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旅游业是花垣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而该县旅游由于形象定位不清晰、旅游规划不科学、旅游形象传播推广无力等,对游客缺乏吸引力,严重制约了该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花垣县旅游业要想在现有的基础和规模上提高档次、扩大规模、转型升级,在激烈竞争的旅游市场中冲出重围,就必须重塑旅游形象,以谋求在旅游者心目中树立强有力的品牌形象。
一、发展旅游业是花垣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
近年来,花垣县的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经济基础仍然较为薄弱、经济规模较小、综合经济实力不强。特别是该县目前仍处于典型的矿产资源主导型工业经济发展阶段,结构不合理,经济抵御风险的能力不强,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任重道远,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而该县旅游资源和民族文化优势突出,因此,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发展生态文化旅游支柱产业是富民强县的根本出路。特别是随着矿产资源的减缩,资源型经济的主导地位将逐渐淡出,把生态文化旅游发展成为富民强县的基础性、长效性、可持续性产业,更加显得重要。
二、花垣县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花垣县旅游产业快速发展,2013年共接待游客136.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6689亿元。但该县旅游产业开发仍然明显滞后于州内旅游市场,面临着周边旅游市场激烈竞争。
旅游产品的不可移动性,决定了旅游产品要靠形象的传播,使其为潜在旅游者所认知,进而产生旅游动机。国内外旅游研究表明,形象对旅游者能产生推动效应,是吸引游客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形象使旅游者产生一种追求感,进而驱动旅游者前往。只有树立正确有效的旅游形象,才能使客源获得稳定的增长,进而推动旅游目的地的发展。而该县旅游形象定位不清晰、旅游规划不科学、旅游形象传播推广无力,对游客缺乏吸引力是制约花垣县旅游业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一)花垣县旅游形象定位不清晰,旅游形象不佳。相对周边旅游市场独特鲜明的旅游形象,花垣县的旅游形象却不够清晰,说起花垣,人们没什么印象。虽然著名文学家沈从文的小说《边城》享誉国内外,但是由于近年来,该县专注于矿业的发展,对边城品牌的打造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边城品牌的开发明显滞后,提起花垣,很少有人知道它与边城的关系,人们想到更多的是环境污染和矿难。目前,花垣县旅游形象基本上处于“知者均言差”的状态,即旅游地形象不好且不出名,知道的人都说不好,知道的人不多。
(二)花垣县旅游规划不科学,不利于旅游形象的整体塑造。由于对花垣县旅游形象缺乏明确定位,过往发展旅游业的思路不够清晰,一届一个想法,一届一个规划,一会儿一个主意,旅游规划缺乏整体性、协调性、持续性,在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管理上随意性较大,浪费较多,不利于该县旅游形象的整体塑造和旅游品牌影响力的持续提升。
(三)花垣县旅游形象宣传营销无力,旅游知名度小。在旅游业处于“买方市场”的条件下,酒香也要勤吆喝。比如张家界,为让自己走向世界,从国际森林保护节到国际乡村音乐周、从穿越天门到翼装飞行、从卡通市长到阿凡达再到钢铁侠,从冰冻活人到憋气大赛……一次次大手笔“金点子”营销震惊世界,令世界关注。比如武隆,为做大游客总量、提高旅游知名度,该县连续10多年举办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公开赛,自2009年起,每年投入近1亿元宣传营销资金,组建16个旅游营销集团赴全国各大城市进行“点对点”宣传促销。
相对周边旅游市场对旅游形象的强势营销,花垣县旅游形象的宣传营销还处于自发阶段,目前主要以各大旅行社宣传推介为主,该县不定期举办的“赶秋节”等节会活动对旅游也有一定拉动作用。吆喝得少,旅游知名度自然就小。
针对该县旅游在旅游形象定位、规划、宣传营销上存在的问题,旅游业要在激烈竞争中冲出重围,就必须重塑旅游形象,以谋求在旅游者心目中树立强有力的品牌形象。
三、重塑花垣旅游形象,助推旅游转型升级
(一)明确定位,打造好花垣县旅游形象。由于花垣县与周边旅游市场同处武陵山片区,山同脉、水同源、民同俗、文化同质、经济同类,很容易与区域的其他旅游城市存在“形象遮蔽”。因此,应明确定位自己的旅游形象,通过鲜明独特的旅游形象来吸引游客。
一是大打蚩尤品牌,深度挖掘蚩尤苗族文化内涵,把花垣县打造为世界苗族人民的朝圣地。蚩尤是苗族的始祖,花垣苗疆与苗祖蚩尤关系非常密切,民间蚩尤的神话传说十分普遍,过去花垣苗疆各地,包括花垣乡镇就有很多纪念蚩尤的建筑(蚩尤庙),活动(蚩尤戏、祭尤祭、蚩尤拳),至今蚩尤拳还在广泛流传。2011年中国民俗学会授予花垣“中国蚩尤文化研究基地”称号。花垣应抓住此有利时机,深度挖掘蚩尤苗族文化内涵,把该县打造为世界苗族人民的朝圣地,吸引世界苗族及华厦子孙来花垣寻根祭祖。
二是大打边城品牌,还原《边城》生活原貌,把花垣县打造为都市人群的心灵家园。沈从文的小说《边城》响誉海内外,《边城》是以该县边城茶峒为原型创作的,因此,应充分利用沈从文《边城》名气,大打边城品牌,还原《边城》生活原貌,讲好边城故事,把花垣县打造为都市人群的心灵家园,吸引厌倦了喧嚣、高楼大厦、水泥森林的都市人群,来到花垣旅游参观,感受一种浪漫情怀。
三是大打名人品牌,把花垣县打造为全国红色乡村旅游地。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到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村视察时提出要发展乡村旅游,使纯苗寨贫困村脱贫致富。此后众多大小官员纷纷来花垣调研乡村旅游,很多普通民众也想来此旅游观光。2014年,花垣县4个村寨被列入“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名录”,其中立新村和蚩尤村还分别获评“中国美丽乡村”和“全省首批绿色村庄”。花垣县应抓住此有利契机,整合县特色苗寨资源,大力开发特色苗寨乡村旅游。大打名人品牌,把花垣打造为全国红色乡村旅游地,号召人们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来花垣特色苗寨乡村旅游,支持花垣人民的扶贫事业,把花垣县打造成为全国人民的扶贫主阵地,让立志做慈善人士的花垣之行变成心得乐之行,提升其旅行意义。
(二)科学规划,建设好花垣县旅游形象。花垣县应根据自己的旅游形象定位,按照“先策划、后规划、再建设”原则,立足花垣县实际,顶层设计好《花垣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边城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边城历史文化名镇详细规划》、《花垣县蚩尤文化生态园建设总体规划》、《花垣县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规划》等规划编制,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整体塑造好花垣县旅游形象,持续提升花垣县旅游品牌影响力。
(三)强化营销,传播好花垣县旅游形象
一是借助各类媒体,开展形象广告营销。花垣县应借助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络等各类媒体开展强势形象广告促销,来扩大花垣县旅游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比如拍摄花垣旅游专题宣传片;在张花、湘渝高速公路上投放花垣县旅游公益广告,建设全县公路旅游交通指示牌;印制《花垣旅游指南》、花垣旅游宣传折页、花垣旅游宣传手提袋等,向所到旅游者免费发放;改版升级花垣旅游网,开通花垣旅游局官方微博、微信,全面介绍花垣旅游区旅游“吃、住、行、游、购、娱”的情况。
二是策划旅游节事活动,开展节庆营销。花垣苗族山民节日非常丰富,有四月八、六月六、跳月、椎牛、跳花鼓会、挑葱会、赶秋节、赶年、吃新节、社巴节等,2013年花垣县再度被中国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荣誉称号。花垣应积极开展民族地方传统活动,策划并举办好苗族文化艺术节、苗族赶秋节、中国苗歌大赛、蚩尤文化艺术节、公祭蚩尤大典、边城国际端午龙舟赛、乡村旅游花垣行等特色大型节庆活动,扩大花垣的影响力。
三是开发旅游商品,开展商品营销。花垣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非常丰富,现有苗医药(钻节风疗法)、苗族古歌、苗族赶秋、苗族服饰、苗族鼓舞5个国家级名录项目,苗族绺巾舞、苗族接龙舞、苗族歌谣、苗族武术、苗族椎牛祭祀等9个省级名录项目,是中国少有的非遗文化“富矿”县。花垣县应深度挖掘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将其开发成旅游商品。对已有一定规模的苗族服饰、苗族织锦、苗族刺绣、苗族花带领带、苗族剪纸、苗药、木刻画等,政府应从政策、财力等方面加大对其扶持力度,帮助其做大做强品牌,丰富花垣县旅游商品。通过丰富的独具特色的旅游商品进一步宣传推广花垣旅游形象。
四是利用区位优势,开展家门口促销。“张家界—边城—凤凰”2小时旅游圈已形成,花垣到重庆只需4个多小时,花垣到成都只需6个多小时,花垣已成为进入大西南地区的重要中间站。这些年,花垣周边的凤凰、张家界、武隆名声很响、旅游很旺、游客很多,花垣县应利用自己的交通区位优势,瞄准这些重点地区开展家门口促销,组团赴凤凰、张家界、武隆等地,举行花垣县旅游推介会,拓展花垣县旅游客源,扩大花垣县旅游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五是调动民众积极性,开展全民形象营销。花垣县应高度重视提升民众形象,让民众树立“人人都是旅游形象,处处都为旅游着想”的理念,人人都为花垣旅游形象的传播、花垣旅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形成全民办旅游的氛围。要在全县推广苗语、让人们学唱苗歌、跳苗族鼓舞、打蚩尤拳;要求每一位公职人员都会讲一点苗语、唱一首苗歌、跳一段苗族鼓舞、说一个蚩尤传说;在中小学校服设计上加入苗族元素;将苗族鼓舞、苗族古歌、苗族服饰、苗医药、苗绣、苗族武术、苗族建筑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纳入中小学校本课程等措施,努力提升花垣县民众文化素质,通过民众的良好形象提升花垣旅游形象。
[供稿:花垣县统计局黄若俊]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