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分析

来源: 时间: 2012-09-04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中央确定的本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为科学地反映龙山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我们按照国家统计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方案》,对龙山县全面建设小康进行了分析研究。总体认为:龙山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稳步推进,但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相差较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任重道远。

  一、2011年龙山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情况

  通过监测统计,2006-2011年龙山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实现程度分别为57.5%、60.6%、62.2%、64.8%、65.2%和65.9%。

  (一)经济发展速度加快。2011年,龙山县经济发展实现程度为44.7%,比上年提升2.1个百分点。其中,人均GDP达8701元,比上年增长15.64%,实现程度为17.7%,与2020年全面小康目标的31400元还相差22699元;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只有0.30%,实现程度为12%;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8.1%,实现程度为96.2%;城镇人口比重为30.26%,实现程度为50.4%;城镇失业率4.30%,实现程度为100%。

  (二)社会大局稳定和谐。2011年,龙山县社会和谐实现程度73.5%,其中,基尼系数为0.493,实现程度为13.3%;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33:1;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系数为17.56%,实现程度为100%;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为62.50%,实现程度为69.5%;高中阶段毕业性别差异系数100.93%,实现程度为99.8%。

  (三)生活质量显著提升。2011年,龙山县人民生活质量实现程度为66.2%。其中,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005元,实现程度为33.4%;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为52.2%,实现程度为76.6%;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为17.7平方米,实现程度为65.7%;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9.91‰,实现程度为100%;平均预期寿命为75.24岁,实现程度为100%。

  (四)民主法制明显加强。近年来,龙山县深入推进平安龙山建设,完善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开展严打整治专项行动,社会治安状况良好。2011年在全省开展的公众安全感民调中,位居全省前列。2011年民主法制实现程度为96%。其中,公民自身民主权利满意度为82.1%,实现程度为91.2%;社会安全指数为102.2%,实现程度为100%。

  (五)文化教育稳步推进。2011年,龙山县文化教育实现程度为62.6%。其中,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60%,实现程度为52%;城乡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为8.14%,实现程度为50.9%;平均受教育年限8.10年,2011年实现程度为77.1%。

  (六)环境保护成效明显。近年来,龙山县积极打造“绿色龙山”,实施生态强县战略,进一步加大环境保护工作力度,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明显。2011年,资源环境实现程度为82.9%。其中,单位GDP能耗为每万元1.39吨标准煤,实现程度为60.2%;耕地面积指数和环境质量指数分别为96.66%和92.40%,实现程度分别为100%和92.4%。

  二、龙山县全面小康进程中的难点和问题

  (一)交通不便是制约全面小康进程的难点。龙山,位于湘西北边陲,地处武陵山脉腹地,连荆楚而挽巴蜀,历史上称之为“湘鄂川之孔道”,也是湘西州最偏远、交通最落后的县。近几年来,龙山县的交通纵向比是发展的,但横向比较,已远远落后于周边地区。目前,龙山县城与州府吉首之间相距200多公里的山路,需要5个小时车程;与省会城市长沙、重庆、武汉相隔500公里以上,高达8个小时以上车程;与黔江、恩施等地级市需要3个多小时车程。到2013年,龙山县将会是全州八县市唯一一个没有高速公路及铁路的县,离最近的张花高速公路永顺段也要3个多小时。交通的闭塞,造成的农产品“难运”、工业企业“难驻”、旅游“难来”招商引资“难到位”的“四难”,制约了龙山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二)经济总量小,人均GDP低。龙山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虽然这几年加快了经济发展的步伐,但受交通、能源等因素制约,经济总量仍然较小,2011年龙山县实现GDP43.72亿元,经济总量占全州GDP总额的8.27%,占全省GDP总额的0.22%。人均GDP8779元,与全州平均水平14138元低5359元;只有全省平均水平的29%。可以看出经济总量、人均GDP无法与全州、全省平均水平相比,加快经济发展仍然是建设全面小康的第一要务。

  (三)工业处在“起步创业”阶段,对GDP贡献较小。从目前来看,龙山县与周边县市相比,落后在工业,发展潜力也在工业,工业处在“起步创业”阶段,工业经济总量较小,发展质量不高,根本无法与州内花垣县、沪溪县、吉首市、保靖县等四县市相提并论。虽然,2011年龙山县规模工业增加值比去年增长29.9%,增速位居全州第二,但其总量不大,仅3.17亿元,对GDP贡献很小。大型的工业企业和支柱产业尚未形成,工业对全县经济的拉动能力较弱。其次,工业园区的规划、土地储备、申报省级只是正在进行中,谈不上园区的“三通一平”建设,导致招商引资难,工业经济发展缓慢。

  三、加快推进龙山县全面小康进程的建议

  (一)以龙凤示范区建设为契机,以做大经济总量为目标,努力实现龙山经济跨越式发展。龙山来凤经济协作示范区是龙山对外交流、开放、合作的平台,也是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平台,更是助推跨越式发展的平台。一要把握定位,努力建设“六个示范区”(投融资体制改革示范区、社会管理创新示范区、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生态文明和谐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县域经济发展示范区)。二要加快进度,积极抢占发展先机。按照“政策协作争取、制度协作创新、环境协作优化、项目协作建设、利益协同共赢”的原则,强化龙凤合作,注重周边关系,建立健全协作共建机制,全面开展综合协调、政策研究、项目策划等工作。积极争取国家及湘鄂两省出台财政、税收、金融、土地、产业发展、城乡统筹和生态建设等领域专门支持政策,努力争取发展先机。三要争资上项,切实加大建设力度。依托示范区建设,切实推进项目争取及项目招商工作,精心策划和包装一批重大项目。落实招商优惠政策,创优招商引资环境,大力推介龙山特色产业和优势资源,特别要注重推介龙凤经济协作示范区政策资源优势。通过政策招商、产业招商、上门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切实引进战略投资者,重点引进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的项目,切实将经济总量做大,努力实现龙山经济跨越式发展。

  (二)坚定不移地把交通建设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努力实现发展条件的重大改善。要抓住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机遇,要着力解决外向型交通主骨架建设,进一步建设立体交通枢纽和改善龙山县广大农村公路的交通环境,坚持“主攻大通道、建设县乡路、拉通网络路、对接边际路、建好客运站”的交通建设思路,进一步加大交通建设力度。一是继续跟踪黔张常铁路项目,千方百计力争黔张常铁路早日开工建设,圆57万龙山人民的铁路梦。二是力争吉恩高速早日破土动工,抓好龙永高等级公路后续建设,加快209国道绕城公路建设进度,积极推进里耶至洗洛二级公路建设,争取龙张高速龙山至桑植段与桑植至张家界段同步开工建设,配合做好张花高速里耶连接线建设工作,力争在大通道建设和主干道建设上实现质的飞跃。三是抓好县内农村公路建设,确保农村公路工程质量。农村公路建设不仅要注重量,更要注重质,要建立健全农村公路质量监控体系,按照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的要求,确保农村公路的质量。

  (三)牢固树立“工业立县”“工业兴县”的理念,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促进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首先要强化工业的主导地位,要形成全县抓工业、全社会支持工业发展的浓厚氛围。二要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搭建企业发展平台。要千方百计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搞好园区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等,要把工业园区打造成县域经济核心增长极。三是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促进工业经济持续发展。要优先发展节约能源型、环境保护型、生态建设型工业,进一步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努力发展循环工业。要以高新技术和适用技术改造传统工业,推动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带动工业经济上档升级。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加快产品更新换代步伐,积极引导企业走专、精、特、新的路子,培植一批有产业优势的企业,实现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切实提高工业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四)突出发展重点,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重点是要以加工带基地,以基地连农户,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加工水平,促进农民增收。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品牌战略、质量安全战略,围绕本地优势农产品,重点发展精深加工,形成产业特色,逐步实现农产品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的转变、由数量增长向品质效益同步提高转变。在产业结构上,围绕龙山县优势农产品,发展优势产业。重点发展烤烟、百合、橘橙柚、三薯、中药材、蔬菜、魔芋、辣椒为主的八大优势农业产业。在产业布局上,重点培育一批国家级龙头企业和省级龙头企业。坚持“以大带小,以小促大”,依托本地优势农产品,发展一批中小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

[供稿:龙山县统计局吴伟]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