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给岳阳人民带来翻身做主的喜悦;改革开放使岳阳社会经济发生翻天覆地巨变。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岳阳市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经济总量不断扩充,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03年度,岳阳市生产总值完成495.19亿元,在全省排名第二位,比1978年增长10.3倍,年均增速10.6%;三次产业结构由1978年的二、一、三型调优为二、三、一型。2004年1—8月实现GDP361、23亿元,同比增长12.2%,再创历史新高。如今的岳阳已发展成为一座新型工业化城市、商贸旅游都市、现代化农业大市,像一颗璀璨夺目绚丽多彩的明珠闪烁在洞庭湖畔。
第一产业总量扩大,比重下降。2003年全市实现农业增加值104.61亿元,是1978年的12.4倍;占GDP比重21.2%,比1978年下降19.1个百分点。2004年1—8月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6.96亿元,同比增长4.0%.
岳阳市地处洞庭湖平原,土地肥沃,湖泊众多,物产丰富。2003年,农业、畜牧业、渔业、林业增加值分别占第一产业的49.6%、 34.9%、 12.5%、 3.0%。形成了以种、养殖业为主、农、林、牧、渔兼营的产业结构。农业产业化初具规模:2003年有农业大户21392户,产值约占第一产业总值的5%。岳阳有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商品棉生产基地;省市蔬菜生产基地;全国生猪养殖基地、水产品养殖基地和珍珠养殖基地;还是国家商品茶出口生产基地。2003年度生产粮食227.17万吨,油料10.76万吨,甘蔗19.92万吨,蔬菜292万吨,棉花4.63万吨,水果6.62万吨;猪牛羊肉产量49.19万吨;水产品产量30.40万吨;生产茶叶1.3万吨。产业结构的优化,多种经营的格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活力,壮大了农村经济,提高了农民收入,改变了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
第二产业快速扩张,结构调优。2003年,第二产业增加值209.35亿元,是1978年的35倍;占GDP比重42.4%,比1978年下降4.6个百分点。2004年1—8月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72.85亿元,同比增长16.6%。
岳阳市是一座新兴工业城市。全市21000多家工业企业星罗棋布,2003年工业增加值180.13亿元,是1978年的32.8倍,占全市GDP比重36.5%。目前拥有规模工业622家,2003年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128.5亿元。
岳阳市规模工业主要支柱行业按增加值多少排列依次为:石油及化学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设备机械及其它制造业;电力、自来水生产供应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石材及矿物制品业;食品及饮料制造业;纺织及鞋帽服装业;医药制品业等。岳阳市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在全省名列前茅。2002年岳阳市有七类产品在全省27类主要产品产量中位居第一,4类产品分别排在第二和第三位,显示了岳阳工业的雄厚势力。
岳阳市工业结构布局日趋优化。规模工业中中央、省、市直属企业独撑天下的格局被日益壮大起来的区街工业(楼区、云溪、君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湖风景区)和县域工业(六县、屈原区)所打破。2003年中央省市直企业实现增加值占比49%,主营石油化学制品、造纸、电力等行业;区街工业占比19%,以中小民营企业为主;县域工业占比32%,以资源型工业为主。如湘阴的农副产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和华容的纺织、食品、石材加工业等是中央宏观调控扶持的弱势行业,带动了第一、二产业的滚动发展。县域资源型工业振兴之日,就是岳阳经济再上台阶之时。
第三产业异军突起,超常发展。2003年第三产业增加值179.64亿元,是1978年的113倍,占GDP比重36.4%,比1978年提高23.7个百分点。2004年1—8月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31.42亿元,同比增长11.0%。
岳阳市交通邮电业十分发达:京广线穿过境内176公理;京珠高速和107国道贯穿南北;沿长江上抵宜昌、重庆,下达武汉、南京、上海;穿洞庭过四水可入三湘腹地;城陵矶建有2个5000吨外贸码头,外贸货船可通江达海。岳阳市信息网络“公路”飞速发展:2003年全市每百户居民拥有住宅电话38.8台,每百人拥有移动电话14.1台,全市有国际互联网70227户。2003年岳阳市交通运输邮电业实现增加值45.5亿元,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25.3%,成为第三产业十六大行业的龙头老大。
岳阳市是两湖平原物质集散地。市场繁荣、交易活跃、商贾云集、群雄逐鹿。百盛、中商、武商、康星、新一佳、心连心、家润多、步步高以及麦当劳、肯德基等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竞相抢滩岳阳,其有序竞争的商业文化,提升了服务挡次,提高了商品质量。2003年全社会商品零售额172.3亿元,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实现增加值40.03亿元,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22.3%。
岳阳市是一方神奇的土地,钟灵毓秀,风光旖丽,自古是人文荟萃之地,留下了许多名胜古迹,吸引了国内外游客。2003年全市215处风景名胜共接待国内游客623万人次,入境游客6.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8.6亿元,创汇3212万美元。
岳阳市社会服务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兴旺发达、生机勃勃:2003年分别完成增加值22.1、19.0、18.6亿元,成为第三产业发展的支柱产业。
岳阳市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产业日新月异。2003年每万人拥有卫技人员25.0个,成人识字率99.5%,青壮年识字率100%,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85.7%,电视覆盖率95.7%。
改革开放兴起一代伟业,三次产业托起一个崭新的岳阳。1988年岳阳楼洞庭湖被批准为国家重点风景区;1992年被国务院批准为“长江沿岸对外开发城市”;1998年获得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1999年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2003年被授予“全国卫生城市”光荣称号。今年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国务院宏观调控政策,岳阳三次产业发展将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岳阳的明天会更美好!
[岳阳市统计局综研室 胡燕飞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