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时期,湘西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紧紧围绕“542”发展思路,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五年来,全州消费市场发展保持平稳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跨过200亿元台阶,年均增长13.8%。消费市场呈现出规模不断扩大,对经济增长贡献稳步提升,消费结构持续升级,新兴业态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消费市场取得的主要成就
(一)消费市场规模迈上新台阶。2015年,全州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27.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是2010年的1.9倍,消费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全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2年突破150亿元大关,2014年突破200亿大关。“十二五”期间,全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8%,虽低于 “十一五”期间的年均增速17.2%的水平,但仍属较快增长水平。分年度看,2011—2015年全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分别为17.5%、14.5%、14.3%、12.8%、10%,综合来看,全州消费市场处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的转化趋势,新常态特征明显。
(二)行业整体实力明显增强。消费市场共包括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四个行业。2015年全州批发业实现零售额57亿元,比2010年增加29.2亿元,年均增长15.4%;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92.4亿元,比2010年增加84.8亿元,年均增长12.3%;住宿餐饮业共实现零售额40.6亿元,比2010年增加14.6亿元,年均增长9.3%。全州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整体实力明显增强。批发零售业在消费市场依旧占据主导地位,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占比由2010年的83.9%上升到2015年的85.9%。2015年全州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业法人企业107家,是2010年的1.8倍。
(三)对经济增长贡献稳步提升。随着结构调整进程的加快,消费对全州经济增长基础性作用得到较好发挥。2015年,全州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两个行业增加值合计在GDP中占比为12.1%,比2010年上升0.4个百分点。其中批发零售业增加值的占比为7.2%;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占比为4.9%。“十二五”期间,全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虽呈逐年回落的态势,但在整体经济中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五年间,全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8%,同期GDP年均增速8.7%,消费增速高于GDP增长速度5.1个百分点,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
(四)消费结构持续升级。随着居民消费能力提升,全州消费结构由数量型向质量型、享受型、健康环保型积极转变,呈现出个性化、时尚化,消费热点和亮点不断涌现。据限额以上企业统计数据显示,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汽车成为消费市场新的支撑点和增长极,2015年汽车类零售额6亿元,同比增长19.9%,比2010年增长2.1倍,年均增长16.2%;二是家用电器、音像器材等产品更新换代和升级加快,2015年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1.1亿元,同比增长14.8%,比2010年增长1.6倍,年均增长10.1%;三是文化休闲娱乐等消费成为一大亮点,2015年文化办公用品类零售额3611万元,同比增长29%,比2010年增长2.4倍,年均增长18.9%;体育、娱乐用品类类零售额451万元,同比增长13.6%,比2010年增长1.9倍,年均增长13.1%;书报杂志类零售额3亿元,同比增长21.9%,比2010年增长2倍,年均增长15.1%。
(五)城乡消费市场共同繁荣。“十二五”期间,随着全州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消费结构发生显著变化。2015年全州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19267元和6648元,同比分别增长7.7%和12.9%。收入的不断提高为零售市场提供了充足的购买力,促进消费结构改善,拉动城乡市场共同繁荣。2015年全州实现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70.9亿元,是2010年的1.9倍;实现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6.1亿元,是2010年的2.1倍。城镇零售额的年均增速为13.1%,乡村零售额的年均增速为16.1%,城乡消费市场实现共同繁荣。
二、助力消费市场发展的有利因素
(一)消费环境有效改善,消费质量明显提高。消费环境是影响消费行为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消费环境可以增强消费信心,促进消费需求,提高消费质量。“十二五”时期,全州城乡居民收入有了较大提高。2015年,全州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55元,同比增长10.2%。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267元,比上年增长7.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648元,比上年增长12.9%,比“十一五”末增加3475元,年均增长15.9%。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健全,居民消费信心逐步增强。“十二五”末,全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登记参保人数129万人。全州共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9亿元,发放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3.4亿元。居民收入的提高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建立健全提高了居民消费意愿,消费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二)文化旅游产业升温,助推消费繁荣活跃。2015年,全州共接待旅游人数3362.4人,实现旅游收入216.7亿元,分别为2010年的2.7倍和3.4倍,“十二五”期间年均分别增长21.8%和27.9%。“十二五”期间,全州启动了凤凰古城、矮寨奇观5A级景区创建和坐龙峡景区、边城景区国家4A级景区创建工作,泸溪县白沙景区、浦市古镇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湘西土家族民歌、花垣苗族赶秋节入选第四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民路,永顺老司城村、龙山县捞车村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芙蓉镇、里耶、边城、浦市四大古镇全部晋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永顺县老司城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实现湖南省世界文化遗产零突破。全州共有89个国家级传统村落申报已通过省级评审,拥有“国字号”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品牌达150个,A级以上景区13个,星级以上酒店47家。文化旅游业的升温,有效带动了全州住宿餐饮业的发展,各种“农家乐”、家庭旅馆、旅游饭店、民俗酒店等为广大游客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吃住条件,极大地满足了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需求,同时对刺激消费、活跃市场,促进住宿餐饮业向大众化、低碳化转型升级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
(三)大众消费快速增长。十八大以来,全州上下积极响应中央政策,严控“三公”消费、反腐倡廉,社会风气得到明显改善,公务消费受到有力抑制,大众消费快速发展。“十二五”时期,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持续放缓,由2010年的19.3%下降至2015年的1.3%,累计降幅达到18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全州限额以下消费在“十二五”期间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速度,2015年限额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2.6%,增速高于限额以上11.3个百分点。
(四)新兴业态迅速发展。“十二五”期间消费市场最突出的亮点是电子商务,电子商务作为飞速发展的新兴业态正在极大地改变着消费市场整体发展格局。国家统计局在“十二五”期间对电子商务统计进行重大的改革,逐步完善统计制度。全州“四上”企业中,2014年有39家企业有电子商务交易,电商交易额为2.2亿元,比上年增长7.5倍。其中,电子商务销售额为0.6亿元,增长179%;电子商务采购额为1.6亿元,增长41倍。2015年全州限额以上企业有电商交易的企业达到57家,电商交易额为3.7亿元,比上年增长70.2%。其中,电子商务销售额为2亿元,增长3.3倍;电子商务采购额为1.7亿元,增长8.7%。
三、“十三五”消费市场展望及制约今后消费市场发展因素分析
“十三五”是我国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关键时期。区域结构、产业结构、内外结构等经济结构将进入加速调整期,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第三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主要拉动力量。作为第三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消费市场在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全州要充分利用国家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相关政策,把握好市场趋势,积极优化消费环境,培育消费热点,引领消费提档升级,“十三五”期间,全州消费市场仍将继续保持平稳健康发展的态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进一步增强。但仍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制约今后消费市场发展。
(一)限额以上消费市场结构不平衡。2015年,在限上零售法人企业零售类值中,石油及制品类占限上批零企业零售额的比重为52.8%,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近30个百分点。限上零售额中石油及制品类商品占比过高,一方面反映出全州州限上消费结构失衡,另一方面不利于全州的消费格局合理发展,石油及制品类商品“一家独大”的局面对限额以上消费市场发展已产生的明显不利影响。
(二)限额以上市场占比较小,对消费市场代表性不强。由于湘西州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能够达到限额标准而进行全面统计的企业数量少,2015年,全州贸易业限上法人单位共107家,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7.3亿元,占全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0.8%。因为限上法人从数量和零售额总量上所占比重都比较低,因此限上法人单位对整个消费市场的代表性不强。限额以下企业和个体户在消费市场中占比较大,消费活跃,但受统计方法制度的制约,限下消费市场的情况不能得到全面反映。
(三)消费市场区域发展不均衡。分县市看,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较快的县市是:古丈县、凤凰县、龙山县,增速分别为12.4%、12.1%、11.5%;零售总额增长较慢的是吉首市和泸溪县,增速分别是8%和9%。限额以上法人单位零售额增长较快的县是花垣县、古丈县、凤凰县,增速分别为43.8%、22.4%、19.7%;增长最慢吉首市增速为-3.7%。
(四) 传统实体零售业增长乏力,网络购物分流本地购买力。2015年,全州限额以上消费市场传统业态中,超市、专业店、专卖店商品零售额增速纷纷放缓,分别较上年回落11.8、17.2和10.9个百分点,传统零售业经营状况相对低迷,呈现增长乏力态势。近年来,电子商务异军突起,网络购物由于方便、快捷、价格比实体店低,且送货上门,正逐渐替代传统购物方式,成为消费潮流,这给我州传统经营的商店、超市尤其是服装、鞋类等行业实体店铺带来了较大冲击。湘西州的网店商品,大部分集中在腊味、茶叶等农副特产,数量少、规模小。由于湘西州的工业产品绝大多数为矿产品、化工产品,适合网上销售的产品产值仅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13.3%,而且生产企业的产品中可供终端消费的产品少,对发展网上零售业的支撑度不强。较大的反差造成部分州内消费通过网络购物流向了外地,对全州消费市场形成冲击。
[供稿:湘西自治州统计局 闫雪晴]
[审核:刘 雁]
[责编:黄湘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