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及全年走势判断

来源: 时间: 2003-07-22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今年上半年,岳阳市经济运行状况表现为:生产高开低走、效益逐步回升的态势。上半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26.33亿元,同比增长10.3%,增幅较上年回落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98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105.78亿元,增长13.1%;第三产业增加值84.57亿元,增长9.9%。与去年同期相比,第一产业增幅提高0.5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分别回落1.5和1.3个百分点。

    一、上半年经济运行概况

    农业  产业结构调整向大规模、高品质和高效益的层次发展。全市春夏作物播种面积361千公顷,比上年增加1.6%,其中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增加6.6%;其他作物播种面积增加3.5%;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减少0.5%,其中谷物面积保持了上年的157.5千公顷,但品种进一步优化,水稻杂交品种率达48.0 %,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玉米杂交品种率达98.5%,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畜牧、水产业全面增长,上半年全市出栏生猪309.09万头、牛2.89万头、羊15.8万头,出笼家禽1950万羽,分别增长3.2%、10.7%、17.5%和1.5%。水产品产量为12.47万吨,同比增长1.6%。上半年农林牧渔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达56.42亿元和35.98亿元,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3.7%和3.6%,农村固定资产投资8.09亿元,增长13.4%。

    工业  上半年,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91.45亿元,同比增长13.4%,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0.9个百分点,其中规模工业增长17.4%,回落0.2个百分点。前5个月,规模工业产品销售率达100.5%,比去年同期提高3个百分点。县区工业增势强劲。今年以来,县区规模工业持续走高,6月份增长31%,创今年新高,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31.21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的52.7%,同比增长28.5%。轻工业持续较快增长。1—6月全市轻工业增加值月平均增幅达到24.5%,累计实现增加值21.88亿元,同比增长23.5%,比重工业增幅快9个百分点。支柱行业贡献大。食品工业增长26.7%,纺织业增长24.8%,医药制造业增长14.6%,造纸业增长16.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快速增长。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充分发挥其经营灵活的外向型经济的作用,今年以来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月平均增幅达到39.9%,累计增幅37.7%,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9.3个百分点。此外,集体企业和其他经济类型企业也分别增长28.8%和33.1%。

    固定资产投资  今年以来,岳阳市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前期走低,前4个月出现下降4.1%的局面,上半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35.3亿元,同比增长4.8%。国有及其他固定资产投资25.98亿元,仅增长1.1%,大大低于全省和全国的增长速度,主要是往年国家投向岳阳市的水利建设工程大都竣工,致使占岳阳市投资比重较大的基本建设出现项目暂时断层,下降32.7%,而更新改造和房地产开发投资高速增长,分别增长50.2%和51.8%,城镇集体投资下降49.5%,城乡居民投资保持稳定增长,1-6月累计增长6.3%;从各产业投资来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0.17亿元,第二产业投资11.43亿元,第三产业投资14.38亿元,分别增长10.6%、38.5%和-16.8%。
国内市场  今年春节过后,消费品市场出现了少有的兴旺景象,物价平稳回升,消费热情高涨,2月份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1%。但进入4月份,“非典”疫情和“私彩”活动的影响,对商贸餐饮、旅游业等消费市场带来冲击,使原本兴旺的消费品市场转入低迷。5月份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6.9%,创近年来增幅最低,其中餐饮业下降4.3%,6月份有所回升,当月零售额增长11.9%,累计实现消费品零售额85.0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8%,剔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8.0%,同比回落3个百分点,其中餐饮业回落16个百分点。

    对外贸易   1-6月,全市累计进出口总额达1.65亿美元,同比增长62.6%,其中出口总额9007万美元,增长37.2%。工业产品出口总值一直保持快速增长。上半年全市规模工业出口交货值3.53亿元,同比增长27.1%。
财政收入  今年上半年财政收入出现前低后高的局面。一季度累计增长0.9%,居全省最低水平。4、5、6三个月加快了进度,分别完成当月任务的137.8%、104.5%和162.3%。上半年全面实现了“双过半”,达15.64亿元,同比增长21.7%,占全年预算的54.9%,增幅高于去年同期3.2个百分点,创1999年以来半年度增幅新高,其中地方固定收入10.48亿元,同比增长25.4%,增幅高于同期9.5个百分点。

    市场物价和人民生活   物价水平在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作用下出现回升态势。今年以来,消费品物价指数持续在100点以上,平均月指数达101.9;零售物价指数月平均达101.7。居民收入有所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32元,增长4.3%;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432元,同比增长6.5%。

     二、经济运行特点

      1、规模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

    岳阳市工业经过几年的改制和经营权的转让,今年上半年表现出规模扩大,生产能力提高的效应,原有规模工业生产能力扩大,小规模工业进笼子的增多。目前规模以上独立核算企业已发展到478家,比去年年底新增38家,且生产增势强劲,有效地带动了经济的增长。1—6月全市规模工业增长17.4%,贡献率高达42.5%,拉动全市经济增长5.5个百分点,成为全市经济引擎。

    2、政府驾驭经济能力提高,服务功能加强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面对中小企业资金短缺,贷款困难的问题,市政府于6月上旬专门组织召开了银企资金贷款洽谈会,洽谈大小项目320个,协议贷款32亿元,缓解了企业资金紧张的矛盾。面对突发性的SARS疫情,交通运输、餐饮、旅游、娱乐服务等第三产业和消费需求受到冲击,为此,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会议,果断做出决策,提出“一手抓非典防治,一手抓经济建设”的发展思路,并于6月份疫情控制后,开展了“岳阳人游岳阳”的万人游活动。6月份全市旅游收入比5月增长20.3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当月增长11.9%,创今年以来最好水平。

    3、抗风险能力增强,经济运行质量提高

    今年前5个月,经济运行遭受多重因素影响,2月份的春寒,3月份的“伊拉克战争”、4月份以来的SARS疫情,都不同程度的对经济增长产生了负面影响,但从岳阳市上半年经济运行总体趋势来看,经济波动率仍控制在10%以内,经济运行仍具有相当的稳定性,“非典”的负面影响相应地冲击到三产业的利润和税收,政府为缓解“非典”冲击而采取的各种临时性税收优惠政策措施,直接影响财政增长,但由于多年来的改革发展,三年国有企业脱困,使企业具备了较为完善的经营机制和管理机制,抗风险能力增强,企业效益明显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与增长速度同步协调发展。1—5月,全市规模工业实现利润(盈亏相抵后)1.42亿元,同比增长50.6%,亏损企业减少3家,亏损额比去年同期减少3.3%,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达99.3,同比增长2.1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市财政收入增幅高于GDP增幅11.4个百分点。

    4、民众心态平和理智,企业家对经济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战争劣化了国际经济环境,“非典”不仅考验了政府而且考验了企业的创业胆识和民众的心理承受能力。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特别是华容、临湘出现两例疑似非典病人后,使市民出现过短期的恐慌,但是在市防非典指挥部的统一安排下,全市各级政府和部门政令畅通,严防死守,坚守岗位,对外来人员严格登记和管理,市民严格执行政府规定,社会公共环境和谐有序。据调查,企业家对三季度宏观景气态势评估持乐观心态,预计三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比二季度上升,达103.8,步入景气区间。企业家和民众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心态,客观上反映出对经济发展和对政府调控能力的信心与信任。

    三、经济运行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1、居民收入增长困难

    农民收入的增长一是靠出售农产品收入,二是打工收入。今年以来,由于“非典”影响,农民从出售畜牧业产品中获得的收入明显减少,主要原因是:有关消息报道:“非典”病源可能源于动物,殃及家禽,造成价格下降,家禽价格下降达20%,此外,对牲畜及家禽频繁的检疫,增加养殖成本,给畜牧业的发展带来一定影响。

    4月下旬,外出打工民工大量返乡,收入减少。据调查统计,岳阳市返乡民工约有4万人,减少劳务收入1.4亿元,农民人均减少34元。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中,工资性收入虽然增加,但增幅有所回落。

    2、投资增长缓慢,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压力大

    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35.3亿元,只及全年目标的一个零头,增长4.8%,国有投资增长1.1%,与全国30.5%和全省35.1%相比相差甚远,在全省增幅排名第13位,长江沿岸城市中1—5月的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也都在30%以上。投资增幅的低位,与岳阳经济发展不太协调,且给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带来很大压力。

    3、“私彩”泛滥,扰乱民心,影响生产投入

    今年以来,地下“六合彩”由乡村转到城市,部分市民”中毒”较深,6月以来,市委、市政府加大打击力度,私彩活动的嚣张气焰有所收敛,但仍未得到根本治理,估计这种影响还将延续一段时间。

      三、全年目标分析及下半年走势判断

    今年年初,市政府制定的经济总量目标为500亿元,增长目标为10.5%,如果变数不多,这个目标通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但是最近湖南省统计局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指示精神,要求各市州工业统计与企业调查数据接轨,推行规模以下工业数据采用企业调查推算的方案。根据2001年基本单位普查资料推算,对现有的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压减75亿元,即由原来的226亿元裁减到151亿元,同时工业增加值减少20亿元,那么全市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减少到432亿元,基数调低了,即使今年增幅达11%,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也只能达480亿元,因此受国家调减基数的政策影响,500亿元的年终目标是无法实现的了。如果采取稳定基础的办法进行调整,规模以下工业增幅将控制在2%以内,分三年到位,那么岳阳市GDP增幅将低于9%,由此500亿元的总量目标也是无法实现的。因此,特向市委、市政府领导提出申请,请求调整2003年的经济总量和增长目标,建议经济总量调整为480亿元,增长目标在10.5%—10.8%。

    今年上半年,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变数较多,一季度低温多雨,影响春播,伊拉克战争给国际市场带来影响,4、5两月的SARS疫情影响交通、商贸、餐饮、旅游和服务业急剧下降,使第三产业发展在第二季度陷于低迷;地下“六合彩”的泛滥,扰乱人们思想,影响正常的生产资金的投入。这些都给岳阳市经济增长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SARS病毒目前已基本控制,受重创的交通、商贸、餐饮、旅游业也逐渐恢复,并加快发展,但对工业生产的影响将持续到下半年,特别是一些外向型企业,1-6月,全市规模工业出口交货值增长27.1%,比5月累计增幅回落14个百分点,其中三五一七工厂,当月出口产值下降10%,巴陵责任公司下降36.3%,洞庭苎麻纺织厂也已面临下半年订单危机状况,这些因素都给下半年经济带来影响。但总的说来,有利因素多于不利因素,有利因素主要有:

    1、部分技改项目近期可交付使用,扩大规模后将形成新的增长亮点。如科伦药业二期工程预计9月竣工投产,丰利纸业、丰隆纸业、华沪毛巾、龙舟动力以及正龙食品和乐邦制药等新上生产线,扩大生产;

    2、中央石化行业已在5月底完成设备检修,原油加工计划将在下半年逐步落实到位,带来石化行业的快速起步;

    3、SARS疫情控制后,消费品市场逐步启动,满足人们身心健康的行业也将悄然兴起,市区商业步行街等几大建设项目竣工在即,将带动第三产业上一个新的台阶。

    可以判断:下半年岳阳市经济走势强于上半年。
    四、完成目标建议

    一是走内涵扩大再生产的路子,发展现代农业。

    作为农业大市,岳阳的农业经过近年来的结构调整,已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如果继续沿用旧模式经营农业,其增长潜力十分有限,必须在经营模式上来一个升级与突破。因此,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走内涵扩大再生产的路子,岳阳农业才有新的出路。目前从山东、河北等地兴起的庄园农业经济,可以看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势头。庄园经济象征着我国农业的产业化、集约化和经营上的股份化,这种经营模式可以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产品的商业化率和附加值率,同时降低经营成本。实践证明个体农业、小本经营是无法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只有走农业产业化之路,规模化发展,以提高农业经营效益。

    二是把工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

    工业是岳阳市经济的主导产业,这在全市上下已成为共识,但把工业如何做大做强,还有待我们认真去研究。目前,岳阳市工业结构是重工业比重大于轻工业,规模工业比重大于规模以下工业,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比重大于非国有工业。而从经营效益来看,轻工业好于重工业、小规模工业效益强于大中型工业,民营工业好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这足以说明岳阳市工业发展要加快改革步伐,推行改革发展良好的成功经验。一是要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国企改革,扶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二是强化目标管理,保证重点县区、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持续稳定快速发展,为经济增长做出贡献;三是继续做好对全市工业发展的综合协调,加强调度,及时掌握生产进度,分析差距,切实为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突出问题;四是政府管理部门做好服务工作,协促抓好市场营销,扩大产品市场。此外,继续加大企业技改投入,为企业发展增添后劲。

    三是加快固定资产投资进度是下半年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从拉动经济增长的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来看,岳阳市出口份额不大;前期“非典”影响,后期调资政策不能如期到位,居民收入增长受到限制,那么消费增长受阻,因此经济的加速只能寄希望于投资增长。增加固定资产投资既能直接和间接拉动经济增长,又能带动消费,但今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 欠债 ”较多,下半年任务相当艰巨,提请有关部门务必倾全力抓好项目资金的到位落实,尽快组织施工,加快投资进度,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实现。

[岳阳市统计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