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岳阳市工业经济增长速度与质量的对策

来源: 时间: 2006-04-10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伴随着经济增长进入新一轮景气周期时,提高工业经济增长速度与质量的问题已摆到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要议事日程。为此,根据岳阳市2004年经济普查资料,岳阳市统计局从规模工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如何提高工业经济增长速度与质量作些探讨。

    一、发展现状

    (一)工业总量迅速扩张。2000年,岳阳市规模以上工业仅有412家,增加值74.42亿元,到2004年,规模工业发展到696家,四年增加284家,增加值达到172亿元,比2000年增加2.32倍,年均增速为23.4%,比GDP快12.2个百分点。规模工业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57.8%提高到82.4%,四年提升了24.6个百分点。经济普查显示,全市696家规模工业,资产超过435.27亿元,职工14.95万人,其中产值过100亿元的有1家 ,过50亿元的有2家,过10亿元的有7家,过亿元的有64家,成为岳阳市工业产业的中流砥柱。

    (二)支柱产业日益壮大。在全部工业39个大行业分类中,岳阳市工业拥有34个,占全部工业行业的87.2%。在34个行业中,主要有石化、食品、造纸、电力、医药、非金属矿物加工等六大支柱行业,六大行业创造的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84.9%。六大行业中总量最多的三大行业依次是石化工业:2004年增加值达到88.57亿元,占规模工业的46.4%,其次是食品工业:增加值达到32.9亿元,占17.3%,第三是造纸工业:增加值为12.51亿元,占6.6%。六大行业中发展最快的三大行业依次是:造纸工业:2004年增加值达到12.51亿元,比2000年增加3.51倍,年均增速达到36.8%;其次是医药工业,增加值为5.37亿元,比2000年增加3.37倍,年均增速达到35.5%;第三是食品工业,增加值为32.9亿元,比2000年增加2.97倍,年均增速达到31.3%。

    (三)经济效益逐步提高。2004年,全市696家规模工业共完成利税总额35.49亿元,比2000年增加了17.5亿元,增长97.2%,其中盈利企业607家,占规模工业的87.2%,比2000年提高了17.6个百分点,盈利额达到18.74亿元,比2000年增加11.82亿元;亏损企业89家,占规模工业的12.8%,下降了17.5个百分点,规模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004年为159.92,提高23.8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为100%,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18362元/人,增长28.3%,总资产贡献率为8.28%,增长0.89%,流动资金周转次数为3.18次/年,增加0.42次/年。|

    (四)县区工业发展加快。2000年,岳阳市县市区规模工业是经济发展中的一条“短腿”,工业企业个数只有359个,产值93.68亿元,2004年,县市区工业企业发展到651个,产值突破251.77亿元,四年企业增加292个,产值增加2.69倍。

    (五)国企改革不断深化。全市规模国有工业企业51家,至2005年底,有31家实施了不同形式的改革,其中今年就有10家改革到位,改革面达到60.8%。企业改制后,活力大为增强。屈原纺织厂濒临破产,被深圳德科公司收购,今年产值突破5亿元,创利税过3000多万元。中闽电机厂被福建公司收购后,人员减少了1/3,效益增加几倍。今年被美国A.O思密斯公司看中,拟投资2亿元建成亚洲最大的电机厂。

    二、发展走向

    (一)国有企业逐渐萎缩。经济普查资料显示,2004年全市规模以上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20家,比2000年减少130家,减少1.08倍,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占规模工业企业的比重仅为17.2%,比2000年下降31.3个百分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所创造的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68.1%下降到2004年的61.4%,减少  6.7个百分点。

    (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2004年全年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发展到502家,比2000年增加448家,增加7.2倍,民营企业占规模工业企业的比重达到72.1%,比2000年增加61.6个百分点。民营企业创造的增加值由2000年的10.78亿元,扩大到2004年的53.53亿元,四年增加4.96倍。

    (三)科技企业快速成长。2004年,全市规模工业企业中拥有高新科技企业39家,比2001年增加29家。高新科技企业创造的产值达到108.44亿元,比2001年增加57.69亿元,高新技术企业上缴利税达到10.87亿元,比2001年增加10.27亿元。

    (四)园区工业来势看好。至2004年底,全市拥有8个县级工业园,园区企业300多家,实现产值82亿元,创利税16亿多元。岳阳经济开发区工业园13家生物医药企业,2004年工业产值达到18亿多元,创利税1亿元,今年工业产值预计达到25亿多元,创利税近2亿元。汨罗市循环经济工业园近两年来引进10多个项目,预计今年园区工业产值突破10亿元。园区工业已成为各地招商引资的平台,经济增长的“亮点”。

    三、困难与问题

    (一)产品创新能力弱。经济普查资料显示,岳阳市规模工业生产设备只有25%的企业设备达到80-90年代水平,一半以上是60-70年代水平。还有15-20%还处于50-60年代水平。规模工业如此,小型企业生产设备更是落后,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大部分企业仍未摆脱落后的初加工格局,技术结构层次低,产业链条短,拉动不了上、下游多种产业的发展。696家规模工业中,有约80%以上是传统工业。全市仅有6家企业拥有技术开发中心,产品开发能力弱,缺乏竞争能力。

    (二)高耗能工业比重大。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要行业一半以上都属于高耗能、大污染的传统工业。2004年,全市造纸、石化、医药、发电(火力)、非金属矿物、橡胶等七大行业,238家企业基本上都是高耗能重污染企业,占规模工业的57.7%。万元产值耗原煤达到1.3吨以上,高于全国标准20%以上。

    (三)产品外向度偏低。全市2000多种工业产品中,大部分属于劳动密集型、初加工和中低档产品,在458种主要产品中,附加值较高的产品仅38种,占8.3%, 滞销产品297种,占65%,积压产品较多。2000年规模工业外销产品收入不到2亿元,到2004年也不过10亿元,外销产品仅占产品销售收入的1.4%,表明岳阳工业产品档次不高,国际市场空间狭小。

    (四)经营机制不够灵活。规模工业在生产和发展中形成的“多、小、散、乱、低”的结构市场缺陷始终没有得到合理的调整和纠正,导致企业矛盾和问题重重,自救无能,依赖政府或成为政府的附属物难以摆脱。目前政府对企业的支持是政策倾斜和环境改善,企业与市场的有效对接难以到位,据调查,60%以上的企业因资金周转问题而困惑,有20%的企业因产品销售不畅而陷入困境。

    四、发展出路

    为了尽快摆脱岳阳市规模工业在生产经营中的困境,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我认为其出路在于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体系创新,增强企业活力。一是把企业改革与产权流动结合起来,按照“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原则,进一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积极发展多元经济,鼓励企业股份制改造,重组上市,联合兼并,产权转让,债务重组。结合产权制度的改革,实现企业制度的创新,重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到2006年底除个别企业外,所有规模国有工业全部改制到位。二是把企业改革与招商引资结合起来。坚持企业改革与招商引资同步推进,既为国有资产的退出创造条件,又为企业摆脱困难寻找出路。积极开展对外招商,用优势资源、优良产业、优越条件进行全方位招商引资,盘活资产,搞好企业。三是把企业改革与职能剥离结合起来。在置换职工身份的同时,剥离企业附属单位的社会职能,减轻企业办社会负担,一次性移交给社区或有关部门,不给企业发展留下后遗症。

    (二)加大工业投入,增强发展后劲。2000年来,岳阳市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3%左右,对推动经济增长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前几年投资中,基础设施建设占到了55%以上,对产业发展的投入特别是工业投资不足,包括新建和技改资金仅占投资的30%左右。大的项目没有上几个,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有大投入才有大发展,为了扩大工业投入,需要从五个方面争取工业项目资金:一是积极向上争取资金,争取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规划投资“笼子”;二是盘活存量资产,促进产权合理、有序、规范流动,以少量的存量盘活或吸引更多的增量投入。三是激活民间投资,通过一、两年的努力,使民间投资的比重达到50-60%。四是加大资本市场融资力度,鼓励企业采取金融租赁、项目股份制及资产变现等多种方式融资;五是搞好银企协作,利用国家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和降低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存款利率的政策,赢得更多的金融信贷支持。

    (三)提升传统工业,发展高新产业。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快重点骨干企业的战略性重组和技术改造,调整产品结构,开发附加值高的下游产品,延伸产品链条和增值链。大力抓好六大支柱产业的发展。以长岭炼油和巴陵石化为重点,加快开发成长性好、附加值高、产业链长的石化延伸产品和精细化工产品,如笨二甲酸、聚酯、环已酮、锂系聚合物、环氧树脂等。以泰格林纸集团为重点,加快造纸原料林基地建设,抓好高级轻量彩印新闻纸和废纸脱墨浆工程建设,尽快形成新的生产能力。以华容小墨山核电为契机,加快启动华能三期工程,做好汨罗火电、平江抽水蓄能、君山风力发电的前期准备工作。以天一泵业和中闽电机为重点,加快发展油水混输泵、特种电机、大中型客车空调、汽车智能安全自动保护器等机械制造业。以华容纺织和洞纺为重点,大力开发高支纱和高档生态苎麻原料,建成集纺织、印染、服装于一体的纺织集群。以同联制药和景达生物为重点,加快发展抗生素、化学合成药、生物药制品。以汨罗加华和兰岭茶业为重点,培育知名品牌,发展无公害、绿色的有机食品。
   
    (四)发挥园区优势,大力招商引资。充分发挥各地工业园区的招商优势和产业集聚效应,营造工业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热点,大力引进一批招商项目,引进一批战略性投资者。着眼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和上市公司,力争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能提高全市工业经济整体水平的大项目;着力引进一批发展前景好、市场竞争力强、能提高全市工业经济实力的好项目,使其不断扩充总体规模,成为岳阳工业未来新的增长点。

    (五)注重资源节约,打造环保工业。在发展工业集群的同时,抓住国家政策取向、投资取向,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监控,在资金、煤炭、电力、运输等方面给予支持,做好协调。加大对节能、节材、节地、节水企业项目的投入,大力开发新能源,逐渐淘汰消耗高、污染严重的落后设备和产品,增强全社会节约和环境保护意识,保持经济总量与质量的同步提升,有效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岳阳市统计局 何攸平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