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市委市政府进一步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入贯彻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民本岳阳执政和发展理念,重点实施以新型工业化带动现代工业、现代航运物流业、现代旅游业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决策,克服特大冰冻雪灾影响,一季度全市经济呈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实现了民本岳阳“加快发展,全面提速”阶段的良好开局。
经济发展主要特征
一、综合运行态势“又好又快”
1、经济增速高位运行。一季度,遭遇了近50年未遇的罕见冰雪灾害,岳阳市经济发展受到严峻挑战。但市委市政府率领全市人民努力克服特大冰冻雪灾影响,使全市经济总量增速继续保持在高位运行: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2.17亿元,同比增长12.8%,增速虽比去年同期下降1.3个百分点,但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2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3.2个百分点,居全省3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10亿元,同比增长2.0%,第二产业增加值102.44亿元,增长13.9%,第三产业增加值85.64亿元,增长15.3%,一、二产业增幅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3.6、2.9个百分点,三产业增幅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
2、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二、三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一季度第一产业对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0.22%,拉动GDP增长0.2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贡献率为49.2%,拉动GDP增长5.5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贡献率为48.6%,拉动GDP增长5.48个百分点。县区经济增速加快。一季度,全市12个县市区实现GDP147.46亿元,占全部GDP的比重达到75.4%,比上年同期提高1.9个百分点。市直实现GDP亿元54.67亿元,占GDP比重为24.6%,比上年同期下降1.9个百分点。
3、经济效益进一步好转。一是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一季度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16.70亿元,增长21.3%,其中县区级完成10.02亿元,增长28.6%,市本级6.68亿元,增长1.6%。一般预算收入10.53亿元,增长36.2%。二是规模工业综合效益指数提升。1-2月全市规模工业综合效益指数249.21,同比提高9.6个百分点。三是居民收入大幅提高。一季度,全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3965元,增长16.1%,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1732元,增长18.8%,居民储蓄存款358.43亿元,同比增长11.41%。
4、社会事业和谐发展。今年来,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全力投入灾后生产生活重建,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各项事业和谐发展。灾后重建成效显著。全市共救助受灾贫民近35万人次,对冰雪灾害影响的1437个村、2864个台区完成了全面恢复供电。再就业工程快速启动:一季度,全市全部单位从业人员38.6万人,同比增长11.8%。社会保障事业得到加强,特别是城镇非职工居民医疗保障体制全面铺开,减缓了弱势群体治病难的压力,增进了社会和谐。
5、企业经营前景继续看好。一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133.29,企业景气指数127.38;企业家预计信心指数133.93,企业预计景气指数140.35,持续在上升区间运行。
二、三次产业持续走强
1、第一产业灾后重建恢复快。岳阳农业是这次特大冰冻雪灾的重灾区,但在中央连续五年一号文件惠农政策的鼓舞下,岳阳种养殖业通过采取各种补救措施,呈现出恢复性增长。一季度,全市农林牧渔实现总产值50.25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种植业产值10.54亿元,下降1.2%。林业产值1.24亿元,下降1.0%。牧业产值34.55亿元,增长4.0%。其中各类肉类总产量21.82吨,同比增长18.4%。渔业产值7.61亿元,增长1.0%。水产品产量8.32万吨,同比增长5.49%。春耕备耕来势较好。目前共落实粮食种植面积750万亩,棉花50万亩,油料150万亩,蔬菜150万亩;引进良种公猪3800头,良种母猪1.1万头,补栏仔猪20多万头、家禽100多万羽;投放鱼苗6亿尾,修缮网箱75万平方米;完成春季造林19.36万亩。
2、工业保持强劲发展态势。岳阳市坚持把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建设民本岳阳、实现富民强市”的第一推动力,使工业保持强劲发展态势。一季度,全市工业实现增加值96.60亿元,同比增长15.3%,拉动GDP增长5.68个百分点,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93.92亿元,同比增长19.2%。规模工业发展呈现如下主要特点:一是县区工业全面提速。一季度,12个县市区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54.87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为58.4%,比上年同期提高5.1个百分点;其中区街规模工业(楼区、云溪、君山、经济开发区、南湖风景区)实现增加值17.5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增加值的18.6%,比上年同期上升0.5个百分点;县域规模工业(6县市、屈原区)实现增加值37.36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增加值的39.8%,比上年同期上升4.6个百分点。二是优势产业不断做强。一季度,全市九大优势产业按增幅排名分别为废旧回收96.6%(6.62亿元)、电力55.8%(4.12亿元)、机械制造48.5%(5.33亿元)、矿石建材40.8%(5.41亿元)、纺织36.1%(5.22亿元)、医药35.1%(2.0亿元)、造纸14.47%(4.39亿元)、食品14.46%(16.43亿元)、石化6.59%(36.77亿元)。三是园区工业加速发展。一季度,全市实现园区工业增加值28.47亿元,同比增长42.9%;其中六大省级工业园区实现增加值19.03亿元,同比增长47.0%,六大市级工业园区实现增加值9.45亿元,增长35.2%。四是非公有制工业占比上升。一季度,全市非公有制工业完成增加值43亿元,增长36.0%,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45.8%,比上年同期提高5.3个百分点。
3、第三产业来势看好。一季度,第三产业增速15.3%,高出GDP增速2.5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增幅提高0.9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8.89亿元,增长9.6%;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分别完成增加值15.72亿元、4.83亿元,增长9.6%和10.5%;金融业1.87亿元,增长2.0%,其中金融机构3月末存款余额506.49亿元,同比增长14.4%,贷款余额291.74亿元,增长5.3%;房地产业8.13亿元,增长15.7%,其中房屋施工面积增长5.3%,竣工面积增长118.3%,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9.1%,销售额增长6.3%;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8.0%。
三、三大需求不断趋旺
1、投资需求持续增长。今年,市委市政府开展“项目建设年”,重点推进702个1000万元以上的生产性项目和3000万元以上的非生产性项目建设,总投资2126亿元。一季度,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7.9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8.1%;完成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0.27亿元,增长27.9%。在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救灾重建加大了对农业基础设施、交通运输邮电业设施的投入,农林牧渔业完成投资3950万元,增长119.4%,交通运输邮电业完成投资3.05亿元,增长584.3%。工业建筑业完成投资21.09亿元,增长44.4%,其中工业项目244个,投资21.48亿元,占城镇投资总额的63.1%,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其他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5.74亿元,下降3.1%。
2、消费需求快速增长。消费需求作为拉动GDP增长的马车之一,增长速度不断加快。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创新高:一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85亿元,同比增长20.0%,创多年来新高,其中: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总额11.54亿元,增长16.4%,限额以下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总额61.98亿元,增长20.1%。旅游消费走俏:一季度,全市共接待入境旅游者2.78万人次,增长15.0%,接待国内旅游人数453.3万人次,增长27.2%,实现旅游总收入18亿元,增长28.3%,旅游创汇513.7万美元,增长15.5%。居民消费支出增加:一季度,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2571元,增长4.9%,农村居民消费性支出1664元,增长75.3%。
3、出口需求不断扩大。一季度,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21510万美元,同比增长18.7%,其中进口11013万美元,增长18.1%,出口11756万美元,增长33.7%。
一季度,全市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宏观和微观层面的问题,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和采取有力措施。
一、石化企业工业效益下降。一季度湖南省精炼石油产品价格上涨17.4%。原油价格上涨造成了石化工业企业成本抬高,利润下降,今年一季度,岳阳市石油化工业完成利税4.05亿元,同比下降59.9%。受此影响,全市规模工业实现利税总额14.61亿元,同比下降8.3%,市本级国税同比减少约20个百分点。
二、重点项目和开工项目不足。今年市委市政府重点推进的50个对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项目,新开工的项目仅4个,重点项目开工率不到10%。一季度全市有5000万以上城镇投资项目共124个,其中117个为续建项目,新开工项目只有7个,完成投资1.87亿元,占124个项目投资额的10.2%。
三、科技进步指标偏低。科技进步包括高新技术产值和研发经费(R&D)投入。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小。2007年岳阳市全部高新产品增加值占GDP比重为8.6%,虽比2006年7.2%有所提高,但仍低于全省9.2%的平均水平;在2007年度新型工业化目标考核中,岳阳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9.4%,排在第6位,分别比长沙的35.32%、株洲的32.33%、湘潭的39.24%,低15.92、12.93、15.84个百分点,考核得分6.2分,分别比长、株、潭低5.1、4.1、5.8分。企业研发(R&D)经费不足。2007年岳阳市大中型企业研发(R&D)经费占生产总值的0.57%,虽比2006年提高1.4个百分点,但远远不及全国1.49%的平均水平,也落后于长沙1.62%、株洲1.07%、湘潭1.30%、衡阳1.03%、娄底0.78%等地市水平。2007年度新型工业化考核中,研发(R&D)经费占生产总值的比例这指标岳阳得分为3分,分别比长沙少3分、株洲少2.35分、湘潭少3分、衡阳少2.15分。高新技术产值偏小和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不足,使新型工业化考核计分比长株潭落后9分以上,这种状况不加以转变,将对岳阳市经济发展全面提速和新型工业化水平进程形成制约瓶颈。
上半年及全年经济走势预测
一、制约因素
1、国际经济走势放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4月9日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测,受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市场动荡的影响,全球经济增速放缓,2008年和2009年将分别增长3.7%和3.8%,比去年4.9%的增长速度下调1.2和1.1个百分点。报告预测,中国经济今明两年的增速分别为9.3%和9.5%,低于去年11.4%的增幅。
2、宏观调控政策从紧。中央针对“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及物价涨幅过高”的问题,提出了“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的调控方针,将“两防”为首要任务,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这些措施将有效地放缓经济增长速度,4月16日国家统计局预测全年经济增长速度调控在9.7%左右水平,比去年同期下降约1.7个百分点。这无疑对地方经济增长冲动将有所抑制。宏观调控政策对岳阳市经济发展影响主要加大了中小企业融资难度和项目用地审批难度,据国土部门反应,今年岳阳市计划用地490公顷,包括农用地转用350公顷,据发改委统计,2008年项目实际用地需求量900公顷左右,缺口将达到400公顷左右。中小企业缺乏资金支持一直是阻碍岳阳市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2007年末,岳阳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仅增长1.2%,存贷比例为59.3%,严重低于75%左右的正常水平,今年一季度末进一步下降为57.6%,中央推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将进一步限制金融机构信用贷款,从而影响岳阳市中小企业间接融资通道。
3、冰雪灾害给岳阳市带来的影响。今年1月中旬以来,岳阳市出现了50年难遇的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这次灾害对岳阳市基础设施、工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造成了严重损失和极大影响。据初步统计,全市农作物受灾面积460多万亩、林竹受损面积340多万亩,规模工业企业最多时有近90%因灾停产,损坏和倒塌房屋9万多间,电力、通信、道路等基础设施毁坏严重,直接经济损失近70亿元。受灾害影响,一季度,农林牧渔增幅同比下降3.6个百分点,而且对全年的第一产业都将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4、价格高位运行对生产、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石油价格高位运行,制约岳阳市工业效益的提高。今年来国际石油价格居高不下,由于上周原油库存意外下滑,4月9日原油期货价格上涨了2.37美元,收110.87美元/桶。盘中油价一度上涨至112.21美元/桶,创历史新高。这将严重制约岳阳市石化支柱产业的利税的增长。
农资价格上涨压缩农民增收空间。据农业部门3月份对主要农资品种零售价格调查,碳酸氢铵、尿素、磷肥、复合肥、农药、农膜等主要农资价格涨幅达15%-88.9%,有些农资价格甚至上涨了近一倍,如碳酸一铵、氯化钾等。经初步测算,早稻每亩直接生产成本由上年的225.03元提高到261.9元,增长16.4%。生产成本的上升,将影响粮食生产效益,抵消农民部分收入。
物价上涨影响弱势群体的生活。一季度,居民消费物价指数106.3,其中食品类价格指数120.9;商品零售价格指数105.8;全省一季度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上涨9.3%;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总水平上涨10.8%。中低收入居民面临着基本生存资料价格持续上涨的压力,同时,社会也面临着价格由结构性上涨向全面通胀转化的风险。
二、积极因素
宏观调控政策是把双刃剑,对经济发展来说有保有压,有利有弊,如何化不利为有利,顺应宏观调控政策,找准切入点,用活政策,做大做强岳阳经济,我们认为岳阳有自己的优势。
1、因势利导充分发挥岳阳资源优势。国家采取有保有压的方式,对经济效益好、能耗低、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和涉农产业实行“保”,对环境污染大、能耗高、附加值低的项目实行限制措施。这正符合岳阳市经济资源特点和新型工业化发展方向。岳阳市是农副产品、水资源、旅游资源相当丰富的大市,符合“保”的范围”,因此我们要利用政策把本土资源型特色经济做大做强。另一方面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试验区的发展方向就是发展符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两型产业”,岳阳现代农业,现代航运物流业,现代旅游业,是岳阳独特的地理资源优势,是岳阳的战略发展重点,也是建设“两型社会”的重要资源。岳阳地处“两圈”之间,在对接“两型社会”实现区域合作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呈现出优势优先、优先发展特征。
2、岳阳经济发展趋势呈现“全面提速”特征。1998年来岳阳市经济总量连续保持在两位数以上的增长速度,2007年达到了15.2%的峰值,标志这岳阳经济社会开始进入“经济起飞前”“全面提速、加快发展”阶段。岳阳支柱产业石化工业已形成了产业集群,成为了湖南石化工业的龙头,2007年度其增加值142.55亿元,占了全市GDP的15.6%;12大园区工业产业集聚程度明显提高,成为新兴产业、资源性产业和民营经济茁壮成长的沃土,一季度其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30.3%;地方工业加快发展。近几来市属工业和县市区工业发展加快比重增加,2007年其增加值221.99亿元,占规模工业增加值60.9%,比2006年提高4.5百分点;一季度其增加值57.27亿元,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61.0%,同比提高4.4百分点。
三、目标预测
基于今年宏观调控从紧的经济发展环境和岳阳全面提速的发展现状,我们判断今年经济增长幅度将有所趋缓,但仍然持续着加快发展的趋势:预测今年上半年增速约13.2%,全年仍可保持13.5%左右的高速增长速度,超过提前7年实现人均GDP翻两番要求12.5%的GDP年均增幅约1个百分点。
对策建议
1、扎实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努力实现招商引资目标。切实加快重点工程和续建项目的建设进度,确保签约的项目早开工、在建的项目早完工、完工的项目早投产。以农业、旅游业、航运物流业、资源型工业的优势资源,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引进大项目,促进上下游产业链整体向岳阳市转移,把岳阳建设成为吸纳“珠三角”、“长三角”要素稟赋的战略洼地,融合“两圈”建设“两型社会”的经济腹地。
2、狠抓科技进步和产业集聚,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主要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提高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规模和速度,要积极组织新晋高新技术企业的申报认定工作,要创造条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二是扩大大中型工业企业科研经费的投入,要积极做好新晋大中型企业的申报认定工作,要协调各大中型企业建立自有的科研机构和投入研发经费;三是要加强工业园区建设,一方面提高工业园区产业集聚,使公共资源和土地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一方面扩大园区产业集群,通过园区工业项目组团、要素集约提质升级,发展更多的国家级和省级工业园区,提高全市新型工业化水平。
3、大力发展服务业,带动消费品市场的发展。宏观调控将启动内需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路径,岳阳要因势利导抢抓机遇做大做强服务业,带动消费品市场的发展。一是要整合旅游业资源,将大湖大江为特色的绿色资源、屈原爱国主义、范仲淹忧乐意识、任弼时骆驼精神等为内涵的人文景观以及民风民俗和观光休闲农业进行项目组团,形成特色。二是做强批零贸易消费品市场,要充分发挥目前岳阳现有的6家全国性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和沃尔玛、百盛、心连心等国内外等10多家大型知名零售企业的商业网络优势,促进当地农产品的开发和销售,形成产、供、销的滚动发展。三是发展航运物流业,利用水运四通八达,通江达海的优势,发展以货运为主的物流业,将岳阳建设成为中部地区“两圈”经济航运物流的中转平台。四是发展文化娱乐产业,发展会展经济,提高城市的文化品味和形象魅力。
4、紧紧抓住惠农救灾机遇,加快农林牧渔业的恢复和发展。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的大米价格总指数,1月以来,国际大米价格暴涨约20%。目前世界粮食储备只能维持53天,降至30年来的最低点,我国粮食价格相对稳定,但受到灾情等诸因素的影响,仍然是带动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据对全国31000个农业生产户经营单位的生产价格调查,2007年全国农产品价格比上年上涨18.5%,其中粮食价格同比上涨10.3%;今年一季度湖南省农产品价格同比上涨20.6%,其中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分别增长10.2%、27.5%、53.2%和22.7%。岳阳是中部地区粮食主产区,是全国商品粮、生猪、棉花、产品生产基地,因此要顺势而为,加大农业投入,积极发展以粮食为主的种养殖业,提高产量和质量,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振兴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
5、加大财税统计力度,优化服务业规模企业的管理和服务。对服务业征税要遵循“抓大放小”的原则。加大对跨区域的大中型零售连锁企业、房地产企业的税收征管力度;加强对娱乐休闲、教育培训及旅游业等服务业企业的财税统计调查,对符合规模标准的企业及时申报认定,积极开拓税源,增加财政收入。
[岳阳市统计局 胡燕飞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