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古丈县乡公路建设较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县乡路网基本形成,为古丈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整个公路建设的等级大幅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特别是很多村级公路还是低等级的砂路,每到雨季,行车相当困难,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一、县乡公路建设现状
古丈县总面积1297平方公里,辖12个乡镇140个建制村。截至2008年底,全县公路交通通车总里程1142.513公里。其中,省道44.729公里,县道137.494公里,乡道275.706公里,村道684.584公里,全县制建村通公路率96%。
(一)主干线公路提质改造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是打通了贯通南北的出县大通道。2002年建成S229吉首至罗依溪段二级公路。该项目投资3.6亿元,全长61.11公里,其中,古丈段41.16公里。实现了该县及至湘西州高等级公路零的突破,构筑了北通张家界,南至吉首的黄金通道,使古丈的社会经济发展步入了快车道。
(二)通村公路建设显著成效。1994年,省委省政府将湘西州作为全省扶贫攻坚主战场,同时启动通村公路建设,按照2万元/公里配套筑路物质。13年来,累计修建通村公路700余公里,投入资金4200余万元,群众投工投劳400多万个。新通村级公路98个,建制村通达率从43%提升到96%,通村公路奠定了古丈公路交通快速启动和加速发展的坚实基础,基本解决了广大人民群众行路难的问题,制约古丈农村经济发展的交通“瓶颈”逐步打破。
(三)县乡公路提质改造成效显著。自2006年以来,自治州县乡公路改造、通畅工程全面启动,古丈县抢抓建设机遇,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已累计完成县到乡镇公路改造项目6个,119公里,当前仍有4个项目88公里正在抓紧实施。与此同时,通畅工程也全面启动实施,2008完成6个村22.8公里,完成投资720万元。河西至保靖县迁陵公路开工、张花高速古丈连接线等重点项已立项即将实施,古丈县公路建设正在逐步实现由“通”到“畅”的转变,为实现县域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农村公路养护改革卓见成效。自九十年代始,交通建设全面铺开后,村级公路的“重建轻养”现象一直普遍存在,在农村养护基本处于一种放任自流的普遍状况下,古丈根据本县实际建立了新的公路养护机制,全县县乡村三级公路全面推行社会化公开招标养护,并在自治州率先将村级公路的养护纳入县财政预算,按500元/公里补助养护经费。县乡村三级公路养护机构的健全和完善,一举解决了通村公路建设十余年大部分公路通而不畅的现实问题,公路养护管理质量大幅提升。在2005年全省交通工作会议上作典型推广,2006年起全州村级养护改革实施,养护经费全面纳入财政预算,按600元/公里由州县财政各负担一半,全县村级公路建设全面步入正规化、法制化轨道。
二、县乡公路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村公路的数量、质量与经济社会日益增长的交通服务需求不相适应。
虽然近年全县农村公路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从总体上看,无论是农村公路的数量还是质量,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出行要求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农村公路建设的任务仍十分艰巨。
(二)交通项目地方配套难以落实,严重制约建设进程。
从古丈县列为自治州交通建设重点工程的项目来看,古高公路总投资4034万元,需自筹1350万元;河迁公路计划总投资18671万元,其中古丈段9900万元,需自筹5000万元。二从县乡公路改造项目来看,县乡公路171.9公里,国家只按照53万元/公里(部计划)和45万元/公里(省计划)的标准给予路面补助,路基部分要求地方配套。按古丈县工程建设实际,路基路面平均造价为90万元/公里,“十一五”县乡公路改造建设地方需要配套5000余万元;三从通畅工程来看,古丈共有村级公路850.25公里,“十一五”、“十二五”实施通畅按当前工程实际,路基4.5米以上的村级公路每公里路面需要25万元/公里(路基3.5米以下的,需进行路基改造造价更高),而目前省厅按15万元/公里的标准补助,平均缺口资金10万元/公里。通畅工程资金缺口巨大,县级配套的压力非常大,由于自筹解决能力严重不足,自治州通畅工程自2007年启动实施,但古丈到2008年才开始启动且实施非常艰难,全年仅完成建设20余公里,远远落后于其它地区。
(三)县乡公路基础条件差,改造难度大。
一是县乡公路基础条件差。古丈县乡公路大多数为上世纪70年代以前修建,普遍存在路基窄、线型差、坡陡弯急、排水不畅等现象。路基宽度在4.5米以下49公里,占总里程的28.5%,如按照县到乡镇公路四级标准实施改造,路基拓宽改造工程量太大,根本无法实施。截至2009年4月,全县尚有古沅二期、田麻至河蓬、鸡公山至通口桥三条县乡公路改造工程尚未启动,待建里程67公里,平均每公里路基资金缺口35-40万元。二是通畅工程改造难度大。2007年,古丈县通村公路全面摸底调查显示,全县尚有8个村未通公路,已通村公路路基宽度在3.5米以下的有75个村,378公里。按照省定通畅工程建设标准,路基小于4.5米的通村公路必须拓宽改造,因此以上378公里必须进行路基改造。
(四)上级下达的项目计划和资金到位迟。
自2006年县到乡镇公路改造工程实施以来,每年的计划建设资金基本上是在年底才到位,严重影响了工程按期开工,工程进度、质量无法保障,造成工程停停打打,增加了工程成本,也影响工程结算,甚而因此引发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造成社会不稳定。
(五)农村管养资金严重缺乏。
古丈县山高坡陡、地形复杂,村级公路大部分为90年代群众义务出工出劳,按照等外级公路建设,等级低、路况差,路面铺装率低,基本无路面、水沟及防护措施,加之山区公路水毁严重,远未达到养护基本条件,改善成本巨大。据测算,古丈县农村公路中的村道要解决日常养护所需经费、备砂及小规模的水毁修复,实际养护资金需3000元/年公里。全县共有村级公路850.25公里,全年需投入日常养护经费255.08万元。按自治州现行的养护政策,村级公路养护资金按年度600元/公里补助,来源为州县两级财政各承担300元,古丈县全年投入日常养护经费仅51.02万元,直接缺口达204.06万元。因此,当前养护资金严重不足,无力确保全县村级公路养护质量。
三、加快县乡公路发展的建议
2009年,国家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出台后,交通运输部将以加快国家高速公路网主骨架、“断头路”扩容路段和农村公路为重点,努力扩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为抢抓机遇,加快县乡级公路的发展,为富民强县提供良好的交通环境,根据古丈实际,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一)争取上级重视,减免配套资金。根据《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第十条规定:“上级国家机关对国家在民族自治地方安排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所需的配套资金提供帮助;对本级在民族自治地方安排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根据不同情况给予减少或者免除配套资金的照顾。”积极争取上级重视,落实该项优惠政策。
(二)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多方筹措资金,突破资金制约瓶颈;加大县政府农村公路及配套设施建设财政预算资金的拨付,做到及时足额到位;整合相关涉农资金,打捆安排使用,保证农村公路建设重点;制定并落实优惠政策,满足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的需要。
(三)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力度。力争吉首至恩施高速公路通过古丈境内线路方案纳入工可报告编制并尽早立项;做好项目协调工作,力争张花高速公路古丈连接线尽快开工,加快实施古保公路建设。
(四)加快县乡公路网络化建设。大力实施公路大网络建设,加快构建县乡公路综合开放网络布局。加快在建县乡公路建设力度,尽快全面完成县乡公路改造,实现县乡公路改造100%。积极申报旅游路、网络路项目建设,力争项目尽快立项。积极申报三道河至高林至高峰、王村大桥至坐龙峡、坐龙峡至红石林、岩仁坪至米多村、罗依溪至凤滩、高望界至鲨鱼溪、坐龙峡至张家坡、S229线至天桥山公路旅游路建设。
(五)加快推进通畅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大通畅工程实施力度,加强对通畅工程的管理,确保工程质量,按期完成任务,保障国家建设资金的安全有效使用。
[供稿:古丈县统计局 杨萍]
[责编:袁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