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龙山县县域经济发展形势浅析

来源: 时间: 2014-07-09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2013年,面对国际国内经济下行压力,面对干旱等自然灾害,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州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科学分析当前形势,继续坚持“12345”的发展思路,开拓创新、真抓实干,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一、经济运行的现状及特点

  (一)从经济增长速度来看,县域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2013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55.1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93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13.05亿元,增长17.9%;第三产业增加值27.14亿元,增长9.8%。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0751元,同比增长10.2%。

  (二)从三次产业分类来看,社会有效供给支撑作用明显增强,为县域经济增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

  1、农村经济形势稳中趋好。2013年,全县以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努力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全年农业农村经济继续保持稳步增长的势头。主要体现在:一是农业特色产业来势较好。全县粮食种植面积54.4万亩,总产量达到17.7万吨;百合种植面积7.69万亩,总产值达到9亿;烤烟种植面积7.5万亩,收购烟叶17万担,实现烟农总收入2.2亿元,创烟叶税4230万元;畜牧水产建成养殖小区10个,培育专业养殖户1100余户。二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酉水河治理工程已下达第一期实施计划;湾塘水电站已纳入国家增效扩容改造项目;开工建设10座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1.3万人饮水安全问题。三是积极引导农民实施土地依法流转,对规模土地进行了集中整理、连片开发,积极推广农业机械化耕作,切实提高了农业产业规模效益和土地综合开发利用率。

  2、工业经济发展来势较好。2013年,全县共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71亿元,同比增长13.7%。工业运行的主要特点:一是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工业发展的主动力。规模工业中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工业增加值2.68亿元,同比增长8.4%,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72.4%。二是国有工业增速较快。国有工业在电力总公司、城镇供水公司的带动下,完成工业增加值1.02亿元,同比增长14.5%。

  3、第三产业增长速度较快。2013年,全县第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完成增加值27.14亿元,同比增长9.8%。一是重点服务业企业发展较快。全县重点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2638.1万元,同比增长41.3%;营业利润281.3万元,同比增长14.2%。二是交通运输持续增长。全社会货运量441万吨,同比增长17.6%,货物周转量71853万吨公里,同比增长19.36%;客运量825万人,同比增长1.9%,旅客周转量58238万人公里,同比增长4.01%;年末全县民用汽车保有量10337辆,同比增长8.6%。三是邮电业务持速增长。全年邮电业务总量2.62亿元,增长17.2%;年末固定、移动电话总用户24.78万户,增长6.6%;年末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3.47万户,增长24.2%。 

  (三)从拉动经济增长的因素观察,内需主导作用继续加大,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1、投资需求高速增长。2013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49.31亿元,同比增长75.2%。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46.80亿元,同比增长87.2%;房地产项目投资1.94亿元,同比增长86.2%。2013年末,全县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31.2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7.1%;商品房销售面积6.6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2%。

  2、消费需求稳中趋旺,成为拉动全县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观念逐步更新,居民消费由过去的传统消费向多元消费转变,休闲消费、时尚消费、保健消费等已逐渐为人们所推崇,加上近年来扩大消费政策效应的释放。 2013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52亿元,同比增长15.6%。

  (四)从经济运行质量来看,经济运行质量呈良性状态。

  1、财政收入持续增长。2013年,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3.96亿元,同比增长18.2%。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52亿元,同比增长15.2%;上划中央收入1.08亿元,同比增长23.89%。

  2、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继续保持较快增长。2013年,随着农民外出务工人数、工资的持续增长,全县农民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66元,同比增长12.5%。城镇居民的收入随着全县经济形势的逐步好转、职工工资的收入的增加、社会保障力度加大等原因而稳定增长。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24元,同比增长9.1%。2013年末,全县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66.75亿元,比年初增长20.1%。

  (五)从影响经济运行的外部条件来看,经济运行的支撑条件进一步完善。

  1、银行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今年以来,全县金融运行形势良好,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支撑条件。 2013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1.04亿元,比年初增长20.6%。其中,个人存款66.81亿元,比年初增长20.2%。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6.07亿元,比年初增长22.5%。

  2、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2013年来,县委、县政府及各职能部门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方面办了很多实事,虽仍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总的环境还是比较优化和宽松的。

  二、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同州内其它县市比较,龙山县面临巨大的发展压力。一是从人均GDP来看,2013年人均GDP为10751元,位于全州第7位,分别只是吉首(33945元)、花垣(20097元)、凤凰(15413元)的31.7%、53.5%、69.8%。二是从三次产业结构来看,全县一二三产业比重为26.1:24.4:49.5,其优化程度远不及花垣(9.1:64.3:26.6)、吉首(5.3:33.0:61.7)、凤凰(13.5:18.1:68.4)、泸溪(13.7:55.1:31.2)、保靖(19.5:42.1:38.4)。

  (二)工业基础薄弱,经济总量较小,经济拉动作用明显不足。龙山县规模工业仅18家,只有一家中型企业(电力公司),工业经济基础薄弱。2013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71亿元,对GDP的贡献率仅为19.2%,拉动GDP增长(10.1%)仅有1.9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拉动作用根本无法与花垣县、泸溪县、吉首市等几个工业强县相比,也就是说龙山县于州内、州边一些工业强县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三)招商引资载体功能不强,能吸引投资的项目不多。外地成功经验告诉我们,要真正搞好招商引资,除了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外,还必须要有功能齐全的投资工业园和有可行性的投资项目。目前,这两项在龙山县都尚不成熟。

  (四)财政收入质量不高,财政收支矛盾突出。龙山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2013年全县财政总收入仅3.96亿元,而公共财政预算支出高达23.3亿元,县级财政主要依靠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财政支出压力日渐加重,导致项目工程所需地方配套资金筹集很困难,一些必要的建设无法加大投入力度等。

  (五)交通不便是制约龙山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大瓶颈。龙山,位于湘西北边陲,地处武陵山脉腹地,连荆楚而挽巴蜀,历史上称之为“湘鄂川之孔道”,龙山是湘西州最偏远、交通最落后的县。近几年来,龙山县的交通纵向比是发展的,但横向比较,已远运落后于周边地区。目前,龙山县城与州府吉首之间相距200多公里的山路,需要5个小时车程;与省会城市长沙、重庆、武汉相隔500公里以上,高达8个小时以上车程;与黔江、恩施等地级市需要3个多小时车程。交通的闭塞,制约了龙山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三、县域经济发展对策及建议

  (一)坚定不移地把交通建设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努力实现发展条件的重大改善。一要加快交通建设。积极做好黔张常铁路项目预计2014年10月开工前期工作;积极推进龙永高速公路建设;抓好龙永高等级公路后续建设;加快209国道绕城公路建设进度;积极推进里耶至洗洛二级公路建设;做好张花高速里耶连接线建设工作,力争在大通道建设和主干道建设上实现质的飞跃。

  (二)培育特色产业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实力。一是要培植农副产品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要充分发挥县域农副产品丰富和劳动力廉价的优势,培植农副产品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的加工、储藏、保鲜、运输,完善产业链,实现农产品的深加工、精加工,拉长农业生产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二是振兴以优势资源和民族工艺品开发为主的新型工业。要进一步明确工业发展方向,要以大理石、石灰岩、页岩气为主的优势资源开发为突破口,培育支柱产业,壮大工业经济总量;要以土家织织锦、绣花鞋垫为主的民族工艺品和秦文化旅游产品为突破口,做好土家巧手绣花鞋垫技术改造,积极促进秋梅织锦上规模上档次,围绕秦简、秦城等秦文化资源、打造旅游主题产品,将文化旅游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并带动产业发展,开发一批产业关联度高、附加值大的文化旅游产品。三是要逐步提高产业聚集水平,实现集约化发展。县域工业发展一定要进园区,发展园区经济要以资源引项目,以项目引资金,以存量引增量,采取园区招商、规划招商、重点项目招商等方式,把工业企业聚集到园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延长产业链,推动形成集群经济和块状经济。

  (三)继续坚定不移的把旅游业作为推动第三产业的突破口来抓。一是要以“里耶秦城”为核心,整合与创新旅游资源,打造旅游精品;根据龙山县旅游资源分布特点和开发利用情况,采取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推进旅游资源整合及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加强全县旅游项目的规划、策划、引导、组织、推介,形成县内景区、景点和线路的“黄金”组合,不断增加旅游产品集群建设,提高全县旅游资源的利用效益,防止盲目开发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二是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助推全县旅游经济快速发展。三是要强化推销宣传,打响以里耶古城区为核心的旅游品牌。四是要搞好项目申报,争取上级资金支持。五是要制定扶持政策,培育旅游产业。

  (四)切实抓好龙凤示范区建设,努力扩大开放合作。龙凤经济协作示范区是龙山县对外交流、开放、合作的平台,也是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平台,更是助推跨越式发展的平台。一要加快进度,积极抢占发展先机。要强化龙凤合作,建立健全协作共建机制,全面开展综合协调、政策研究、项目策划等工作。积极争取国家及湘鄂两省出台财政、税收、金融、土地、产业发展、城乡统筹和生态建设等领域专门支持政策,努力争取发展先机,共同推进示范区建设。二要争资上项,切实加大建设力度。依托示范区建设,切实推进项目争取及项目招商工作,精心策划和包装一批重大项目。落实招商优惠政策,创优招商引资环境,大力推介龙山特色产业和优势资源,特别要注重推介龙凤经济协作示范区政策资源优势。通过政策招商、产业招商等方式,切实引进战略投资者,重点引进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的项目。

 

[供稿:龙山县统计局彭勃]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