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规划明确提出了“以工业化为核心,壮大产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把工业做大,农业做富,三产业做旺,以工业反哺农业,带动第三产业,全面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效益,力争2010年岳阳三次产业结构为14.5:53.7:31.8。了解岳阳产业结构变动状况,审视当前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对于转变岳阳经济增长方式 ,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改革开放以来,岳阳三次产业发展变动状况
1、三次产业全面增长,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改革开放以来,岳阳经济快速稳定发展,2005年实现GDP总量由1978年13.82亿元增加到634.87亿元,年均增长10.8%,其中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年均增长6.6%、12.6%和14.4%。
2、产业结构逐步改善,经济领域不断拓展。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结构得到改善,三次产业结构由1978年的43.91:42.05:14.04转变为2005年的19.97:46.36:33.67。产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第一产业由主导地位降到次要地位,比重下降了23.9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成为岳阳经济的主导产业,比重上升了4.3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迅速发展,成为岳阳经济新的增长极,比重上升了19.63个百分点。
产业广度、深度不断扩张,新型产业不断涌现,产业内部结构不断改善,第一产业由传统种植业占主体向农、林、牧、渔多业并举,第二产业中行业不断增加,结构不断改变,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精细化工、、再生资源、房屋装饰、装修等新型产业正在发展壮大,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 金融保险业比重有所下降,而其他服务业比重明显上升。1978年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金融保险业占全部第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为33.6%和7.1%,到2005年比重分别下降为24.7%和2.8%,分别下降了8.9和4.3个百分点;“其他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则由28.7%上升到46.4%,上升了17.7个百分点。
二、目前岳阳产业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业发展水平仍较低,经济地位欠优。经济发展规律表明,在工业化初级和中级阶段第二产业应占主导地位,岳阳作为发展中城市,2005年第二产业比重为46.4%,工业比重为41.4%,分别低于全国水平0.9和0.4个百分点,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工业得到了较大发展,但经济地位上升不快,第二产业比重仅上升了4.3个百分点,工业比重仅上升了2.3个百分点。
2、新兴产业发展滞后,经济服务能力弱。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产业政策的调整,信息咨询、证券、中介、现代物流等新兴服务业开始从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中分化出来,并逐步发展成独立的产业,但其发展步伐较为迟缓,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综合技术服务业及科学研究部门发展明显不足,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由此导致服务业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服务的作用不突出。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看,岳阳市服务业仍以传统的商业、交通运输业为主,一些基础性第三产业和新兴第三产业(如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科技等)发展仍然不足,服务领域狭窄。2005年,岳阳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分别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2.1%,20.1%,5.8%;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只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5.3%、2.8%、1.4%和0.5%。
3.公共管理机构庞大,经济负担重。第一次经济普查资料显示岳阳市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部门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高达10.6%,岳阳市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部门从业人员9.42万人,占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高达37.2%,在湖南省各市州中增加值排第二位,从业人员排第三位;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分别列第六位和第二位,分别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6和6.9个百分点。部门机构庞大,既增加了政府与企业压力,也影响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三、推进岳阳产业结构调整的建议
1、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确保岳阳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岳阳作为一座经济发展中城市,必须树立工业立市,工业强市的理念,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以工业带动经济快速发展。一是改造提升传统支柱产业,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管理模式改造提升石油、化工、造纸、电力、饲料、纺织、食品加工等传统支柱产业,加大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电子商务、办公自动化等信息技术在企业生产、流通、管理、决策各个环节的应用力度,改变传统经营管理模式,增强对市场反应能力,提高产销效率,通过整合资源、引进资金、创新管理、调整产品结构等途径,优化产业布局,做大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促进产业融合,提高传统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二是培育发展新的支柱产业。岳阳要在招商引资和技术引进中把重点放在加快加大开发电子信息、精细化工、生物科学、新型材料、再生资源利用等新型产业和装备制造业等行业上,使岳阳尽快形成工业部门齐全,产业优势突出的格局,确保岳阳经济稳步协调发展。三是积极扶持扩大高新技术产业。要加大科技创新,大力推广应用高新技术,不断开发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改造传统产业,实现产业优化和技术升级,走高起点,高科技工业发展之路。壮大规模、提升效益。四是大力培养提高和引进人才技术。人才技术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人才优势决定着经济发展优势。岳阳要尽快制订一套切实可行的措施,大力引进和培育技术人才,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实现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变,促进经济效益提升,增强市场竞争力。
2、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促进农村富裕。岳阳有山有水,丘陵平原结合地区,气候适宜,农业基础较好,是有名的农业大市。岳阳要实现大市向农业强市的转变,必须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一是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要因地制宜,结合市场要求,引导农民调整农作物品种、品质结构,发展优质作物品种,促进种植结构由粮食作物为主向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并重多元发展;二是调整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岳阳独特的自然条件,不仅有利于发展种植业,而且有利发展畜牧养殖业、水产养殖业和林果业,要以良种繁育,特种养殖和良种栽培,优种特培为重点,走个体和规模化经营相结合的道路,发展高效养殖业和林果业,实现农、林、牧、渔优化升级;三是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大力发展一头在市场、一头连着农户种植基地的农村加工贸易业,培育一批农、工、贸相结合的龙头企业,开拓市场、组织生产,实现产、供、销一条龙发展,真正实现农业的产业化。
3、改造拓展服务业,促进岳阳经济协调,稳定发展。良好的服务是确保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前提,岳阳不仅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潜力,而且应借助各方资源,进一步拓展服务业领域,提高服务层次,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生产主导的服务体系,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强服务业与工农业的融合,建立以生产服务为中心的产业链。重点是一方面要利用水陆交通便捷优势,发展物流业,确保燃料、原材料与产品进出顺畅。另一方面要积极发展技术信息、市场信息、人才信息、法律政策信息咨询和现代物流等新型服务业,指导和引导企业经营生产。
4、大力开发旅游资源,促进岳阳经济兴旺发达。人气兴旺,有利于促进经济兴旺,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休闲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生活方式正在崛起,旅游业也正在以一种阳光产业释放出巨大潜能。岳阳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前景可观,要加大开发和整合力度,做大做强生态旅游、绿色旅游和历史人文旅游。
5、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建设节约型机关,减轻企业和政府压力。政府机构庞大,职能繁杂混淆,权多面广,各自为政,职能部门都有权对企业主体进行检查,这一方面使得政府公共管理成本居高难下,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另一方面频繁检查,增加企业负担,影响企业经营的正常运转。政府部门要拿出勇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深化改革。一是要继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特别是在对企业监管检查中,撤并有关相同内容检查,建立部门联合检查制度,这既有利于企业减少应付检查的时间和精力,确保企业经营正常运转,也有利于节约政府部门人力、物力,又有利于部门之间、企业之间相互了解,相互监督,实现公开、公平、公正执法。二是要加强节约型机关建设,从机制上解决机关奢侈浪费问题,加强财经纪律和财经监管,压缩经常性开支,把有限的财力用于提供公共服务产品上。
[岳阳市统计局 张正良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