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就业形势回暖 压力依然存在

来源: 时间: 2009-08-18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今年是就业形势最为严峻、就业压力空前加大、就业政策更加积极的一年。就岳阳市而言,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就业局势趋于稳定,就业状况趋于好转。
           
    一、就业形势
        
    1、金融危机对岳阳市就业的影响将持续减弱
         
    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全市积极制定相关政策,将稳定和扩大就业放在经济发展战略和推进民本岳阳工程中更加突出的地位。经过近一年的努力,采取的应对危机的各项政策措施已经初步见到效果,全市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截至5月底,全市组织完成技能培训人数4.03万人,同比增加3.74万人;零就业家庭动态就业援助率达到100%;城镇新增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分别为2.26万人和1.39万人,比去年同期略有下降。预计2009年年末,我市就业形势可望好转。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稳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分别达到3.9万、2.71万和81万人。失业保险将新增参保人数1.58万人,同比增长7.5%。
       
     2、全市企业用工的需求总体呈现下降态势
       
     劳动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一季度全市企业实现就业31.7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1.6万人,增长6.5%,企业用工增速同比回落2.4个百分点。当前岳阳市第二产业的用工需求仍占主导地位,企业用工的需要总体呈现下降态势。预计到2009年年末全市企业实现就业36万人。
        
    3、农民工就业情况逐步好转,大学毕业生签约状况有所下降
       
     岳阳市就业局数据表明,今年以来,全市农民工就业渠道畅通,大批农民工在政府的帮助下,走上规模养殖、种植、农副产品深加工等创业致富路。截至目前,春节前后返乡的16万农民工,实现就业12.8万人。其中有1/3的农民工就近务工,有1/3的自主创业,有1/3的投身农业。很多农民返乡后有田种、有活干、有饭吃、情绪稳定,有的还承包大山,成为大户。全市高校毕业生总体签约率由去年同期的22.35%减少至19.33%。因此鼓励同学们走向基层,到基层一线去发挥才干,到艰苦的环境里去经受锻炼;鼓励大学生通过自主创业,开辟事业发展的新天地已经成为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举措之一。 
        
    二、就业压力
         
    前段,岳阳市就业工作措施比较得力,成效也比较明显,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还是比较多。
         
    1、就业形势严峻尚未明显减压。一是就业困难群体、返乡农民工和高校毕业生、新成长劳动力(含初高中毕业生)仍是就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当前,全市就业工作存在返乡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失业人员、城乡新增劳动力就业四重压力。滞留在农村的返乡农民工3.21万人,即将步入社会的大中专毕业生约2万人,受金融危机影响企业经济性裁员的失业人员约1.6万人,新增城乡劳动力近15万人。二是既存在就业需求加大与岗位供应不足的矛盾,也存在技能不适应新岗位要求的结构性矛盾。一方面,很多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况,对扩大生产和招聘员工非常谨慎,同时,国家拉动内需的政策效应高峰期尚未来临,就业岗位大幅减少。另一方面,劳动者者技能低或缺失,不能适应岗位对技能人才的要求。三是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影响较大,由于经济增速放缓,大量吸纳就业的第三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吸纳就业容量缩减,导致外地就业环境对我市劳务输出产业发展形成较大阻力,外出务工领域就业空间相对狭窄,使农民工异地就业艰难。四是楼市下滑因素导致建筑规模缩小,建筑行业对农民工的需求量大幅下降。
          
    2、就业优惠政策有待加强。一是农民工创业扶持政策不明确。创业扶持政策一直局限于持《再就业优惠证》的失业人员,湘政发[2009]6号文件中虽然提出“重点实施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计划,推行创业培训与落实小额贷款政策相结合的工作模式,突出抓好农民工返乡创业扶持,实施创业带动就业计划”,但因一直没有出台正式文件,农民工自主创业的税费减免、社会保险、培训补贴和小额担保贷款等优惠政策落实难。二是农民工培训工作实施难度大。目前,回流农民工中绝大多数人员无技能,且文化程度偏低,要使其实现有效的转移就业和脱贫致富目标,必须对其进行中长期技能培训,但由于培训资金不足,难以取得培训的实效。三是承接产业转移企业的身份难界定。湘政发[2009]6号文件中没有明确如何界定承接产业转移企业身份,承接产业转移企业享受就业服务补贴程序有待明确,完善的过程尚难估计。市政府即将出台的稳定就业局势的文件需要针对目前的情况进行一些突破。
        
    3、就业资金严重不足。就业优惠政策的实质内容是资金。但目前缺口多,缺口大,在社会保险补贴、创业扶持基金、就业创业培训补贴方面虽有中央、省转移支付作支撑,但由于地方财力有限,配套不足,有些项目的转移支付难以争取。
       
     三、就业对策
         
    1、把创业带动就业作为就业工作的着重点。创业不仅是最佳的就业形式,而且具有倍增效应,是扩大就业的有效途径。我们建议政府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劳动者创业和多渠道就业。
        
     首先重点扶持大中专毕业生和返乡回流农民工创业。实施高校毕业生和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和扶持计划,推行创业培训和落实小额贷款政策相结合的工作模式。通过配套完善帮扶政策和服务措施,提高其返乡创业能力及创业成功率。
        
    其次建立创业扶持基金,扩大创业扶持资金规模。以现有的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基金为依托,建立创业扶持基金,扩大基金规模,提高小额贷款担保额度,扶持更多的返乡农民工和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再次鼓励扶持发展社区就业实体。积极发挥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作用,引导兴办劳动就业实体,鼓励开办服务型、加工型、商贸型企业,广泛开辟就业岗位。
        
    2、把就业援助工作作为改善民生的基本点。充分利用优惠政策,深入开展援助活动,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第一、加大城镇零就业家庭和农村零转移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力度。在继续巩固城镇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成果,完善长效机制,实现动态清零的同时,对农村零转移就业家庭(一个家庭中没有一人转移就业的)实施就业援助,采取免费技能培训,帮助转移就业的方式,实施订单式培训,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
        
    第二、联手帮扶企业克服困难,努力稳定就业。市劳动保障部门计划按照人均1000元的标准,对全市人均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农村贫困家庭每户援助一名劳动力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其转移就业,实现脱贫。
        
     第三、合理引导返乡人员入园就业。一是全面调查掌握农民工 “回流”返乡情况,同时积极组织开展向农民工“送岗位、送培训、送信心、送信息”活动。通过积极引导,努力实施“入园自主创业工程”。二是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建立职业信息交流平台,互通岗位招聘信息。根据辖区内工业园区的需求,搜集岗位,并开展专场招聘会,合理引导返乡人员到各工业园区实现就地就近就业。
        
    3、把加强就业培训作为缓解就业压力的切入点。“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以技能提升提高就业能力,以培训时间延缓就业时间,从而缓解就业压力。
         
    第一、加大回流农民工就业培训力度。积极引导鼓励返乡农民工接受职业技能教育和培训,对返乡农民工中具有初、高中学历,只要本人愿意,实行免试就读技工学校,在国家规定的每人每年1500元助学补贴的基础上,再给予每人每年700-1300元学费补贴。同时,对愿意接受技能培训的回流农民工,建议政府延长技能培训时间,适当提高培训补贴,以减轻当前就业压力,增强培训实效性。
        
    第二、加大对农村学生和城镇贫困家庭子女就读技工院校的补贴力度。为进一步加强技能型劳动者的储备,延缓新生劳动力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时间,积极引导初、高中毕业生进入技工院校学习,并进一步加大技工院校学生的补贴力度。
         
    第三、加大对困难企业职工培训补贴力度。对不与职工解除劳动合同的停产半停产企业,引导和鼓励其开展为期3至6个月的职业技能培训,以提升职工技能水平,减少企业现有岗位流失,减轻社会失业压力。对这些企业,政府给予培训补贴,降低企业人力资源成本,帮助企业树立发展信心。
全市就业现在处于恢复期、发展期,下半年新增就业人数将持续上升。随着税务减免,社保补贴、岗位补贴、小额贷款等扶持政策具体实施办法的相继推出,今年下半年将成为落实就业工作的重要时期,就业形势会持续回暖,预计年底全市就业总人数将达到310万人。

[供稿:岳阳市统计局 邓虎]

[责编:周碧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