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依托资源优势 做优食品工业

来源: 时间: 2010-05-20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食品工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朝阳产业,是实现“工业强县”战略支撑产业之一。加快发展食品工业,对繁荣城乡市场、拉动内需、带动小城镇建设、增加劳动力就业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龙山作为传统山区农业县,发展食品工业有其自身独特的优势。近年来,龙山县把发展食品工业作为加快工业化、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措施,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战略选择。本文针对龙山县食品工业的发展现状及瓶颈,就如何促进食品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略谈浅见,仅供参考。

  一、龙山县食品工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一)发展现状

  1、生产规模日益壮大,综合实力持续增强。龙山县食品工业源远流长,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变强,从原始到现代化的重大变革。特别是近年来,龙山县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模式,积极实施产业化、标准化、外向化及科技带动战略,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扶持老品牌、研发新品牌、引进知名品牌,极大地促进了食品工业的发展。产品种类日益丰富,形成了以粮食加工、面粉制造、食用植物油加工、白酒制造、饮料制造、果蔬加工等产业为主导的较完整的食品工业体系,将逐步迈入现代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发展时期。2009年末,全县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数9个,占规模工业企业总数的23.7%;实现工业增加值11351万元,同比增长14.6%,增幅高于全县规模工业增加值增幅5.6个百分点,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总量的34.2%,形成了与其他工业鼎足之势发展的格局。食品工业已成为龙山工业的一大支柱产业,成为工业反哺农业的主渠道,成为农业振兴的突破口和农民增收的“摇钱树”。

  2、生产经营迅速发展,经济效益显著提高。2009年,全县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3552万元,同比增长9.2%;实现利税3442万元,同比增长19.1%;实现利润2544万元,同比增长29.3%。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8465万元,利税2606万元,利润2054万元;食品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621万元,利税126万元,利润90万元;饮料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4466万元,利税710万元,利润400万元。食品工业企业综合效益明显好于上年。企业产品销售利润率10.8%,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资产利税率9.1%,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总资产报酬率9.5%,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3、行业之间稳步发展,扩大就业作用明显。从规模工业增加值来看,2009年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饮料制造三大行业增幅分别为12.9%、15.8%、20.6%。其中食品制造和饮料制造行业增幅高于平均增幅,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幅仅低于平均增幅1.7个百分点。各行业发展相对平稳,基本结构保持稳定。农副食品加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8555万元,占食品工业增加值总额75.4%,比重比去年同期下降0.8个百分点;实现利润2054万元,占食品工业利润总额80.7%,是全县食品工业利润的主要来源。面对较为严峻的就业形势,食品工业企业充分发挥了吸纳劳动力的作用。全县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从业人员1026人,同比增长3.8%,占规模工业企业从业人数的17.2%,适当缓解了当前面临的就业压力。食品工业成为整个工业中吸纳城乡就业人数较多的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占据显著地位,越来越发挥着重要支柱产业的作用。

  4、骨干企业不断成长壮大,发展后劲日益渐强。龙山县食品工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培育和发展经济实力大、市场占有率高、经济效益好、竞争能力和带动能力强的大企业。2009年,全县食品工业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1家,而全县过亿元工业企业仅2家;产值5000万元至1亿元的企业1家;产值1000万元至5000万元的企业有4家。同时在食品工业中,涌现出了一批具有较强发展后劲的骨干龙头企业,全县现有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州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

  (二)基本特点

  1、乡镇食品工业发展快,特色集镇逐步形成。龙山县坚持把发展乡镇食品工业作为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农产品加工增值、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通过不懈地努力,涌现出了一批以食品加工为主导的特色乡镇、专业村,呈现出“小企业、大集群”、“小产品、大市场”的良好发展态势,形成了以豆制品、百合、魔芋、薯类、果蔬等加工为代表的一批特色专业集镇,乡镇食品工业成为工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2、食品工业趋向产业集群式发展。现已逐步发展了5个食品产业集群,形成了以湖南龙山县金山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湖南龙山天食有限开发责任公司为核心的两薯、魔芋深加工产业集群,主要产品为食用酒精、魔芋精粉;形成了以龙山利福尔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龙山县喜乐百合食品有限公司、龙山金五环百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为核心的百合深加工产业集群,主要产品为百合饮料、百合保健品、百合干片、百合酒等;形成了以湖南龙山馥生民族特色产业有限公司为核心的蔬菜深加工产业集群,主要产品为辣椒红色素、辣椒精、辣椒油;形成了以洗车河刘氏土家食品、王大姐土家食品、乌龙山食品、湘西人特色食品、麟丰食品为核心的土家风味特色食品产业集群,主要产品为洗车河霉豆腐、湘西人福、乌龙山大蔸菜;形成了以酉源纯净水、妙峰山泉、大灵山泉、湘龙山泉为核心的饮用水产业集群。

  3、重点食品项目实现创新式发展。一是湖南龙山县金山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年产5万吨食用酒精项目。该公司联合湖南农大进行技术研发,引进浓醪发酵、酒精废醪液综合利用等12项高新技术,年产50000吨食用酒精和5000吨魔芋精粉生产线已投产。二是龙山利福尔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100吨百合多糖项目。同上海交大联合开发,总投资1.2亿元,年产100吨百合多糖和1亿听百合饮料,项目已获得科技部专家组评审通过。三是馥生食品200吨辣椒红色素项目。与青岛大学天然产物研究所合作研发,总投资5000万元,年产200吨辣椒红色素、20吨辣椒精、240吨辣椒油,填补了中南五省辣椒深加工产业的空白。四是天缘食品百合系列产品开发项目。与北京中医药大学、浙江大学研发百合系列产品和保健品。该公司现年可加工保鲜百合6000吨,无硫百合干片3000吨,百合系列饮料5000吨,百合保健品1000吨。五是龙山县喜乐百合食品有限公司与湖南农业大学等高校进行技术合作,进行百合系列食品的研究、开发,生产的“喜乐”牌乌龙山百合精粉、乌龙山百合粉丝成效显著。

  4、本土食品实现外向型发展。以国内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食品企业在认真开展对外技术合作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积极切入国内国际食品供应链。天缘食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与美国乔莱恩贸易有限公司等国际商团达成无硫百合干片包销意向,“百合爽”系列产品成功打入了上海、广东市场;喜乐百合食品有限公司的“喜乐”牌乌龙山百合精粉、乌龙山百合粉丝等产品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和青睐,销售网络遍及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等十多个省市;金山实业公司产品长年供不应求;洗车河霉豆腐、湘西人福、乌龙山大头菜、春声调料、王大姐食品等传统食品销售网络正不断拓宽。

  二、龙山县食品工业发展的优势与潜力

  (一)有广阔的市场优势。“民以食为天”是食品工业发展的最大前提。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需求更大、更精,不断追求保健、绿色、无污染、驻颜等多功能,希望食品更加安全卫生、营养保健和方便快捷。特别是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逐步转型,自给型消费结构将进一步向商品型消费结构转化,农村人口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旅游业的兴起,对精、新、特食品的需求量大幅增长,食品的市场潜力越来越大,优势更加突出。

  (二)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环境优势。龙山属农业大县,地处云贵高原之东,武陵山脉西段,我国气候的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的交接地带,境内土地肥沃,气温适宜,资源丰富。全县主要农产品以水稻、玉米、大豆、两薯、水果、蔬菜等为主,给食品加工提供了丰富的原料基础。龙山发展食品工业具有生态环境优良、野生资源丰富、地域污染少等多方面的突出优势,且特色鲜明,为绿色食品定位,开发营养、保健型食品提供了良好的自然优势。食品工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龙山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拥有大量低成本的劳动力,人员相对稳定,这为发展食品工业提供了保障。丰富的农副产品、土地、人力及优越的环境资源,为发展食品工业提供了基础条件。

  (三)有较好的基础和发展经验。多年来,龙山县食品工业在政府引导和政策扶持下,通过招商引资、全民创业等形式,兴建了一些发展潜力好的食品企业,开发了一批绿色土特产品,积累了一定的生产经营方法和管理经验,为发展食品工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制约龙山县食品工业发展的瓶颈

  近年来,龙山县食品工业取得了长足发展,逐渐成为全县工业经济中的亮点。但应该看到,龙山食品工业与发达地区及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相比、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一)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投入分散产出低。龙山县食品工业与国内的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尤其在产业结构上,各行业发展不协调。2009年,全县食品工业中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所占比重为75.4:1.7:22.9。食品工业发展过于依赖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和饮料制造业比重严重偏小。近年来,在食品工业的发展布局上,各企业争项目、争投资,重复建设,各自为政,信息资源不能共享,使本来就不多的财政资金投入过于分散,无法对食品工业的投资主体进行强有力的支持,失去了对食品工业发展扶优扶强。

  (二)原料基地建设滞后,产业链尚未形成。在调查中发现,不少食品企业原料供应不足,直接影响企业做大做强。原材料供应不足,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基地建设跟不上,二是地产原料品质不佳,难以达到加工企业的质量要求。食品行业对产品品质的一致性要求严格,优质食品必须以优质的原料为保障。而目前,龙山县食品加工企业缺乏稳定的优质原料基地,分散农业提供的原料在品种、品质、规格等方面难以适应食品工业发展的要求,食品加工与农业之间的联系处于简单的初级供给阶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食品加工制造、农产品生产与原料基地的产业链难以延伸。

  (三)骨干龙头企业少,带动能力不强。产业发展快,需要龙头带。发展食品工业,同样需要培育一批有规模、有实力、有知名度的龙头企业来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否则龙山食品工业的发展就很难有作为。目前,大多数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落后,工艺设备陈旧,创新能力有限,产品档次低,市场覆盖面窄。还有部分企业卫生状况差,产品质量不稳定。龙头带动作用不明显,对外竞争能力弱,其弊端和局限性越来越突出。

  (四)名、优、特产品少,品牌效应不明显。目前,龙山县没有一家食品企业获得“省著名商标”和“省名牌产品”,缺乏品牌优势。食品工业粗加工多,精、深加工少;初级产品多,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产品少,资源利用率不高;产品品种少、档次低、包装差,更新换代慢,产品结构难以完全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食品行业研究开发力量薄弱,企业自主开发创新能力低,缺少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对整个食品业的指导作用和带动效应不明显,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四、加快龙山县食品工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食品工业要实现科学和跨越式的发展,必须要创新思路,在产业结构上创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以品牌提升带动食品工业发展,以产业升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促进龙山食品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切实加强质量安全管理,健立健全食品保障体系。加快推进食品标准化认证和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完善食品原料的质量安全监督检测检验体系和市场准入制度,保障食品质量安全,维护消费者切身利益。一要加大对《食品安全法》的宣传力度,增强企业的安全意识,督促企业严格按照相关规定组织生产。二要大力推进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加大食品安全体系建设力度,加强对生产过程中食品质量的控制,支持企业获得与生产销售有关的认证。三要加强行业质量检评工作。继续加大对重点产品的质量检评工作,加强对食品质量的监督、检查力度,充分发挥执法部门、行业管理组织及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杜绝出现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确保源头食品安全不出问题。

  (二)继续优化产业结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在产业结构调整上,要在求优、求特上下功夫,把优势明显、竞争力强的食品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要按市场要求合理配置生产要素,不断整合资源、优化产业结构。在资源整合上,要建立和发挥行业协会的组织、协调、自律作用,在纵向上形成产品链,横向上进行联合,同业的产品统一标准,降低因恶性竞争产生的内耗,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要通过联合、兼并、租赁、股份等形式创新企业组织结构,并引导企业与国内著名企业进行合作,把产品推向国内大市场,从而发展成大企业。

  (三)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提升核心竞争力。以品牌做大企业,以品牌占领市场,以品牌提高竞争力。要进一步提高品牌意识,突出品牌优势,本着创名牌、联名牌、做名牌的原则,把发展优势重点食品企业与实施名牌战略有机结合起来,围绕新、特、绿食品,积极上规模、上档次。以龙山知名传统土特食品为基础,引导和鼓励企业积极争创省、国家名牌产品、著名商标和驰名商标,培育一批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特色品牌,提升企业产品的优质形象,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有关部门和行业商会要主动协助企业培育、创造名牌,不断优化实施名牌带动战略的社会环境。

  (四)努力壮大龙头企业,发挥幅射带动作用。坚持以“小产品、大市场、大产业”的发展思路,积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一是引导企业做大。通过加强龙头企业认定和监测,对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行动态管理,不断扩大企业规模。对发展快、带动作用好的食品加工企业,通过评估,可以适时吸纳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从政策上给予扶持,促进其进一步做大做强。二是扶持企业做强。着力转换企业的经营机制,鼓励企业对生产要素各环节的有效整合,加快完成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积极运用市场机制,采取兼并、股份制改造、横向联合等手段,因势利导组建一批“农工科贸”一体化的食品企业。

  (五)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优化升级食品产业。要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传统工艺技术与高新技术的集成与优化,从而加快食品行业现代化进程。支持鼓励企业加强与大学、科研机构的横向联系,在企业与科研院所之间,建立双边、多边技术协作机制,通过委托开发或联合开发,建立食品产业自主创新研发平台,为传统产业升级提供技术支撑。有条件的企业要建立自己的技术开发中心,形成企业技术创新机制,为企业技术创新服务。

[供稿:龙山县统计局 郑勇]
[审核:张映欣]
[责编:袁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