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县上半年经济呈良性健康发展态势

来源: 时间: 2009-07-17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2009上半年,面对金融危机对龙山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龙山县委、县政府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政策,围绕“坚持六大原则,突出四个重点,加强四大建设”的发展思路,践行科学发展观,立足本县实际,带领全县人民奋力拼搏,有效化解矛盾,确保了社会大局总体平稳,经济呈良性健康发展态势。总体来看,1-6月份,龙山县经济运行基本面呈现三大特点:一是农业基础地位继续稳固;二是财政收入质量和银行存贷款有所提高;三是工业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较快。

    一、上半年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从经济总量和增长速度层面来看,县域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据初步测算,1-6月份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3.07亿元,同比增长12.8%。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3.32亿元,增长 5%;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95亿元,增长22.5%;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6.8亿元,增长10.8%。

    1、农业生产有喜有忧。喜的是农业的基础地位不断巩固。1-6月份,全县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5.8亿元,同比增长5.3%,实现增加值3.32亿元,同比增长5%。据统计,春夏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0250公顷,同比增长3.4%;全县春夏收粮食总产量3.02万吨,同比增长8.5%。其中:马铃薯产量2.97万吨,同比增长8.2%;小麦产量261吨,同比增长1.4%;油菜籽总产量1.14万吨,同比增长3.6%;生猪出栏12.83万头,同比增长7.63%;牛出栏0.46万头,同比增长4.55%;山羊出栏2.55万只,同比持平;家禽出笼44.79万羽,同比增长5.19%;禽蛋产量706吨,同比增长5.06%;烤烟种植面积8.5万亩;百合面积达5万余亩。忧的是农产品价格回落幅度较大,种养效益不如去年,农民从种养方面增收的可能性不大。农产品价格除稻谷、牛肉、鲜鱼、土鸡、蔬菜价格稳定外,其余的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价格回落幅度大的是仔猪、肉猪和油菜籽,农民增收空间在缩小。

    2、工业经济增长较快。1-6月份全县全部工业增加值1.87亿元,增长19%。其中:规模工业完成总产值3.08亿元,同比增长10.7%;实现增加值1.35亿元,同比增长15.8%;实现产品销售产值2.98亿元,同比增长16.7%,产销率达到96.5%。金山实业、兴隆纸厂技术改造和项目扩建已接近尾声,馥生食品生产线也安装完毕,6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落户龙山等这些工业投资项目,将进一步增强龙山工业的发展后劲。

    3、服务业繁荣活跃,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增强。交通、邮政通信比较繁荣,交通运输业随着乡村道路的逐渐硬化,农村客运快速发展,人们的交往、经济活动日益频繁,客货运输量明显增加,经调查,今年,全县新增小汽车60 台,新增客车59台,新增货车134台;批发零售贸易与住宿、餐饮业兴旺。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居民购买力增强,市场经营交易活跃,1—6月批发零售贸易与住宿餐饮业销售额达6.8亿元;金融市场活跃,金融网点渗透城乡,经济业务日新月异,6月底,全县存款余额35.47亿元,比年初增长16.79%,贷款余额15.99亿元,比年初增长25.51%,

    (二)从经济运行收入层面来看,质量有所提高
 
    1、财政收入有所增加,1-6月全县完成财政收入9277万元,同比增长 8.9%。其中:国税完成2327万元,同比下降1.6%;地税完成4090万元,同比增长16.7%。
  
    2、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一是农民现金收入增加,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462元,同比增长6.8%;二是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1-6月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80元,同比增长11.3%;三是居民储蓄余额不断增加,截止6月末,居民储蓄27.7亿元,同比增长24.51%,比年初增长18.63%。

    (三)从经济运行消费层面看,社会供求总量扩张
 
    1-6月份,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亿元,同比增长19.0%。按行业分,批零贸易业实现5.52亿元,增长18.9%,住宿和餐饮业实现1.16亿元,增长19.8%;从销售单位所在地区的经营形式分析,县城市场比较兴旺,半年实现零售额3.16亿元,增长21.1%,农村市场却相对疲软,实现零售额3.64亿元,增长17.2%。

    (四)从投资层面来看,总量增大,但增速放缓
 
    1、投资项目较多,但个体规模不大。1-6月份,全县投资项目69个,同比增加31个,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8亿元,同比增长24.9%。其中:城镇以上完成7.7亿元,同比增长43.3%;农村投资1.58亿元,同比下降12.0%;跨地区投资完成5500万元。

    2、第三产业投资仍挑大梁。第三产业投资项目52个,1—6月份,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29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64%。

    3、招商引资卓有成效。1—6月份,全县到位资金3.43亿元,同比增长20.4%。

    (五)社会大局总体稳定,民生逐步得到改善

     1、1—6月份,全县共发生安全生产事故10起,同比下降62.9%,死亡12人,下降33.3% ,直接经济损失5.6万元,下降94.9%。

    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方兴未艾。1—6月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补偿率达50.44%。

    3、低保对象生活有基本保障。1—6月份,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1072人。保障率达100%;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有23582人。

    4、就业工作稳步推进。1-6月份,新增城镇就业人员2170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1069人,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327人,扶持创业89人。

    5、医疗保险有序推进,至6月底,全县新增1630人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征缴基金772万元;新增47590人参加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征缴基金577万元;新增2932人参加了工伤保险,征缴基金93万元。

    6、失业保险逐步健全,截止6月份,新增629人参加失业保险,征缴基金158.6万元,支付10.3万元。

    7、生育保险逐步开展,至6月底,新增458人参加生育保险 ,征缴基金16万元。

    二、当前经济运行中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一)劳动输出与产品价格双下降,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空间逐步缩小。一是劳务收入有所下降,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上半年全县外出务工人员  4.6万人,人数减少5900人;劳动收入减少2.1亿元,同比下降20%。二是产品价格下滑严重,影响最大的是生猪产业、水泥制造业与铁合金,当前肉猪收购价每公斤只有9元左右,仔猪每公斤在15元上下,而去年分别在15元与30元以上,下降幅度达到了40%以上,油菜籽价格由去年每公斤6.2元,下降到今年每公斤3.4元,降幅也达40%以上,水泥价格去年同期每吨为330元以上,并且是提前开票预约排队提货,今年只有290元左右,铁合金当前市场价格每吨只有7900元,而去年高达11100元。劳务输出和产品价格下降,会直接影响消费,从而导致年底经济增长乏力。

    (二)工业发展难题尚未破解。一是能源的瓶颈制约难以破解;二是工业企业资金瓶颈一时难以实现突破;三是工业招商引资的载体功能一时难以建立健全;四是工业投资比重较少。1-6月份,工业投资完成1.16亿元,同比下降9.4%,仅占全社会投资的11.8%。

    (三)住房消费信心不足,家电消费有待升温。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普通百姓对当前消费信心不足,持币观望,谨慎消费心态已经显现。影响最大的是商品房销售。1-6月全县商品房销售面积5.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7%,商品房销售额0.56亿元,同比下降26%。实行家电下乡以来,累计销售下乡补贴家电3421件,销售金额503万元,相对于庞大的农村市场来说,还有待进一步升温,激活农村消费市场。

    (四)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当前现有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范围窄、覆盖面小。有相当一部分人难以享受到正常的社会保障。占人口总数86%的农村居民在遭遇年老、伤残、疾病等风险时仍是以家庭自我保障为主。城镇居民也只有在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劳动者才得到养老、医疗、住房等项保险;集体和其它所有制单位的员工只在某些方面享受到社会保险,且其待遇明显低于国有企业单位的职工。

    (五)投资增长放缓,人均投资严重偏低。一是投资项目较多,但个体规模不大;1-6月份,全县投资项目69个,同比增加31个,完成5000万以上的却只有2个,分别是私人建房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其中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累计完成5094万元。二是重点投资项目进度不快;1-6月重点项目投资完成3.0亿元,仅完成2009年目标任务的38.7%,占全社会投资的30.4%。三是房地产投资严重下滑;1-6月份,房地产投资完成0.89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0.36亿元,下降28.9%。四是我县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偏低,只有2002元,低于全州平均水平(2485元)。与州内的吉首(7556元)、花垣(2815元)相比,有明显差距,其主要原因是缺乏投资大项目的有力支撑,今年我县投资增速要进入全州前三名任重道远。

    三、建议下半年要着力抓好的八项工作

    (一)扎实抓好农产品生产与流通工作,通过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来促进消费。我县的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6%,只有更好地促进农民增收,才能更有效的促进消费,扩大内需。当前应抓住国家对粮油与生猪生产大力扶持以及稻谷提价、农民工大量返乡的有利时机,积极引导农民抓好粮食、烤烟、生猪、百合、三薯等优势农产品生产,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同时,积极加强农产品流通组织的建设,帮助农民把生产的农产品及时转换为货币,确保农业增产增收增效。继续大力实施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的惠农政策,激活农村消费市场。

    (二)抓工业生产。一是努力化解中小企业生产流动资金难题。我们要充分发挥政府引导、银行与企业合作联系会议的积极效应,定期了解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困难,积极引导,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加强与州以上各商业银行的衔接洽谈合作,积极向上推介县内优质工业项目,同时,出台强有力的措施积极整治社会信用环境。二是加大工业重点项目招商引资,增加工业投资比重,增强工业发展后劲。三是确保对能源类、农产品加工类等重点行业的电力供应,让企业满负荷生产运行。四是加快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园区对工业项目的吸引力和承载力。

    (三)抓好引资争项工作,不断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后劲。当前,我们要抓住中央坚定不移地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有利时机,争取更多的国家投资落户龙山;要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认真搞好环境保障服务工作,大力引进县外投资,促进经济建设;要大力扶持社会各界自主创业,激活民间资本投资,掀起全民创业热潮,扩大就业岗位,不断改善和调整经济结构,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四)建立健全六大保障体系,启动消费。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已经成为影响当前扩大内需、启动消费的主要制约因素,积极建立健全六大保障体系,消除居民后顾之忧,从而促进消费需求稳定增长,实现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五)激活金融市场,加大银行的贷款投入。贷款规模超过GDP一倍以上是金融中心的一个前提条件,当前龙山的存贷款差额将近20亿元,是一笔潜在的巨大的资本。我们要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提供宽松的投资经营环境,调整投资比重,鼓励社会各界自主创业,把金融资本转化为投资实物量,激活金融资本投资。一是拓展政策性的公积金住房贷款市场,今年,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计划在全州投放2.5亿元个人住房贷款,较去年提高了25个百分点,我们要善于抓住当前良好的政策机遇,加强与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衔接,积极出台有力政策,鼓励全县工薪阶层通过住房公积金政策来解决个人住房问题,力争在全州2.5亿元贷款中获取1个亿左右的份额;二是拓展商业性的住房抵押按揭贷款市场,积极引导县内各商业银行转变观念,信贷支持房地产商及住房消费方,大力推进住房信贷业务开展,年内实现3个亿左右的个人住房消费贷款总量,激活房地产市场,拉动住房消费增长;三是要加大信贷对工业的支持的力度,当前全县各商业银行要转变观念和经营方式,对企业分类指导,根据不同产业、不同产品搞好金融服务保障工作,支持龙山工业发展,争取年内新增工业贷款1亿元,做到银企双赢。

    (六)优化金融环境和工程环境。一是要切实加强与银行的沟通与协作,完善信用评级办法和中小企业信用档案库的信息采集,加快地区企业征信系统建设步伐,规范中小企业经营,采取分期分批开展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对口财务辅导的办法,健全企业财务制度,扩大贷款发放范围,扩大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的金融合作面。同时,切实加强对企业经营者的职业道德和诚实守信教育,制定并完善失信企业惩戒办法,营造良好的企业诚信环境。二是对所有工程项目实行跟踪服务,各有关职能部门要积极协作,及时解决工程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对恶意阻工的现象要依法惩办,保证工程建设的速度和质量。

    (七)抓好第三产业发展。推动城镇化进程和消费拉动。一是进一步加快城镇化进程,2008年我县农村居民人均消费3387元,而城镇居民人均消费6904元,加大城镇投资,通过城镇基础设施的改善,吸纳乡村人口,从而扩大城镇人口比例;二是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和消费环境,努力扩大消费需求,以保持第三产业对我县经济的主要拉动作用。

    (八)抓干部作风建设,促省州任务的落实。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宗旨观念,转变干部作风,切实解决一些基层所想、所盼的一些实际问题,着眼于工作进度督查和工作任务落实。一是抓住7—10月份项目建设的黄金时期,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全力推进省为民办实事和州对县目标管理各项工作的落实;二是进一步加强督查督办,确保各项工作进度和质量。

[供稿:龙山县统计局]
[责编:周碧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