三是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泸溪县把做好农民负担监管工作切实维护农民利益的大事来抓,成立了领导班子,落实减负责任制,签订了减轻农民负担责任书,严格执行涉及农民负担案(事)件责任追究制,减轻农民负担案(事)件责任追究制度得到落实。2006年来共免除农业税912万元,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2168.42万元,农民人均减少负担128元。

    (二)大力实施产业富民战略,推进农民稳定增收

    泸溪县以“一个主导、三大支柱”产业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产业富民战略,使农村产业开发形成“一村一品”的新格局。一是做大做强做优椪柑主导产业。2005年以来,全县共捆绑资金6000万元,目前全县椪柑面积发展到17万亩,已建成绿色食品生产基地1万亩,无公害食品生产基地10万亩,已建万亩椪柑基地乡镇10个,5000亩以上的规模乡镇5个,1000亩以上的规模村85个,50亩以上的椪柑生产大户达500户,2008年椪柑总产量达到10.47万吨,产值达8374.6万元,农民人均创收347元,成为湖南省最大的椪柑生产基地,并被列为全国无公害水果生产示范基地、中国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优质椪柑出口基地、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县和优质椪柑生产基地重点县,泸溪县被国家授予“中国椪柑之乡”。二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积极发展特色经作业。全县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20.55万亩,其中水稻15.24万亩,粮食总产量达7.47万吨。以永兴场、兴隆场、小章为核心的3万亩玻璃椒生产基地和以浦市、达岚、合水、石榴坪为重点3万亩的烟叶、果用瓜产业区。三是加快发展畜牧水产养殖业。2008年肉类总产量为10950吨,水产品产量2050吨,年内出栏肉猪量达13.51万头, 山羊出栏量为2.09万头,家禽出栏量为74.44万羽。全县发展种草养殖大户和生猪养殖大户581户,牧渔业总产值达24035万元。四是积极发展劳务经济。到2008年,全县劳务输出人员达5.8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0%左右,实现劳务输出收入2.65亿元。

    (三)着力加强农村设施建设,夯实稳定增收基础

    一是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2006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6000万元以上,年均完成水利设施建设2600处以上,实施建设了农村饮水工程30处,解决了15个乡镇31个行政村0.59万户2.4万人的饮水安全。利用社会民间资金2440多万元,开发建设了5处民营小水电站,总装机4880千瓦。二是抓好村间道路硬化工作。按照“乡镇负责、村为主体、村民实施”的原则,全县共捆绑资金1000万余元,按照每村扶持资金6.5万元、每平方米补助15元的标准,组织农民投工投劳20万个,实施了144个行政村的道路硬化,完成硬化面积72万平方米。三是抓好农村交通建设。完成乡村道路改造100公里,县乡公路改造完成路面硬化59.8公里,“畅通工程”开工建设13条路,完成路面硬化69公里,通村公路养护里程达711公里。四是抓好林业生态建设。全县累计完成退耕还林面积44.9万亩,封山育林120万亩,认真抓好退耕还林管护工作,确保退耕成果。积极开展“创绿色家园,建生态新村”行动,抓好10生态示范村建设。抓好“一池三改”工作,全县累计建设沼气池1.4万口;五是积极发展农业机械化。积极培育和发展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9434台,113745.6KW,年均推广农机具500台套,机耕作业面积2.4万亩。

    (四)积极开展科技兴农行动,提高农民科技效益

    泸溪县实行县、乡、村三级联动的技术培训机制,确定了30名科技特派员,每人每年安排工作经费5000元,签定责任状,建立了定期培训机制,定制定责下到乡镇逐村逐户开展技术服务。每年农口部门组织了农业技术人员开展“十乡、百村、万农户”农技大培训活动,几年来全县共投入科技培训资金219万元,近年来,泸溪县共引进农作物新品种63个,农业实用推广面积达23.9万亩,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700余期,培训农民15万人次以上。造就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今年泸溪县又建立了稳定的农民技术员队伍,确保200-300亩的桔园有1个农民技术员、300-500亩的有2名农民技术员、500亩以上的桔园有3名农民技术员负责,确保每个产业重点村有1名农民土专家,切实搞好椪柑技术服务。

    (五)加大农业农村投入,增强稳定增收后劲

    泸溪县按照中央关于财政支农资金增量、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逐年增加,不断加大财政支农力度,稳定强化农业投入增长的长效机制。2006年来累计投入“三农”资金3.75亿元,年均递增17.15%,其中州县财政投入累计为2431.2万元,年增长14%以上。

    (六)切实开展为农服务,强化促农增收机制

    一是切实加大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县里确立了4名县级领导专抓农民增收工作,建立了严格的目标管理考核制,制定了年均增收300元以上的工作目标。二是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泸溪县通过出台优惠政策,加强扶持引导,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开展促农增收服务。先后扶持成立了17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会员4300户,服务农户1.44万户。三是壮大龙头企业,带领农民增收。近年泸溪县共发展省级龙头企业1家,州级龙头企业5家,加工农产品1.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8738万元,带动2.5万户农民增收。四是强化稳定增收服务机制。第一,建立资金投入机制,每年捆绑800—2000万元资金用于农民增收建设;第二,制订促农增收优惠政策。近年泸溪县在生产培管、营销措施、技术服务、龙头企业、协会发展、大户扶持等多方面制订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建立了相应的激励机制,对农民增收给予扶持。

    三、制约农民稳定增收的主要问题

    一是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没有建立。支柱产业没有形成规模效益,市场竞争力不强,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加工增值严重滞后,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链无法实现,严重影响农民增收。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制约农民增收。部分上型水库老化失修,渗漏严重,水源浪费大,有效灌溉面积少。许多水库、山塘年久失修,蓄水能力差,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益。三是农民自身素质不高,稳定增收拓展能力不强。目前泸溪县的大部分农民的文化程度低,科技普及率不高,真正懂生产、善管理、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不多,农业科技化、信息化程度不高,开拓能力不强。四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扬幅度偏高,农民增收难度大。据调查,近年来,泸溪县农业生产资料大幅上扬。给农民稳定增收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五是资金不足,影响了农民增收。近年来,虽然上级对泸溪县农业投入不断增加,但投入总量相对不足,由于资金缺乏,影响了农民增收。

[供稿:泸溪县统计局]
[责编:袁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