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龙山苗市镇土家织锦的调研和思考

来源: 时间: 2009-05-25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土家织锦,是土家姑娘用一种古老的木腰机,以棉纱为经,以五彩丝线或棉线为纬,完全用手工织成的手工艺术品。土家织锦的艺术特色,主要是重表现,重创造,色彩鲜明,跳跃,对比强烈,线条对称,产品经久耐用,是供人们使用与观赏收藏的手工艺珍品。土家织锦的艺术品种,经过一两千年的演变,由最初的“西兰卡普”发展到多个品种,根据时代的变化织出了各种图案的壁挂、服饰、鞋、旅游袋、沙发套、坐垫、地毯、室内装饰等多种工艺美术品。土家姑娘以其聪明的智慧和巧夺天工的玉手,将人、物、山水,树木花卉、飞禽走兽,栩栩如生的在织锦作品中表现出来。土家织锦以其独特的工艺和极具使用和观赏、收藏价值,深受海内外人士喜爱,现在已成为游人的抢手货,大部分为港、澳,台胞和外宾珍藏。

    土家织锦在龙山以苗市镇为主。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苗市镇先后有叶玉翠、叶菊秀和刘代娥被国家轻工部和轻工业协会授予“民间工艺大师” 。现龙山县城有3个个体户织锦在经营,年收入都5万以上。苗市镇黎成凤办的土家织锦培训基地,2009年4月前办培训班一次,接受培训人员160人。苗市镇捞车村刘代娥姐妹,组织编织工艺精致的个体织锦大户90户,就业人员达317人,生产的产品都由刘代娥销售,从业人员每人每月可获工资2200元,苗市镇仅土家织锦的产值达800多万元。

    尽管土家织锦在苗市有悠久的生产传统,现今也有较好的市场,生产织锦有一定的经济收益,加上受世界性金融风暴冲击,沿海依靠出口市场的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形势不乐观,大批裁员,从而返乡务工人员增多有大量的人员可从事织锦生产。办织锦企业可安置就业,既赚钱又可将民间工艺发扬光大。但是土家织锦的传统图案比较单一,多属于单纯的几何图形或连续纹样,较少风景图案及人物图案;原有土家织锦的品种较为单一,产品不符合具有高消费要求的消费者的需要;政府对土家织锦的支持力度还不大,使土家织锦还没形成大的气候。

    土家织锦是一枝含苞欲放的民间工艺奇葩,要让她抓住机遇,乘势发展,绽放成香飘海内外的奇葩,我们建议采取以下五项措施:  一是聘请专业的美工设计师从事土家织锦的传统图案的研发工作,将土家织锦的图案设计与当前时代的审美紧密结合,将土家织锦与各种时尚元素相结合,确保土家织锦历史悠久的文化,赋予充满时代特征、气息的艺术价值产品。二是应在土家织锦的开发和保护、发扬民族的传统特色的同时,从产品的色彩、纹样及风格设计上考虑,生产出具有本土文化鲜明的地域特征、能承载起历史特色和现代文明相统一的新品种,使其作为优秀的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 三是采取协会或企业运作,形成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形成品牌优势,占领更广的市场。四是加大宣传力度,以镇政府和县政府招商,推介土家织锦。五是组建一个专业的织锦队伍,成立专门的土家织锦的研究机构,使其得以传承和光大。


 
[供稿:龙山县统计局郭爱国  彭南萍] 
[责编:周碧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