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矮寨镇乡村旅游发展 促进武陵山区旅游中心建设

来源: 时间: 2015-10-26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乡村旅游是以农村自然风光、人文遗迹、民俗风情、农业生产、农民生活以及农村环境为旅游吸引物,以城市居民为目标市场,满足旅游者的休闲、度假、体验、观光、娱乐等需求的旅游活动。近年来,矮寨镇大力开发乡村旅游,依托其良好的生态环境,秀美的自然景观、丰富的生物资源、壮丽的地质奇观、神秘的民族文化积淀和丰厚的人文底蕴提升了旅游发展水平,并对其他产业起了巨大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促进了吉首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一、矮寨镇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

  (一) 区位优势。矮寨奇观景区地处湘、鄂、渝、黔边界,吉首市西北部,距吉首市区约20公里,吉首是大湘西这条世界级旅游黄金走廊的旅游集散枢纽地,G319、G209国道在景区交汇,茶吉高速公路横跨景区,吉首距铜仁凤凰机场70公里,距张家界飞机场150公里,枝柳铁路穿吉首市而过,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二) 文化优势。矮寨镇拥有1个社区、1个居委会、16个行政村,约15990人,其中苗族约占96.7%。民俗风情浓郁,民歌、舞蹈、习俗等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特别是苗鼓、苗服、苗歌驰名中外。有着过苗年、百狮会、四月八、三月三歌会、赶秋、接龙、椎牛等苗族民俗活动;景区开展的苗家做客、迎宾拦门、对歌敬酒、苗族跳歌晚会、歌舞会、苗族鼓舞、火把送客等三十多个民俗项目深受国内外游客青睐;国际鼓文化节、大型中国苗族服饰展、电影电视摄制等人文活动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

  (三)资源优势。矮寨镇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湿地公园和世界路桥奇观。德夯风景名胜区在大湘西旅游圈中独具一格,不但资源数量丰富,而且资源等级高,开发价值大,风景资源优势十分明显。矮寨镇拥有独特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和良好的自然生态条件,森林覆盖率高,为开展山地户外运动和户外休闲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而且,德夯风景区拥有全国落差最大的流纱瀑布、全国最险的特大悬索桥等等。以此为依托,打造国际攀岩活动、国际山地户外运动节、国际低空跳伞、湘西奇人矮寨大桥高空刀梯、国际矮寨奇观自行车赛、走钢丝等。把赛事与旅游结合起来,除专业运动员参加外,让更多的群众和游客也参与其中,体验户外运动的快乐与激情。

  (四)建筑优势。近年来,矮寨镇按照特色民居的样式修葺民居,或整旧如旧,或整旧如新,形成特色民居村落,房屋漂亮有特色。同时,加强道路建设、景观改造、立面修缮、灯饰工程,为游客创造整洁、舒适、宜居的旅游环境。

  (五)区域组合优势。大湘西拥有“一龙(龙头张家界)一凤(凤凰)”两个国际旅游知名品牌以及邵阳崀山丹霞世界遗产,另外还有“长沙—桃花源—张家界—凤凰”的国际知名黄金旅游线路,而德夯风景名胜区正好处在“张家界—凤凰”的黄金旅游线的重要节点上,区域资源和线路组合优势十分明显。

  (六)政策优势。湘西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一部分。国家规定西部开发项目在税收、土地、外资贷款、外商投资、投资环境等方面享有众多的优惠政策,另外湘西自治州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的若干优惠政策》、《湘西自治州招商引资奖励规定》、《湘西自治州招商引资委托代理管理办法》等系列优惠政策,为德夯风景区招商引资和项目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矮寨镇乡村旅游现状

  (一)村民经营旅游意识滞后。近年来,矮寨镇民俗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与政府部门的积极扶持是分不开的。但是,村民本身的经营积极性并没有完全调动起来。一部分农民由于资金约束,有心从事民俗旅游业却又担心其风险,持观望态度;还有一些村民想扩大经营规模,却由于对相关政策缺乏了解而暂时搁浅,且旅游接待多停留在吃、住等底层面上。

  (二)接待服务设施档次不高。德夯景区现有农家乐、酒楼、旅馆等低档次接待设施,卫生环境、餐饮住宿接待、服务水平等均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乡村旅游的经营模式基于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经营者绝大多数是家庭主妇,文化程度不高,没有接受过培训。此外,乡村旅游接待户一般没有固定的服务人员,旅游淡季时由家庭主妇负责接待,旅游旺季则请乡邻来帮忙,给与一定的经济报酬。同时,德夯景区由于经济效益、管理体制等原因,旅游管理和开发人才流失严重,导致旅游专业人才少。

  (三)特色旅游项目不突出。风景区内的旅游产品以观光产品为主,形式单一,缺乏对游客的吸引力,限制了游客在景区的逗留时间。矮寨镇民俗旅游业发展到现在,服务项目基本停留在餐饮和住宿。游客直接参与的农家活动少,乡村旅游的“文化”韵味很少,乡村旅游基本属于德夯风景区的附属,没有形成独特的民俗旅游项目吸引游客。

  (四)各村旅游发展不平衡。由于自然条件和交通条件的约束,各村旅游业发展仍存在差异。德夯村等民俗村发展较快,其他民俗村发展较慢。因此,需要立足乡村资源优势,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突出山区特色进而实现山区乡村旅游业的均衡发展。同时,也增强景区接待能力,丰实乡村旅游接待内容。

  (五)景点之间交通欠佳。德夯风景区各景点之间道路交通不够便捷,游客从一个景点至另一个景点花费时间较长,还有其它高品位风景资源则因时间安排、体力不支等原因不及暇顾。

  (六)核心景区卫生环境差。核心景区村寨建筑密集,开发建设强度大,人畜饮水、排污等缺少统一处理,旅游公厕、垃圾箱、垃圾运输车等环卫设施缺乏,核心景区环境显得脏、乱、差,严重影响景区形象。

  (七)同行竞争压力大。风景区周边已有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凤凰古城、猛洞河风景区等知名旅游景区,也有一些民俗旅游景区(点)正在开发建设,旅游发展势头迅猛。风景区要在周边同质景区(点)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提升,难度很大,如果不优选项目,创造精品,将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三、景区发展的影响

  (一)西部大开发带来的机遇。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对西部11个省市区带来了历史性发展好机遇,国家资金投入重点转移,外部环境更加优越,西部将成为新的投资和开发热点,资金、优惠政策的流入必然引起人才等资源的不断流入。

  (二)乡村旅游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据统计,2014年景区共接待游客493.8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41亿元,购票人数85.46万人,同比分别增长40.63%、38.95%、40.73%。截止2015年9月德夯风景区共接待游客358.8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34亿元,购票82.83万人,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2.78%、23.96%、22.89%(说明:包含乾州古城)。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国家法定假日和带薪休假制度,使得居民闲暇时间大量增加,必将推动旅游消费快速发展。矮寨镇应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主题,实施“旅游立镇、旅游强镇、旅游兴镇、旅游富民”发展战略,积极建立旅游合作组织,吸纳更多农民加入合作组织,结合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民俗旅游,推进民俗村的发展,让更多的农民得到实惠。

  (三)乡村旅游对乡村社会文化的积极影响。一是有利于促进当地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旅游活动的开展给乡村居民带来了较为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促进乡村居民的身心健康。游客的到来也促使当地居民观念的更新,学习文化积极性的提高,不断学习新的服务理念,提高自身的素质。二是加强城乡居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有好来往。为城乡居民提供了解和交流的机会,乡村旅游给了城市居民和乡村居民相互了解、相互交往的机会,使得城乡居民更好地相处,拉近了两者之间的距离。三是有利于当地形象的塑造。乡村发展特色旅游可以吸引对其有兴趣的游客,从而在更好层次上塑造当地的形象。四是增加就业机会,保持社会稳定。加大地居民的经济收入,提高地区生活质量。

  (四)乡村旅游对乡村环境的积极影响。一是促进当地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保护。发展乡村旅游的地区为了更好地吸引游客,会不断地改善当地的绿化,防止森林的砍伐、保护水资源、土地资源等等。同时,旅游地也会维护、恢复和修整当地的历史建筑和古文化古遗址等人文旅游资源,使其能更好的吸引游客。二是改善当地村落环境。出于发展旅游的需要,会加大在交通和村容环境上面的投入,改扩建主要道路以改善景区的交通环境,实施污水处理和垃圾收集清运等改善村容村貌的举措。这些措施在主观上是出于发展旅游业的需要,但在客观上也起到了改善当地环境的作用。

  四、发展乡村旅游的对策

  围绕打造武陵山区旅游中心城,建设国际知名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将矮寨镇打造成为集观光度假、休闲娱乐、民俗体验与山水探奇等功能于一体的峡谷休闲度假风景区。

  (一)超前规划。矮寨镇乡村旅游要实现长期、有序发展,合理的规划必不可少。按照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自身的特点,在以市场为主配置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与协调作用,加快景区内设施建设和整改,早日投入运营。但是,在此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和制约。各村之间、各民俗户之间、旅游开发项目与当地农民利益之间,都可能存在利益冲突。政府要正视这些矛盾的存在,把握原则性,利用灵活性,保证公平,兼顾各方利益,实现矮寨镇乡村旅游业有步骤、规范化发展。

  (二)国际化引领。要用国际化发展理念指导风景区发展,用国际化设施装备风景区,用国际化产业体系提升风景区旅游产业,用国际化经营形式推进风景区旅游产业,用国际化人才发展风景区旅游产业。

  (三)文化提升。作为湘西非物质文化产业基地的德夯大峡谷风景区,尤其要注重实施文化提升战略,就是要在旅游吸引物建设、旅游形象塑造、旅游服务提供中不断加强文化内涵,以文化来提升旅游品质,以文化来推动旅游产业发展。

  (四)农户参与。发展乡村旅游是村民致富的必要途径之一。政府部门之间要协调沟通,统一思想,步调一致,在办理营业执照、资金扶持上应结合实际给村民提供最优惠的服务,为农户发展民俗旅游解除顾虑。镇村各级干部要向群众宣传发展乡村旅游的利益所在,最好能动员乡村旅游经营比较成功的农户现场报告,介绍经验。总之,政府要通过政策鼓励、资金支持等多种途径进一步提高农民发展乡村旅游的积极性。

  (五)服务到位。一要有序推进旅游星级酒店的创建,提升住宿条件、管理水平、服务质量。不仅突出“吃、住、行、游、购、娱”各要素的文化韵味,还要抓好文化建设,以浓厚的旅游文化环境和氛围吸引人、感染人、打动人,满足游客的食、住、行等各种需求。二要加强旅游从业队伍建设,从业人员采取资格认证和持证上岗制度,并定期组织培训,努力提高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增强为游客服务的意识。三要严格实行旅游质量监督管理。对景区内的旅游从业单位统一核发《准营证》,规范商业行为,建立信用监督机制,积极倡导诚信旅游,建立健康有序的市场秩序,树立诚信旅游的良好形象。四要加强民俗旅游接待户的培训与管理工作。如邀请专家对民俗户进行乡村旅游接待礼节知识讲解,实训餐饮服务、客房服务的基木技能与技巧等;组织民俗接待户外出参观、学习、培训,从服务理念和操作技能上帮助农民提高乡村旅游接待水平,留住回头客。

  (六)产品开发。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一定要从当地自然资源特点出发,从民俗文化中提炼,发掘精华。在开发时一握好三原则。一是发展乡村旅游与建设自然风景区相结合。矮寨镇的民俗旅游是依托矮寨自然风景区发展起来的,因此,矮寨的民俗旅游产品开发要注意保护好矮寨风景区的生态环境,避免“杀鸡取卵”的短期行为。二是发展周边乡村旅游与建设农业观光园相结合。沿途周边乡镇,比如寨阳乡有许多天然的绿色农产品,可以适当开展农业观光和采摘,丰富民俗旅游的内涵。三是发展乡村旅游与当地民俗活动相结合。“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各村可将本村独具一格的民俗和农事活动,以展览或游客参与的形式展示给旅游者,让其真正的融入其中,身临其境的了解各村的民俗文化,体验乡村旅游风情。

  (七)建设生态景区。搞好对自然资源、人文景观、植被生态、历史街区、苗寨村落的综合保护。理好与原住居民之间的利益。同时,抓好景区综合治理工作、安全工作机制和同建同治工作,建立环境卫生常态化管理机制。

  [供稿:湘西自治州统计局 张洁] 

  [审核:刘雁] 

  [责编:罗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