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溪县水利建设成效显 修建水利设施7719处

来源: 时间: 2011-05-17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使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的水,更受人们关注。对于山区来说,人们常说高山有好水,一般水源大多出自山区,但有的山区水源也并不那么好,需要通过人工改善水利条件,山区人民肩负着保护水源和发展水利的双重任务。泸溪县地处湘西山区,最近我们对泸溪的水利发展情况作了一些调查,发现在农田水利建设、城防水利建设、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成效显著。

  一、水利设施现状

  泸溪县共修建水利设施7719处,其中,中型水库4座,小Ⅰ型水库23座,小Ⅱ型水库89座,山塘6314口,正常蓄水量为1.26亿立方米。还有,溪河堤坝1088道,水轮泵站38处55台,固定提灌设施93处108台。全县现有灌溉面积10.93万亩,其中旱涝保收面积9.3万亩。此外,建有乡村小型水电站70处,装机容量3910千瓦。

  当前,还有14座小Ⅱ型水库需要除险加固;需投资1900万元的甘溪桥水闸除险加固工程;去冬排查出21处病险库塘的险工险段应急处理,确保今年防洪度汛安全。

  泸溪县处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的转型阶段,干旱缺水、洪涝灾害、水污染和水土流失等问题,仍然是制约我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因素。泸溪县水利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①水资源管理体制不顺和水利发展机制不活,仍然是水利发展道路上的突出障碍。②水利工程质量管理不到位、群众兴修水利热情不高、水利建设技术力量有限等,仍然是制约水利又好又快发展的突出瓶颈。③水利基础设施薄弱,配套不齐,老化严重;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粗放,用水效率不高。④防汛抗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⑤城镇防洪排涝标准不高,溪河防洪能力低,中小河流大多未进行系统治理,水土流失严重,山洪灾害防御手段不足。⑥城乡供水饮水矛盾突出,灌溉设施落后,应对特大干旱的能力依然脆弱。

  二、水利建设成效显著

  近几年来,泸溪县加大了农田水利建设投资。通过国债投入、以工代赈、扶贫开发、群众筹集等方式,先后投入资金7500多万元,对2座中型水库、22座小I型水库、23座小Ⅱ型水库、278口山塘实施除险加固,并增加库容3700多万方。此外,完成国投400万元的能溪河兴隆场段堤防修复工程。尽快实施国投800万元的武溪工业园段堤防建设工程。提高了防洪标准,消除了安全隐患,水库防洪保安能力大大提升。

  (一)狠抓农田水利建设,除险加固成效显著。调查中,发现一个较为突出的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潮地水库位于泸溪县东南部崇山峻岭之中,大坝为粘土心墙砂壤土坝,最大高度36米,坝顶轴长86米,集雨面积10.44平方公里,总库容536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12500亩,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乡村供水、渔业养殖等综合效益的中型水库。这座水库建于1958年,至今已有50多年,由于年久失修,大坝多处存在隐患。2008年投资451万元,对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经过整治,改善灌溉面积6000亩,保障1.2万亩农田灌溉用水,确保下游1.2万亩耕地和4000多群众防洪安全,水库富余水量还解决了下游6000多村民的生活供水。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都十分显著。

  此外,还投资400万元,在浦市、达岚、石榴坪、合水、兴隆场等乡镇,进行渠道防渗处理17.35公里,维修护河堤1.32公里,维修山塘5口,维修电灌站2处。还抓好98口山塘的清淤扩容整修工程。

  (二)强化城防水利建设,美化城市环境。近两年,泸溪县进一步加强城市防洪堤建设。第一期工程下游段1200米防洪堤,完成投资4800万元,已经竣工。第二期工程上游段1300米,正在拆迁少量有碍施工的违规建筑,即将正式开工建设。

  白沙新县城建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新城三面环水,对岸青山峭壁,城内楼宇亮丽,新城居民在安居乐业之余,祈愿不要再有洪水泛滥之苦。新城居民大多由老城迁来,老城地处沅水与武水交汇之滨,常遇水患。兴建五强溪电站后,泸溪属于库区,在水位难以调节,遇有特大洪水时,人们十分担忧受水围困。新城建成十多年来,城市防洪设施尚未完备。只有城东防洪堤与新城建设同时完成。城南上游段防洪堤工程量和难度较大,面临拆迁建筑物、远距离运料等困难。城北下游段防洪堤工程难度稍小,但在防洪堤建设过程中,仍遇到不少阻碍。施工初期,刚挖好一米多深、一米多宽、几十米长的堤坝基坑,就被一次春雨洪水淹没了,停工半个多月才恢复施工。施工中期,又与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相互重叠,影响施工进度。历经两年,城北下游段防洪堤终于建成,使白沙新城防洪能力得到提高,同时还对这一工程段进行美化施工。

  城北下游段防洪堤的中下部是坚固的水泥块护坡,中部有一米多宽的人行道,供人们休闲散步,中上部护坡上种植了两行常年青绿的椪柑树,既显示中国椪柑之乡的特色,在春季里椪柑开花,飘香新城,更令人陶醉。防洪堤上部铺设了五米宽颇具特色的石板路,间植了不同的花草树木。在这沿江风光带上,还可瞭望对岸的如画山景。这些既为人们休闲创造了优美的环境,也为泸溪县创建全国卫生文明城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坚持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成果显著。以人为本是水利建设的基石。近几年来,泸溪县扎实地抓好了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全县建有农村人畜饮水工程245处,解决了15个乡镇184个村468个组7207户87857人的饮水困难问题。先后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修建了集中式、分散式、抗旱集水窖等供水工程46处,解决了全县15个乡镇中11个乡镇饮水不安全人口6.27万人。还将投资1100万元,实施合水、解放岩、梁家潭、八什坪等4个乡镇2.29万人的集中供水工程。同时,按照“先集镇、后大村、再边远”的实施原则,积极编制好“十二五”规划和年度计划,为泸溪县在“十二五”期间,解决农村不安全饮水人数12.2万人,使全县农村饮水难、饮水不安全的现状得到彻底改变。

  (四)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重点建设水土保持和生态保护工程。一是水土流失治理。2010年投资100万元,治理了水土流失面积达3平方公里的达岚镇田冲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工程。二是中小溪河治理。近期完成投资1072万元,进行了太平溪合水镇境内总长11600米的治理工程。争取年内实施投资1280万元,对沱江流域解放岩乡河道进行治理。此外,正在向上争取,将石榴坪、白羊溪、潭溪、洗溪、梁家潭、八什坪等6个乡镇的防洪治理工程项目列入计划,全面提高乡镇的防洪能力。

  三、当前水利的主要问题

  第一,自然条件问题。由于干旱缺水、洪涝灾害、水土流失及水污染问题,制约着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二,体制机制问题。如水资源管理体制不顺,水利发展机制不活。

  第三,工作管理问题。如水利工程质量管理不到位,群众兴修水利缺乏主动性,水利工程技术力量较欠缺。

  第四,设施利用问题。由于水利基础设施薄弱,严重老化,水资源利用方式粗放,影响用水效率。

  第五,设施建设问题。目前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河流多未系统治理,防御山洪灾害手段不足。

  第六,供水饮水问题。当前城乡供水饮水矛盾仍较突出,亟待解决。

  四、发展与展望

  随着国家对水利建设投入的不断增加,泸溪县水利改革发展将呈现新的景象。

  首先是投入进一步加大,水利建设进入新阶段。计划投入各类水利建设资金6000多万元,治理病险小Ⅰ型水库1座,小Ⅱ型水库14座,中型水库水闸除险加固1座,解决4个乡镇2.29万人的集中供水问题,维修防渗渠道21.6公里。

  其次是进一步提高水利效益。其中,改善灌溉面积6600亩,新增灌溉面积2700亩,新增保收面积3400亩,进一步增强抗灾能力。在正常防洪设计标准范围内,确保不垮一塘一库一坝,不发生重大事件。今年全县水利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中央一号文件专门聚焦水利,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明确多渠道、大幅度增加水利投入,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力争通过5年到10年的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

  今后水利改革发展,还会遇到新的挑战,需要坚持不懈地做好相关工作,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决策,省、州两级党委、政府的重大部署,保障水利改革发展顺利进行。为全县经济发展、实现人水和谐、建设魅力泸溪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供稿:泸溪县统计局潘涛]
[审核:张映欣]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