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调控政策显现 投资增幅明显回落

来源: 时间: 2004-07-26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今年以来,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清理在建和拟新开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同时,按照全面实施省委、省政府“八件实事”的要求,努力推进重点行业和重点项目建设,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投资结构进一步改善。今年元——6月,我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9.5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2.18亿元,增长44.5%,比全省平均增幅高5.5个百分点,较元-5月份回落了10.6个百分点。在全省投资总量排第四位,增幅排在第七位,分别较元至5月下降了一位和四位。

    一、上半年投资的结构与特点

    1、三大投资增速全面回落,房地产投资回落幅度最大。1-6月份,全市完成基本建设投资16.29亿元,同比增长60.4%,比1-5月份的增速下降1.1个百分点;更新改造投资15.66亿元,同比增长36.6%,比1-5月份的增幅下降9.7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4.90亿元,同比增长18.0%,比1-5月份的增速下降了25.7个百分点,回落幅度最大(见表二)。基本建设、更新改造、房地产开发三大投资占全部城镇投资比重,分别由上年同期的39.1:44.1:16.0调整为41.2:39.6:12.4。

    2、中央项目投资开始攀升,地方项目投资增幅回落。1-6月份,中央项目完成投资3.98亿元,同比增长47.2%,比1-5月份的增速上升11.4个百分点;地方项目完成投资35.58亿元,同比增长44.2%,低于全市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2个百分点,投资比重高达89.9%。今年元至六月出现两个“首次”:第一是中央项目投资增幅首次超过地方项目投资和全市投资平均增幅;二是地方项目投资增幅首次低于全市平均增幅。

    3、国有单位投资支柱作用进一步显现,非国有经济单位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今年上半年,国有经济单位完成投资29.89亿元,同比增长59.9%,占全部投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68.3%上升到75.6%。非国有经济单位完成投资9.6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亿元,同比增长11.4%,占全部投资比重24.4%。其中外商经济完成投资4692万元,同比增长6.1倍;股份制经济完成投资9.62亿元,同比增长1.4倍;港澳台经济完成投资6657万元,同比增长80.7%;私营个体经济完成投资2.34亿元,同比增长79.9%。

    4、第三产业投资比重继续上升,重点行业投资得到加强。1-6月份,全市用于第三产业投资23.80亿元,同比增长46.3%,投资比重达到60.2%,比上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其中批发和零售业投资1.17亿元,增长3.6倍;环境保护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2.78亿元,增长84.6%;房地产业投资4.90亿元,增长43.7%;教育事业投资0.91亿元,增长26.8%;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分别增长92.7%和15.7%。

    全市用于第二产业投资15.59亿元,同比增长42.9%,比1-5月份的增速回落了6.6个百分点,所占比重由上年同期的39.8%下降到39.4%,其中制造业完成投资15.40亿元,同比增长42.7%,比1-5月回落5.2个百分点。支柱行业石油加工、炼焦完成投资3.10亿元,增长1.3倍;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工业、设备制造业的建设项目得到明显加强。全市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工业项目完成投资1.94亿元,增长68.4%;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750万元,增长2.5倍。全市设备制造业投资1.54亿元,增长87.9%,其中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1倍,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长1.2倍,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7.2倍。与此同时轻纺工业、食品加工的投资也有明显加强,分别完成投资1.34亿元和0.60亿元,增长76.0%和3.9倍。造纸和纸制品业投资仅完成7320万元,而去年同期为3.46亿元,下降了78.8%,主要由于去年岳阳纸业集团项目已于2003年底竣工,上年同期投资完成额9702万元,今年暂无项目。

    5、各县(市)、区投资继续大幅增长,但增幅差距不大。今年上半年,各县市区都采取不同措施加大投资力度,两市四县三区投资增长速度都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中六个县市区增幅在90%以上,临湘市、华容县和平江县分别增长81.0%、67.5%和48.0%。九县(市)、区完成投资总额25.19亿元,占全市投资总额的63.7%。比元至5月投资增加7.15亿元,比重上升2.7个百分点,县域投资仍然是带动全市投资快速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6、本年到位资金以自筹资金为主。1-6月份,全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为57.09亿元,同比增长57.4%,其中,上年末结余资金2.72亿元,同比增长6.0%;本年到位资金54.37亿元,同比增长61.3%,资金到位率由上年同期的56.1%提高到63.4%。在本年到位各项资金中,自筹资金31.95亿元,增长54.3%,占整个资金来源的58.8%;国内贷款15.39亿元,增长1.6倍;其他资金来源4.27亿元,增长52.0%,以上资金所占比重比上年同期都有不同程度提高。国家预算内资金到位2.24亿元,同比下降34.7%;利用外资到位0.52亿元,同比下降11.1%,二者资金比重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6.1和0.7个百分点。

    7、商品房销售势头转旺,新开工面积增势减弱。1-6月份,全市商品房销售额1.44亿元,同比增长66.1%,比1-5月份的增速上升29.4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的增速提高52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15.3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2.4%,比1-5月份的增速上升20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的增速提高27.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商品房施工面积161.4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9.9%,而上年同期的增速为191.6%,下降152个百分点;商品房本年新开工面积64.2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5.8%,上年同期的增速为141.9%,下降126个百分点。商品房开工面积与销售面积增长速度的明显差距,将带来供不应求的局面。

    二、投资增幅回落情况分析

    1、热点行业的投资增速大幅度回落。1-6月,专用设备制造投资增长108.7%,增速比1-5月份回落了10.8个百分点;纺织及服装业投资增长76.0%,回落84.1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业投资增长68.4%,回落68.6个百分点;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投资增长2.2倍,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7.2倍,都较上月大幅度回落;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投资增长121.1%,回落26.3个百分点。

    2、市直和县域投资增幅回落。1-6月,虽然各县(市)区投资增幅较高,但是相对元至5月份,增幅普遍回落,只有君山区投资增幅比上月提高了50.9个百分点,而华容县和岳阳县回落幅度最大,分别回落了85.2和59.6个百分点,其他各县(市)区增幅都有不同程度的回落;市直投资上半年投资增幅3.9%,比元——5月份回落2.4个百分点,市直和县域投资回落直接影响到全市投资增长。

    3、新开工项目个数出现负增长。1-6月,全市新开工项目198个,同比下降18.2%,其中6月新开工项目94个,比去年同期减少3.2%。施工项目个数341个,减少15.0%,本年投产项目个数37个,减少48.6%。

    4、房地产开发业的土地开发面积出现负增长。1-6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8.0%,增幅比1-5月回落25.7个百分点,开发的土地面积比去年同期减少15.3%,土地购置费比上年同期增长8.6%,由于土地是进行投资所必不可少的要素,因此控制土地的政策对控制投资规模会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但由此产生的一些负面影响,也值得注意。

    三、问题与对策

    第一、去年四季度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针对部分行业过热、投资需求过旺、信贷投放过快以及乱占耕地等问题,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的效应正在逐步显现,客观上已给我市投资增长带来了一定影响。

    一是国家采取最严格的土地保护措施,控制土地供给,土地部门对一些项目建设用地停止审批或暂停半年审批,使一些已签约项目因征地问题被迫搁浅,部分投资商由于不能及时拿到土地使用证而犹豫不决,甚至到其他地区投资。二是央行先后出台的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收紧银根的政策,这对项目的信贷投资增长产生抑制作用。三是国家抬高了钢铁、水泥、房地产开发等行业准入门坎,提高了项目资本金比例,对企业影响很大。

    第二、资规模小、重大项目少、资金渠道不广、投资成本加大。1-6月份,我市完成投资总额在全省的位次由上月的3位退居到4位,增长速度由3位退居到7位,投资总量连长沙的零头都不及,仅为长沙的16.4%、郴州和株洲投资总额都比我市要大。6月底止计划投资在500万以下的项目有100个,占全市项目个数的26.6%,投资完成额只有1.41亿元,占全市投资总额的3.6%;而计划投资过亿的项目只有38个,占项目总数的10.1%,投资完成额12.59亿元,占31.8%,可见大项目对投资的支撑作用。还有项目建设对预算内资金和国内贷款依赖性比较大,利用外资不足。投资品价格全面上涨,也直接影响了投资成本和效益。

    第三、投资环境、改革力度、调控措施存在差距。目前建设项目的审批环节还有待改善,教育、医疗、城市交通、供水、煤气等行业垄断依然严重,社会投资进入障碍重重。由政府实施的项目偏多,由企业自主投资的大项目少, 而且各级政府掌控的建设资金少且分散,难以形成合力。

    针对上述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效应正在逐步显现的实际和当前存在的问题,全市要正确处理好投资项目清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适应国家政策调整的需要,进一步坚定振兴信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化进程,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多渠道筹措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促进重点项目建设。要充分利用当前我市不缺电,不缺煤,不缺资源的有利条件,吸引更多的企业到岳阳来,做到一、二、三产业一起上,国企、民企、外企一起上,大中小项目一起上,基础设施、技术改造、房地产项目一起上,国债资金、银行贷款、利用外资以及跨区投资一起上,为我市投资的快速增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岳阳市统计局 王力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