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平江县进一步整顿市场经济秩序,深化企业改革,加快流通现代化步伐,大力发展新型商业形态,消费品市场呈现繁荣活跃的良好态势。1-6月份,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974万元,同比增长8.5%,增幅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一、消费品市场的结构变化特点
1、从城乡结构看,县的零售额占全县零售额比重逐年增加。2004年1-6月份,县的零售额占全县零售额的比重为41.4%,而去年同期占全县零售额的比重为40.8%。
2、从行业结构看,餐饮业消费品零售额快速增长。近几年来,平江县娱乐、餐饮、服务业发展较快,既有便民小吃,又有高档次、高规格的宾馆、酒楼、饭馆,全县餐饮业消费红红火火。1-6月份,全县餐饮业零售额4429万元,比2003年同期增长10.9 %。
3、从经济类型看,个体、私营经济零售额仍占主导地位。1-6月份,个体和私营经济零售额40424万元,同比增长12.3%,占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9.3%。
二、消费品市场持续增长的主要因素
1、居民收入继续增加,社会购买力有所增强。1-6月份,全县在岗职工人均工资4767 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1%。主要是国家较大幅度提高公务员、事业单位职工工资以及离退休人员的补助标准的举措已经到位(包括补发2003年的调资收入),这对改善居民收入预期,增加即期消费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一定比例的新增购买力转化成了实际消费。同时,今年上半年,平江县深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大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降低农业税税率以及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资金的及时到位,对农民收入的增长起到了较大的拉动作用,全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009.5 元,同比增长10.8%。
2、消费结构发生较大变化,消费热点不断凸现。一是城镇“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消费成了居民的主要投向。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享受型生活特征增强,居民精神消费的需求不断提高,与之相适应的精神文化消费硬件设施——家庭高技术电子产品的配备与日俱增;二是消费向天然、舒适、安全的方向发展,绿色消费成为时尚,农民生产的新鲜果品、蔬菜、粮食,以及反季节农产品,是大部分城镇居民所青睐的,再如近年来迅速兴起的桶装水消费,粗略调查,全县每日矿泉水、纯净水消费不下5000桶;三是消费的高档、情趣、个性化趋势明显,从着装的变化上最能容易看出以上趋势,如今的服装样式与以前相比不可同日而语,无论是在服装的质地、面料上,还是在服装的做工、点缀、装饰上,都是考究之至,而且标新立异的服装越来越多;四是普通的日常家用电器价格不断下降,适应城市低收入家庭和广大农村家庭的购买力水平,电讯产品大幅普及之后,新的大宗商品,如大屏幕彩电、家庭汽车等正形成热点消费品,以较快速度进入了城镇居民家庭。
3、企业促销活动对活跃零售市场的作用明显。商品促销活动对激发消费气氛、带动市场旺销起到明显效果,商家们巧抓商机,利用丰富多彩的促销活动,如优惠打折、让利、抽奖、赠品等,营造出浓厚的消费氛围,吸引了大批消费者。如心连心超市6月份的“店庆一周年”活动就办得有声有色,活动期间平均每日的销售额是平常的3倍;另外,各商家实行反季节促销活动,夏季推出羽绒服、羊毛衫等反季节商品,实行半价销售、打折销售活动;在暑假期间,针对家长对子女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不少商家对家用电脑、图书等学生用品实行打折促销,扩大了假期文化用品销售。
4、多种经营业态竞相发展,促进市场繁荣。数年来,贸易企业的经营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原来的店铺经营柜台售货,到现在已发展到多种形式,形成了多渠道、多层次市场竞销的格局。到目前为止,平江县已发展规模较大的超市5个,各种专业店、专卖店更是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为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改革传统的管理模式和营销方式,提高企业营销的组织化水平,同时强化企业服务意识,对加快商品销售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三、消费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制约因素
1、农民收入增长较慢。近年来尽管平江县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有所增长,但与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的差距仍然相差较大,今年1-6月,平江县农民现金收入仅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6.7%。另外,农村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许多商品的使用条件还不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民对技术含量高的家电商品的购买欲望。
2、市场环境和市场秩序有待优化。部分商家承诺的服务质量与实际存在一定差距,商家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忽视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且售后服务差,维修网点少,致使居民不敢放心地去消费,消费信心受到一定的影响。
3、社会保障机制不够健全。消费需求的形成不仅取决于即期收入,还取决于人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面对分流、下岗以及住房、子女教育费用支出的日趋增长等压力,人们不敢放手消费,老百姓的投资意识也日益增强,加剧了居民购买力的分流。
四、采取措施增加居民收入,千方百计扩大消费
1、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增加农民收入。一是要营造发展经济的环境,特别是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以民营经济的大发展,带动大就业,二是培植新兴产业,如今年发展较快的旅游业,尽管旅游业在平江县起步晚,但发展的势头强劲,它带动就业的作用已显现,依靠现有资源和产业发展符合平江县实际的物流业,三是针对低收入阶层边际消费倾向较高的情况,当前应将政策重点放在中低收入阶层特别是低收入阶层上面。比如,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搞好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培训,提高这部分人的工资收入,增强他们的消费能力等。四是结合实际落实国家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促进农村经济的大发展,同时结合农业产业化推进平江县城镇化建设,用减少农民的办法发展城镇,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在增收减负等常规政策之外,辅之以提供低价工业消费品或对农业投入品退税的政策发展农业。
2、积极引导、增加城乡居民的消费内容,顺势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同时也要规范、净化消费市场。在农村,要切实解决供电质量不高、不稳定、电价贵、电视信号不强、清洁水匮乏等具体困难,为普及彩色电视机、洗衣机等家用电器创造条件,还要合理布局农村流通网点,方便农民购买力的就地实现。
3、排除和减弱非收入因素制约消费扩大。诸如居住条件、交通通讯、商业欺诈、行业垄断、商品质量不高、货不对路、服务滞后、信息障碍、流通不畅、收支预期不明朗等因素,使得已经拥有的居民收入得不到充分消费,而大量转化为储蓄存款。由于这些非收入制约因素的影响,增加收入并不必然增加消费。
4、讲诚信、反欺诈、反垄断,规范市场秩序,维护消费者权益。要依法反垄断、反歧视,剔除各种习惯成自然的保护主义,加快“对内开放”的步伐;加快清理抑制消费、居高不下的行政化垄断价格等。
5、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支出预期,同时,要加快建立和完善以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紧密结合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保障资金的管理办法,为居民解除住房、医疗、养老、失业救济等方面的后顾之忧。
[平江县统计局 李 隽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