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和发展中,岳阳市大中型企业面临的困难较多,大中型企业优势减弱,为了认真贯彻科学的发展观,进一步落实“抓大放小”的战略措施,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高大中型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充分发挥大中型工业企业的主导作用,是岳阳市工业经济工作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一、大中型工业企业经济运行特征
根据2004年统计年报数据分析,大中型工业企业在岳阳市经济运行中呈现以下三个特征:
1、经济实力的“强”与“弱”。“强”:岳阳市大中型企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2004年底,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资产总额352.41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78%,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14.1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62%,利税总额21.36亿元,占74.6%。从33个大类工业行业看,造纸及纸制品行业,石油加工及化学原料行业,电力生产及供应业,三个行业占全部大中型增加值的83%,它们的总资产总量及占规模工业该行业的比重为:造纸及纸制品行业为86.60亿元,占96.4%;石油加工及化学原料行业为144.83亿元,占79.1%;电力生产及供应业为41.96亿元,占93.2%。可见大中型工业企业仍然是岳阳市工业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中坚力量,是物质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和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弱”:对工业增长拉动作用逐渐减弱。2004年,岳阳市大中型工业发展速度比上年增长18.7%,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0.7个百分点,比小型工业的贡献率略低。今年1--6月份岳阳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52.7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53.0%,比上年同期增长22.4%,比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低2.1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仅为8.8%。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6个百分点,比小型工业低8.6个百分点。从主要行业看,主要是石油加工及化学原料行业对规模工业增长的拉动力减弱,原因是国际市场供求关系和价格的变化对这些行业影响较大。
2、经济效益的“喜”与“忧”。
“喜”,一是赢利企业个数增多。2004年底,岳阳市45家大中型工业企业中,盈利企业达37家,占全部大中型的82.2%。二是企业产销衔接良好。2004年底岳阳市大中型企业产品产销率为99.9%,比小型企业高出0.9个百分点。三是流动资金周转快,04年底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流动资金周转率为2.63次,比去年同期快0.36个百分点。四是总资产贡献率高。大中型企业资产贡献率为15.64%,同比增长1.94%,高于全部规模工业7.36个百分点。
“忧”,一是亏损个数,亏损面加大。2004年,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共亏损16家,亏损面为30.2%,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亏损17.4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亏损面更大,为37.5%,高于规模以上工业亏损面的8.9个百分点。二是亏损额大,达15.19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亏损额的90.3%。从行业看,主要亏损行业为化学原料及制造,亏损额为12.07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的99.8%。
3、技术水平的“高”与“低”。“高”:岳阳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充分发挥企业资源优势,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依靠技术进步改造传统产业,使技术创新水平有所提高。2004年岳阳市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开发经费支出总额为2.7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3.2%,占规模以上工业技术开发经费的77.7%,是小型企业的3.5倍。实施技术开发项目128项,其中新产品开发项目64项,占50%。“低”:岳阳市大中型企业中,具有技术创新活动的不足30%,有技术创新机构的不到一半,产品技术开发能力低。如:全市有规模以上大中型企业45家,有创新活动的企业只有18家,技术创新人员不到4000人,严重制约企业的生存空间和发展前景。
二、大中型工业企业发展中的问题
1、国有企业比重太大。2004年岳阳市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仍占全部大中型企业的三分之二,特别是在目前政府职能还没有完全转变的情况下,大中型企业对市场变化灵敏性较差。
2、技术结构不够合理。岳阳市多数大中型工业企业建设较早,由于技术改造长期投入不足,一些传统产业设备老化严重,技术有机构成较低。
3、市场影响因素较多。岳阳市大中型企业的主要行业是石油及化工原料,电力生产及供应业,占全市大中型企业增加值的75.1%。近年来,受国际市场的变化影响,石油,煤炭价格看涨,加上成品价受国家限价,所以企业出现了原材料是市场价,而成品是计划价,政策性亏损是企业亏损的主要原因。如巴陵责任公司,巴陵分公司及华能电厂都属政策性亏损。
4、企业软硬设施薄弱。2004年,岳阳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共有从业人员77071人,其中中高级职称人员7929人,占10.3%,高级职称人员1140人,仅占1.4%。从硬件来看,今年下半年,根据国家要求所有大中型企业都要联网直报,目前岳阳市具备条件直报的大中型企业不足20%。软件和硬件缺乏导致部分大中型企业管理水平低,技术力量薄弱,市场竞争力差,发展后劲不足。
三、加快大中型工业企业发展的建议
1、加快国有大中型企业股份制改革步伐。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是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和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基础。搞活岳阳市大中型企业,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加大力度把国有大中型企业逐步改制成为由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控股的股份制企业,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通过控股参股、合资合作、并购重组等方式,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进行改组,缩短与世界先进企业水平的差距。
2、积极培育和支持盈利和利税大户。近几年,盈利大户对全市工业经济效益的影响日趋增强,同时亏损大户的负面影响也日趋明显。对于盈利和利税大户,一方面要积极促进这些企业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形成适应市场经济的经营机制;另一方面要从资金、原材料、电力、铁路运输等方面真正落实优惠政策和措施,保证这些企业生产经营顺利进行,盈利水平不断提高。
3、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出路。通过加强指导和政策扶持,增强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逐步形成技术创新机制。各大中型企业通过加大技改的投入实现对传统技术、传统工艺的改造与提高,通过产学研、自主开发、购买技术等方式不断推出新产品,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
4、加强大中型企业的自身建设。企业的生存与活力来自于企业的自身素质,提高企业素质则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首先要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其次要强化企业管理工作。三是加强人才培养,为企业人才提供各种培训与深造的机会,加快提高软件硬件的配套工程。
[岳阳市统计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