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靖:返乡农民工在想什么

来源: 时间: 2009-06-09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在外打工者是家中的顶梁柱,打工收入成为他们家的主要经济来源。

    是金融危机惹的祸,让这些男人女人不得不返回他们的那贫穷落后的故乡。他们多数在广东地区和花垣县矿山打工。这两个地方都是遭受全球金融风暴危害最猛烈的地方,企业倒闭,矿山停产。他们返乡确实是一种无奈。

    为了解返乡农民工的近况,前不久保靖县统计局组织人员对县内10个乡镇的16个村进行了认真调查,受访返乡农民工121名。通过调查发现,返乡农民工有“六想”:

    一想就业培训要适用

    参加培训是提高技能的有效手段,也是实现再就业的有效途径。他们在认识上还存在一定的偏差,培训质量也与他们的想象和需求有一定差距。所以他们对待培训的态度很漠然,口里虽说“好”,腿脚却不说“好”。受访的返乡民工中只有3人接受过再就业培训,占2.5%;没有参加再就业培训118人,占97.5%;没有接受再就业技能培训的主要原因为,担心文化低、学不会的14人,占11.6%;交不起培训学费和食宿费11人,占9.1%;不感兴趣33人,占27.3%;不适合自己需求和能力38人,占31.4%;不知道本地有农民再就业培训15人,占12.4%;认为从再就业培训学不到真本事的4人,占3.3%。

    二想权宜之计且务农

    老实巴交的农民除了务农还有别的选择吗?有头脑、有知识、有基础的农民也不需要外出打工,更不存在返乡后无所事从了。更何况外出打工多年,家里又有什么呢?他们只有国家包给他们的土地和老辈传承下来的生产工具和生产生活方式。暂且耕种几分薄田,等待时机再去外面闯荡。受访的返乡农民工中,49人打算在家务农,占40.5%;19人选择留在家乡创业,占15.7%;4人表示边走边看,占3.3%;想继续去外面打拼的49人,占40.5%

    三想政府能给大帮助 

    “群众有疾苦,首先找政府”。他们在快乐时不忘政府,有困难时相信政府,期盼政府给予最大的帮助。在受访的返乡农民工中,大部分希望政府重振经济,繁荣经济,提供更多的就业职位和创业机会。调查发现,希望政府帮助联系就业单位21人,占计划继续外出返乡民工的46.7%;希望政府帮助他们维护权益13人,占28.9%;希望为他们提供就业信息8人,占17.8%;希望得到技能培训3人,占6.6%。

    四想长江三角去掏金

    长三角地区是继珠三角地区之后经济快速发展的地区,那里经济总量扩张迅速,经济发展环境优越,各项保障制度落实较好,因此是他们掏金的理想之地。在受访的返乡农民工中,20人想回长三角地区找工作,占打算继续外出返乡民工44.4%;13人想再回广东地区,占28.9%,低于去长三角地区的15.5个百分点;5人想到国内其他地区找工作,占11.1%;4人想到京津地区工作,占8.9%;3人打算在省内找工作,占2.5%。

    五想创业资金哪里来

    人说,身缺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返乡农工能带回技术,却难带回足够的创业资金。他们为创业缺资金感到最为疾首。在受访的农民工中,17人希望政府提供金融帮扶,占返乡打算留在家乡创业民工的94.4%;1人希望政府为他创业提供耕地,占5.6%。   

    六想发展种养要致富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种植和养殖业是农业的根本。新世纪有新的要求,特别是市场经济在我国不断发展和壮大之后,传统农业的生产和发展方式已不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调优结构,改良品种,科学种养,市场主导已成为现代新型农业的主旋律。只要依托本地优势,结合实际,苦干加巧干,发展种养业是大有希望的。如本县的万头猪场一年能赚400万元;比耳镇柑桔大户年产值过10万元等等。在受访的返乡农民工中,8人打算发展种养业, 占返乡后打算留在家乡创业民工44.4%;打算搞建筑、运输的各4人,各占打算留在家乡创业民工的22.2%;打算发展批发贸易和农产品加工各1人,各占打算留在家乡创业民工的5.6%。

    返乡农民工是一个地方的一笔财富,他们在外扩大了眼界,磨练了意志,也掌握了一定的技术技能,是实现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力量。从调查情况看他们有创业或再创业的强烈愿望,这种愿望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宝贵的精神动力。充分利用好这股力量,引导激发他们的建设热情,切实改变“三农”基础设施薄弱,产业结构不优,产品质量不高,农民持续增收压力加大等现实问题,为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增添新动力。为此各级各部门应急民之所急,想民之所想,切实解决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难问题
 
    1、宣传工作要到位
    
    首先是有关职能部门要把各级政府有关政策精神向广大返乡农民工广角度、全范围、多形式地进行宣传,利用宣传单、培训班、座谈会、黑板报、有线电视、山歌台、苗歌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宣传,将有利于返乡农民工的政策讲深讲透。在宣传力度上要加大,不仅要集中力量进行宣传,而且要通过干部下基层活动反复宣传,使群众熟记于心,办事顺心。这样不仅可提高他们创业积极性,也有利于增强社会各界对返乡农民工的关心和支持,更进一步促使他们积极创业和就业,从而确保社会稳定。
    
    利用典型宣传引路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宣传方法,对涌现出来的返乡创业成功典型,要大力表彰,使他们在报纸和杂志上有文,广播里有声,电视里有影,以此来带动更多的返乡农民工积极创业。
    
    2、创业环境要改善

    一是搞好小城镇发展规划,加速城镇化步伐,做好硬件建设,使返乡农民工创业有更完善的基础和更广阔的空间;积极规划创业园,精心组织,切实做好前期各项如论证、评估、土地、申报等工作,争取尽早立项并施工建设,为返乡农民工开辟一个良好的创业平台。二是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服务意识。强化政府效能建设,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简化审批手续,提高服务水平,要像对待外商一样对待返乡创业者,解决关卡多、办事难等问题。三是发挥政府信息网络优势,为企业提供原材料、产品销售等信息服务。同时发挥招商部门、经济主管部门、工商联合会等部门信息优势,加强协调配合,帮助返乡农民工这颗幼苗能下地,稳住脚,跑起来。四是在税收方面,除用够用足国家有关优惠政策外,要结合实际,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制定更加优惠的办法,当减的要减,当免的要免,做到放水养鱼。返乡农民工创业前三年可利用奖励、返税、以奖代补等办法,实行零赋税,以减轻其创业起步阶段的压力。五是加大创业资金扶持力度。政府积极加强协调,金融部门积极主动搞好服务。针对农民工创业需求,建立和完善贷款风险管理制度,继续采用信用证制度、农户联保贷款制度和政府小额担保贷款制度;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改进资信评估制度,建立信用档案和评级发布、失信惩戒等机制;努力拓宽社会融资渠道,加强贷款合同的监管,坚决杜绝高利贷等不良贷款,以防止高息阻碍创业。通过政府、部门、社会共同帮助扶持,使返乡农民工创业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

    3、技术培训要加强

    搞好职业技术培训,为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提供技术保障。要根据返乡农民工的需求开办多种实用技术培训班,要让农民工有兴趣学,学了要用得上。办班频率要加快,班种要多样,范围要广覆盖。要完善返乡农民工就业培训制度,使农民工就业转移逐步走向制度化、规模化,以提高农民工自主进入就业市场的竞争力;在方法上可采取“阳光工程”培训、送技下乡培训等,实行老师近距离、面对面的技术讲座、技术能手“传、帮、带”等方式,以传播一些实用技术,引导他们围绕市场找出路。
 
    4、科学机制要建立
   
    人事部门应组织建立农村适用人才信息库,协调各方面技术和管理人才,在人才方面为农民工创办企业提供支持。政府应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调动积极因素,建立企业—市场—政府部门—农民工创办企业为链条的联动机制,帮助农民工和他创办的企业根据市场需求来发展生产。牢固树立 “输出劳动力,带回生产力;输出打工者,引回创业者”的新理念,创新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舆论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制定奖励办法,将返乡农民工就业和创业纳入各级政府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实行跟踪督查,年终兑现。

[供稿:保靖县统计局]
[责编:袁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