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龙山县农村经济稳步前行

来源: 时间: 2015-02-11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今年来,龙山县以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努力加强产业结构调整,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年农业农村经济继续保持稳步增长的势头。

  一、农业农村经济运行的总体情况及特点

  (一)农村经济稳步增长。据初步测算:2014年龙山县实现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26.8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4.4%,其中:农业产值20.90亿元,同比增长4.2%;林业产值1.23亿元,同比增长5.6%;牧业产值4.29亿元,同比增长4.6%;渔业产值0.29亿元,同比增长4.1%。实现农、林、牧、渔及服务业增加值16.42亿元,同比增长4.4%。

  (二)种植业平稳发展

  1、粮食产量平稳增长。2014年,全县粮食总产量稳定增长,播种面积达54.75万亩,同比增长0.7%,总产量达17.93万吨,增长1.5%。其中:稻谷产量9.60万吨,增长0.2%;玉米产量3.39万吨,增长3.6%;薯类产量4.58万吨,增长2.3%。

  2、特色产业发展来势较好。2014年,全县百合种植面积达7.6万亩,创建了200亩百合品种提纯复壮基地和400亩百合/水稻连作示范基地,与湖南空港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张家界分公司续签了《龙山百合品牌推广协议》,目前销售工作正有序开展。烤烟种植面积达6.33万亩,完成州分任务的104%;创办了2个“千亩烟稻轮作示范基地”和1个“千亩提高烟叶整体可用性暨标准化生产基地”示范样板。柑橘种植面积达10万多亩,完成品改低2万亩;里耶脐橙获国家商标局核准注岫,成为龙山县第4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中药材种值面积达5万亩,创建了金荞麦、玄参、三叶木通、金银花等种植示范基地4000余亩。

  (三)牧渔业生产稳步发展

  1、生猪养殖稳中有升。从年前春节后,生猪价格一直处于低价位运行,至6月迎来本年度最低,活猪价达13元/公斤,养殖处于亏损局面。进入7月价格有所复苏回升,至9月份后活猪价格趋于稳定,达14.2元/公斤左右,生猪养殖有利可盈。2014年,全县生猪存栏23.39万头、出栏23.43万头,同比分别增长3.2%、3.4%。

  2、羊养殖势头强劲。由于龙山县有得天独厚的草场资源,加之从2010年起羊肉价格一直保持高价位运行,活羊价年均增长10%,主要销向广东,产品供不应求,吸引了社会融资,涌现出一大批家庭牧场(养殖专业大户),加快了草食牧业发展。2014年,羊存栏5.91万只、出栏5.11万只,同比分别增长11.6%、10.5%。

  3、禽类养殖势态平稳。禽类养殖已走出2013年H7N9流感的阴影,产品价格无多大波动。因肉禽供求已趋于平衡。2014年,家禽存笼68.59万羽、出笼64.01万羽,同比分别增长1.74%、1.01%;禽蛋产量1520吨,同比增长1.2%。

  4、水产养殖蓬勃发展。通过政府引导、部门协调、信贷支持,龙山县碗米坡、湾塘、洗车小河库区的网箱养殖已成为当地支柱产业。尤其是斑点叉尾鮰养殖,产品远销重庆、广东等地,市场供不应求,吸纳了不少社会闲散资金,仍具蓬勃发展态势。全县水产养殖水面1.413万亩,网箱养鱼1752口,到2014年底,水产品产量有望达3560吨,同比增长3.01%。

  (四)农村居民收入不断提高

  2014年,龙山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185元,同比增长13.2%。

  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一)农业生产效率不高,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缺乏强有动力支持。龙山是山区农业县,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理条件的制约,农业生产条件较差,全县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低,农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且劳动强度非常大。以效益为中心的劳动配置决定了粮食生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由于农业比较效益低,现在农民用种一亩地的时间外出做工,其收入要比种地高出好几倍。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外出务工,在家的大都是一些老人、妇女和小孩,农业生产需要大量的青壮劳动力,从事粮食种植的人力和财力投入不足,种粮收入占农民家庭收入的比重缩小,种粮已成为“副业”,粮食生产后劲乏力。从目前来看,粮食价格再度大幅度上涨的可能性不大,过多依赖于政策驱动的粮食生产乐观形势究竟能持续多久值得深思。

  (二)农业生产成本偏高,农产品提价难增效。今年以来,多数农产品价格上涨,表面上看,这不但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但由于龙山县大多数农民是自给自足的小家庭经营型,所生产的农产品,除了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外,能上市出售的不太多。因此农产品价格上涨,对于农民来说,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实在意义,农民获得的利益非常有限。由于受能源、运输价格上涨等多方面的市场因素制约,随着农产品涨价,相应的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农业生产成本也就越来越大,农民因农产品涨价得到的大部分利益被抵销了,生产收益相对减少,从而严重影响了农民增产增收。

  (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龙山县属于山区,农业生产条件较差,大部分水田还得靠天公作美,旱土作物所受的影响更大。有的水库、山塘、渠道严重老化,有的有沟渠,由于部分乡村疏于管理,维护投入严重不足。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大降低,现有的水利条件制约了龙山县农业生产的稳步发展。

  (四)农业产业化建设滞后,缺乏带头能力强的龙头企业。目前,龙山县农业产业化建设相对滞后,现阶段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实力弱,普遍缺乏拳头产品和知名品牌,市场竞争能力不强,缺乏带头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其次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尚处于初始阶段,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不高,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较弱。

  (五)养殖业投入不足。一是农户自主发展资金不足。由于养殖业属高投入产业,山区农民收入普遍偏低,用于养殖业发展的资金投入不足。二是贷款门槛高。贷款需要有风险担保和实物抵押,致使养殖户申请贷款难。三是上级支持分散。畜牧、发改、财政、扶贫、移民等多部门涉足支持养殖业发展资金,未集中统筹安排,资金相对分散,支持力度显得比较疲软。

  三、建议

  (一)高度重视农业产业,要不断巩固、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不动摇。龙山县是农业大县,要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县域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全县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重视农业、关心农业、支持农业,要不断巩固、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不动摇,要进一步加大涉农资金的投入,国家制定的一系列惠农政策,各级部门要不折不扣地认真执行,要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大力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力度,规范农资市场秩序。现在农民不仅关心农资价格,更关心农资质量,相关部门应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对农资市场进行监管,要进一步加大农业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违法行为,坚决杜绝假冒伪劣农用生产资料流入市场,防止坑农害农事件发生,维护好正常的市场秩序。

  (三)突出发展重点,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重点是要以加工带基地,以基地连农户,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加工水平,促进农民增收。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品牌战略、质量安全战略,围绕本地优势农产品,重点发展精深加工,形成产业特色,逐步实现农产品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的转变、由数量增长向品质效益同步提高转变。在产业结构上,围绕龙山县优势农产品,发展优势产业。重点发展烤烟、百合、橘橙柚、三薯、中药材、蔬菜、魔芋、辣椒为主的八大优势农业产业。在产业布局上,重点培育一批国家级龙头企业和省级龙头企业。坚持“以大带小,以小促大”,依托本地优势农产品,发展一批中小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

[供稿:龙山县统计局 彭勃]

  [审核:刘雁]

  [责编:罗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