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靖:“四大矛盾”影响大学生就业

来源: 时间: 2009-06-18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大学生就业"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受到党和政府的极大关注。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全力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并多次在有关会议上强调做好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在我国普及高等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却出现了部分高中毕业生因为就业难不愿意参加高考这一奇怪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我局在5月10日至20日对保靖县大学生就业情况、大学生就业心理展开专项调查。
   
    此次调查采用全省统一的《湖南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问卷》以不记名方式进行。调查对象针对保靖县2006年至2008年之间大学毕业生进行抽样调查,分别涉及基本状况、就业情况、就业方式、就业倾向、劳资待遇、就业地选择及就业形式等7个方面。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2005到2008年大学生总人数分别是546人、751人、554人和882人,其构成见下表。录取名额总体呈上升趋势,意味着每年大学毕业生的总人数不断增加,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加。

    调查抽样三个大学生相对集中乡镇,迁陵镇占调查对象总数78.12%。在2006年至2008年毕业生中随机抽取32名大学毕业生,2006年毕业人数占总数31%,2007年毕业人数占总数的40%,2008年占总数的28%;调查以问卷方式进行,独立填写完成,回收有效调查问卷32份。调查对象中男性比例占总数的59%,女性占总数的41%;研究生、大学本科、大学专科,分别占到调查总数的16%、25%、59%。

    1、毕业生就业情况:在本次调查的32名大学生中已经就业的占65%,还未就业的占35%;已经就业中固定工作性质的占66%,零时性工作性质的占34%;在还未就业的情况中,没有找到合适自己工作的占27%,不能找到工作的占63%,打算自己出资创业的占10%。

    2、毕业生就业倾向:倾向国家机关工作的占38%,事业单位的占12%,国有企业的占25%,外资及合资企业的占9%,教育行业的占7%,自主创业的占9%,希望工作性质与大学所学专业对口的占69%,持无所谓态度的占31%。

    3、主要就业途径:采用招聘会等中介形式就业的占34%,通过网络投放简历及其他网络形式途径就业的占11%,通过参加考试考核形式就业的占37%,通过家人或朋友介绍的占18%。

    4、理想工作地点与劳资待遇:希望工作地点在珠江三角地区的占8%,港澳台及其他外国地区的占8%,西部地区的占8%,本省的占76%,理想工资待遇在800-1500元的占7%,1500-3000元的占58%,3000元以上的占35%。

    5、对目前就业形式的观点与看法:有7成以上被调查者认为目前就业形式严峻。在未就业调查者中有4成毕业生认为近期内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在就业形式的看法上,被调查者普遍认为应当改善目前就业环境、增加就业机会以及形成大学专业设置与社会需要对接的模式,也有部分被调查者认为政府鼓励就业政策有待完善。

    二、调查情况反映的问题

    1、供求关系突显就业四大矛盾:

    ----大学毕业生增加与就业岗位减少的矛盾。保靖县2006年以来高校录取比例1:0.73:1.09。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本专科计划招生629万人,在历史上首次超过600万,比去年增长4%。2008年,保靖县受融资、金融危机影响,不少中小工业企业资金短缺、订单减少、市场需求下降,导致部分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使就业岗位明显减少。与此同时,沿海务工人员纷纷返乡,给当地的劳动力市场也带来了不少冲击。

    ----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与部分行业人才缺失的矛盾。一方面,据保靖县劳动部门有关数据表明,45%的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保靖县GDP连续17年保持增长,近几年GDP更是保持在两位数以上的高速增长。基建、教育、金融贸易等行业都急需发展,发展较快的行业急需要符合行业要求的专业技术人才,存在大量的人才缺口,且还有加大趋势。而另一方面50%的大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大多数大学生想去党政机关工作,而只有极少部分可以实现(从大学生报考公务员热可见)。

    ----高校专业设置与用人单位人才需求衔接的矛盾。高校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向存在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没有建立与高校等人才培育基地的就业互动机制,出现"高学历、低能力"现象。另一方面,供求双方缺乏求职与招聘信息的交流平台。保靖县就业中介等服务性行业发展滞后,不能有效缓解就业压力,这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大学生就业市场供需矛盾。

    ----用人单位低薪与毕业生薪酬心理定位的矛盾。根据国家统计部门资料显示,我国各省企业愿意提供给本科应届毕业生的平均最高薪资都在3000元左右,相对四五年前,大学生好像突然进入了一个低薪时代。就保靖县实际情况来看,保靖县企业愿意提供给本科应届毕业生最高薪资在1500元左右,属于专业技术领域的就业岗位最高薪资也不超过2000元。在调查交流中,近几年大学毕业生大多都不愿意接受这个状况,尤其是重点高校毕业生(录取时为一本、二本的)或者热门专业毕业生对企业的要求很高,面对与理想差距较大的薪资,许多大学生选择了观望的态度,进一步造成了就业压力增大。

    2、大学生自我定位有待转变:在调查过程中大多数大学毕业生反映找不到合适自己的工作,抱怨就业环境不理想。这种观点与大多数大学毕业生自我定位过高,就业理念僵化有关。在调查中还未就业的大学生中,没有找到合适自己工作的占27%,不能找到工作的占63%,打算自己出资创业的占10%。在没有找到合适自己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中,有4成未找到合适工作的大学毕业生认为之前联系的工作性质过于简单缺乏专业技术性,谁都能胜任;有4成认为专业无法对口,没有发展前景;另外2成认为工作单位无法提供长期固定的工作,短期工作不能满足自己的工作需求。从以上的数据不难看出,大学生毕业之后对自身定位有所偏差,存在着好高务远、眼高手低心理。在毕业之后对就业形势判断不准确,只想一次性找到理想、稳定的工作,而不愿意从基层起步、从小事做起。在调查过程中,不少大学毕业生对找工作消极对待,面对竞争不能及时调整心态。

    3、政府引导还较为薄弱: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出台一系列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扩大事业编制、增加招考面、"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公开招考"选培生"等一系列措施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保靖县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但是从历年毕业总人数上来看,仍然显的比较薄弱。在没有建立起有覆盖更广的求职与招聘体系下,单靠政府措施还难以从根本上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三、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建议

    1.依托产业、优化大学生就业途径。建议县委、县政府根据保靖县2007年三次产业结构比20:52:28为依据,以"强化第二产业、优化第三产业、充实第一产业"为基准,建立与周边高校专业人才定向培养机制。按照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求,针对保靖县经济社会发展中所急需的人才提前向人才培养机构提出定向培养计划。在完成对人才的培养与吸引同时,大力加强人才的安置与留用工作,对在某些保靖县龙头产业专业技能领域有杰出本领的人才(如经济类、管理类、工业生产类)提供破格提拔及优先录用的机会。形成大学生专业人才储备库制度,对库内大学生建立专业技能档案,成立专门的中介服务机构,依托人才储备库,针对专业人才各自不同的情况在就业过程中给予最准确、最及时的招聘信息。
 
    2、强化政策、鼓励大学生走向基层。在原有"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选培生"、"八大举措"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各项措施对保靖籍大学生的覆盖力度。根据保靖县实际情况可考虑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与"大学生村官"相互有机的联系起来,组成一个较大的政策平台。将"三支一扶"、"八大举措"、"选培生"这三个政策行为贯穿起来,形成一个面向农村基层的政策网络。在进入门槛方面可对农村基层所急需的人才进行适当放宽,拿出专用编制,由组织人事部门指定专门的规章制度,对上述措施中服务期限、服务内容、考核要求、奖惩制度进行规定。经过考核服务优异者,组织人事部门适当考虑转正机会。

    3、宣传引导、转变大学生就业理念。社会上"大学生就业的冬天"已经叫喊了好几年,可是年年"冬天"年年"过"。从总体上看,就业形势严峻并不等于就业的冬天,要对大学毕业生正面引导,组织种类多样的宣传形式。针对目前保靖县大学生自身特点及就业环境给予一定的就业经验推荐。

    4、加快发展,增加大学生就业岗位。加快国民经济的发展,是提高保靖县就业岗位的关键。保靖县应继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大工业园区的建设,形成有规模有实力的龙头支柱产业;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为保靖县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供稿:保靖县统计局 彭煌蓉 张育鸿]
[责编:袁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