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是工业迅速发展并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并以此推进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后工业化社会加速演变的一个历史过程。云溪作为岳阳乃至湖南的化工工业区,近几年来始终按照“兴工强区”的发展思路,大力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06年全区共完成工业增加值7.96亿,同比增长23.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6.0亿,同比增长36.3%,占全区工业增加值的70%以上,带动经济增长6.7个百分比。
一、现状及特点
近年来,围绕区委、政府提出的“兴工强区”战略,通过积极招商引资,加大投资力度,优化投资环境,狠抓工作落实,大力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全区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生产与销售协调增长,质量与效益同步提高,呈现出较好发展势头。2000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17家,产值1.6亿,占工业总产值的20%左右,规模以下工业153家,产值6.02亿,占工业总产值的80%左右;2006年,规模以下工业118家,年产值7.43亿,占工业总产值的30%左右。规模以上工业52家,年产值19.07亿,占工业总产值的70%左右。由于规模以下工业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经济结构比例的不协调,整个工业经济很难有较高的增长。近年来,通过企业改组重建、资产重组以及投资力度的加大,一些规模以下工业发展成为规模以上工业,规模以上工业已成为工业中的领头军,其产值已占工业总产值的70%以上,工业经济对全区经济的持速稳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1、规模工业增长较快。2000年规模工业17家,企业产值最大只有1000多万元,到2006年已发展到52家,年值在5000万元以上有3家,年值在1亿元以上也有1家。特别是近年来,以工业园为依托,通过围绕发展精细化工特色产业,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工业经济发展迅猛,引进了一大规模工业企业落户。
2、经济效益不断攀升。200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52家,实现工业总产值(现价)19.07亿元,同比增长46.7%,实现销售产值18.15亿元,同比增长45 %,工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9 %,比去年同期提高2百分点;企业生产、销售、效益协调增长,市场发展稳定,呈现出近三年来的最好发展水平。
3、科技含量不断提高。过来工业以小型化工产品加工为主,大部分企业科技含量比较高。80%以上的企业集中在食品加工(10%)、非金属矿物制品(9%)、化学原料及化学产品制造(35%),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4%),金属制品(2%)等5大行业。近年来,通过深入挖掘石化产品上下游产业,重点开发了催化剂、溶剂油、环氧树脂、中间体等序列产品,科技含量不断提高,成为云溪发展新的“增长极”。
4、园区工业发展迅猛。云溪工业园是2005年省人民政府批准的省级开发园区,也是湖南唯一的“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开发面积2.5平方公里,重点发展一园两片,工业园城区本部重点发展精细化工和先进制造业,沿江片重点发展大耗水、大能量的仓储、物流、重化工和大建材项目,长炼、岳化两片主要利用大厂良好的基础设施和便捷的原料运输,发展高效协作企业。目前园区共引进企业52家,重点培育和引进了华新水泥、尤特尔、中创石化、怡天化工等产值过5000万元的工业企业6家,200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6亿元,实现税收3100万元。
二、问题及差距
工业是发展的基础和原动力,作为岳阳市的新型工业区,近年来,工业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从全省来看,特别是与较发达的地区来看,工业发展还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差距:
1、工业经济总量偏小。从2006年工业经济运行情况看,全区工实现工业总产值26.5亿元,只占到全市的2.5%,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6.0亿元,仅占全市的2.2%,工业化实现程度度系数为80%,仅仅超过全省的平均水平。5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实现销售收入只有3000多万元,销售收入过2亿元的企业还没有,过亿元的企业也只有一家。具体表现在:一是优势不优。骨干企业是推进工业化进程,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起着重要的带头作用。但从去年开始,骨干工业企业开始下滑,增速在25%以下运行,最低时只有10.8%,均低于规模工业平均水平。二是企业不大。2006年,规模工业单位平均增加值1153万元,居全市第10位;比全市少2043万元,比岳阳楼区少1810万元,比君山区少115万元。三是大项目不多。2006年,工业建设项目由2000年的17个增加到52个;工业投资项目占全部投资项目的比重由2000年的24%提高到去年的75%。但投资项目规模较小,项目平均投资规模为1667万元,大项目、好项目不多。近6年投资规模达亿元及以上的工业项目仅占全部工业投资项目的3%。从总体上无法带动工业经济的发展。
2、工业经济效益偏差。2006全区5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增长面仅为86%,有几家企业处于负增长,还有些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即使增长的企业有不少处于微增或微利边缘,营运能力较低,增长基础不牢固,经不起风浪和波折,这已成为阻碍工业经济快速增长,运行质量全面提高的“绊脚石”。
3、企业竞争能力偏弱。规模工业主要集中在建材、纺织、食品、化工等领域,产品结构单一,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性强。虽然有较好的工业基础,但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低,设备老化,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品牌效应不强,创新能力、核心竞争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知名品牌少。
三、重点及对策
云溪作为湖南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加快发展,出路在工业,潜力在工业。“十一五”时期,重点从三个层面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一是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壮大石油化工、建筑建材、新型制造三大支柱产业。三大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5%左右,改造提升化纤纺织、食品二个传统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0%左右。二是重点培育优势产业链。依托大厂石油化工产业链,紧紧围绕催化剂、溶剂油、涂料、树脂、助剂添加剂和中间体等六条精细化工产业链,充分开发其上、下游产业链。三是加快发展工业园区,到2010年,工业园区工业总产值达到35亿元以上,占全部工业总产值达到50%以上。要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主要要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1、明确产业发展方向
当前,从国家产业政策看,今后一段时期内重点是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力促节能降耗、自主创新,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在新形势下,必须全面考虑国家经济进入调整期,以及宏观调控政策的取向,实事求是调整产业发展方向。一是要注重投资效果。“十五”时期,工业投入力度明显加大,年均投资增幅由“九五”的15.6%上升到36.8%,提高21.2个百分点;但全部工业增加值年均增幅由16.3%仅提升到22.8%,占GDP比重由30.4%仅上升到33.2%。到2006年,投资规模5000万元以上的重大工业项目已投产企业的增加值仅增长24%,比规模工业平均增速低12.3个百分点。以上表明工业投资效果尚不理想,应进一步挖掘生产潜力,提高已建成项目的生产。二是要注重能耗环保。当前,建材、化工、纺织加工等既是支柱产业,也是高耗能行业。全区高耗能行业企业占规模工业企业总数超过60%。目前,高耗能行业的节能准入标准正逐步“亮相”。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将成为今后工业发展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2、加快产业升级步伐
一是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快技术改造步伐。从近几年来的技改投资看,呈现微幅上升的趋势,技改投入不足。因此要把招商引资的资金合理引导,尽可能用在技改的“刀刃”上;积极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重点围绕化工产品、轻纺、水泥、建材、农副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搞好开发、改造,促进工业结构的升级换代。 二是要不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加快新技术、高新技术在企业的应用和推广。目前,产业结构处于调整期,劳动生产率不高,新技术、高新技术所占比重很低,如何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面临的一个比较严峻的问题。针对实际情况和今后发展趋势,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应放在新材料和加工技术,化工产品制造上。这就要以工业园作为招商引资的平台,使工业项目朝产业群甚至产业基地方向发展。
3、加大项目建设力度。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归根结底要有项目特别是大项目、好项目的支撑。在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过程中,要进一步牢固树立项目意识,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一是围绕优势产业,精心策划、系统包装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充分利用各种经贸活动平台,加大项目推介和发布力度,主动加强对接,力争项目落到实处。二是抓住中部崛起的机遇,加大项目的引进力度。积极争取一批重大优质工业项目落户云溪,并围绕这些重大项目,建设一批相应的配套项目。三是建立健全签约项目跟踪落实机制。要对所有签约的大项目实行跟踪调度,责任考核,抓好已批合同项目的落地实施,促使更多的合同项目真正转为开工建设项目,切实提高签约项目的资金到位率、履约率和开工率。四是落实完善政策,优化投资环境。千方百计保障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用地、资金支持,为工业项目的投资和投产提供良好的环境。
4、积极开拓产品市场
一是以华新水泥、狮子山矿泉水、金利达酱菜、生物酶制剂等产品为龙头,增强品牌效应,提高效益,带动辐射工业产品走向市场,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扩大云溪工业产品的知名度。二是云溪有“大厂、大江、大路”的区位优势,要借大厂之势,拓展经济发展的新领域,建大厂“伴生经济带”,找准市场对结点。树立“工业立区”的观念,把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第一重点,第一责任,全力做好新型工业化发展工作。
5、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工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必须通过与服务业的融合创造新的产业和利润空间。生产性服务业发不发达,已经成为体现一个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竞争力和投资、创业环境好坏的重要标志。是一个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城区,在推进新型工业化中,更应把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到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战略地位,特别是加速现代物流业与工业制造业的融合。重点是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特别是工业物流,扶同时要加快发展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
[岳阳市统计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