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县农业产业化建设的分析与思考

来源: 时间: 2010-06-13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龙山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现实选择,是促使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是统筹城乡发展,转移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方法,也是加快富民强县步伐的重大举措。本文从龙山县实际出发,针对龙山县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一、农业产业化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龙山县以发展壮大农业农村经济为核心,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坚持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立足农民增产增收,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开发特色农产品,农业产业化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综合效益显著提高。龙山县将主导产业的发展与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紧密结合起来,围绕三薯(红薯、马铃薯、木薯)、辣椒、百合、反季节蔬菜、中药材等优势农副产品的转化增值,整合优势资源,发展精深加工,促进全县农产品加工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增值转变,形成了以烤烟、百合、橘橙柚、三薯、中药材、蔬菜、魔芋、辣椒为主的八大优势农业产业。全县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130家,其中县级龙头企业28家,州级龙头企业6家,省级龙头企业3家,农家休闲山庄1个,2009年,省级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8亿元,实现利税2502万元,上交税金518万元。

  (二)基地规模不断壮大。2009年,全县优势农业产业种植面积达53.3万亩,其中,烤烟种植面积8.5万亩,百合种植面积5.8万亩,橘橙柚种植面积14万亩,三薯种植面积10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3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0万亩,辣椒种植面积2万亩。农业产业标准化生产步伐进一步加快,无公害产品产地认定面积达15万亩。随着优势基地规模的不断壮大,全县农业结构开始以粮油为主导向优势农业产业为主导的转变。

  (三)带动能力明显增强。积极发挥农业产业化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推动优势产业基地建设。同时,农产品加工企业依托自身的经济优势和产品优势加强生产基地建设,与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紧密联系,形成了以农产品加工企业带动基地、基地促进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牵线搭桥的良性互动,与农户形成了紧密的利益联结。目前全县农产品专业村146个,各类农产品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86个,县级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每年带动农户1万多户,创办产业基地近10万亩,同农户签订订单合同3万余亩,每年发放劳动者报酬近千万元,有力的促进了农民增收。

  (四)品牌化建设取得成效。龙山县现有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1个,注册农产品商标18个,通过国家QS认证企业8家,绿色食品认证1个,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认证7个,获中国中部(湖南)国际农博会、中国(长沙)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农产品5个,“龙山百合”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注册。洗洛乡的百合、召市镇的辣椒、新城街道的大头菜、里耶镇的脐橙、苗市镇的腊肉、洗车河镇豆腐等地方特产受到消费者青睐,筠银百合爽、乌龙山百合茶、土家风味食品等一批特色农产品在省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

  二、农业产业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龙山县农业产业化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但农业产业化发展整体水平仍然不高,仍受诸多因素影响,主要表现在:

  (一)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农业产业化链条发展慢。龙头企业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的火车头,它的带动能力强弱决定了农业产业化规模进程和经济效益。现阶段,龙山县龙头企业大都处于发展起步期,规模小,产品结构单一,吸引外来资本和社会投入不多,规模效益低,带动能力有限,带动面不广,无法把分散的经营户组织起来实现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多数农产品科技贡献率、附加值和经济效益都很低。一些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原料基本不是本地生产,没有起到带动当地农业生产的作用,从而制约了全县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二)农产品加工企业整体实力偏弱,农产品精深加工滞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离不开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带动。目前龙山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尤其是省级龙头企业数量偏少,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偏小,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30家,省级龙头企业仅有3家。2009年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中年产值在5000万元以上的只有1家,大多数企业脱胎于家庭小作坊,尚未走上大企业集团发展轨道。特色型、科技型精深农产品欠缺,初级产品多,深加工和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少,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在外地市场难以形成知名度,因而占有率低,市场开拓不力,仅局限于本地市场,未能很好地开拓国内和国际市场。

  (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龙山县属于山区,农业生产条件较差,大部分水田还得靠天公作美,旱土作物所受的影响更大。全县农田水利设施大都始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不少水库、山塘、渠道严重老化,“跑、冒、滴、漏”现象比较严重,无法发挥整体作用。许多地方有水源无沟渠,不能浇灌;有的有沟渠,由于疏于管理,维护投入严重不足,常年失修,不是漏水严重,就是支离破碎、堵塞严重,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大降低,现有的水利条件严重地制约了全县农业产业化建设。同时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薄弱,乡村公路通而不畅现象突出。

  (四)交通瓶颈制约,市场供求信息反应迟钝,从而影响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龙山县是湖南省最偏远的县,县城距省府长沙公路里程达590公里,距州府吉首公路里程达260公里,对外公路等级不高,县内无铁路、无高速、无机场,从目前一个时期来看,龙山县是湘西州出行条件最不方便的县,交通瓶颈势必导致龙山县农产品外销成本增加,同时对鲜活农产品保鲜等提出更高要求,从而影响市场竞争力。受交通滞后影响,市场供求信息也反应迟钝,目前龙山县对市场供求信息变化仅仅是被动地、间接地获取,而非主动、直接地掌握市场供求信息,而现代市场经济更是一种信息经济,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离不开全面、准确、及时的市场供求信息。

  三、对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的四点建议

  (一)理清发展思路,突出发展重点。重点是要以加工带基地,以基地连农户,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加工水平,促进农民增收。产业发展上,坚持以质量效益为中心。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品牌战略、质量安全战略,围绕本地优势农产品,重点发展精深加工,形成产业特色,逐步实现农产品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的转变、由数量增长向品质效益同步提高转变。在产业结构上,围绕龙山县优势农产品,发展优势产业。重点发展烤烟、百合、橘橙柚、三薯、中药材、蔬菜、魔芋、辣椒为主的八大优势农业产业。在产业布局上,重点培育一批国家级龙头企业和省级龙头企业。坚持“以大带小,以小促大”,依托本地优势农产品,发展一批中小农产品加工企业,促进农业产业化建设。

  (二)创新发展模式,夯实发展基础。主要是要形成供、产、销、贸、工、农为一体的增值链。一要培育龙头企业。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培植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有竞争力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鼓励有条件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资产优化重组,发展成为大型企业集团。二要建设大基地。坚持“围绕加工建基地,建好基地促加工”的理念,使优势资源向优势产业集中,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按照基地专业化、布局区域化、加工配套化的思路,建成具有比较优势的大产业基地。三要实施品牌兴业战略。积极巩固和发展现有品牌产品,不断开发新品种、开拓新市场,发展一批新品牌,努力实现品牌效益的最大化。

  (三)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整体竞争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是有效整合生产要素,节约生产成本,增强农业的整体竞争力,促进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效对接的需要。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是一个地区农业发达状况的重要标志。龙山县要以各类中介服务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抓手,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原则,积极鼓励基层农技部门、农业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和销售大户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辐射带动周边农民参与生产和销售,形成市场促营销、政府抓展销的立体模式。同时要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关系。

  (四)优化发展环境,促进农业产业化健康快速发展。一是抓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要继续抓水、电、路、通讯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切实解除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瓶颈”。另一方面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吸引更多的农民进入小城镇,有效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二是抓科技提升。大力实施科技入户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惠民工程”,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就业技能,让农民增收路走得更快、更稳。三是抓信息服务。要通过各方面有效途径,及时、准确、全面地收集、分析、预测国内外市场供求信息,为全县农业发展服务,提高农产品市场占有能力。四是抓购销服务。要大力发展各类专业市场,切实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促进农业产业化健康快速发展。

[供稿:龙山县统计局 吴伟]
[审核:张映欣]
[责编:袁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