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岳阳经济预测与走势分析

来源: 时间: 2007-07-03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省九次党代会精神,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农村建设,全市经济呈现“增长加快、效益提升、结构改善、协调发展”的良好运行态势。
 
    据初步预测:上半年全市实现GDP总量为385亿元,增长14.5%,全年可望实现GDP总量870亿元,增长14%左右。

    经济走势分析

    一、岳阳经济承接去年以来良好发展势头,继续稳健攀升,呈现如下特点:

    (一)经济增长高位运行、经济效益大幅提升

    1、GDP总量扩张、增速加快

    1-5月份,全市实现GDP319.9亿元,同比增长14.3%,比上年同期增速加快2.7个百分点,创近十年以来同期最高增速。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3.37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155.81亿元,增长17.5%,第三产业增加值119.91亿元,增长13.9%,分别比上年同期增幅高0.2、2.7、和3.3个百分点。

    2、农林牧渔业产值全面增长

    上半年预计全市实现农业产值80.1亿元,增长4.5%。其中种植业产值26.13亿元,增长2.5%、林业产值11.97亿元,增长5.9%、畜牧业产值35.1亿元,增长4%、渔业产值14.25亿元,增长13.0%。

    3、新型工业化推动工业全面提速

    1-5月,全市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126.65亿元,增长20.5%,比去年同期增幅提高4.3个百分点,具有发展潜力和带头作用的非公有制经济工业和重工业增速加快,分别增长29.5%和24.6%,比上年同期提高2.5和1.4个百分点。

    4、财政收入增长质量提高

    1-5月,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22.66亿元,增长19.7%。其中税收收入17.55亿元,增长22%,在财政总收入中的比重由上年75.5% 上升到 77.4%。

    5、工业经济效益明显好转

    1-5月,全市规模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247.8%,比上年同期上升65.4个百分点,实现利税24.67亿元,同比增长2.56倍。其中实现税收16.04亿元,增长35.6%,实现利润8.63亿元,同比增盈13.52亿元。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实现利润均创我市最好水平。

    6、工业能耗有所下降

    一季度全市规模工业万元产值能耗为0.83吨,同比下降0.9吨标煤,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为1.56%。

    7、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

    1-5月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6063元,增长21%,据初步预计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417元,同比增长16.1%,分别比上年同期增幅高18.7和6.1个百分点。

    (二)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对经济拉动全面提升

    今年来,我市投资、消费、出口全面回升,呈现三大需求共同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

    1、投资较快增长、结构逐步优化

    1-5月全市完成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69.38亿元,增长30.3%。投资主体多元化,地方项目投资、非公有制经济项目投资比重上升,1-5月市属及以下项目完成投资额为 65.2亿元,增长41.5%,比重由上年的86.6%上升到94%,全市非公有制经济项目完成投资额46.50亿元,增长34.4%,比重由上年的65%上升到67%。投资结构逐步向二、三产业转移,1-5月二产业完成投资额36.75亿元,增长31%,比重为52.97%,比上年同期上升0.28个百分点。三产业完成投资额32.28亿元,增长32.96%,占比重为46.51%,比上年同期上升0.93个百分点。

    2、消费市场活跃、消费水平全面提升

    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和国家各项社会保障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和加大对城乡买码、扳坨子、打牌赌博等不良现象的强力打击,城乡居民消费欲望得到激发。1-5月城市居民消费性支出增长14.3%,一季度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增长20.8%,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10.4个百分点和15.1个百分点,强力推进了社会消费品零售市场的发展。1-5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6.23亿元,增长16.6%,同比增速提高3.3个百分点。其中城市零售总额76.04亿元,增长17.65,同比增速提高2.2个百分点;县级零售总额17.15亿元,增长13.8%,增速同比上升1.9个百分点;县以下零售总额23.04亿元,增长15.6%,增速同比上升7.5个百分点,城乡差距逐步缩小。

    3、对外贸易来势看好、出口创汇能力逐步增强

    1-5月全市出口贸易总额3.07亿元,增长33.8%,其中出口总额1.85亿元,增长64.4%,增幅比上年同期分别上升22.3个和51.5个百分点,进出口贸易由多年来逆差转变为顺差。

    (三)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民本岳阳、和谐岳阳”建设宗旨,在大力推进经济建设的同时,高度关注民生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1、就业渠道不断扩大、就业形势逐步好转

    1-5月全市新增城镇就业人员2.52万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32万人,解决“零就业家庭”就业人员1068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6万人。劳动就业不仅在产业领域由工商企业向各项社会服务事业延伸,而且在地域范围由内地向国外扩展。

    2、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保障水平逐步提高

    1-5月全市参加养老保险人数达32万人,增加1.06万人;医疗保险人数43.13万人,新增2.26万人;失业保险新增人数1.17万人;生育保险25.6万人,新增1.5万人;征缴工伤保险费1087万元。参保人数、实缴基金均有较大幅度上升,全市参保13.42万名企业离退休人员100%实现了按月足额领取养老金,今年全市企业参保退休人员月平均基本养老金613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57元。

    3、以人为本,各项惠民措施逐步实施

    1-5月省8件实事、市10件实事已全面按步骤,逐步落实实施,进展顺利。政府支出逐步向民生倾斜,1-5月份全市社会保障支出增长39.1%、教育支出增长39.7%、环境保护支出增长102.7%、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46.9%,分别高于一般预算财政支出34%的增长幅度。

    二、岳阳经济逢迎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和机遇

    1、世界经济稳定增长、国际环境继续向好

    今年以来,美国经济受房地产市场降温,增速温和下调,欧盟经济增势强劲,日本经济逐步回暖,发展中国家经济继续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世界经济在2007年将增长4.9%,仍处在上世纪70年代初以来增长最为强劲的时期。

    2、我国经济处于一个长周期的上升阶段,经济增长仍处于快速上升通道

    消费结构升级、劳动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化发展、经济全球化带动的国际产业分工变化,将有力支撑我国这一轮经济周期上升阶段的延长。我国已连续四年保持高速增长。今年一季度全国经济增长速度达11.1%,比上年同期提高0.9个百分点。据世界银行预测,中国GDP今年将保持9.6%高速增长。

    3、湖南正打造“3+5”城市群,经济处于快速上升期

    今年省第九次党代会上提出“3+5”城市群区域经济发展新思路。努力提高湖南省域竞争力,做大做强湖南“3+5”城市群,为湖南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赢得先机。强调发展“优势优先”原则,“3+5”城市群发展规划要求“交通同环、电力同网、金融同城、信息同享、环境同治”。“3+5”城市群增长加速,正在成为经济发展主体和投资洼地。一季度“3+5”地区实现GDP总量为1383.13亿元,占全省的76.2%,增长14.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

    4、岳阳自身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经济发展正在提速

    一是中央中部地区崛起经济发展政策和中央对长江沿江港口建设与物流业发展的高度重视与关注,给岳阳经济带来新的机遇。物流产业被国际上喻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城陵矶港口、太阳桥物流园列入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不仅奠定我市物流产业基础,也将加速岳阳经济及湖南经济发展。二是市委、市政府近几年在大力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农村产业化中大力招商引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奠定较为强实的基础。一季度市属及以下工业实现增加值37.35亿元,增长24.45,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8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实现GDP总量85.85亿元,增长15.9%,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三是在岳中央石化企业通过近几年改革改制调整和技术创新与引进,生产步入发展上升阶段,元至5月份石油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6.6%,实现利润由上年同期亏损6.14亿元转为盈利4.62亿元。四是规范改善公务员和企业劳动者待遇,打击经济犯罪,促使企业经营者把精力放在加大投入、改善劳动者待遇、提高劳动者积极性方面来发展生产,增强企业效益。

    三、岳阳经济运行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1、从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和宏观政策看

    一是未来世界经济发展中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如石油价格大幅波动国际贸易摩擦增加,手段日趋多样,对经济运行的影响更加复杂。二是今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如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严格控制用地规模,对我市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投资带来一定的影响,同时增加企业的融资难度和融资成本,影响经济效益提高。

    2、从岳阳自身发展现状来看

    一是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缓慢,影响投资对经济支撑,一季度全市社会投资增长23.3%,比全省平均水平低8.5个百分点。大项目开工不足,招商引资大项目不多。据统计2007年全市50个储备大项目,开工建设的仅8个,招商引资项目中,亿元以上项目16个,仅占5.7%;二是降耗减排任务重,工业发展面临压力大,岳阳工业以石油化工、造纸、电力、饲料、食品加工等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居多。今年来洞庭湖治理,我市关闭57家造纸厂,一季度我市规模工业能耗量比上年同期增长18.7%,高于同期GDP增长4.6个百分点,对我市工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三是科技投入滞后,科技含量低。岳阳市经济总量、工业增加值均居全省第二位,但高新技术产品总产值与增加值均排长、株、潭之后,一季度增幅排第8位。据初步调查,政府科技投入排长、株、潭、郴州、常德之后,从今年1-5月看我市财政支出中科学技术支出961万元,同比下降0.25。四是农资价格继续上涨,加重农民负担,影响农民发展种、养殖业积极性。据调查,主要农业生产资料碳氨上涨16.6%、尿素上涨7.8%、钾肥上涨4.3%、农膜上涨13.3%、农药上涨5%,价格上涨、物化成本增加、收入减少,必将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五是股市经济红火,对我市投资消费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2008年“奥运效应”,开年以来,股市走向红火,股民股资大幅上升,从正面看有力促进经济发展,但从我市看,上市公司少,资金运作效果业绩不突出,融资能力低,股民资金外流多。资金外流必将影响我市投资和消费市场的发展。

    经济发展建议

    一、借“中部崛起”有利机遇,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投资需求、增强经济增长后劲

    岳阳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基础设施比较滞后、企业产品单一老化、投资需求空间大,经济的发展近期内投资需求仍是主要拉动力。一是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新项目、大项目,特别是重大工业项目的开工建设,确保投资持续快速增长。二是要以园区为依托,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大项目和发展前景优越,社会经济效益好的项目,争取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企业落户岳阳。三是制定鼓励民营企业发展优惠政策,吸纳民间资本参与投产建设和生产经营。

    二、以推进新型工业化为契机,加强工业生产调度和保驾护航,做大做强做优工业,确保工业生产和效益稳定发展

    工业是岳阳经济的重要支柱,岳阳市必须关注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加强生产调度。加快结构调整,主动适应形势的变化,确保工业生产和经营效益稳定增长。首先是加强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加强部门与企业的沟通联系。做好预警预报和分类指导,有效引导企业调整生产规模、优化产品结构、降低市场风险;加强煤电油运和原材料等个中生产要素的供需衔接。其次,突出项目建设,做大工业“增量”。用好、用活、用足国家政策,切实抓好签约项目的落实和配套工作;围绕优势产业,精心策划、系统包装出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再次,抓住国家宏观调控的机遇,加大对落后生产能力的淘汰力度,加大对高耗能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调整力度,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提升竞争能力。第四,继续加大银企合作力度,促进资本市场等多渠道融资,缓解企业资金紧张状况。第五,要处理好加快工业发展和实现节能降耗、降污减排的关系,努力实现双重目标。

    三、借国家重视物流业发展的机遇,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和物流园区建设,加快现代物流旺市建设步伐,逐步形成岳阳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岳阳有湖南唯一通江达海的长江口岸和纵横便捷的交通网络,具有发展物流业的优势。一是岳阳应着力抓住国家重视长江水道开发利用的有力契机,加快长江口岸建设步伐,以城陵矶港区为重点,建设一批现代化货物集装码头;二是紧跟国家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公路网络建设,特别是尽快争取国家随岳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建成通车,促进洞庭湖平原与江汉平原地区经济、文化交流,扩展岳阳经济物流发展空间。三是加快太阳桥等大型物流园建设,力争尽快使岳阳成为长江中上游物流、人流集散中心。

    四、全面贯彻中央“以人为本”建立“和谐社会”的大政方针,积极落实中央一系列惠民政策,完善各项社会保障体系,确保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稳定上升。

[岳阳市统计局张正良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