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促工业与环保协调发展

来源: 时间: 2010-06-08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党中央从我国国情出发对发展思路作出的根本性战略调整。环境保护是经济发展质态的“晴雨表”,也是体现文明程度和社会责任的一把标尺。推进新型工业化与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都是目前发展经济所要做到的。如何做到两者兼顾,对之进行深入研究十分必要。为了探讨解决龙山县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各种矛盾,通过对全县工业经济发展的调研分析,寻求加强环保管理的有效方法,从而为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参考的决策。

  一、龙山县工业发展中环境保护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一)工业经济稳步发展,环境质量日益优化。近年来,龙山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精神,全面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以项目把关、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为重点,大力治理工业污染,着力改善环境质量,有效控制了全县的排污总量,遏制了环境质量恶化的趋势,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空间。2009年,全县规模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3216万元,同比增长9.0%。全年完成工业技改项目11项,同比增长22.2%;完成技改投资22909万元,同比增长19.8%。全县工业废水排放量225.3万吨,同比消减34.9万吨,消减率为13.41%;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2272吨,同比消减473吨,消减率为17.23%;工业COD(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283吨,同比消减374吨,消减率为22.57%。在促进产业升级和工业节能降耗的同时,实现了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城乡环境空气质量稳定保持在二级水平以上,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

  (二)严把项目准入关,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通过认真执行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法规,提高了环境管理的质量和效能,严格项目环评审批,严把项目准入关,做到增产不增污。在控制新污染方面,本着“依法管理,强化服务,公开审批”的原则,对一些高污染、高能耗、高风险的产业进行了严格限制和把关;对科技含量高、有发展潜力的项目积极支持,提供优质服务,促使像金山实业有限公司、成美建材、兴隆造纸等一批重点工程步入了良性循环发展的轨道,促进了企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县控以上项目的环评率、“三同时”执行率和竣工验收率均达到95%,从源头上有效控制了新污染的产生,确保了环保工程建设稳步推进。

  (三)加强监督管理,遏制污染发展势头。在全县积极开展环保专项行动,深入到企业督促检查节能减排工作情况,严厉打击达标企业排污反弹和土小企业死灰复燃,加大超标排污的处罚力度,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清理整顿不法排污企业。2009年,全县出动执法人员220人次,督促企业加快污染治理步伐,检查企业90家,查处违法企业27户,关停、取缔小冶炼、小煤矿、小砖瓦窑、落后工艺造纸等企业4家,有效地减少了污染源,降低了排污总量和单位产品排污强度,做到了治理老污染与控制新污染并举,环境质量恶化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

  (四)加强污染治理,改善企业区域的环境质量。龙山县工业污染治理工作以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为主线,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紧紧抓住造纸、化工、煤炭、铁合金、水泥制造等五大重污染行业进行治理改造,取得了明显效果。2009年,全县共完成工业企业限期治理项目2项,总投资290万元,有效控制了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改善了部分重点区域的环境质量。目前,各企业污染治理进展顺利,节能减排初见成效。

  (五)加大科技创新,推进节能减排。加快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形成政府引导、多元投入、广泛参与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体系。各类科技计划优先支持节能减排项目,组织实施了工业废水处理技术、烟气控制与处理技术、固废物资源化技术等方面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湖南龙山县金山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是以薯类为原料生产酒精的企业,通过科技创新,运用厌氧—好氧工艺对废物(酒糟)进行生化处理,处理后沼渣经过滤压后用作生产富含氮、磷、钾有机肥的原料。废水经进一步沉淀处理后排放,沉淀池污物经处理后用作锅炉燃料。通过以上举措,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年节约标准煤2400吨,实现了节能增效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龙山县兴隆造纸厂进行污水治理,投资140万元安装的气浮式废水处理设施,不仅使废水达标排放,还可节约用水70%以上,废浆通过回收再利用每年可节约成本100余万元,高标准地完成了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二、龙山县推进工业化进程中面临的环境形势及问题

  (一)环保意识淡薄,优化环境共识差距大。一些企业负责人对环境保护这一基本国策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体现高度,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污染的现象仍还存在。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对环境保护重视不够,不顾资源和技术条件的制约,一哄而起、盲目开发,偷排、超标排放现象时有发生,有的甚至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二)环境污染重,治理难度大。龙山属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工业企业规模小、生产技术较落后,基本延续着高投入、高消耗、污染大的粗放型增长模式,这是造成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污染治理设施欠完善,治污水平低,难以实现全面达标排放。在进行项目建设时,环保政策落实难到位,缺乏有效治理设施,“先上车、后买票”或者“上车不买票”现象偶尔发生,这给落实项目“三同时”制度和治理污染造成了影响。企业由于受认识、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制约,治污设施历史欠账多,需要投入大量治理资金,以致想方设法逃避环保监管,造成治理的任务大,落实污染治理任务艰巨。

  (三)高污染、高能耗比重大,新型节能产业少。龙山县大多数企业生产工艺较落后,高污染、高能耗企业多,不仅污染环境,还浪费了大量的资源能源。从行业结构上看,建材、化工、冶炼、造纸等重污染行业所占比重较大,污染排放总量多。多数企业污染物排放是直排,废水、废气排放量大,对周边乃至附近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造成影响。

  (四)科技含量低,环保技术较落后。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是科技创新能力的竞争。龙山县大部分企业生产工艺简单落后,科技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开拓不力,竞争能力弱,没有能力进行环保科技开发和科技成果引进,技术进步速度缓慢。环保技术落后,环境科技能力不强,势必影响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企业要做大做强,必须在规模和产品质量上下工夫,走“绿色”品牌之路。环保技术服务薄弱,社会化程度低,致使技术和市场信息传递不畅,从而进一步制约了环保技术水平的整体提高。

  三、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加强环境保护的对策措施

  (一)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贯彻执行环保优先方针。要牢固树立环保优先的指导思想,正确认识发展与环保的关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坚决摒弃“先污染后治理”和“边污染边治理”的观念,努力在发展中解决好环保问题。要把环保工作摆在突出的战略位置,与经济发展统筹考虑,用环境保护来优化经济发展。要站在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高度,切实增强对历史负责、对未来负责、对后人负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环境保护,坚持在发展中保护环境,通过保护环境促进经济增长。

  (二)优化经济结构,加快产业升级。调整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缓解生态压力的根本途径。从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的层面上看,环境污染主要表现为结构性污染。为此,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通过“关、停、禁、治、迁”,限制低素质企业生产经营,大力引进产业生态链长、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项目,构建节能减排型工业体系。二是加快传统工业技术改造和有效的整合,培育一批以绿色产业、环保产业及地方特色突出的工业企业为依托的现代工业化群体,全面提升规模化、集约化和高端化水平,形成低消耗、高效率、可持续的经济体系。三是通过结构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快产业技术更新步伐,提高资源利用和污染治理综合效率,实现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加强环境执法监管,做好源头控制和管理。一是要加强监督检查。坚持建设项目防污治理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三同时”原则,严格执行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从源头上控制和预防污染。二是要严格实施项目环境准入制度。加强招商引资的源头控制工作,严格遵守准入条件,对项目进行严格审查,提高准入门槛,减轻发展工业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三是要在执法力度上下功夫。加大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的重大生态破坏案件的查处力度,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或是国家产业政策限制发展的污染重的企业,要限期治理,治理不达标的,坚决实行关停,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探索利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来综合解决环境问题。

  (四)突出管理创新,建立环境与发展综合长效机制。要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完善工作措施,把环境保护的各项任务落实到位。一是实行严厉的监管处罚制度。对未批先建、违法排污、偷排污染物等环境违法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处罚后仍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坚决关停整顿,决不姑息迁就。二是实行广泛的公众参与制度。积极调动广大群众关心、关注环境保护,建立健全“政府领导、人大政协监督、环保监管、部门协调联动”的环境保护工作机制,积极开展群众座谈,切实把人民群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引导好。三是打造一支优化的环保队伍。要坚持以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为标准,进一步强化学习,全面提高环保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整体业务水平,规范执法行为,保证政令畅通,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

  (五)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发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环境友好型经济发展模式的具体体现。要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进行产品的设计与改造,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在生产环节,要严格排放强度准入,鼓励节能降耗,实行清洁生产并依法强制审核;在废物产生环节,要强化污染预防和全过程控制,实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合理延长产业链,强化对各类废物的循环利用;在消费环节,要大力倡导环境友好的消费方式,实行环境标识、环境认证和政府绿色采购制度,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积极推动企业开展以“节能、降耗、减污、增效”为核心的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减少资源消耗,提高废物回收利用率,逐步建立起发展循环经济的体系,促进全县工业走上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供稿:龙山县统计局 郑勇]
[审核:张映欣]
[责编:袁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