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宏观经济持续走好的大环境下,岳阳市大中型工业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在新形势下,正确认识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对做大做强企业,推动全市工业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现状及其作用
工业企业以产品销售收入、资产总额和从业人员三项指标作为界定企业规模的依据,分为大型、中型和小型。大中型工业企业一般技术处于领先地位,企业规模大、产品产量多、运行质量高、经济效益好,是起主导作用的骨干企业。
2006年报资料显示,全市共有50家大中型工业企业(其中大型企业5家,中型企业45家),占规模工业企业单位总数的6.2%,实现工业增加值166.06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的56.8%;拥有总资产401.71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的73.3%;完成工业总产值525.80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的56.7%;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14.45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的56.9%;实现利税17.39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的50.3%,几项主要指标均占到了全部规模工业的一半以上。2006年,全市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的大中型企业有2 家,累计收入280.85亿元;过十亿的有7家,累计收入149.45亿;过亿的有28家,累计收入77.04亿。
由此可见,大中型工业企业以较少的数量,贡献着较大的经济总量,在全市规模工业的发展中起到顶梁柱的作用,为全市工业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见下表)。
2006年大中型工业企业占规模工业的比重
单位:亿元、个、人
指标 | 规上企业绝对数 | 大中型企业 | 大型企业 | 中型企业 | |||
绝对数 | 比重% | 绝对数 | 比重% | 绝对数 | 比重% | ||
企业单位数 | 810 | 50 | 6.2 | 5 | 0.6 | 45 | 5.6 |
总资产 | 547.87 | 401.71 | 73.3 | 243.47 | 44.4 | 158.24 | 28.9 |
工业增加值 | 292.6 | 166.06 | 56.8 | 111.08 | 38.0 | 54.98 | 18.8 |
工业总产值 | 927.28 | 525.8 | 56.7 | 358.7 | 38.7 | 167.1 | 18.0 |
主营业务收入 | 903.38 | 514.45 | 56.9 | 353.4 | 39.1 | 160.96 | 17.8 |
利税总额 | 34.58 | 17.39 | 50.3 | 8.92 | 25.8 | 8.47 | 24.5 |
人 数 | 152979 | 71414 | 46.7 | 32011 | 20.9 | 39403 | 25.8 |
一是从大中型工业企业分布情况来看,市直占绝对优势,其次是湘阴和平江,其余各县区分布较均匀。(见下表)
企业个数(个) | 比重(%) | |
全 市 | 50 | 100.0 |
其中:市直 | 19 | 38.0 |
湘阴 | 7 | 14.0 |
平江 | 5 | 10.0 |
岳阳县 | 4 | 8.0 |
华容 | 3 | 6.0 |
临湘 | 3 | 6.0 |
屈原区 | 3 | 6.0 |
经济开发区 | 2 | 4.0 |
企业个数 | 工业总产值 | 占全部大中型比重 | 主营业务收入 | 利税 | |
化学原料制品制造 | 10 | 39.03 | 7.4 | 38.78 | -4.92 |
纺织业 | 6 | 6.63 | 1.3 | 6.09 | 0.11 |
食品制造业 | 5 | 22.77 | 4.3 | 22.25 | 0.64 |
石油加工业 | 4 | 320.99 | 61.0 | 302.01 | 14.67 |
农副产品加工业 | 3 | 26.67 | 5.1 | 24.76 | 0.40 |
造纸及纸制品业 | 3 | 38.91 | 7.4 | 50.95 | 2.52 |
医药制造业 | 3 | 8.16 | 1.6 | 6.23 | 0.19 |
电热力生产供应 | 3 | 34.1 | 6.5 | 36.51 | 2.65 |
小 计 | 37 | 497.26 | 94.6 | 487.58 | 16.26 |
全市合计 | 50 | 525.8 | 100 | 514.45 | 17.39 |
单位数 | 工业产值 | 资产合计 | 主营业务收入 | 利税 | 人数 | |
内资企业 | 44 | 515.42 | 395.61 | 504.81 | 16.74 | 67619 |
国有企业 | 9 | 63.38 | 144.18 | 77.91 | 2.05 | 19818 |
有限责任公司 | 10 | 162.45 | 119.69 | 155.67 | 16.96 | 25626 |
股份有限公司 | 14 | 254.86 | 121.56 | 239.26 | -3.05 | 15759 |
私营企业 | 11 | 34.73 | 10.18 | 31.97 | 0.79 | 6416 |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 2 | 4.31 | 2.04 | 4.23 | -0.05 | 1638 |
外商投资企业 | 4 | 6.07 | 4.07 | 5.42 | 0.7 | 2157 |
合 计 | 50 | 525.8 | 401.7 | 514.5 | 17.4 | 71414 |
四是从控股情况来看,非公经济逐渐成为大中型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十六大以后,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和规定,基本上从体制方面清除了制约非公经济发展的障碍,营造了相对宽松的发展环境,非公经济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非公经济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实力不断增强。2006年,非公经济大中型企业已发展到22户,占全部大中型工业企业单位总数的44%;实现利润1.28亿元,而公有经济企业亏损6.54亿元。此外,非公经济大中型企业的应收、应付款项均少于公有经济企业,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均好于公有经济企业,说明非公经济企业的资金营运周转程度高,利用效率好。
五是从投资主体看,呈现出多元化形势。岳阳市的大中型工业企业经过不断调整和资产重组,投资主体逐渐形成多元化,资本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2006年,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实收资本75.67亿元,其中:国有资本20.31亿,占26.8%;集体资本0.32亿,占0.4%;法人资本44.74亿,占59.1%;个人资本3.61亿,占4.8%;港澳台及外商资本6.68亿,占8.8%。国家资本和法人资本占有较大份额。
六是从资产占用结构情况看,固定资产占用的比例最大。2006年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总资产合计401.71亿元,其中:固定资产216.47亿元,占总资产的53.9%;流动资产138.96亿元,占总资产的34.6%;同比占比分别上升18.1和2.9个百分点。可见,岳阳市大中型企业的工业生产仍较大程度上依赖于固定资产。
三、大中型工业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岳阳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1、发展速度较慢,拉动作用不明显。2006年,全市50家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66.06亿元,同比增长5.2%,拉动规模工业增长仅3.1个百分点。占全部规模工业增加值份额56.8%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对全市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却仅为17.8%,严重制约了岳阳工业的快速发展。
2、企业创新能力欠缺,研究开发费用投入不足。2006年,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研究开发经费为1.31亿元,仅占其主营业务收入的0.26%,与先进发达国家或地区的企业3%-5%的研究开发经费比例相比差别很大,按照国际上比较一致的看法,如果企业科研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低于1%的,企业将很难在市场中生存,达2%方可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5%以上才有市场竞争力。据此表明岳阳市大中型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虽然有提高,但仍缺乏市场竞争力。科技投入的不足,会制约企业的发展。
3、企业的名优品牌产品较少,范围不广。2006年全市大中型工业中,同时荣获“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和“国家免检产品”的仅有岳泰饲料和正虹饲料两家企业,获“中国驰名商标”和“国家免检产品”的仅长康实业和福湘木业两家企业,它们主要都集中在饲料、食用油及建材等方面,涉及的领域范围和行业不广,品牌数量十分有限。
4、盈利水平低。2006年,全市50家大中型企业总体亏损5.26亿元,其中有14家大中型企业出现亏损,亏损面28%,亏损额15.19亿元。仅中国石化长岭分工司和巴陵分公司两大企业亏损额就达11.97亿元,占全部大中型企业亏损额的227.6%,可见岳阳市大中型企业的盈利水平偏低主要是受石化行业中的两大企业长岭分工司和巴陵分公司巨额亏损影响。
5、高负债经营,偿债能力低。2006年,大中型企业的负债合计288.12亿元,平均每户大中型企业负债5.76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71.7%,比国际上公认的安全“警戒线”50%还高出21.7个百分点,负债率高,将影响到岳阳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持续发展。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是衡量企业偿债能力的主要指标,目前国际上一般公认流动比大于2,速动比大于1,才表示企业财务状况稳固。2006年岳阳市的大中型企业流动比率为0.96,速动动比率为0.57,可见,偿债能力偏低。50家大中型工业企业中资产负债率超过50%的有30家,占60%,资不抵债的5家,其中湖南株洲化工临氮有限公司的负债总额是总资产的1.56倍。因此,沉重的债务很大的程度上制约着大中型企业的发展。
四、加快大中型工业企业发展的建议
1、加快大中型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步伐。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出路。当前,推动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首先要转变观念,即大中型工业企业要成为技术创新的投资主体,研究开发的创新主体。另一方面,以各种政策措施引导大中型工业企业加大研究开发费用的投入。提高技术创新和研究开发经费的投入强度,是大中型工业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争得市场份额的前提和保证。
2、大力打造名优品牌产品,树立企业新形象。大中型工业不仅要保护好现有的名优品牌产品,还应不断地开拓创新,大力打造更多更强的名优品牌产品。只有与时俱进,保证品牌的质量和信誉,树立企业新的品牌形象,才能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在信息万变、对手如林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时,政府也应适当进行政策扶持,保护好专利产品,鼓励开发应用好专利品牌,帮助、引导企业拓展国内、国外市场,促进企业的长足发展。
3、加强引导企业强强联合,发挥更大效应作用。大中型工业企业之间应该不断地加强合作,有条件的企业进行强强联合和与小型企业的合作,这样不仅能拓宽企业彼此之间的发展领域、增强实力,而且可以拉长产业链,从而进一步带动和推动周边小型企业的发展,对小型工业企业起到了扶持和帮补的作用,更加充分发挥大中型工业企业“领头羊”的工业地位,发挥更大的效应作用。
4、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目前,虽然大中型工业企业总体的经济运行质量要好于全市的小型企业,但是,大中型工业企业的产品销售率比小型企业低,亏损额同比成倍增加。大中型工业企业要进一步加强内部的经营管理,拓展市场,提高产品的销售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岳阳市统计局 王鑫怡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