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临湘市统计局统计报表资料汇总表明:今年上半年,全市养殖业保持良好态势。发展生猪54.9万头,出栏23.8万头,同比分别增长15.3%和8.3%;发展家禽238.6万羽,出笼100.7万羽,同比分别增长29.2%和24.1%;发展牛2.27万头,同比增长26.1%;发展羊3.28万只,同比增长28.6%。实现放养水面12.8万亩,同比增长2.4%。计划发展网箱养鳝12万口(折合12m2标准箱),已完成放养10.15万口,同比增长26.9%;发展牛蛙养殖5400亩,同比增长8%;发展河蟹养殖1.18万亩,发展龙虾养殖3200亩,黄盖湖新增2700亩开发青鱼养殖,其中围栏养殖2000亩。名特优新品种放养面积达12.3万亩,同比增长9.92%。上半年完成水产品产量1.2万吨,同比增长94.1%。
一、养殖业发展情况
(一)养猪业经济异常活跃。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内生猪及猪肉价格持续走高,接连创出历史新高:目前临湘市牲猪价12元/公斤左右,猪肉批发价16元/公斤,市场零售价达20元/公斤,出栏1头肥猪可盈利350元以上。滚烫的生猪市场吸引住大量的社会资金,引诱着专业大户扩大再生产。元至6月份,全市新增养猪专业户176户,投资扩改猪舍12.8万m2,新增母猪6018头、公猪72头。源潭镇平湖村王康全今年已出栏肉猪512头,盈利20万元,目前正利用这笔资金扩建猪舍600m2,增加母猪22头,达到拥有母猪50头、年出栏2000头生产规模。个体老板李伟林,年初看猪价走高,当即决定回到白羊田镇东风村的老家兴办猪场,投资110多万元,建成高标准猪舍6栋、2400平方米,目前拥有能繁母猪80头,新增后备母猪40头,存栏肉猪1860头,计划年内出栏1500头。巨大的市场需求给仔猪贩运户增添着活力。桃林镇仔猪贩运大户梅正兵,利用过来的业务关系,今年共先后从连云港、许昌等地调进仔猪4200多头,在自己获取利润的同时,也为养殖户填栏补种作出了积极贡献。元至6月,全市共购进外地仔猪8.72万头。
(二)家禽养殖迅速升温。随着猪肉价格的飙升,以土鸡、水鸭为代表家禽市场呈现着价好市旺的局面。目前活土鸡售价在34-36元/公斤,水鸭30元/公斤左右。家禽养殖以其技术成熟、投资小为广大农户所认可,禽流感疫苗的突破与应用更是增添了家禽发展养殖的信心,老的养禽户忙着恢复和扩大生产,新的专业户不断涌现。全市新增养鸡专业户86家,养鸭专业户23家,家禽养殖大户首次超过1000家。聂市镇东江村孙正华承包半荒茶园200亩,建围栏、搭鸡舍,采用白天放牧、早晚补充稻谷、玉米等粗粮的半生态养殖模式,利用鸡清除茶林害虫,控制野草,并提供有机肥源,茶林为鸡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目前已引进土鸡苗1500羽开展养殖。东红村的何金生,现有养殖水面240亩,为了发挥池间缓坡和空坪隙地效益,今年购进土鸡1000羽实行散养。东红村新发展的养鸡专业户还有陈金文等10家。东红村即将继彭畈村之后,成为聂市镇土鸡养殖又一村。去年通过2000羽蛋鸡养殖致富的江南镇居委会刘勇夫妇,今年引种三黄鸡,达到5000羽的生产规模。
(三)名特水产全线铺开
1、网箱养鳝成为支柱产业。网箱养鳝在临湘市落户已经9年,经过不断探索与发展,已基本形成产、供、销、研整体联动,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格局,成为广大农户增收致富的“富民产业”。目前全市已完成网箱放养10.15万口,占年计划12万口(144万平方米)的84.58%,同比增长26.9%;共投放鳝苗121.8公斤。横河堤养殖场计划11000口养鳝网箱已全部下水,6月下旬可完成苗种放养;黄盖镇挂养网箱21728口,同比新增网箱4752口,增长28%。
2、龙虾养殖进一步升温。近年来,随着加工出口渠道畅通和国内消费热的兴起,龙虾作为适应性极强、食性极广的外来物种,逐渐引起养殖户的注意,尽管生产技术还有待成熟,但一股养殖热潮已经在全市兴起。中山湖渔场职工肖跃东承包邻近新建村低洼水田125亩,养一季龙虾,种一季晚稻,共投放苗种950公斤、15万多尾,自制配合饲料,搭配螺、蚌、小鱼等鲜饵喂养,目前已长成半大虾,来势看好,预计单产可达50公斤以上。君山区农民夏建武租赁江南镇江南村稻(莲)田200亩,改虾池、树围栏,建成了较为标准的龙虾养殖基地,目前正进种放养,计划走自繁自育发展之路。白云镇杨田村王伟林投资1.2万元,引种澳洲淡水龙虾100公斤,发展养殖10亩。今年全市新增龙虾养殖2700多亩,总体规模达到3200亩。
3、牛蛙价格攀升,销售形势看好。牛蛙是临湘市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拳头产品,不管行情如何起落,牛蛙生产始终没有放弃,目前已达到生产成本8元/公斤以内、单产10吨/亩的技术水平,为牛蛙业迎来了第二春。今年全市发展牛蛙5400多亩,预计总产可达4000吨。乘风乡群强村杨真元等3人去年利用湖滩榜田新建蛙池64口、42亩,年前出池14.8吨,收入22万多元,一举收回前期投资。开年后饲养越冬幼蛙,6月5日以单位23元/公斤,出池5.5吨;6月12日出池21.2吨,单价24元/公斤,共计收入63.53万元,除去成本盈利在40万元左右;同时存池越冬蝌蚪及变态的幼蛙5万多尾。临湘市牛蛙生产能够稳定还得益于有一张健全的销售网络和势力雄厚运销联合体。联合体以骆先品等3人为市终端,扎根于全市贩运户,已先后开拓出北京、石家庄、郑州、太原、西安、兰州等地市场,年营销牛蛙5000吨以上。
二、发展养殖业的主要措施
建设养殖小区是养殖业发展的基础,推进标准化生产是养殖业发展的前提,实施健康养殖是养殖业发展的保障。围绕“养殖业发展”主题、“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今年来,临湘市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制定标准。以畜禽、水产品健康养殖技术规程为蓝本,结合临湘养殖业生产实际,制定了黄鳝、牛蛙、龙虾等品种健康养殖技术规程,确保全市大宗养殖品种标准化生产。
(二)技术培训。以畜禽、水产品养殖小区为重点,采取集中培训、下乡授课、临场指导和宣传引导相结合方式,广泛开展健康养殖专业知识教育。不仅要让养殖户掌握技术规程,更要转化为养殖生产的实际行动。今年来共举办生猪、鸡、黄鳝、牛蛙及常规鱼健康养殖讲座22期,培训2377人次,并印发了相关的技术资料,开展电视宣传6次。
(三)发展小区。建立了源潭黄鳝健康养殖示范小区和东湖生猪健康养殖示范小区。源潭小区包括长源、新源、黄盖、同德和友谊5个村,有养鳝农户240户,挂养网箱8150口,养殖水面1679.6亩;东湖小区现有规模养猪户119户,年生猪发展8.2万头,出栏5.5万头,其中年出栏肉猪1000头以上的15户。在示范小区建设中,做到了“三个到位”:组织到位,成立了农办牵头的示范小区建设领导小组和本局牵头的技术工作小组,分别负责管理、协调和实施;人员到位,对两个小区均派出了专职技术人员,并确定了办点站股和责任领导;服务到位,按照示范小区《实施方案》严格组织实施,提供全面的技术、信息等服务保障。目前健康养殖示范区建设进展顺利。
(四)强化免疫机制,加强疫情监测。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方针,明确乡镇动物防疫员负责全市19个养猪小区、11个家禽小区、8个养牛小区和7个养羊小区的动物防疫工作,保障免疫率100%。今年共建立重点养殖小区疫情测报点22个,市动物防疫监督站派由专人负责监测和管理。五是对全市兽药、渔药、饲料生产和经营单位、个人开展不定期检查和产品抽样检测,加大违禁药物打击整治力度,严防假冒、伪劣、违禁品生产、流通、销售和使用,净化养殖投入品市场。4月15日市畜牧水产局联合市公安局成立13人组成的打击“瘦肉精”专案组,经过近1个月的侦查取证,共传询涉嫌去前年“瘦肉精”案人员10人。(此案正在进一步调查)5月12日-13日举办了全市兽药、饲料生产、经营户(单位)业务知识学习班,培训政策、法规,部署市场整治工作。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资金不足。资金仍然是制约养殖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多数农户发展养殖业,扩大规模,苦于资金不足,农村信用社的小额贷款已无法满足。因此,建立稳定政策性养殖业资金投入机制是生产发展的迫切需求。
2、牲猪生产不稳定。牲猪生产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关系到国民生活质量和社会稳定大局,各级政府对此极为关注。业务主管部门应抢抓机遇,促成生猪生产保护措施如母猪补助等政策的出台。
3、种苗技术有待提高。黄鳝养殖已成为临湘市农村支柱产业,但面临着苗种供不应求的难题。今年市畜牧局在省新农村建设试点村长源建立起了200亩的名特水产试验场,其主项之一就是组织黄鳝苗种人工繁育研究。
四、对下半年发展临湘市养殖业的建议
1、加大养殖行业执法力度。加大对饲料、兽药的专项整治力度,严厉打击损毁养殖业生产的不法行为;加强动物防疫,强化动物疫病监测,在确保口蹄疫、猪瘟的免疫密度和免疫质量的基础上,抓好以高致病猪蓝耳病、猪Ⅱ型链球菌病的防治工作。保障畜牧水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2、确保养殖产品质量安全。以示范小区建设为重点,积极开展畜禽、水产品健康养殖小区创建工作,着力推进养殖业标准化生产,确保养殖产品质量安全。
3、抓好养殖业科技创新。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创新和改进养殖模式,探索养殖发展新途径,不断提高生产效益和产品质量。
4、出台支持养殖业发展的政策。政府部门应鼓励母猪饲养,根据实际情况特别是猪价低谷时期,对饲养母猪的养殖场和专业户给予适当补助,保持相对稳定的繁殖种群,保护母猪的生产能力。
5、促进养殖业又快又好地发展。大举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和立项争资,为全市养殖业又好又快地发展提供必要的智力、信息和资金支持。
[临湘市统计局张华良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