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委省政府实施重点区域优先发展战略,在“一点一线”地区及“3+5”城市群中岳阳都有一席之地。岳阳在区域发展中有哪些优势和劣势,怎样才能抓住区域经济发展机遇,加速岳阳经济发展,本文试图运用统计对比数据,对此作一个简要的分析。
岳阳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优势
一、总量优势
1、经济总量:2006年,岳阳市国民经济生产总值733.85亿元,经济总量仅落后于长沙(1790.66亿元),在“一点一线”地区及“3+5”城市群共计9个城市中,居第二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4.86亿元,在9个城市中居第三位;第二产业增加值350.9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48.00亿元,在9 市中均居第二位。
2、规模以上工业:2006年,岳阳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271.1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6.9%,总量及比重在9市中均居第二位。
3、固定资产投资:2006年,全市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83.74亿元,总量在9市中居第二位。
4、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006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5.84亿元,总量在9市中居第二位。
5、财政收入:2006年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49.36亿元,在9市中居第四位。
6、居民生活: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26元,在9市中居第三位,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3876元,在9市中居第四位。
二、资源优势
1、农业资源:岳阳是全国商品粮、棉、国家牲猪、水产品养殖基地,国家商品茶生产基地。2006年,全市耕地面积319.71千公顷,在9市中居第四位;全市第一产业实现总产值217.78亿元,在9市中居第三位;粮食产量30.41万吨,在9市中居第三位;出栏牲猪827.76万头,在9市中居第四位。
2、淡水资源:岳阳是渔业大市,全市水面积占了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2006年水产品产量40.42万吨,在9市中居一位。
3、旅游资源:岳阳市钟灵神秀,风光绮丽,有“国家级旅游城市”称号。2006年境内193处风景名胜、22处人文景观共接待入境旅游人数9.62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26.1%;接待国内旅游人数1067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24.8%,总量和增速在9市中均居第三位。
三、区位优势
从交通区位来看,岳阳具有水陆交通优势。以京广线和长江、洞庭湖黄金水道为枢纽,南北贯通广州和北京,东西连接上海和重庆,顺四水可深入湘黔腹地,城陵矶万吨外贸码头可通江达海。现在,武广客运专线正在建设,境内G106、S301、S201等国、省道改造全面启动,城陵矶新港区已经动工建设。杭(州)瑞(丽)高速、随(州)岳(阳)高速、岳(阳)长(沙)京珠复线等也都已列入规划。2006年,全市实现交通运输仓储、信息业增加值45.41亿元,在9市中居第四位。
岳阳是两湖平原物资集散地。2006年,全市有洞庭渔都、梅溪桥副食品批发、花板桥亚华中药批发、花果山水果蔬菜批发、羊楼司竹业批发、泰和小商品批发、洞庭大厦五金产品批发等全国性交易大市场,年实现大宗商品交易额在9市中排位在前。
大区位优势带来大商业优势,2006年止,百盛、武商、沃尔玛、麦当劳、肯德基等国内外商贸企业纷纷登陆岳阳,将岳阳的大区位优势转变为大商业优势。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劣势
一、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趋缓。2006年,GDP同比增长12.4%,增速在9市中居第四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5.2%,增速在9市中居第七位;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14.8%,增速在9市中居第六位;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3.4%,增速在9市中居第三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4%,增速在9市中居第八位。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1.0%,增速在9市中居第六位。财政收入增速19.1%,增速在9市中居第八位。
二、经济效益不尽人意。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工业整体经济效益低。从2006年工业经济效益情况看,全市规模工业实现利税总额34.68亿元、利润总额2.23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7.3%和67.7%,速度在9市中均居最后一位。
——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较小。2006年,岳阳市完成财政总收入49.36亿元,占GDP比重为6.7%。而全省完成财政总收入891.16亿元,占GDP比重达11.9%。岳阳市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在9市中居第六位。
三、外贸依存度不高。岳阳市外贸进出口虽然增长较快,但总量仍然不大,2006年进出口总额仅29241万美元,在“一点一线”六市中居倒数第二,在“3+5”城市群中居最后一位,只相当于位于第一的长沙的4.0%。进出口总额占GDP比重为3.0%,在9城市中居第八位。
四、非公经济比重低。2006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367.32亿元,同比增长17.8%,占全部经济比重的50.1%,在9城市中居最后一位。
五、县域经济发展较弱。2006年,县域经济占GDP比重53.1% ,其比重在9城市中居第七位。目前,岳阳市还没有一家县市跨进省十强县行列。
对策建议
一、产业发展
根据张春贤书记来岳阳视察时提出的“优势优先、优先发展”的方针,岳阳应重点发展如下产业:
——根据大工业优势,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重点是提高企业创新研发能力和产品的科技含量;引进战略投资者,推动企业之间项目组团和产业集聚;突出发展石油、化工、机械、能源、造纸、纺织、食品、建材、循环经济和生物医药十大支柱产业,形成具有岳阳新型工业化特色的产业化集群。
——根据交通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现代航运物流业。重点建设好城陵矶、松阳湖新港口物流基地,构建“太阳桥”等全国性大型物流设施园地,把岳阳建设成为区域中最大的航运物流中转站,形成大航运,大物流,大信息流的大服务业格局。
——根据旅游资源优势,强势打造旅游品牌。要紧紧抓住大湖大江特色。重点打造岳阳楼揽月、君山岛观涛,洞庭湖湿地观鸟,团湖采莲、汨罗江怀古、连云山漂流、幕埠山消暑等旅游精品,形成“人无我有”的区域特色名牌。
——根据农副产品和水资源优势,全面提升现代化农业。要调整农、林、牧、渔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和名牌农业;发展绿色农业和无公害农业。要突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重点培植农产品加工发展龙头企业,推广“企业+基地+农户”模式,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
二、经济体制
民营经济具有自负盈亏、风险自担、自生能力强和抗风险能力强的体制活力。因此要积极扶持和发展民营经济,引进浙江模式,出台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系列配套化政策,将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做大做强。民营经济是群众经济,民营经济发达,就能带动大部分群众共同富裕,因此发展民营经济是实现民富市强的必然之路。
三、县域经济
县域经济是岳阳的弱势,也是岳阳经济发展的潜力所在。要顺应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加大公共财政对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快县域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速体制改革,将现有的4县改为县级市,加大县域发展的自主权,要以园区工业为载体,以新型工业化主导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努力打造湖南省强县,中部六省强县,使县域经济的综合实力在区域发展中步上新台阶。
四、协调机制
建立“一点一线”和“3+5”城市群的信息平台,加大区域内部、区域之间的政务、经济、资源信息的交流力度。增进了解,扬长避短,取长补短,节约资源,减少浪费,在区域发展中通过良性竞争、优劣互补,和谐发展,共创繁荣。
[岳阳市统计局 吴宓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