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工业风雨历程六十年

来源: 时间: 2009-08-10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龙山县工业经过60年的建设和发展,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着力培育和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积极探索符合县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工业强县的发展战略,工业总量规模逐渐扩大,经济效益明显增强,全县工业生产实现持续稳定增长,取得了显著成效,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一、工业经济总量大幅增加,规模逐步扩大

    2008年底,全社会工业企业发展到131个,比1950年增长15倍;2008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107667万元,比1950年增长855倍,年均递增12.35%。成立初期,龙山县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全县仅有少数木匠、铁匠、首饰匠等个体手工业和一些小作坊。1950年,全县有小型工业企业9个。经几十年的艰苦创业,全县工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以搞活企业为重点的各项政策相继出台,工业生产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龙山工业得以较快发展。县织锦厂生产的“张家界风光”、“北京八景”、“旅游包”,龙山卷烟厂生产的“老大哥”、“张家界”卷烟,县酿酒厂生产的“乌龙醇王”、“乌龙山大曲”酒,县食用菌公司生产的“猴头酒”,县陶瓷厂生产的“紫砂陶”,县植物油厂生产的“顶俏”系列植物油等品牌获国家、省、部、州不同级别的奖励。“十五”及“十一五”期间,龙山县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努力推进增长方式的转变,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初步形成了农产品加工、矿产品加工、能源工业、生物制药和建材五大主导产业,企业规模日益壮大,工业经济整体实力明显增强。到2008年底,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5家,完成工业总产值71179万元,实现增加值29903万元,占全县GDP总量的10.5%。新世纪实业有限公司与上海交大合作研制开发的百合多糖产品;天缘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研制开发的百合爽饮料系列产品“乌龙山凉茶”;金五环实业有限公司“梯玛神曲”百合酒、金刚合金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工业硅”等产品生产发展前景看好。金山实业公司年产5万吨燃料乙醇和实用酒精的技改项目已经投产;6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落户龙山;新世纪集团、金刚合金、兴隆纸业等企业稳步发展。

    二、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支柱产业日益壮大

    目前,全县35家规模工业企业中,采矿业9家,木材加工业1家,农副产品加工业8家,纺织业1家,医药、化工制造业3家,造纸印刷业1家,非金属矿物制品业4家,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金属制品业3家,通用设备制造业1家,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4家。龙山工业产业结构由初级层次向高级层次发展,依托能源、矿产资源优势的基础工业和新兴工业比重上升,形成了以能源、化工、冶金及建材为主的重型工业体系和以白酒、特色食品、民族制药为主的轻型工业体系。一是重工业仍占据主导地位。近些年来,龙山工业经济充分利用本地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黑色金属矿采选及冶炼和煤炭、电力、建材、化工等工业,使全县重工业取得了长足发展。2008年规模以上重工业总产值实现37401万元,所占比重达53%。二是煤电投入进一步加强,缓解了工业经济的瓶颈制约。电力、煤炭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逐步提速,2008年电力投资完成2360万元,致使2008年发电量达19329万千瓦时;煤碳业投资完成950万元,2008年原煤达14.91万吨,煤炭产量逐步增加。三是支柱产业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随着全县工业经济的不断发展,支柱产业的支撑作用也日益显现。2008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矿产品加工、能源工业、生物制药和建材等五大支柱产业完成增加值20228万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67.6%,有力支撑了全县规模工业的持续增长。

    三、产品产量成倍增加,产品质量逐步提升

    近年以来,全县工业产品产量大幅增长,大多数产品都是从无到有迅速发展起来的。2008年,原煤产量149094吨,比1958年增长5倍;发电量19329.38万千瓦时,比1958年增长2007倍;水泥产量124198吨,比1958年增长941倍;白酒产量1345千升,比1958年增长11倍。另外配混合饲料、酒精、纸制品、平板玻璃、铁合金、中药饮片等产品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且产量逐年增加,2008年各产品产量分别达到1181吨、12400吨、11460吨、20.68万重量箱、6441吨、698吨。在产品质量方面,龙山工业企业通过加强技术改造,不断改善产品品种、提高质量、创建品牌,逐步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产品质量逐步提高。

    四、企业组织结构日益优化,竞争力不断提高

    改革开放以前,龙山工业企业构成仅分为国有和集体两个部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股份制和私营经济发展的措施,同时积极引进外商、港澳台商投资兴办工业。2008年,全县规模工业中股份制企业、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其它经济类型企业分别完成增加值11399万元、959万元、9289万元,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已占全县规模工业增加值的72.4%。以股份制和私营企业为主体的民营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迅速发展,成为推动全县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

    五、国企改革稳步推进,发展见成效增实力

    县委、县政府按照“统筹兼顾、规范运作、因企制宜、积极稳妥”的方针,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严格遵循“国有资产不流失、债权债务不落空、职工利益不受损、维护稳定不闹市”的原则,采取联合、兼并、租赁、出售、破产、股份制等多种形式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改制,采取经济补偿安置、离退休安置、企业聘用安置、再就业援助安置等手段妥善安排改革改制企业职工的就业,有力推动了国企改革的顺利进行。通过改制,盘活了资产,提高了效益,一些企业焕发了生机,一些长期亏损、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企业实现了关闭破产,逐步退出市场。同时通过推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优化资本结构等,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要进展,国有企业适应市场的能力不断提高。目前,全县非公有制企业已成为制药、食品、矿产品加工、生物能源等新兴产业的主体,形成了现代中药材、利福尔、金刚合金、金山实业等一批主业突出、有一定规模和竞争力的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由粗放经营向“专、精、特、新”方面发展,逐步形成中小企业配套协作的格局,发挥了中小企业在活跃市场、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就业、技术进步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六、新型工业化稳步推进,富民强县步伐加快

    新型工业化是传统工业发展模式和路径的重大转变,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和支撑。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过程,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过程。近年来,龙山县加大力度发展循环经济,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断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和发展质量。坚持转变政府职能,全面推行政务公开、服务承诺和项目审批代理等,改进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质量,严肃查处破坏发展环境的人和事,着力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努力推进节能降耗和资源综合利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一批能量系统优化、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等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重点项目,重点企业综合能耗逐渐降低。

[供稿:龙山县统计局 郑勇]
[责编:袁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