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岳阳市市委、市政府紧跟党中央战略布置,全面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坚决执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以科学发展观布局全市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上半年全市实现GDP总量260.59亿元,同比增长13.3%,成为近六年来的最高点。
与经济总量高速增长相适应,企业景气指数持续走高,其中二季度企业景气指数115.44点,企业家信心指数123.47点,均处在景气区间,显示上半年经济呈现一种稳定增长的发展态势。
上半年经济发展主要特征
一、三次产业推动经济总量发展
(一)第一产业拉动GDP增量增长1.4个百分点。上半年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0.47亿元,同比增长4.2%,比上年增幅提高0.6个百分点。
第一产业发展主要特点:
1、“一降二补”保护价政策使农民得到实惠。据统计上半年岳阳市农民获得“一降二补”种粮补贴收入10223万元,由于实行保护价,每亩单产比上年同期增加利润143.6元,上半年全市播种早稻236万亩,可新增收入33890万元,两项合计44113万元,全年397.57万农业人口,人均可获增加收入110元。
2、春夏播种覆盖率提高,种植结构向种粮倾斜。今年上半年春夏播种面积583万亩,同比增长5.7%,其中早稻面积236万亩,同比增长35.0%,旱地作物面积251.13万亩,同比下降11.3%,其中蔬菜面积下降26.1%,麻类下降48.3%,甘蔗下降28.5%。
3、价格上涨,调动了农民养殖业积极性。上半年在粮食价格的带动下,养殖业价格均成两位数增长,其中肉禽及制品价格指数121.9,蛋112.1,水产品118.9,由于价格驱动,农民养殖积极性提高,上半年出栏肉猪327.04万头,增长5.8%,出水水产品13.3万吨,增长7.3%。
4、春油产量增加。上半年实现春油产量10万吨,同比增长20.5%。
(二)工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上半年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26.12亿元,同比增长18.9%,增幅高于上年同期5.8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8.2个百分点。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81.52亿元,增幅为26.9%,拉动GDP增长7.4个百分点,增长贡献率达55.5%。
规模工业的主要特点:
1、资源型工业增长快
1—6月份岳阳市资源工业领先增长,增幅在前三位的是:食品制造业,完成增加值3.20亿元,造纸业及纸制品业4.33亿元、纺织业3.25亿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96.2%、41.4%和53.9%。远高于其他行业的增长。
2、县区工业首次超过市直工业
1—6月份,县区工业实现增加值41.67亿元,增长30.4%,市直工业 增加值39.85亿元,增长23.4%,县区工业较市直工业快7个百分点。县区工业对规模工业的贡献率达到56.3%。
3、非国有制工业快速增长
1—6月份,非国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36.99亿元,同比增长32.0%,较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快9.1个百分点。
4、工业品出口增势强劲
1—6月份,全市规模工业完成出口交货值3.81亿元,同比增长34.6%,出口交货值占销售产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3%提高到1.4%。
5、经济效益趋向好转
五月底止,全市规模工业实现利润总额2.44亿元,上年同期为亏损0.79亿元,同比增加利润3.23亿元。其中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利润0.32亿元,增长3.3倍。
反映工业经济总体运行质量的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37.4,同比提高30.3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速度较上期同期快0.5次;全员劳动生产率8.98万元/人,增长27.7%;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3.71亿元,增长40.6%;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88.82亿元,增长48.1%;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14.09万人,增长7.7%。
(三)第三产业发展拉动GDP增长3.7个百分点。上半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94.0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7%,增幅下降0.3个百分点,主要特点:
1、消费市场经营档次提高。上半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6.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7%,其中批发零售业87.7亿元,同比增长13.4%,餐饮业6.2亿元,同比增长19.2%,其它行业2.74亿元,同比增长10.1%。
上半年消费市场呈现出规模化经营的新特点。岳阳步行街已进驻全国15家知名物流企业,规模化经济、高档次服务、高层次企业文化,搞活了市场流通,吸引了广大消费者。上半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零售额8.41亿元,同比增长17.2%,市级零售额62.5亿元,同比增长14.1%。
2、旅游呈现恢复性增长。元—6月份,全市入境旅游者2.5万人次,同比增长123.8%,国内旅游者337万人次,同比增长50.1%,旅游总收入12.2亿元,同比增长94.2%,旅游创汇425万美元,同比增长123.8%。
旅游收入增长主要因素:一是去年“非典”时期基数低;二是随着人平跨过1000美元的整体小康水平实现,休闲旅游成为广大小康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旅游产业逐渐成为朝阳产业,正步入一个快速的发展时期。
3、金融机构现金收入增长29.18%。其中商品销售收入77.65亿元,增长84.43%,储蓄存款收入462.31亿元,增长22.88%。
此外,交通运输邮电业、社会服务业、房地产业、教育文化新闻业等均出现不同程度增长。
二、三大需求拉动经济总量发展
(一)投资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强势不改。元—6月份,全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9.56亿元,增长44.5%,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54.4个百分点。其中基建投资完成16.29亿元,增长60.4%;更改投资完成15.66亿元,增长36.6%,房地产投资完成4.90亿元,增长18.0%。投资高速增长,一方面从使用角度上拉动GDP增长,近两年我市资本形成总额对GDP增长贡献率分别达到33.8%和41.2%,拉动GDP增长分别为3.5和4.5个百分点;另一方面从生产角度带动产业发展,特别是激活了建筑业的发展,上半年建筑业增加值可达17.8亿元,对GDP增长贡献率为6.9%,拉动力为0.9个百分点。
上半年投资受宏观调控影响出现新变化
1、农、林、牧、渔业完成投资1408万元,去年同期为零。
2、投资进一步向县区倾斜。元—6月,县区投资完成29.0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8.3%,占投资总额73.5%,比上年提高10.04个百分点。
3、自筹资金来源比重增大。元—6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54.36亿元,其中单位自筹资金31.95亿元,国内贷款15.39亿元,其它资金筹资4.27亿元。自筹资金占58.7%,成为资金来源主体,充分说明企业资金来源由主要向银行贷款方式转变为吸引大量社会闲散资金投入的方式。元—6月份全市利用外资5031.97万美元,利用内资32.42亿元。
(二)消费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消费需求是经济增长的内在推动力。2003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6.6%,其中居民消费259.23亿元,对GDP的贡献率达到47.4%。
今年上半年居民消费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势头。元—6月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585.84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6%,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现金支出973.03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2%。
岳阳市上半年居民消费呈现小康社会初期的基本特征。温暖问题解决后,吃穿用比重逐渐下降,交通、通讯、住房、休闲支出比重增加。全市居民消费呈现四大热点,一是小汽车率先进入高收入户家庭,现在一个单位有2—3户拥有小汽车的家庭比较常见。二是住房消费面积大,档次高,更新快。元—6月份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12.31万m2,同比增长32.4%。三是交通、通信消费增加。元—6月份,城镇居民人均交通、通信费用403.14元,占居民消费支出11.2%。四是教育文化娱乐服务费用增加。元—6月份城镇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费用支出560.46元,占居民消费支出15.6%,其中人均旅游支出61.44元,创历史新高。
(三)出口需求对经济增长拉动逐渐增强。2003年,全市货物和服务净出口额为56534万元,对GDP贡献率为2.2%。今年上半年出口需求拉力加大。元—6月份,进出口总额17739万美元,同比增长7.73%,其中出口总额10019万美元,同比增长11.9%。
上半年出口总额前五名分别为:农副产品类2881.89万美元,纺织服装类2570.74万美元,化工产品类1802.12万美元,造纸类829.54万美元,五金机电类627.34万美元。
三、经济质量运行特征
1、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元—6月份实现地方收入17.93亿元,同比增长17.7%。其中工商税收5.54亿元,增长18.1%,农业税5437万元,增长75.1%,企业所得税及上缴利润6265万元,增长23.7%,其它收入4.56亿元,增长13.2%。
2、居民储蓄继续攀升。5月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24.24亿元,同比增长12.9%。
3、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提高。元—6月份,居民人均可支配性收入5336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2%。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575.4元,同比增长10.0%。
4、物价涨势趋缓。6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5.0,比上年同期增长5%;环比98.9,比上月增幅回落1.1个百分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108.2,比上年同期增长8.2%,环比是今年6个月来最低点。
5、再就业工程初见成效。再就业是省委省政府八件实事的第一件实事。元—5月,岳阳市新增城镇就业岗位24739个,完成年计划的41.7%,再就业人数15179人,完成年计划的43.4%,其中4050人员再就业4153人,完成年计划的46.1%;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人数52218人,完成年计划的90%。
宏观调控对全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1、宏观调控的重点。
元月8日央行发布通知,要求限制对钢铁、电解铝、水泥等过热行业的贷款。
今年4月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国务院会上明确提出宏观调控重点是控制投资过快增长,缓解煤电油运和原材料供应紧张的矛盾,加强农业和粮食生产等簿弱环节。
5月2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再次强调这次宏观调控六大要点。一是货币政策要采取适度从紧的取向;二是要运用价格杠杆有效缓解煤电油运供求矛盾;三要严控建设用地;四是做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清理,纠正违法违规行为;五要加快结构调整,加大对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交通、能源等簿弱环节和教育、科技、卫生、生态环境等社会事业的支持力度,支持西部大开发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引导社会投资参与国企改组改造,防止盲目铺新摊子;六要做好对外开放工作。
用四个字概括中央宏观调控政策,一是“防热”,二是“升温”,既要“防热”控制部分行业投资过快增长;又要“升温”,加大对农业、交通、能源、科教、卫生、环境等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2、宏观调控对岳阳经济发展的影响
①岳阳没有钢铁、电解铝行业,水泥、房地产等行业产值小,对岳阳主体经济发展不构成影响。
2003年,采矿及非金属矿制品业(含水泥、建材业)占独立核算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的6.2%,一是规模小,不影响大局;二是大多靠自筹资金发展,与银行信贷关联不大;三是采矿及非金属矿制品业小规模、低水平、粗加工、低价值经营,严重破坏环境资源,是科学发展观整体布局下应该限制的发展行业,与国家“防热”调控方向是一致的。
②对于《当前部分行业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目录》中限制的有色金属、机械、轻工、纺织、医药、印刷业等。2003年这类行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值比重为14.54%。首先,这类行业不是我市的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其次,这些产业在我市已属老工业行业,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和技术含量,由于被限制重复建设,减少了潜在的竞争对手,相应地拓展了发展空间。
③岳阳主导工业是石油工业和化学工业。2003年,石油、化学、电力工业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总产值的53.7%。“能源”行业是宏观调控“升温”行业,重化工业正处于发展上升期,从国外经验来看,其高增长延续周期至少在10年以上。由于在宏观调控中被列入限制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因此为我市重化工业发展提供了广阔市场。
④岳阳最具潜力和优势的行业是农业和以农副产品、食品、饮料、造纸等为主体的资源型工业。2003年农业增加值占了全市GDP的21%,食品工业、纸业、自来水及回收业等资源型工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25.5%。这类资源型工业是这次国家宏观调控要“升温”的重点行业,是岳阳最具发展潜力和优势的行业,宏观调控就是进行结构调整,要把更多的固定资产投资投向农业,国家宏观调控为岳阳农业及其资源型工业的发展拉升了空间,带来了机遇。
综上所述,国家宏观调控“防热”的行业,岳阳占比小,作为6.2%的采矿、非金属矿制品业,本来就是岳阳要整顿提高的行业,14.5%的被限制重复建设的工业行业是岳阳的传统工业,有一定的规模和技术优势,由于被限制低水平重复建设为其发展拓展了空间。占79.3%的能源、化工以及农副产品等资源型工业,占GDP21%的农业是“升温”行业。岳阳市经济与国家宏观调控的发展方向是一致的。
3、宏观调控效果评估
上半年国家宏观调控在岳阳经济运行中产生了积极作用。
——农民收入增加。上半年全市农业人口人平已从“一降二补”种粮补贴中获得25.7元。
——农业投入增加。上半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农、林、牧、渔投资了1480万元,去年同期为零。
——信贷支出中,农业贷款的增幅加大。6月末全市农业贷款35.8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1%,占贷款总额的13.81%,比去年同期提高0.37个百分点。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中银行资金比重下降,自筹资金比重加大。元—6月份自筹资金占58.7%,成为资金来源主体。
——宏观调控“升温”的工业行业产值增幅大。元—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行业中增幅居 前的分别为食品制造业,增长92.6%,纸业增长41.4%,纺织业53.9%,化学品制造业增长39.0%。
——被“防热”的项目投资在土地划拨、信贷审批方面,原则上没有发生违规违法现象。
宏观调控在岳阳市经济运行中产生了比较积极效应。
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
一、农业投资缺乏力度
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宏观调控政策、科学的发展观和全面小康目标基本精神是一致的,就是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性发展,其重点就是要发展农业,提高农民整体收入水平。宏观调控把这一精神宗旨变为可操作性政策,要求各级政府进行结构调整,在“防热”的同时,向农业等簿弱环节“升温”,要把钱投向发展农业、交通、能源业及教育、卫生、环保行业。上半年尽管全市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加了1480万元,但仅占全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0.5%。且农业贷款难于落实,尽管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贷款给农业大户,但是农民种田贷款仍然门槛高,贷不到。我们最近调查了岳阳县中州乡、黄盖湖镇两个1000亩种粮大户,他们都没有在银行贷到款,主要原因是银行对信贷担保要求高。农业投入少、贷款难,成为农业发展的瓶颈。
二、农田基本设施陈旧、老化、不适应产业化农业发展需要
一是水利排灌设施老化;二是排灌渠道淤塞;三是农田道路窄小,破旧、不适应农业机械化的需要。
岳阳县中洲乡机耕道路、排灌渠道、机埠电排都是上世纪70年代兴建的,三座电排22台机组原设计能力为100毫米,积雨三天三夜排干,现在老化到一个礼拜也排不完,禾苗浸坏了,所以许多稻田都避开春雨季节,只播种一季稻。灾年因排灌不畅要损失1000万元,常年也因此损失近100万元。
三、资源型工业比重偏小,不足以带动全市农业的滚动发展
元—6月份,资源型工业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约96.89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总产值34.9%,其中农副产品及食品加工制造业占17.3%,造纸占5.9%,纺织占3.9%。岳阳资源型工业原料取自于岳阳市资源农业。岳阳是农业资源大市,而资源型工业却比重偏小,不足以带动资源农业的滚动发展。岳阳市工业存在着资源型农业与主导型工业错位、农业资源大与资源型工业小的矛盾,这是制约岳阳市经济规模扩张的主要症结,也是制约产业化农业的瓶颈。
四、旅游资源有待整合
岳阳市共有风景名胜193处,人文景观22处。但是精点景区规模不大,旅游景点之间缺少整合,旅游特色没有得到彰显,旅游效益不尽人意。在六月份湖南省报出的湖南百景推荐方案中,岳阳仅上景点5家,远远落后于其它兄弟地市。元—5月全市国内旅游人数占全省国内旅游人数7.6%;旅游总收入占全省8.1%.与国家级旅游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不相称。
五、环境治理应受到各级重视
保护环境的价值已被量化到绿色GDP里面,在经济全球化的竞争时代,绿色是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岳阳市发展经济的优势在哪儿?就是地处大湖大江的绿色生态旅游业和地处洞庭湖平原的绿色无公害无污染农业及其资源型工业。但是这两大绿色品牌正面临着两大环境污染的挑战,一是作为旅游精点景区所在地岳阳楼区,面临着化学、医药工业和造纸工业废水废气的浸蚀包围;二是遍布全市农村的1400多家采矿和非金属矿制品业,正在蚕食秀美的山林和农田,在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实行宏观调控的今天,是着手制定出治理规划的时候了。
下半年经济走势预测及其发展对策
一、全市主要经济指标预测
预计全年实现GDP总量565—570亿元,增长速度在11%— 11.5%之间,其中第一产业增幅4%—4.5%,第二产业增幅 15%—15.5%, 第三产业增幅10.5%-11%。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10.8亿元,增长速度为 15%;财政收入34.148亿元,增长幅度为11.5%。
二、支持因素
1、中央一号文件扶农利好政策的兑观,促进农业发展,农民收入增加。
2、宏观调控使全市能源石化工业、农产品加工及造纸业等占比79.2%的工业行业发展“升温”。
3、全球经济恢复性发展的国际形势和我国经济处于经济发展第五周期的上升轨道时期支撑全市经济保持高速增长。
4、上半年GDP增速高达13.3%,为保证全年实现GDP11%—11.5%的增长速度预留了空间。
三、制约因素
1、去年下半年基数较高制约今年下半年的增长速度,去年受非典影响经济发展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去年上半年GDP增长速度为10.3%,而下半年月均增幅达到11.3%,受基数对比影响,今年会出现前高后低走势,预计今年下半年经济增长速度会受到上年同期基数的制约在10.5—11.5%之间运行。
2、宏观调控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会在下半年显现出来
①受清理投资项目、严控建设田地、信贷政策适度从紧的影响,预计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可能减少100多亿元,按照2002年投入产出表测算,将降低GDP增长速度1.7个百分点,由于岳阳经济结构与宏观调控冲突较小,预计GDP降幅受投资下降影响会减少约1个百分点。
②消费需求可能受到消费信贷实行偏紧政策的影响。由于银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贷款规模受到控制,银行对消费信贷实行偏紧政策。目前,居民购买第二套商品房首付提高;汽车消费信贷由于保险公司基本上停止车贷险,银行也基本上停止了个人汽车消费信贷,这些都制约了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力。
③由于房地产开发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由20%及以上提高到35%及以上,致使高度依附于银行贷款的房地产企业受到冲击,扩张受到阻遏,减少对经济增长的拉力。
四、应对措施
1、坚决执行宏观调控政策,“防热”“升温”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农业、交通、能源及科教文化、卫生、环保等薄弱环节。
①抓中央一号文件的贯彻落实,想方设法增加农民收入;
②抓农业投入,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对农田基本设施的投入;
③抓农业贷款的到位,大力扶持产业化农业的发展;
2、振兴资源型工业,培育本地资源主导工业
①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造纸业、纺织业、竹业、家俱业、石材陶瓷建材业等资源型工业,使之成为本地资源主导工业,带动产业化的种植、养殖业的滚动发展,形成多行业的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集团,扩张岳阳经济的整体规模,提升岳阳经济的整体势力。
②要举国家、民间、外资的力量发展资源型工业,特别是农副产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和饮料制造业。上半年该行业产值已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17.2%,排名行业第二位,但这一地位的取得大多是靠自筹资金取得的;这一行业的市场前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目前占领市场的农副产品、食品和饮料绝大部分是外地产品,如果我们象发展石油化工、医药工业那样,举国家财力、人力、物力进行投资,那么食品行业将会出现飞跃发展,2003年全市有规模食品工业82家,规模以下食品工业802家,共计产值178.87亿元,如果扩张一倍,年产值可达357.7亿元。按照原材料成本占比三分之一计算,可带动农业产值增长118.05亿元,两项合计食品工业行业可形成工农业滚动产值475.75亿元,相当于2003年石油化工业总产值的3.71倍。
③发展资源型工业一定要打造绿色品牌,要对破坏环境的采矿业、非金属矿制品业进行整顿和提高,通过打造低污染、低能耗、无公害的绿色环保资源型工业,提高经济发展的外向依存度,使岳阳市绿色资源型工业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3、加强能源、化学工业科技含量的提升,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能源工业和重化工业是岳阳工业的优势,今年是国家优先发展行业,我们应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进一步搞活经营机制,更新技术设备,提高产品科技含量,进一步做大做强。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引进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提升岳阳经济整体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我们要提高市县工业园区的入园门槛,引进科技含量高、污染能耗低的朝阳产业,把各工业园区办成高科技工业园地,推动市县新型工业化的发展。
4、整合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产业。
①整体规划突出岳阳旅游总体特色,以岳阳楼洞庭湖君山为中心,以三江口、芭蕉湖、南湖为内圈景点,团湖、洞庭湖湿地为外圈景点,打造岳阳楼精点景区水乡特色。
②以岳阳楼为中心向南岳坡、湖滨线建仿古商业街和56个民族民俗街;向城陵矶线构建世界风情商业街和沙滩浴场;市区以南湖广场、步行街、泰和商业区构筑商贸中心。形成一点两线的商业文化氛围,丰富岳阳楼精点景区特色。
③整合旅游景点,规划黄金路线。以汩罗、湘阴、平江为主体的东南线;以岳阳县、临湘市为主体的东北线;以君山、华容为主体的西北线。
④开发旅游土特产品,延伸旅游产业链。岳阳农副产品丰富,许多土特产品深受城市居民喜爱,比如土特农产品、竹、木工艺品以及休闲农业、生态农业等等,既吸引了游客,又创造了利润。
5、治理经济环境,提高财政收入
2003年岳阳市财政收入相当于GDP比重6.8%,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6个百分点,在长江沿岸十二个地级城市中占比最低,岳阳市财政收入相当于GDP比重偏低的主要原因是工商税收占比小,非税收入占比大。今年上半年,全市财政收入中工商税收占30.9%,而非税收入占比达25.4%。
工商税收低,非税收入高,说明岳阳市部门收费多,不规范收费多,企业发展的经济环境有待改善。因此,要加大费改税制度的改革,规范部门收费行为,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环境,提高工商税收比重,增加公共财政收入。
[岳阳市统计局:李有星,胡燕飞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