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岳阳市围绕民本岳阳建设,重点发展现代工业、现代物流业、现代旅游业和现代农业,使全年经济呈现出“又快又好”的发展态势。2007年将在加速推进民本岳阳建设的基础上,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优化投资结构、加大三农投入、开展节能节耗,加速经济发展由粗放型向效益型转变,开创“又好又快”的新局面。现将2006年经济运行情况和2007年经济发展主要指标预测汇报如下:
2006年经济发展主要特点
一、经济总量持续保持高速增长
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733.85亿元左右,同比增长12.4%,创近9年来新高,在全省高于常德10亿元居第二位,增速高于全省0.3个百分点,次于长沙、湘潭、娄底居第四位。产业结构为18.4:47.8:33.8(全省为17.8:41.7:40.5),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下降1.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上升1.4和0.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发展主要特点:
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3.49亿元,同比增长5.2%,拉动GDP增长1个百分点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为46.3:3.0:35.7:15.0,种植业比重下降2.6个百分点,牧业比重上升3个百分点。主要亮点:农业产值增长4.1%,其中粮、油、棉产量分别增长2.4%、12.5%和5.3%;牧业产值受价格因素影响仅增长2.1%,其中牛、羊出栏分别增长19.5%和2.9%;渔业增长16.5%,其中水产品总产量同比增长11.6%。农民专业合作协会(组织)有较大发展,由去年的173家发展到253家,社(会)员达9.33万人;年产值5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10家,实现农产品加工业产值220亿元,实现增加值6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21%。
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50.99亿元,同比增长14.8%,拉动GDP增长6.9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318.38亿元,增长16.1%。规模工业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全市811家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71.10亿元,增长 17.4%,拉动GDP增长6个百分点,规模工业增加值总量在全省居第二位,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7个百分点。主要特点:一是县市区经济增量大。市直及中央省属规模工业增加值123.83亿元,增长6.0%,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45.7%;12个县、市、区规模工业增加值147.27亿元,增长29.0%,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54.3%,提高5.26个百分点。二是工业园区来势好。全市6大工业园区增加值42.89亿元,增长43.94%,其中汨罗生态循环经济工业园区9.27亿元,增长223.9%。三是非公经济增长快。全市非公有制规模工业增加值115.77亿元,增长35.08%。四是优势产业走势强。按产值绝对额排序,依次形成石油(59亿)、化工(56亿)、食品(52亿)、造纸(15亿)、纺织(14亿)、矿产建材(14亿)、机械(14亿)、电力(12亿)、废旧回收(11亿)、生物医药(5亿)等十大规模工业优势产业。
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47.99亿元,增长13.4%,拉动GDP增长4.5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31.32亿元,增长9.5%,批零住宿餐饮业61.98亿元,增长9.3%,房地产业21.42亿元,增长9.2%,金融业6.23亿元,增长1.7%,,其他服务业127.05亿元,增长17.8%。
二、三大需求逐渐趋旺
从支出法预计最终消费支出增加值419.2亿元,增长10.8%;资本形成总额301.6亿元,增长16.9%;货物和服务净流出13.2亿元,增长39.0%。主要特点:投资结构向生产性项目倾斜。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9.0亿元,增长24.0%,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其中完成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83.74亿元,增长21.6%。在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60亿元、99.48亿元,分别增长65.6%和31.4%,高于平均增幅44个和9.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完成投资81.44亿,增长10.3%,其中房地产开发为21.18亿元,增长7.7%。全市新投资、新开工项目470个,完成投资68.6亿元,其中第二产业项目383个,完成投资50.8亿元,分别占总量的81.5%和74.1%。新签约项目102个,合同引资81.1亿元,其中第二产业分别占82.4%和87.4%。商品和旅游消费呈现强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5.8亿元,增长14.3%;入境旅游人数9.6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6.1%;接待国内旅游人数1067万人次,增长24.8%;城市居民消费性支出8845元,增长5.8%, 农民生活消费支出3304元,增长2.0%。外贸出口不断扩大。进出口总额6.41亿美元,增长20.8%,其中出口3.53亿美元,增长26.0%,出口2.87亿美元,增长15.0%。
三、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增大
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367.33亿元,增长17.8%,占全市GDP的50.1%,比上年提高4.1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低3.7个百分点;完成工业增加值169.79亿元,增长26.3%,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53.3%;完成税收16.74亿元,增长19.5%,占全市财政收入的33.9%。
四、经济质量得到提高
财政收入质量提高:全年财政总收入49.35亿元,增长19.1%,总量在全省居第四位,增速接近全省19.3%的平均水平。一般预算收入28.76亿元,增长17.4%,其中税收收入16.86亿元,增长20.5%;非税收入11.90亿元,增长13.3%。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城镇居民全年可支配收入11726元,比上年同期增加74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76元,增加263元;12月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288.49亿元,增长15.6%。市场物价小幅上扬。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2.0,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102.3,呈现低通胀特征。
2007年经济主要指标预测
2007年是民本岳阳建设的第四年,“十一五”规划的第二年,岳阳市五次党代会换届的第一年,经济运行处于蓄势待发、乗风破浪之时。初步预计2007年经济总量可达842亿元,保持在12.0%以上的增长速度,分别高于全国预计速度4个百分点、全省预计速度2个百分点。主要依据如下:
一、宏观经济增长环境继续看好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期发布《世界经济展望(2006年秋季报告)》预测2006年世界经济将增长5.1%,比今年4月份的预测提高了1.3个百分点,在经历了连续三年多的强劲增长后,世界经济的潜在风险进一步增强,但预测2007年仍将增长4.9%,继续保持在高位运行状态。
我国今年经济增长在10.7%,超过8.0%的计划增长幅度;2007计划增长速度仍为8.0%,维持在较高的增长水平。最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重中之重、调整产业结构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八方面工作重点,作为中部地区的农业大市岳阳再次可以享受到宏观政策带来的发展机遇。
我省2006年经济增长12.1%,超过10.0%的计划水平,2007年计划经济增长仍保持在10.0%以上的较高水平。2007年新的一届省委政府将发展重点从“湘株谭”一点向四周辐射延伸,岳阳作为湖南通江达海的湘北城市和中部地区交通要塞,两“角”和两“圈”的辐射点,具有“优势优先”的发展机遇,将再次成为市场配置资源的战略洼地。
二、岳阳苦练内功积聚了发展后劲
岳阳的发展后劲体现在四个方面:
1、软实力得到提升。有了一套想干事、能干事、年轻有为、知识结构合理的领导班子;制定了以“六大目标”为内容、以“九项工程”为路径、以“四个现代”为重点的“民本岳阳”发展战略,通过近四年的实践,这一战略深入民心,得到全市上下认同,成为凝聚力量、形成合力的知名品牌。
2、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形成了一批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首先是工业规模不断扩张,2006年规模工业达到811家,增长了117家,预计2007年继续增加100家,这些新增规模工业企业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其次是通过技改后的长炼分公司等巴陵石化企业将提高产值13亿元左右;再次中石化和英国壳牌石油公司联营的“煤代油”项目和华能二期工程投产将加快经济的增长;四是以汨罗循环经济、华容纺织工业、云溪精细化工、湘阴、平江食品工业、开发区机械制造业以及临湘、岳阳县来势较好的陶瓷业为载体的县区经济加速扩张,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综合以上因素,预计2007年规模工业增加值332亿元左右,增幅为17.5%。受此影响预计第二产业增加值416亿元,增长15.5%。
潜在资源优势正在逐步转化为经济优势。岳阳是农副产品资源、旅游资源、航运物流业资源大市和大商业格局形成大市以及房地产开发热市,新一届政府正在从操作层面上用抓工业的理念挖掘第一产业资源优势,以岳阳楼洞庭湖风光带为中心的旅游开发和以城陵矶-松阳湖水运基地为中心的航运物流业开发将推动第三产业的积极发展,预计2007年第一产业增加值138亿元,增长5.0%,第三产业增加值288亿元,增长13.0%。
3、需求支撑力度加大。投资方面:2007将有武广铁路、隨岳、岳常高速公路、平江-浏阳等6条省道主干道、云溪垃圾发电、岳阳纸业40万吨超级压光纸等重点工程在岳阳动工,预计完成投资可达60亿元左右;12县市区招商引资可望完成投资110亿元左右;加上中省、市直工业(40亿)和农村固定资产投资(60亿)预计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87亿元,增长20.0%。消费方面:由于工资增加和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将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拉动消费需求的增长,预计200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80亿元,增长14.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81亿元,增长9.0%,农民人均纯收入4186元,增长8.0%。进出口总额7.4亿美元,增长15.0%。
4、经济质量将得到改善。石化工业由于设备改造和技术更新和成品油价格逐步放开亏损将减少;开展节能节耗宏观调控也将降低成本,增加效益;招商引资新项目由于具有非公经济的体制活力将使经济效益得到改善。预计2007年财政收入54.0亿元,增长13.0%。如果加大对大商业、房地产业以及个人所得税的监控和征管力度,税费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将进一步上升,财政收入总额将进一步增加。
三、制约明年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1、经济质量较差。表现在三个层面:一是石化工业发生政策性亏损。由于原油购进价实行市场价和成品油实行指导价,石化行业亏损较大,石化行业利润亏损7.65亿元,同比增亏6.06亿元;二是资源型工业科技含量低,实行低成本、低价格、低档次扩张,压缩了利润空间,食品工业完成利税3.69亿元,下降13.0%,纺织工业完成利税1.22亿元,利税虽增长32.13%,但产值利税率仍只为2.6%。三是大型零售连锁企业征税受总部管理等因素影响,导致消费税外流;而房地产业作为岳阳经济热点,2005年房产税占房地产增加值35.2%,低于全省平均水平4.2个百分点。
2、高能耗产业偏大。2001-2004年岳阳市每万元GDP平均消耗3.63吨标准煤,而同期全省平均水平却只消耗1.2吨标准煤, 2005年岳阳市每万元GDP平均消耗2.74吨标准煤,高于全省1.07吨标煤的平均水平。随着中石化壳牌联营“煤改油”项目和华能二期工程的投产,能耗比重将进一步上升。
3、招商引资存在三方面不足。一是结构不优。表现为大项目较少,能整合现有产业的战略性投资者不多;开发本地优质资源或延长现有产业链条的项目不多;高科技、节能节耗的项目不多。二是资源缺乏整合。表现为同质项目分区重复布局,相互争资源,挖墙脚;同质项目在同一区域分散布局,造成低成本竞争和低价格销售。其后果是企业形不成规模,区域形不成特色。三是园区相关服务配套设施滞后。即新开工项目员工的食宿、交通、商贸、学校、医院等三产业服务设施滞后。
2007年经济发展建议
以提高经济质量为中心,优化产业结构和投资结构,用高科技手段整合产业集群,以节能节耗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发展。
1、集中精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从两个层面着手:一是提升存量工业企业的经济质量。做好服务大厂的协调工作,利用成品油价格放开的利好和对设备技术的更新改造,使中石化驻岳企业尽可能地减少亏损;用科技手段提升资源型工业,提高食品、纺织、造纸等传统产品的科技含量,拓展价值空间;开展节能节耗,降低企业成本,发展循环经济,增加附加值,维持可持续发展。第二个层面不断扩大工业增量规模。要继续抓好新增规模工业企业的评审工作,争取全年新增100家;做好中石化-壳牌石油公司联营“煤代油”项目和华能二期工程投产的环境优化工作,使其能尽快投入生产或满负荷生产;培育龙头企业,做好资源整合工作,引导和激励现有产业的各个行业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拳头产品为品牌、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实行资本积聚、项目组团、强强联合,组成产业集群,形成集约经营,打造岳阳食品、造纸、纺织,陶瓷建材、机械制造、电力、生物医药及循环工业的行业航母。
2、继续推动投资兴市战略。交通道路设施投资是2007年的重头戏。如武广铁路,隨岳、常岳高速公、平江-浏阳、湘阴-益阳等6条省道以及3.5亿元的通乡通村公路。要重点抓好工业招商引资工作。要加强各工业园区公共设施建设投入;要明确各地的产业优势推出优质资源引进战略投资者,如华容的纺织、湘阴、平江、君山的食品、汨罗的循环工业、云溪的精细化工、临湘、岳阳县的陶瓷业、屈原的饲料、开发区的机械制造业、楼区、南湖、平江的旅游业等;要引进现有产业的上下游项目,构筑优劣互补的产业链。要加大对农业的投资。进一步增加对农村水电路和文明新村的投入,把建设“新农村”与推动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结合起来,以城镇模式规划农村,以工业理念经营农业,加速“三农”的转换。要尽快落实中石化长岭炼油公司1000万吨炼油项目和巴陵石油化工有限公司100万吨化工项目;要积极做好小墨山核电、汨罗火电、君山风电等中长期大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充分利用“中部崛起”的政策机遇,争取国家相关优质项目落户岳阳;利用东部战略转移和泛珠合作的机遇,主动承接符合岳阳产业的大项目;要积极争取世界500强等跨国公司和国内知名企业来岳阳投资置业。
3、整合特色资源提升服务业。重点发展五个层面:一要发展以现代航运物流业为特色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讯业、金融保险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等生产服务业,为工业化提速提质打好基础。二要整合具有大湖大江特色的旅游服务业,加速岳阳楼洞庭湖国家级景区资源的整合和提升;开发汨罗江沿线人文景观(屈子祠、任弼时故居、平江起义旧址)和自然景观(幕埠山、富寿山森林公园、盘石山庄、汨罗江、连运山漂流)综合旅游资源;开发类似张谷英故居具有本土特色的民风民俗文化及土特产品,延伸旅游产业链。三要发展以农副产品为特色的批零商贸服务业,为农业和资源型工业提供交易平台。四要发展新型工业园区服务业,加快园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交通、食宿、商贸、金融、教育、卫生、文化等服务。五要发展文化服务业,着重办好节日会展文化招商活动,不断推出龙舟节、森林节、观鸟节、洞庭湖中秋赏月等地方品牌,赢得社会经济双效益。
4、严密组织好三大竞赛活动。以市县两级政府为对象继续开展“机关作风大家评”竞赛活动,构建诚信社会;以企业为中心开展科技创新竞赛活动,构建学习创新型社会;以生产和生活领域为中心,开展节能节耗竞赛活动,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岳阳市统计局 胡燕飞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