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岳阳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提速、升级、增效、惠民”目标,突出“转方式、调结构”的经济发展主题,强化“联手帮扶产业发展升级”活动,使得全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前三季度经济发展主要特点
(一)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速度领先全省平均水平
初步测算,前三季度全市实现GDP1074.31亿元,增长15.0%,同比提高1.9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加快0.7个百分点;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533.71亿元,增长23.9%,今年来首次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工业用电量增长19.7%,增速首次超过全社会用电量增速0.5个百分点;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35.21亿元,增长34.4%;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4.43亿元,增长18.9%;财政总收入99.3亿元,增长31.6%;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12925元和5329元,增长10.6%和12.3%;CPI同比上涨2.5%。除CPI外的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均超过了年初政府工作报告目标值。
(二)优势产业和有效需求加快发展凸显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1、粮猪渔主导产品支撑农业稳步发展。前三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26.91亿元,增长4.5%,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为44.1:0.3:35.0:16.6。一是主导产品稳定增长。全市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540.01千公顷,增长0.1%;早稻受灾害影响总产量下降2%,但中稻晚稻预计总产量增长3.1%,抵消早稻减产的不利影响,全年粮食总产量可望达到320万吨,增长1.2%。蔬菜播种面积80.8千公顷,增长0.9%。出栏生猪579.37万头,增长5.3%,出栏肉用牛10.56万头,增长30.5%。水产品产量28.86万吨,增长5.2%。二是农业规模化经营程度提高。目前全市单品种集中连片种养达2000亩以上的板块80多个;年出栏生猪300头以上的大户(养殖场)达2341户,出栏生猪占全年出栏总数的60%左右;年养殖规模200头以上的牛、羊养殖小区已发展到13个;全市四大家养鱼精养面积达到30万亩以上,网箱养鳝达32万口,河蟹放养23万亩。三是农业产业化链不断延伸。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种养延伸了农业产业化链条,目前全市已经产生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2620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23家、市级龙头企业179家,拥有“正虹”、“岳泰”、“福湘”、“长康”等9件涉农中国驰名商标,“正虹”、“岳泰”、“福湘”三个中国名牌。
2、联手帮扶产业发展升级提升工业发展空间。前三季度全市第二产业增加值573.79亿元,增长21.7%,规模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9.6%,规模工业调整结构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支柱暨优势产业产能继续扩大。前三季度全市十大优势产业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487.61亿元,同比增长23.4%,拉动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21.5个百分点。其中支柱产业石化产业实现增加值149.79亿元,增长16.6%,相比去年同期-1.5%的水平,提高了18.1个百分点;支柱产业食品产业实现增加值113.75亿元,增长23.0%,比1-8月加快0.3个百分点;造纸产业由于新增40万吨造纸项目,产能不断扩大,实现增加值27.06亿元,增长47.4%。二是高科技暨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预计前三季度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134.67亿元,增长23.2%,今年全市新增加高新技术及其产品企业8家,新增企业数量排全省第二;前三季度全市十大优势产业中,电子光伏、生物医药、机械制造等新兴、新型产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比重由去年同期的11.7%提高到12.7%,同比提升1.0个百分点,其中电子光伏、机械产业实现增加值15.31亿元和38.99亿元,分别增长59.4%和39.8%,占全部规模工业增加值比达到10.2%,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三是产业聚集程度持续提高。前三季度全市507家园区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34.85亿元,增长26.5%,同比提高8.2个百分点,其中6大省级及以上园区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173.71亿元,增长29.3%,拉动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2.2个百分点。四是产业活力不断增强。今年净增的137家规模企业都是民营企业,前三季度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349.65亿元,增长29.1%,高出全部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5.1个百分点,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5.5%,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
3、现代服务业助推三产业快速发展。前三季度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346.32亿元,增长9.9%,现代服务业呈现加速发展态势。一是现代物流业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市现代物流业实现增加值92.52亿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7%,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和批发业分别实现增加值42.67亿元和49.84亿元,增速分别为16.0%和14.4%,分别比上半年加快8.6和3.1个百分点。跟物流业高度相关的客货运转换周转量增长23%,比上半年加快9个百分点,其中水运周转量增长32.2%,比上半年加快16.6个百分点。二是营利性服务业贡献加大。前三季度全市营利性服务业(居民服务、娱乐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实现增加值81.27亿元,增长12.3%,同比提高13.0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加快6.4个百分点。营利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7.3%,同比提高8个百分点。三是房地产业发展提速。预计前三季度全市房地产实现增加值增长27.47亿元,增长7.2%,比上半年加快1.2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经营、中介、物业等房地产活动业实现增加值增长13.2%,比上半年加快5.7个百分点。
4、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前三季度全市完成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76.99亿元,增长36.1%,增速排全省第五,比1-8月加快1个百分点。一是大项目投资持续增强。前三季度全市5000万元以上项目450个,同比增加118个,完成投资250.2亿元,增长46.4%,占城镇以上投资比重同比提高3.7个百分点。二是高新科技项目投资大幅增加。前三季度全市高新技术投资项目67个,同比增加54个,完成投资26.87亿元,增长156.7%。三是民间投资不断增加。前三季度全市非公有制投资完成324.6亿元,增长45.6%,比1-8月加快2.7个百分点。四是房地产投资进一步扩大。前三季度全市房地产业完成投资47.78亿元,增长43.0%,占城镇以上投资比重达到10%,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
5、消费热点不断升温。一是限上企业零售持续趋旺。前三季度全市限上商贸餐饮企业实现零售额90.61亿元,增长51.1%,比1-8月加快1.5个百分点。二是餐饮业持续火爆。前三季度全市限上餐饮业销售额增长21.0%,比上半年加快5.8个百分点,实现零售额3.8亿元,增长46%,比1-8月加快3.2个百分点;烟酒类产品伴随着餐饮业火爆形势水涨船高,前三季度零售额增长52.3%。三是家电消费继续增加。受家电下乡、以旧换新、节能补贴等政策助推,全市家电产品销售形势继续向好,前三季度全市限上企业家电类零售额13.41亿元,增长77.1%,超过全部限上企业零售额增速26个百分点。四是汽车消费持续扩大。前三季度全市限上汽车零售企业实现汽车类销售量6251台,增长30.0%,销售额7.73亿元,增长31.0%。五是商品房消费持续活跃。前三季度全市共销售商品房屋135.01万平方米,增长35.1%,同比提高6个百分点;销售额29.73亿元,增长47.8%,同比提高6.8个百分点。六是旅游消费持续升温。前三季度全市共接待国内旅游者1008.1万人次,同比增长7.2%;接待入境旅游者9.35万人次,同比增长8.6%。实现旅游总收入76.84亿元,同比增长22.9%。旅游创汇2944.5万美元,同比增长13.6%。
6、外贸逐步好转。前三季度全市进出口总额8.6亿美元,增长13.2%,比上半年加快4.2个百分点。其中出口4.5亿美元,增长12.5%,比上半年加快2.5个百分点。
(三)效益提升、财税增收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彰显经济质量提质增效
1、企业运营持续向好。1-8月全市1332家规模工业企业综合效益指数388.42,同比提高60.6个点,实现利税118.13亿元,增长28.1%;亏损企业42家,同比减少30家。一是亏损企业数量少。1-8月全市亏损企业42家,同比减少41.7%,亏损额5.73亿元,下降28.9%。二是新兴产业效益好。1-8月全市医药、机械制造、电子光伏三大产业企业实现利税15.2亿元,增长31.4%,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增长36.8%。三是支柱暨优势产业贡献大。全市石化、食品两大支柱产业实现利税71.25亿元,增长16.8%,拉动全部规模工业企业利税增长11.1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产业拉动7.8个百分点。
2、财税收入提质增量。1-9月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99.3亿元,增长31.6%。总量跃居全省第二,增速高出全省平均水平4.4个百分点,其中一般预算收入41.72亿元,增长23.7%,在一般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21.22亿元,增长30.1%,比上月提高7个百分点,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的贡献达到61.5%。财政总收入中税收收入78.79亿元,增长35.8%,高出全省平均水平6.8个百分点。
3、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预计前三季度全市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3.5%,降幅逐月提高,比1-8月提高0.7个百分点;万元GDP能耗下降率2.8%,比上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四季度如保持这种水平,将如期完成“十一五”万元GDP能耗下降21%的目标任务。
(四)实事工程扎实推进、居民收入稳步增加推动民生质量持续改善
1、实事工程扎实推进。前三季度财政用于环境保护、医疗教育、卫生保险等民生实事项目的支出共计63.4亿元,占总支出比重达到65.1%。34项市实事和28项省实事项目,完成率在75%上的有38项,其中已经完成全年目标的项目有23项。
2、就业形势稳定趋好。前三季度全市新增城镇就业人员4.45万人,同比增长19%;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67万人,增长18%;新增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8.62万人,增长18.6%。
3、社会保障逐步完善。前三季度全市“五大保险”新增参保人数突破20万人,达20.43万人,超额完成目标任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医疗费补偿率达到47%;城市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达到128元,超过目标任务8元。
4、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前三季度,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55元,增长10.6%。其中,工资性收入8764元,增长16.6%。农民人均现金收入5329元,增长12.3%,超过全省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点企业生产减产导致中省工业增速环比回落
9月全市市直暨中省工业增加值增长10.2%,比8月增速回落3.8个百分点,远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主要原因是部分重点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如天润化工因改制全面停产;华能因社会用电需求减少,9月份发电量比8月份减少近一半;长岭分公司因“炼化一体化”项目扩能升级建设,使原有的一套生产装置停工(共2套生产装置),全年减少产值60亿元左右。经测算,9月三家企业停产限产影响市直暨中省工业增加值增速11个百分点,影响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3个百分点。
(二)营利性服务业营业税的不同步和不匹配制约第三产业发展提速
前三季度全市完成营利性服务业营业税1.59亿元,增长13.5%,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居全省倒数第一,比全省增速最高的市州低72.5个百分点,比增速倒数第二的市州仍低11.6个百分点,并且低于全市总营业税增速9.5个百分点。另一方面营利性服务业营业税增速与营业性服务业经营状况不匹配。营利性服务业包括娱乐业(包括卡拉OK、舞厅、酒吧等)、居民服务业(包括理发、洗浴等)、信息传输及计算机服务等行业,1-8月全市居民服务业和娱乐业销售收入分别增长19.3%和21.9%,分别高于营利性服务业营业税增速5.8和8.4个百分点;1-9月全市电信业务总量增长24%,比上半年加快11个百分点,高于营利性服务业营业税增速10.5个百分点。由于营利性服务业营业税增速上下浮动10个百分点,可影响GDP增速约0.5个百分点,影响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约1.5个百分点,因此我市此项指标增速的不同步和不匹配严重制约了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前三季度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9%,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在全省排名十一。
(三)结构性矛盾减弱高新科技发展后劲
前三季度全市153家高新技术及其产品企业中的前13大企业增加值增长19.7%,占全部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4.0%,其余140家中小型企业增加值增长25.1%,但占比为46%;由于大型企业大部分属于高新技术产品企业,其产品类型只有部分为高新技术产品,因此高新产值一般不会超过企业总产值的50%,且发展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因此增长空间有限,而中小型企业增长虽然较快,但增量相对较低,短期内难以产生大的贡献。此种“头重脚轻”的不平衡状态,影响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后劲,前三季度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比上半年低5个百分点,与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差距由上半年的正2.6个百分点降为负0.7个百分点。
(四)节能减排面临两大压力
一是第三产业用电量居高不下。前三季度全市第三产业用电量增长55.5%,比上半年加快3.9个百分点,高出全市全社会用电量增速36.3个百分点。全年如果维持此种状态,可使第三产业能耗量达到99.66万吨标煤,同比增长26.9%。二是重点耗能项目开工在即,增大了能源消耗。新开工的海螺水泥,计划11月投入运营的华能三期5、6号机组和长岭分公司扩能升级后恢复的一条生产线,均为我市重点耗能项目,经测算这三个项目如果开工两个月的话,需要消耗70多万吨标煤,使全年GDP能耗量达到1650万吨标煤。以前三季度的第三产业和工业能耗情况测算全市全年万元GDP能耗下降率为2.8%,超过“十一五”五年下降21%任务中2010年下降2.78%的目标;但第三产业用电量继续攀升和高能耗项目如期运营的话,将使全年万元GDP能耗下降率反弹3个百分点,将无法完成 “十一五”能耗下降任务。此外,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中,能耗产业项目投资126.54亿元,增长49.9%,高于全市城镇投资平均增速13.8个百分点,为未来节能减排增加了难度。
三、全年经济走势预测及建议对策
国家统计局发言人盛运来司长对前三季度经济走势总的判断是,当前国民经济持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经济向好的势头进一步巩固。我市前三季度经济运行也呈现持续向好的态势,预计四季度将沿着向好的轨迹持续运行,但考虑去年基数偏高和通胀预期影响,增长速度会有所放缓。预计GDP增长14.5%左右,同比提高约0.5个百分点;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23.0%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9.0%;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0.0%和9%,CPI上涨3.8%左右。
为此,如何确保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实现,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促进重点企业恢复生产,稳定工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
一是将市直暨中省重点企业纳入联手帮扶产业升级挂牌重点服务对象,实行一对一的帮扶措施,加快解决影响生产存在的问题。二是加强调度,促进停产及限产重点企业稳定生产,抵消不利影响。
(二)加大对生产流通领域的协调力度。一是各级政府部门单位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基层,人力、物力、财力向生产销售第一线倾斜。二是要动员大型商贸连锁企业加强对定点生产企业的对接指导。三是要创新创办多种形式的节假庆会活动,为生产销售牵线搭桥,为消费者热游岳阳搭建平台。
(三)狠抓第三产业发展提速,提高第三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要进一步促进房地产业、营利性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不断拓展营利性服务业、房地产业以及建筑业营业税税源。通过提高地方营业税的增速,促进第三产业和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增大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在贡献。
(四)帮扶中小科技企业做大做强,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后劲
一是做大高新产业整体企业数量盘子。一方面积极帮助符合高新企业及其产品企业标准的中小企业纳入高新笼子;另一方面加快高新技术投资项目的施工进度,促使尽早投产。二是优先解决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存在的融资、用地等突出问题,支持企业扩大规模,做大做强。三是加大高新技术企业招商力度,大力引进有实力的民营高新企业,进一步优化高新产业内部结构,增强发展后劲。
(五)开展节能减排专项行动,确保如期完成目标任务
一是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网络广泛开展“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的舆论广告宣传活动,营造良好氛围,加强全民节能意识。二是针对前三季度全市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用电量增长128%的情况,在全市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中开展节能目标承诺活动,对四季度未完成承诺目标的单位进行通报。三是深入开展淘汰落后产能和关停“三高三低”企业行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四是开展高能耗企业延期生产或限产行动,确保能耗和产值的协调、合理增长。
[供稿:岳阳市统计局易万]
[审核:张映欣]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