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靖县是传统农业大县,农产品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本地自然资源和传统特色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工业,将农产品加工业作为推动农业产业化和助农增收的重要举措,农业产业化建设步入快车道,实现了强劲发展。目前,已初步形成果品加工、茶业加工、薯业加工、粮油加工、木业加工等30多类加工行业,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保靖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
一、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现状
1、企业数量不断增多。截止今年3月,已建成喜阳集团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水田河酒厂、万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仙赐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州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家,黄金茶业有限公司、海达生物有限公司、锦湘米业有限公司、发喜木业有限公司等县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家,发展以小北门皮蛋、岳阳桥酱油、朱家面条、吴繁拼木、宋家豆衣等农产品加工大户698家。
2、经济总量快速提升。2009年未,全县20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698家农产品加工大户,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4.3亿元,销售收入4.2亿元,完成增加值1.3亿元、利润5200万元,上缴税金340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6%、24%、16%、19%和13%。农产品加工企业一年“吃”掉全县30%以上的农产品,带动全县农民人均增收942元。
3、企业带动效益明显。近年来,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以农产品加工增效为核心,以建设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为基础,不断强化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农业产业化发展步入快车道。截至目前,全县建成以椪柑为主的专业村60个,开发面积18万亩;以黄金茶为主的茶叶专业村9个,开发面积1.84万亩;以秦简茶为主的保健茶专业村7个,开发面积2.2万亩;以粉葛为主的绿色食品种植专业村5个,开发面积7500亩,以烤叶为主的专业村13个,开发面积1.7万亩;以蔬菜为主的专业村7个,开发面积3.2万亩、以叉尾鮰为主的渔业开发村4个,网箱养鱼4000口。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该县椪柑、红薯、茶叶、大棚蔬菜、山羊、渔业等10大产业发展红红火火,建成优质农产品基地64万亩,集中连片“千字号”农业基地59个,标准化生产面积6.7万亩。
4、行业龙头初步形成。喜阳集团已建成集农、工、科、贸为一体,产、供、销一条龙,内、外贸相结合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形成了“市场联公司、公司联基地,基地联农户”的体系,走上了一条“种养加一体化、农工贸一条龙”的农业产业化道路。主要产品柑桔浓缩汁、胡萝浓缩卜汁、果汁饮料、果蔬汁饮料、松花皮蛋畅销国内外。黄金茶公司依托省茶科所实施“公司+基地+院所+协会+农户”开发,短期内取得突破性进展,种植面积突破1.8万亩,去年产量92吨,产值1850万元,茶农户均收入1.5万元。今年春茶上市以来,上海、北京等省内外茶商接踵而来,产品一直供不应求,销价持续飚升,春分茶均价480元1斤,同比增长140元;清明前茶均价350元1斤,同比增长100元,特制银针茶销价高达3000元1斤。截至3月底,春茶产量21吨,实现销售收入1700万元,同比增加500万元,已采制茶叶不仅全部抢购一空,而且茶商将定单下到了夏至,市场前景非常看好。土家人公司原本只生产日用陶瓷,2008年,投资2500万元建成了我省首家出口蘑菇罐头生产项目,采取公司+基地+协会+农户模式在梭落坪村建设万吨蘑菇种植基地,成为该县又一特色种养专业村。万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实施“公司+基地+农户”生产经营,去年与择碧、咱科等23个村的4000农户签订高淀粉“订单”红薯1.2万亩,带动全县发展高淀粉红薯3.5万亩,尽管遭受干旱,仍然喜获丰收,“订单”农户户均纯收入超过2000元。
5、品牌建设初见成效。近年来,保靖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聘请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科技大学、吉首大学等资深教授为顾问,并依托各大学食品研究技术,严格按照《中国21世纪议程农业行动计划》的总体要求,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组织生产加工。企业整体实力也得到增强,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自主品牌。喜阳集团1994年取得自营进出口经营权,1996年在湖南省食品行业中率先通过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先后被评为“中国食品行业龙头企业”,“中国商品名牌企业”、“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国家首批星火外向型企业” “喜阳”牌商标被评为湖南省著名商标,“喜阳牌”松花皮蛋被评为“湖南省名牌产品”。黄金茶先后荣获“中国绿茶高峰论坛”金奖,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中国绿色食品认证,国家优良绿茶资源,百强全国重点产茶县等荣誉称号。“土家人”注册商标荣获国家驰名商标。“仙赐粉葛”,日前通过国家绿色食品标志认证,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成为保靖县继黄金茶之后第二个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产品,实现了该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精深加工产品获绿色食品认证的突破。截至目前。全县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面积25万亩,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3个,中国绿色食品认证2个,13家农业龙头企业的产品获得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9家农业龙头企业荣获省民营科技企业称号。喜阳皮蛋、黄金茶、仙赐葛粉、万发淀粉等9个品牌农产品不仅畅销国内,而且出口国外。
二、农产品加工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较弱。据统计,现有20家县以上农业龙头企业中,国家级仅1家。年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上亿元的企业至今尚未产生,5家企业年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在2000到3000万元之间,7家企业在500至2000万元之间,8家企业在500万元左右。
2、创新意识不浓,产品科技含量较低。大多数加工企业停留在初级加工或间接为外地企业提供原材料阶段,缺乏精深加工和创拳头名牌产品的能力,不少企业产品品种单一,难以形成产业生产链,科研投入不足,产品研发滞后,产学研结合尚未形成。
3、企业布局分散,发展环境有待改善。现有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分布在7个乡镇,没有形成园区规模,企业所在地基础设施不尽人意,加上国家及省、州的相关产业扶持政策不尽到位,导致企业与农产品基地建设不配套,难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或产业集群。
4、融资渠道不畅,企业难以做大做强。由于农产品加工业一次性投入大,农产品收购时间集中,资金占用时间长、数额大、周转慢,农产品加工企业普遍存在缺乏启动资金和流动资金,尤其是大宗农产品加工企业问题更加突出。不少企业难以扩大规模,一些企业改扩建项目工程不能及时配套、完善,生产能力不能充分发挥,缺乏发展后劲和市场竞争能力。
5、基地规模小,原材料供求不足。在现有基地中,除桔柑、稻米充足外,其它农副产品如葛粉、蘑菇、药材等原材料远远不能满足加工企业的生产加工能力,不少企业因缺原材料造成时产时停现象。
三、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建议
1、强化政府的推动力,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在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政府是支持者、宏观调控者和服务者,应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意见的通知》,把扶持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工作的重点,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制定鼓励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政策,同时制定产业发展长远规划,避免盲目发展造成经济资源浪费。
2、加大培育龙头企业,使农产品加工企业上规模上档次。在现有企业基础上,走发展、改造、改组和提高并重的路子,实现发展一批、改造一批、嫁接一批、淘汰一批。力争“十二五”未使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个数增长60%;营业收入过亿元企业达到3家,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
3、加强科技开发和技术引进,提高产品竞争力。积极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有效的科技支撑体系和技术创新体系,尽可能地实现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与传统产品、传统工艺和传统产业的有机结合,加速农产品加工业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开发,促进产品升级换代,在精深加工上下功夫,努力把一般农产品做优,优质农产品做大。
4、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用产业政策引导各方面的资金向农产品加工业的投入,建立和使用好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项资金,多渠道争取国家政策性投入和金融机构为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信贷支持,特别是在培育龙头企业、扶持基地建设等方面加大力度,重点解决好优势农产品加工企业收购原料所需的流动资金和企业技术改资金。
5、加强企业自身建设,培育和壮大农产品品牌。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树立品牌意识,培育品牌、宣传品牌、提升品牌、经营品牌、延伸品牌。帮助企业积极主动地与重等院校、科研机构挂钩开发新产品,在提高产品品质的同时,加快农产品品牌注册和名优品牌创建工作。重视宣传,舍得投入,积极鼓励企业借助农博会、展销会等宣传平台,扩大产品宣传面,提高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
[供稿:保靖县统计局 田茂云]
[审核:张映欣]
[责编:袁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