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半年县域经济运行基本态势
县委、县政府按照加快发展速度、提高发展水平、增强发展后劲的总体要求,继续实施“主攻工业、调优农业、建好县城”发展县域经济的三大战略重点。农业,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和农村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途径;工业,倚托支柱产业,强化产业带动,改制与招商并举,工业经济不断扩张;商贸,投资,更新投资理念,优化投资环境,坚持市场化运作、公司化经营、多元化投资,城镇化产业基础不断夯实,城市品位不断提高;划行归市、兴建商业步行街和农产品市场,开创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农产品流通顺畅、兴旺、消费品市场稳定、活跃;财税,扶持培植税源,增强纳税意识,强化征收管理,财税入库实现“双过半”。
全县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3.81亿元,占年度目标的42.3%,同比增长11.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69亿元,占年度目标的40.5%,同比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8.28亿元,占年度目标的45.1%,同比增长19.9%;第三产业增加值6.84万元,占年度目标的42.6%,同比增长11.5%。产业结构为36.5:34.8:28.7。与上年同期相比,一产业降低2.2个百分点,二产业上升2.6个百分点,三产业降低0.4个百分点。产业结构整体呈现优化趋势。
贯彻落实增收政策,调整作物种植布局,种粮热情高涨;发展特种养殖,拓宽增收途径,农民增收冲出窘境。农民增收缓慢、艰难,引起中央高度重视。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制订的一系列“三农”政策,加大了扶持粮食生产的力度,农民种粮热情空前高涨。
华容县根据种粮计税面积和早稻良种补贴面积,按粮食直补资金每亩11元和良种补贴资金每亩8元标准,共计第一期种粮补贴677.6万元,4月中旬全部发放到农户;农业生产技术培训2万多人次,农业科技服务于田间地头;金融部门增发“三农”贷款和小额农户信用贷款等支农措施,极大地激发了种粮热情。抛荒弃田重新种上粮食,低洼低产棉田,分散、低效蔬菜地恢复水稻种植,一季稻改种双季稻,常规品良改种优良品种,粮食生产成为农业生产的一大亮点。上半年,落实水稻种植面积103.9万亩,比上年增加45.9万亩。其中:早稻39.1万亩,晚稻47.5万元,一季稻17.3万亩,分别比上年增加21.1万亩、17.5万亩、7.3万亩。目前,早稻长势良好,一类苗60%,二类苗40%。棉花种植32万亩,进入规模移栽后的田间管理阶段,千亩以上的蔬菜示范板块以及特种水产品和畜禽养殖基地得以巩固和发展。上半年,生猪出栏38.3万头,存栏31.1万头,分别增长3%、2%;养牛4.21万头、养羊4.26万头,分别增长14%、31%;养鹿户发展到24户,存栏梅花鹿244头;常规水产养殖,种苗投放及时到位。投放种苗8170万尾、12420万吨;开发河蟹养殖和有核珍珠吊养,河蟹养殖水面3万亩,投放蟹苗490万只,新增手术蚌吊养水面6000亩,手术蚌600万只,农业生产生机盎然。预测上半年农林牧渔总产值可达13.17亿元,同比增长4.2%。上半年农调资料显示,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586.9元,同比增加181.6元,增长12.9%。其中:工资性收入488.9元,增加13.3元,增长2.8%;家庭经营现金收入904.2元,增加164.6元,增长22.3%。家庭经营收入中第一产业现金收入788万元,增加156.9元,增长25.2%,第二、三产业现金收入124.2元,增加7.6元,增长6.5%。第一产业现金收入中,农业现金收入409.1元,增加122.5元,增长42.8%,占家庭经营现金收入比重由上年同期的38.7%上升到45.2%;牧业现金收入因一季度禽流感影响,由上年同期的217.6元下降到151.5元,减少66.1元。
发挥资源优势,做大支柱产业;改制解除包袱,引资注入活力,工业生产快速发展。年产数万吨的棉花,数十万吨的菜蔬瓜果,丰富的花岗石储量,为做大三大支柱产业提供了可靠的原料保证;原有破产、解体的企业,提供了大量的闲置资产;改制、清偿、丢掉了发展包袱;优宽松的引资条件和环境,带动企业资本结构向多元化转变,引资项目逐年增多,技改投入不断加大。上半年,新引进项目8个,到位资金5618万元,完成技改投资1.5亿元,支柱产业迅速扩张。今年74家规上企业,其中纺织企业10家,约15万锭的生产规模;矿产建材企业25家,近20万立方米的花岗石板材加工能力;蔬菜、食品加工制造企业25家,30万吨左右的蔬菜深加工能力和近10万吨啤酒生产能力。支柱产业已成为我县工业产业的龙头,促进了县域工业的快速发展。上半年预计实现工业总产值27.60亿元,与上年同期比较,增长21.6%。其中规模及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15.84亿元,规模以下工业完成总产值11.7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3.0%、6.8%。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7.33亿元,增长19.7%。其中规模工业增长值4.14亿元,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3.19亿元,分别增长30.2%、6.7%。工业企业产销情况良好,预计工业产品销售产值27.87亿元,产销率101%。
内引外联,促进投资多元化,更新改造异军突起,招商、投资有序增长。上半年,全县社会固定资产预计完成投资额4.16亿元,同比增长65.6%,增幅虽较第一季度回落14.2个百分点,仍呈快速增长态势。其中更新改造完成投资1.75亿元,所占比重为42%,同比增幅105.2%;其高比例以及成倍数的增长,成为上半年投资高速增长的主要因素。更改投资的异军突起,呈现了引资项目多,投资多元化的特点。年初来,除结转更改项目外,相继引进8个新项目,合同引资总额约2.2亿元,到位资金近6000万元。如:长沙、益阳客商分别合同投资2800万元,收购原县板材厂和造纸厂,兴办恒兴建材公司和东盛油脂厂;岳阳洞纺、岳阳霸逍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分别合同投资4800万元收购注滋口油厂建苎麻加工厂、收购县水泥厂;美国U•S•STONE公司合同投资600万美元扩建华建石材加工;香港家荣床上用品有限公司合同投资4000万元兴建床上用品生产线。上半年,基本建设投资完成投资额0.98亿元,同比增长60.2%。烟草局金叶大厦及住宅,人民法院审判综合楼、广电局广播电视中心、工业局办公大楼、电力局住宅、水利局防汛指挥及神禹宾馆综合大楼等项目建设,正为加快马鞍新区建设添砖加瓦;长江护岸、注滋口防洪安全转移大桥工程等项目建设,为全县人民的安居提供保证;通乡公路建设为人们出行提供便利,长江引水、虎尾山垃圾场建设项目将进一度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清洁美化生活环境。
建步行街兴超市,拓展营销载体;做广告办展销,诱导居民消费;讲诚信优服务,激活市场,消费品市场稳定、活跃。经历去年上半年“非典”洗礼的消费群体,平和理智地化解了今春禽流感对消费的负面影响,全县消费品市场保持稳定、活跃。5月末,县城商业步行街一期工程竣工,步步高超市入市营运,进一步扩展了商品流通载体,多种形式的广告促销,本地及外地商家各类商品展销,有效地激发和诱导人们的消费。整治各类乱收费、调减药品售价,推进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医疗补助,大大地提高了人们预期消费信心,即期消费得以扩张。上半年预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3亿元,同比增长11.1%。其中批发零售贸易零售额7.85亿元,增长10.7%,餐饮业零售额0.80亿元,增长15.8%;县的零售额5.34亿元,增长11.4%,县以下零售额3.49亿元,增长10.7%。城乡市场相差仅0.7个百分点的同比增幅,显示城乡市场基本同步发展。
辩证治税,鼓励扶持引进项目,加强财政税源建设;严格依法治税、纳税,加大财税征管力度,财政收入任务“双过半”。年初以来,全县以优惠的条件、优良的服务引进各类项目43个,其中县直单位引进13个,乡镇引进30个。项目的引进、落户,一方面壮大了支柱产业,增强了产业企业的纳税能力,另一方面扩充了乡镇级税收来源。上半年全县财政收入,虽然农村税费改革减免了部分农业税和农产品特种税,但全县财税人员严格依法治税,强化征收管理,防止有税不收少收,做到应收尽收。上半年,预计完成一般预算收入0.98亿元,占计划的50.9%,同比增长12.6%;预计完成地方固定收入0.91亿元,占计划的51.8%,同比增长17.5%。
二、下半年经济运行走势
农业:水稻种植面积增多,良种率提高,早稻长势良好,粮食生产将获得好的收成;棉花种植调减了低洼低产棉田,但节省了生产费用和人力,高产棉田的田间管理得以加强,棉花生产调减面积对产量的影响预计不是太大;家禽养殖虽一度受禽流感影响,但本地非流行疫区,生产恢复快,草食牲畜牛、羊、梅花鹿养殖比上年有较快发展,畜牧业生产前景不错;水产养殖来势超过上年,新开发特种养殖河蟹,手术蚌已启动实施,原有特种养殖水产品黄鳝,大口鲶养殖规模还在扩大,普遍水产品鲜鱼投苗量增加;林业退耕还林继续推进,有林地日渐增多。预计全年农林牧渔总产值可达35.48亿元,增长3.5%。
工业:技改投入不断加大,现代技术和生产设备不断引进,支柱产业的规模和生产能力迅速扩张;企业改制,受偿深入,沉淀资产逐渐盘活;诚信的财税扶持,新企业、新项目落户本县;先进的生产管理、顺畅的产销衔接,下半年全县工业生产持续保持上半年的态势。全部工业总产值将达57.07亿元,增长幅度接近30.0%。
其他产业:下半年一批引进且已审批项目将陆续进入工程施工,预计全年社会固定资产完成投资将达12.34亿元,增长15.2%;省道、县道相继改造升级,乡道、村道修建贯通,极大地改善了人们人们出行条件;电信通讯在竞争发展,铁道业务已在华开通,各类移动通信服务不断改进;城乡居民收入总体水平提高,预计全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将增长10.5%,达到3358元,居民购买力提升,全年消费品零售额预计达到17.8亿元,增长12.1%。
综上简述,预计全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为55.83亿元,增长11.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42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18.37亿元,增长22.0%;第三产业增加值16.04亿元,增长14.9%。
一点建议:在大力发展蔬菜食品加工的同时,怎样利用华容县年产近80万头的牲猪、近8万吨的水产品、近1700万羽的家禽以及数万头的牛、羊资源,发展畜禽、水产品食品制造加工业。现今,此类农产品除本县自给消费外,基本直接运销外地。如果利用工业手段使之增值,对县域经济和农民增收大有脾益。
一个思考:怎样加快城镇化步伐?想想改革开放,深圳由一个小渔村成为现代城市,不难看出一个现实,没有足够的提供人们赖以生存的产业,特别是第二产业,靠打渔、种田是不会有现代深圳的。同样的道理,我们发展小城镇建设,必须首先制订发展城镇居民就业生存的产业,以产业带动,有效地推进农村居民向城镇居民的过渡。
[华容县统计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