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市养殖业开局良好

来源: 时间: 2007-04-18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2007年以来,岳阳市养殖业以中央一号文件为指导,紧紧围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题,积极推进养殖增长方式转变,大力发展健康养殖,一季度岳阳市养殖业发展开局良好,全市出栏生猪237.62万头、牛5.28万头、羊15.65万只、家禽1003.52万羽,同比分别增长4.1%、25.1%、22.1%和9.3%;禽蛋总产量13199吨,同比增长13.6%。累计实现牧业产值22.22亿元,同比增长5.1%;一季度实现水产品产量7.89万吨,同比增加18.1%,渔业产值6.3亿元,同比增长14.3%。

    一、全市养殖业生产整体呈现上升趋势。

    1、产品价位走高。生猪生产是岳阳市的传统产业,也是养殖业中的拳头产品,自去年底以来,生猪价位摆脱低位徘徊的势头,逐渐走高。现在岳阳市普杂猪毛价约每斤4.5元左右,良种猪价在每斤5元左右,比去年同期高5%以上。据对养猪大户的调查,目前生猪生产头平利润124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达20%。从本季度情况看,由于养猪利润在增加,加之市场肉品需求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饲料费用下降,预计今年上半年生猪市场前景乐观。家禽因禽流感防控有力,消费量增加,价格相对喜人。目前市场上土杂鸡价格为每斤为15元,比去年同期高20%左右,土鸭为每斤5.5元,与去年同期相比略有上涨。随着后段气温回升,在消费量无大幅增加的情况下,鸡鸭等禽类价格还将略上升。岳阳市黄牛肉零售价目前每斤12元,同比价略高。羊肉毛价约为每斤6元,同比上涨5%,预料将会长期保持看涨趋势。水产品中常规鱼类无多大变化,名特水产品价格则较为走高。

    2、名特水产发展加快。名特水产在岳阳市有着深厚的发展潜能。今年,岳阳市在保持常规鱼类养殖良好势头的同时,各地的黄鳝、河蟹等名特水产呈现进一步加快发展的喜人态势。华容县预计全年网箱养鳝将会突破10万口大关。注滋口镇同丰浃渔场1600多亩精养渔池全部实行网箱养鳝,网箱预计将达2万口。该县不少机关干部也纷纷投身网箱养鳝行列,一机关干部在幸福乡养殖场承包渔池100亩,投放网箱4000口。在临湘市,新品种引进成为亮点。该市横河堤养殖场引进洪湖客商承包10亩水面,发展以锦鲤为主的观赏鱼类示范养殖,采用订单生产,保价收购,无偿提供苗种。新建渔场借鉴东江水库围栏养鱼经验,在小渔湖试养翘鲌鱼,已投放苗种30万尾。云溪区名特水产所占比重继续提高,河蟹、乌鳢、黄颡鱼等名特水产苗种放养量大幅上升,平均增幅11%。湘阴、岳阳县等地的珍珠、河蟹发展面积都比上年有所增加,品种也呈多元化,种种迹象表明,今年又将是岳阳市名特水产养殖的一个丰收年。

    3、养殖增长方式不断转变。一是以公司带农户促进增长方式转变。湘阴县三塘镇高仑村实行“公司+农户”方式发展生猪,以养猪协会牵头,引进屈原行政区的兴农公司与会员建立“公司+农户”的产销合作经营关系,实行保价收购。在该村养猪协会的引导和推动下,本季度共销售给兴农公司生猪0.5万头,为农户盈利 70多万元。二是以规模养殖促进增长方式转变。全市规模养殖蓬勃发展,如湘阴县南湖洲肉牛繁殖园区以迪牛养殖场为依托,联合30户养牛30头以上的养牛户开展规模养殖,形成年存栏母牛500头以上,年产杂交牛仔300头以上,年出栏牛300头以上,年存栏牛数在1200头以上的饲养规模,实现年利润300多万元,大大提高了农民经济收入。三是以先进科技促进增长方式转变。岳阳市畜牧部门年初广泛开展“养殖科技送万家,学以致用富农家”为主题的养殖技术培训活动,重点推广生猪品改、黄牛冷配、综合防疫、青鱼养殖、生态养鱼、网箱养鳝等实用技术。培训新型养殖农民达1万多人次,有效提升了岳阳市养殖业科技含量。

    二、存在的问题

    当前,养殖业发展形势虽然较好,但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农户积极扩大生产却遇到种源特别是仔猪供应不足的困难;二是养殖业产后服务体系不健全,难以适应当前养殖业快速发展的要求;三是养殖业的投入资金短缺。特别是农民发展养殖业的生产资金不足,而农村信用社的小额贷款又无法满足。

    三、发展建议

    为此,我们建议:一要加大对养殖业的资金投入,拓展融资渠道,放宽农户养殖贷款的限制标准;二要加快畜禽水产良繁体系建设步伐,增加种源供应,优化养殖产品品质;三要建立健全养殖产品市场信息监测机制,努力扩大生猪等畜禽水产品的流通渠道和销售空间,增强养殖业抗市场风险的能力。

[岳阳市统计局徐虹平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