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市非公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

来源: 时间: 2008-06-06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一、非公经济发展现状
       
    (一)总量扩大,发展提速,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体。2007年,岳阳市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474.03亿元,增长18.6%,高出GDP增幅3.4个百分点,创近几年来新高。非公经济总量占GDP的51.76%,比2006年提高了1.66个百分点,成为经济主体中名符其实的半壁河山。在非公经济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73.18亿元,增长5.3%,占GDP第一产业的41.4%,第二产业255.27亿元,增长24.3%,占GDP第二产业的57.4%,第三产业145.58亿元,增长15.9%,占GDP第三产业的49.5%。
     
    (二)社会贡献日益增长,成为财税增收的重要源泉。2007年,全市非公经济实交税金23.80亿元,增长42.2%,比2006年提高了10.2个百分点,占全部税收的51.79%,比2006年提高了15.79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全部上交税金的一半多是由非公经济创造的。2007年非公经济实现财政总收入17.41亿元,增长37.3%,比2006年提高了15.6个百分点,占全部财政收入的28.6%,比2006年提高了2.3个百分点。
    
     (三)非公企业成长加快,发展后劲增强。近3年来,岳阳市委市政府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全面开展大招商、招大商,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极大地发展了岳阳市非公经济。2007年,非公经济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1.25亿元,增长39.4%,超过全部投资增幅5.3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72.2%,比2006年提高了13.01个百分点,其中完成工业投资122.63亿元,增长50.6%,新增固定资产133.96亿元,增长48.1%。利用外资4.65亿元,增长279.1%。华雄陶瓷、华信人造板、东华、华青纺织、中创化工、长科化工、普拉玛科技、生物柴油、万联铜业等一批科技含量高,具有较强竟争力的民营企业成功引进投产,并逐步发展壮大。
        
    二、非公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两年来,岳阳市非公经济开始进入提速发展的“快车道”,预计到“十一五”末期,非公经济将会达到或超过GDP总量的60%,但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制约发展的因素仍然比较突出。
      
    (一)发展环境欠优。首先是尊重纳税人的社会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把非公企业与国有企业同等对待的社会氛围、政策支持力度还有待公平化。其次是“四乱现象”(乱摊派、乱罚款、乱收费、乱检查)依然存在。三是职能部门服务意识淡薄,监督管理多,排忧解难少。四是企业周边环境不优,强揽工程,强买强卖现象时有发生。
      
    (二)创业意识不浓,部分企业存在“小富即安”的思想。缺乏做大做强企业、勇于开拓创新的气魄和勇气,有的仅仅满足于已有的某个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缺乏危机意识和进取心,有的不愿意把技术拿出来,把股份拿出来进行合作,生怕自己被吞并,导致企业不能做大、做强、做活。
      
    (三)管理模式落后,党、团、工会等组织不健全,家族式管理方式,裙带关系的用人用工制度,影响了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2007年,岳阳市36家有科技活动的非公工业企业中,有博士和硕士共25人,占科技人员5.5%,远远低于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水平。由于人才缺乏,导致企业现代管理意识较弱,部分私营业主仍采用作坊式管理方式和家庭式管理手段,没有健全的财务、统计报表制度,也没有严格的核算和管理制度,既影响了企业信用的建立,也使企业经营起伏波动较大。
      
    (四)产品档次低,创新能力不够强。很多非公企业规模小,没有先进的设备与技术,存在着“只见生,未见长”,“只见大,未见强”的现象,产品档次低、能耗高、效益差、缺乏名牌产品、资源配置能力有限、市场潜力不大,再加上资金、技术、人才力量薄弱,研发经费投入少,自主创新能力弱,缺乏核心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非公经济的发展。2007年全市规模以上有科技活动的非公企业只有36家,占非公规模企业总数的4.9%,也就是说每年有95%的非公企业没有科技投入,一直生产着自己的老产品,这对提高非公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延长其生存与发展寿命是一个很大的制约。
      
    (五)融资困难,严重阻碍了企业的进一步扩张发展。融资难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企业信誉程度不高,难以得到金融部门的支持。二是由于民间投资服务的金融体系尚未形成,贷款担保难、门槛高,直接融资受到限制,再加上金融部门因为自身风险而惜贷,使得非公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资金短缺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有的不得不以高息向私人借款,有的因资金原因而不得不放弃投资计划和扩大再生产,有的因资金周转不灵而面临经营危机。
      
    三、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非公有制经济是岳阳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增长极,也是未来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希望所在。目前,无论是经济基础还是外部环境都有了很大改善,非公有制经济大发展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作为政府管理部门应当进一步解放思想,牢固树立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理念,在瞬息万变的国际、国内市场中积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沉着应对,以实现非公有制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一)明确发展重点

    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区域经济的根本战略,制定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战略和总体规划。选择一些重点县区、行业、企业、产品率先突破,通过他们的示范作用,以点带面、从局部到全部,从个体到整体,形成非公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一方面,依托资源优势,继续扩大招商引资的成果,重点发展有传统特色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选择已经成为龙头企业和支柱的大型企业,如:纺织、建材、机械、化工、医药等优势产业的优势企业,充分发挥其“波及效应”和“扩散效应”,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的聚集化进程;另一方面,选择极具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外向型和科技型企业作为重点企业进行培植,如:生物制药、铜业、电子、纺织等为重点,支持发展出口创汇产品、高精尖技术产品,提升非公有制经济的科学技术含量,极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第三,充分利用岳阳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旅游资源优势,选择服务业、信息产业、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等新兴产业进行重点扶持,从而改变岳阳非公有制经济惟工业独尊的局面,形成二、三产业竞相发展的格局,做大做强非公有制经济。
      
    (二)大力优化发展环境
 
    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快慢,因此,优化发展环境至关重要。一要优化政策环境,尽快清理并取消不平等政策,在政策上体现公平、公正和一视同仁,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优良的政策环境。二要优化政务环境,进一步提高机关行政效能,强化服务意识,急企业之所急,想企业之所想,主动服务、热情服务、优质服务。三要优化市场环境,建立自强、自律、诚信、公平、公正、开放的市场机制,为遵纪守法的非公有制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促成市场正当有序的竞争。四要优化法制环境,加大对非公有制企业业主人身和财产安全的保护力度,让非公有制企业业主能安心进行生产经营。五是进一步做好招商引资工作,拓展项目来源。实施超常举措,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借助外力来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要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激励机制,动员优势企业、骨干企业参与招商,使其成为吸引外来投资的主要载体。
     
    (三)加快科技创新步伐
    
    一方面,积极引导现有行业协会发挥功能,抓好行业资源整合,避免恶性竞争、无序发展和重复建设,促进企业规范管理和健康发展。通过行业协会加强行业内企业间协作,强化自律意识,提高抵御和防范市场风险的能力,将其建成核心竞争力强、特色优势明显的产业集群;形成企业自我规范、自我约束、自我服务的机制,以增强非公有制经济尤其是小型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加快向“小而强”、“小而特”、“小而专”、“小而精”的方向发展,增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后劲。另一方面,加快组织实施“产、学、研”结合步伐,拓宽非公有制企业家的视野,加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引导企业加快技术进步,提高产业层次,鼓励企业多开发新产品、运用新技术、开拓新市场,从而增强企业竞争力。注重引导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非公有制小企业与大企业、大集团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通过“靠大联大”,把产业资本和科技资本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壮大资金规模,增强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能力的目标。依靠科技进步,不断调整和优化非公有制度经济产业结构。
     
    (四)加大扶持力度
 
    对非公有制企业要在多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使之尽快壮大起来。在建设项目方面,除国防以外的建设项目,非公有制企业都可以参与建设。在生产经营用地方面,非公有制企业同样可以参与竞标。在进出口贸易方面,对非公有制企业申请对外经营权、开展进出口业务、招商引资等方面,都应大力支持并尽可能简化手续。在税收方面,对非公有制企业从事国家鼓励的产业,以及参与生态环境建设和安排下岗职工就业,要给予税收减免。特别是在融资方面,要积极建立担保机构,设立担保基金,为非公有制企业信贷提供担保服务。在人才引进方面,在积极协助非公有制企业引进人才的同时,要建立和完善配套的社会服务体系,使人才既招得进更留得住。从各个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努力消除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制约瓶颈,实现非公有制的跨越式发展。

[供稿:岳阳市统计局 核算科  责编:袁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