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株洲:相似中找不足 差异中图突破

来源: 时间: 2006-09-28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岳阳与株洲同属湖南省的地市级新型工业城市,在地理区位和经济结构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也存在着许多差异。通过比较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对于探索岳阳经济发展方向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一、基本情况比较

    1.土地、人口、行政区划岳阳大于株洲。2005年度,全市土地面积岳阳1.5万平方公里,株洲1.1万平方公里;人口岳阳536.9万,株洲372.23万;行政区划岳阳9个县市区和1个特别行政区,株洲9个县市区。

    2.经济总量和投资规模岳阳大于株洲。2005年岳阳GDP634.87亿元,株洲524.14亿元,是株洲的1.21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岳阳为191.70 亿元,株洲为160.66亿元,是株洲的1.19倍。

    3.经济质量岳阳逊于株洲。2005年,财政收入岳阳41.44亿元,株洲43.31亿元,是株洲的96.0%;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岳阳为6.5%,株洲为8.3%,比株洲低1.8个百分点;人均GDP岳阳为12532元,株洲为14497元,低于株洲1965元;城乡居民储蓄岳阳为249.59亿元,株洲为320.2亿元,少于株洲70.61亿元。

    二、三次产业结构比较

    2005年三次产业结构岳阳为20:46.4:33.6,株洲为13.4:50.5:36.1。农业比重岳阳大于株洲,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岳阳均小于株洲。

    1、第一产业岳阳优于株洲。2005年岳阳市第一产业增加值126.75亿元,是株洲的1.80倍。农林牧渔结构为46.1:2.7:37.9:13.3,株洲为49.5:8.8:37.1:4.7。岳阳呈现粮、猪、渔结构,株洲呈现粮、猪、林结构。

    岳阳是农业大市,2005年岳阳耕地面积479.56万亩,株洲229.05万亩,是株洲的2.09倍;农作物播种面积岳阳为796.2千公顷,株洲为352.5千公顷,是株洲的2.26倍。农作物总产量637.39万吨,株洲为347.47万吨,是株洲的1.83倍。其中谷物、豆类、薯类等粮食作物总产量岳阳为297.04万吨,是株洲的1.6倍;油、棉、麻、甘蔗及中药材等经济作物产量岳阳为294.65万吨,是株洲的97.3倍;蔬菜、果用瓜及芦苇等其他作物产量岳阳为310.79万吨,是株洲的1.99倍。

    岳阳是畜牧业大市。2005年畜牧业增加值47.66亿元,是株洲的1.86倍。其中肉猪出栏805.35万头,是株洲的1.84倍。

    岳阳是渔业大市,全市水面积占了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2005年全年实现渔业增加值16.54亿元,是株洲的5.06倍,其中水产品产量36.21万吨,是株洲的5.65倍。

    2、二产业中规模工业结构总体水平岳阳差于株洲。就总量比较岳阳大于株洲,就质量比较,岳阳差于株洲。2005年岳阳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37.48亿元,株洲为148.79亿元,是株洲的1.60倍;实现利税岳阳为46.38亿元,株洲为42.24亿元,总产值利税率岳阳为6.1%,株洲为9.7%.

    从规模工业主要行业结构比较,增加值在前六名的行业:岳阳为石油(79.56)、食品(42.31)、化学(29.51)、造纸(21.40)、纺织(10.72)、非金属矿物(8.34),2005年共计完成增加值191.84亿元,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80.8%;株洲为机器(37.39)、冶炼(32.68)、化学(26.46)、电力17.76)、非金属(10.0)和食品(6.02),2005年共实现增加值135.18亿元,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90.85%。在规模以上和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中,株洲采掘业完成增加值16.88亿元,是岳阳采掘业的2.28倍。上述结构中不难发现:岳阳工业以石油化学工业为主导,食品、造纸、纺织、非金属等资源型工业为辅。主导工业与辅助工业之间缺乏关联度;从产品与原材料关联度分析,前者原材料与本地资源关联性松散,后者原材料与本地资源依存度较高,但由于工业科技含量水平不高,未能形成强劲的产业链条,不足以带动工农业的滚动发展。株洲工业以机器制造、金属冶炼、化工为主,非金属矿物、采掘业和电力工业为辅,主辅业之间的关联度,产品和原材料之间的关联度要强于岳阳规模工业。

    3、三产业比较岳阳与株洲各有所长。2005年岳阳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213.76亿元,株洲为189.04亿元,是株洲的1.13倍。

    从交通区位比较,岳阳具有水陆交通优势,以京广线和长江、洞庭湖黄金水道为枢纽,南北贯通广州和北京,东西连接上海和重庆,顺四水可深入湘黔腹地,城陵矶万吨外贸码头可通江达海。株洲是我国南方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京广、浙赣、湘黔三条铁路干线和106、320国道以及京珠(北京至珠海)和上瑞(上海至云南瑞丽)高速公路交汇于市区,成为南方最大的客、货运中转站。2005交通运输和仓储业实现增加值岳阳为24.99亿元,株洲为25.99亿元,岳阳稍逊于株洲。

    从批发零售商贸业比较,岳阳以农副产品批发贸易为主,有全国性的渔都鲜鱼批发市场、花果山水果蔬菜批发市场、花板桥药材批发市场、梅溪桥小食品批发市场、羊楼司竹器批发市场和泰和、洞庭大夏小商品、小五金批发市场。沃尔玛、百盛等15家全国全省大型连锁零售企业进驻岳阳,逐步形成了以步行街为中心的大商业格局。株洲商贸物流业集中度高,著名的芦淞市场群是中国十大服装批发市场、中南最大的服饰物流中心,年交易200多亿。2004和2005年被中国福布斯评为中国最佳商业城市之一。200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岳阳为215.18亿元,株洲为181.13亿元。其中市级和限额以上岳阳为121.05亿元和27.08亿元,株洲为111.03亿元和25.52亿元,处于一种旗鼓相当的状态。但株洲集中度高,形成了集约经营,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辐射功能,带动了餐饮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岳阳大型批发零售企业以农副产品为主,与本地资源关联度较高,能促进本地资源的开发和产品质量的更新换代,成为农副产品向工业品转化的媒介。

    从旅游资源比较,岳阳整体上要优于株洲,岳阳自古是水上要塞,多少墨客骚人留下了千古绝唱和历史遗迹,使人文景观和湖乡秀色融为一体:洞庭湖-岳阳楼-君山岛-团湖-洞庭湖湿地;汨罗江-屈子祠-任弼时故居-平江起义旧址;还有六大国家、省级森林公园及张谷英民俗村等。株洲主要景点是国家级炎帝陵风景区、神农谷国家森林公园和酒埠江国家地质公园等。2005年岳阳接待入境旅游人数7.67万人,是株洲的3.84倍,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855万人次,是株洲的1.72倍。

    三、综合比较优劣势判断

    综合比较判断:岳阳具有以下优势:可用耕地和水面较多带来的农副产品资源优势;人文景观和湖乡秀色带来的旅游资源优势;依存于本土资源发展起来的食品、造纸、纺织等资源型工业优势;以通江达海的大江大湖和京广复线为枢纽的潜在航运物流业优势;以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全国大型连锁零售企业构筑的大流通大商贸格局优势;以中国石化驻岳企业为主体的现代石油化学工业优势。

    株洲具有的突出优势:南方最大的铁路中转站大交通优势;芦淞市场群服装批发大市场的大商业优势;株洲工业以有色冶金(株洲冶炼集团有限公司、株洲硬质合金集团等为代表企业)、交通装备(时代集团、电力机车厂、车辆厂等为代表企业)、化工(株化、智成等)为主导,非金属矿物、采掘业和电力工业为辅助,主辅业之间、产品和原材料之间的关联度强于岳阳工业,形成了集团集群的集约化经营,因而经济效益好于岳阳工业。

    岳阳的劣势:主导工业石化工业与地方工业和本地资源关联度不强,受国际油价涨价等大环境制约,近几年来石化行业政策性亏损严重;潜在的大水运优势和旅游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大航运物流业优势和旅游强势;资源型经济由于科技含量低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工农业产业链条尚未完全建立,其直接后果表现为县域经济比重偏小,2005年岳阳6县市GDP占全市的51.05%,比2000年提高1个百分点,比株洲低1.9个百分点,目前为止,岳阳6县市与湖南省强县无缘。

    四、岳阳经济发展方向思考

    思考一、建立以中石化驻岳企业为龙头的云溪精细化工工业园区,以高科技手段保护生态环境、提升经济质量,做大做强石化工业集团集群。

    思考二、建立以资源型工业为龙头、以农林牧渔业和现代航运物流业、现代旅游业、农副产品批发大市场等三产业为两翼的资源型经济体系,以绿色无公害为品牌,构建工农商贸服务业产业链,发展具有岳阳特色的以县域经济为主要载体的绿色经济航母集群。

    思考三、积极发展岳阳传统的机械设备制造、生物医药工业和新兴的电子工业、循环工业,逐步推进岳阳新型工业化水平。

    思考四、加速发展以华能电力、汨罗“国电”(正在落实中)、君山风力发电(正在落实中)和平江小水电站为主体的能源工业,推动岳阳经济的强势发展。

 

 

[岳阳市统计局 胡燕飞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