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岳阳市依托水产资源丰富这一优势,通过实施“民本岳阳”九项工程中的“活力岳阳——现代农业建设”,不断调整产品结构、积极推进渔业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名、特、优水产品种养殖,不断拓宽生产水域,扩大养殖范围,近五年水产品年产量以6.3%的速度稳步增长,实现了渔业生产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今年上半年岳阳市实现渔业总产值13.06亿元,同比增长13.9%,实现增加值8.73亿元,对农林牧渔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2%,拉动一产业GDP增长1.6%。
一、岳阳市渔业发展现状
岳阳市有天然水域面积472万亩,可利用养殖水面124万亩。获省级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的水面有86万亩,全市从事渔业人口13.4万人。已初步形成以无公害水产养殖为主,饲料生产、成鱼销售、水产品加工、贮运、休闲渔业等二、三产业为辅的产业格局,为农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注入了新的活力。水产养殖业已成为岳阳市华容、湘阴、临湘等地的重要支柱产业,其中华容县和湘阴县还跻身全国渔业百强县,湘阴县被确定为湖南省唯一的名特优养殖示范县。
上半年岳阳市渔业发展情况如下:
1、水产养殖面积:全市水产放养面积114万亩和去年基本持平。名特优放养面积64.43万亩,占整个放养面积的56.5%,大水面开发面积41.9万亩,同比增长0.8%。
2、水产品产量:
上半年岳阳市水产品总量达18.85万吨,同比增长13.1%,其中名特优产量7.2万吨。
3、鱼种放养情况及主要名优品种:
上半年共放养各类鱼种6.72亿尾,7.55万吨,分别比去年增加16%、10%。其中投放粗鳞鱼32760万尾,鲢鳙鱼28522万尾,同比分别增长了23%和12%。主要名优品种有:湘云鲫、彭泽鲫、乌鳢、南方大口鲶、叉尾鱼回、河蟹、黄鳝、珍珠、黄颡鱼、丁桂、鳜鱼、中华鳖等。
4、特色渔业发展情况:
岳阳市三大拳头名特优水产品河蟹、珍珠上半年放养面积分别达到21.6万亩和9.2万亩,同比分别增长4%和15%,上半年全市养鳝网箱达42万口,比去年同期增加2.8万口,增长6.7%。
5、价格情况:
水产品价格稳中趋升,二季度末水产品价格指数103.31,其中淡水鱼102,虾蟹类与上年基本持平,珍珠116.47,黄鳝120.66。
二、岳阳市渔业发展特点
(一)水域资源加大开发利用,养殖规模逐步扩大。
岳阳市水产养殖已从池塘、湖泊发展到水库、沟渠、河流等领域;养殖方式由粗放、粗养发展到网箱、网栏、机械自动化投饵、设施渔业等集约高产和以绿色环保为主的无公害健康养殖;近郊渔业由单纯的养殖向结合餐饮、垂钓、观光等休闲渔业方向发展。全市休闲垂钓场600余处,面积8万余亩,其中集垂钓、餐饮于一体的休闲垂钓中心400余处,上半年休闲垂钓收入0.42亿元。此外,鱼莲兼作、稻田养鱼、猪禽鱼结合等生态渔业也逐渐成为节水农业的特色项目。临湘、华容、湘阴等地,淡水养殖已从农业的从属地位中脱离出来,由兼业养鱼转为专业养殖。近几年蓬勃发展的网箱养鳝也由千家万户零星分散转向相互协作且养殖区域相对集中的规模养殖。
(二)养殖品种优化,水产良种覆盖率上升。
近几年来,岳阳市先后引进了彭泽鲫、南美白对虾、斑点叉尾鱼回、丁鱼岁、翘嘴红鱼白等一批名优新品,养殖品种由常规的青、草、鲢、鳙、鳊、鲤为主发展到彭泽鲫、湘云鲫、黄颡鱼、斑点叉尾鱼回、乌鳢、鳜鱼、黄鳝、河蟹、珍珠、大口鲶、翘嘴鱼白、小龙虾、南美白对虾、泥鳅、乌龟、中华鳖等20多个名优品种。上半年,岳阳市名优水产品产量约7.2万吨,占总产量的38.2%,产值近6亿,占总产值的42%。近几年,岳阳市着力提高良种繁育体系的建设能力和生产能力,目前全市水产良种覆盖率达45%以上。
(三)水产品流通和加工服务领域有了新的发展
岳阳市目前共有流通加工企业50家,大型水产专业市场5个。由农业 授牌的“洞庭水产品批发市场”总投资4800万元,占地面积8万m2。产品销往江、浙、上海、深圳、重庆、内蒙等21个省市,初步形成了产供销服务体系。
三、岳阳市渔业突出存在的问题
1、特色品牌不突出。全市渔业缺少象“沅潭牌”黄鳝、“东湖源牌”胖头鱼、“相思湖鱼”牌,“BNH”牌河蟹等真正叫得响、拿得出的拳头品牌产品。致使岳阳渔业特色不明显,争取上级资金扶持困难,产业发展不快,效益难以大幅度提高。
2、无公害健康养殖发展滞后。表现在无公害、绿色水产基地建设慢,渔业水域环境及养殖病害缺乏有效的监控,水产生产投入品及成品质量检测无设施、设备或无专业技术人员,水生动物及其产品检验、检疫尚未起步,适应不了现代渔业的发展要求,制约了岳阳市水产品总体质量水平和渔业效益的提高。
3、产业化经营水平低,缺乏辐射带动力强的渔业龙头加工企业。全市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家真正具有龙头带动作用且年产值过二千万元的渔业龙头加工企业。民办公司制水产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幅射面窄,由于缺乏龙头的有效带动,渔业组织化程度低下,难以形成区域性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区,无法实现渔业规模效益。
4、渔业生产投入不足。渔业基础设施薄弱,基础设施改造、维修、名特优新水产品繁育设施建设以及亲本更新换代等都需大量的资金、科技投入,同时受经营体制等因素的影响,国家投入较为有限和分散,不适应渔业生产发展。
除此之外,还存在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技术推广乏力等其它因素的制约。
四、岳阳市渔业生产发展建议
1、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优势水产品。
一要继续抓好水产品品种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优质、高效且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种。重点发展河蟹、珍珠、黄颡鱼、青虾、龙虾、鳜鱼、黄鳝等水产品,使之尽快形成规模。二要搞好水产品优势产业带的规划布局。三要抓好名优苗种的引进与繁育,扩大生产规模,提高苗种质量。
2、发展健康养殖,打造水产品牌。
抓紧抓好无公害水产品示范基地和优质水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首先在水域环境较好、渔农素质较高、水产品商品率较高的地区大力推广健康养殖、生态养殖技术和无公害水产品养殖标准,并注意加强对养殖水域的综合管理,从生产上保证水产品质量安全。与此同时,要创造条件,根据各地特色和优势打造一批无公害和绿色水产品品牌。
3、突出项目建设,培植壮大龙头企业,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
一要在水产品加工、休闲渔业、大水面开发等方面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帮扶现有水产品加工企业,提高岳阳市虾仁、鱼糜、鱼罐头、风味熟食、腌制等加工产品的质量和批量,同时不断开发新的加工产品。二要建立有效的产业化利益机制。组织渔民广泛进入水产品流通、加工领域,使企业与渔民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体,使地方行业管理部门与企业形成“你发财我发展”的互利局面。三要积极争创名优品牌,充分发挥岳阳市已有的渔业资源、技术、品种优势,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培育出华容大口鲶、黄鳝,君山乌鳢、中洲黄颡鱼等特色的品牌产品和国内外消费者喜爱的拳头产品,通过品牌效益,进一步促进产业化经营。
4、加强市场服务,进一步搞活水产品流通。
把流通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强化市场观念和服务观念,加快建立信息收集、传输和反馈体系,让渔(农)民及时掌握市场动态,以市场为导向,生产出市场需要的优质产品;其次要着力培植各类流通主体,积极发展销售龙头企业、专业协会、经销大户、经纪人、乡村合作组织等流通中介组织;三是要切实落实惠农政策。要加强有有关涉农部门的联系,不折不扣地落实如“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等惠农政策,确保岳阳市渔业生产又好又快发展。
[岳阳市统计局 徐虹平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