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低碳经济 建设“绿色平江”

来源: 时间: 2011-08-12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绿色产业,就是以少投入、高产出、低污染,尽可能对环境污染物的排放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的产业。两者结合,这一高难度课题,提到了平江县高层领导的议事日程上,看高层如何动作,百万老区、国贫县的人民如何作出令世人满意的答卷。

  一、具备资源和基础的优势

  绿色是环保的象征,是春天的象征,绿色代表和平、友善、自然、生命、成长、生机、希望、青春。绿色的国际语言就是可行。那么打造“绿色平江”可行吗?

  1、自然资源条件优越。平江位于湘、鄂、赣三省交界处,为湖南省东北门户。总面积4125平方公里,人口106万。平江物华天宝,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蕴藏着丰富的地表和地下资源。现已探明的矿藏50多种,钾长石、云母、石膏、黄金等驰名中外。平江山川秀美,既有“幕阜丹崖、连云翠碧、碧潭秋月、梧桐暮雨”等风景旅游圣地,又有“平江起义纪念馆”、“湘鄂赣革命纪念馆”、“平江惨案纪念馆”、“杜甫墓”等红色人文景点。境内重峦叠嶂,峡谷深邃,水力资源十分丰富,可供开发的达9万多千瓦,是全国小水电建设重点县之一,平江还是我国南方重点林业基地县,活立木蓄积量达300多万立方米,楠竹蓄积量4000多万根。

  2、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确定食品加工、机电轻工、矿产建材、生态旅游四大主导产业,这是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绿色平江的现实基础条件。围绕打造食品大县和长株潭汽车零配件基地,着力推动食品产业升级、机电轻工扩张。平江县的新型工业围绕节能降耗减排的生态环保要求,按照优势资源向优势产业聚集,优势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聚集,优势企业向园区聚集的发展思路,重点培植以低碳环保为特征的新型工业群。以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引领油茶、楠竹产业加快扩张,粮畜茶药稳步发展,新造楠竹5万亩、油茶3万多亩,农业正成为资本流向的“洼地”。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国家级汨罗江风景区、福寿山、幕阜山景区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盘石洲、沱龙峡、连云山漂流、纯溪小镇、石牛寨等一批景点知名度提升,人气趋旺。总之,平江县的产业结构具有显著的低碳经济特征,具有发展低碳经济的潜力与优势。

  3、发展战略目标清晰。年初,平江县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十二五”规划的主要战略目标:地方生产总值达200亿元以上,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二产业比重提高到50%以上,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70%,污水集中处理率达60%,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森林覆盖率达到63%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每年下降2%。把平江打造成长株潭城市群周边的理想居所和天然氧吧,到2015年,全县城镇化水平达49%。

  二、低碳经济发展成效明显

  近年来,平江县始终坚持生态优先发展战略,在抢抓机遇中保持率先发展,在攻坚克难中谋求科学发展,在统筹兼备中促进和谐发展,为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创建低碳生态宜居县城做出了不懈努力,平江正在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无限魅力。平江获得了国家环保总局授予“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联合国工业组织绿色产业示范区”、“湖南省级卫生城市”殊荣。

  1、产业布局科学有序。“十一五”以来,平江县的产业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食品加工、机电轻工、矿产建材和生态旅游四大产业主导地位日益凸显,工业园“一园三区”发展格局日渐清晰,平江工业园被评为全国最佳投资环境园区和最具发展潜力园区。优质稻、油茶、有机茶、中草药、楠竹已统成为平江特色农业的闪亮名片,旅游业发展如火如荼,红色旅游、绿色旅游、激情山水、快乐平江的形象誉满三湘。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28.7:30.9:40.4,调整为23.9:44.1:32。平江已成为粮食、油茶、楠竹、茶叶、白术、生猪等六个“国字号”农业品牌。

  2、优化能源利用结构。平江是全国小水电建设重点县之一,可供开发的达9万多千瓦,目前电力装机容量5万千瓦。今年,平江福寿山抽水蓄能电站即将动工,总投资68个亿,福寿山抽水蓄能电站位于汨罗江二级支流白福水上游段,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气候带。该处多年平均降雨量2067mm,上库集雨面积5.5km2,下库集雨面积为16 km2,可利用水头700-710m,是全国目前已发现最大优势抽水蓄能电站。该电站的开工建设,是平江电力建设的里程碑。节约能源保护森林,平江沼气生态农业朝气蓬勃,推广沼气生态农业,最直接的好处就是节能,保护森林,防止水土流失和改善生态环境,在这一方面,平江县政府是下了大气力的。“十一五”期间,全县27个乡镇已有21个乡镇建立了沼气生态农业示范点,累计建设沼气池12800多个,每年可处理和消化畜禽粪便36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硫910吨、二氧化碳16万吨,生产无公害生态肥20多万吨,保护生态林186万亩。

  3、巩固节能减排成果。一是构筑县域特色工业体系,全面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率。2011年上半年全县12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为55499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9.3%,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7.6个百分点,单位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为4.0%,比去年同期多降0.2个百分点。二是严把土地信贷关,提高节能环保准入门槛,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2009年,12个外围黄金矿点被关闭,39家造纸厂强行拆除捣毁,取缔8家违法砖瓦窑,关停10家废塑料粒子加工点,捣毁浯口镇排污小冶炼点2个,使排污炼铝绝迹。一大批节能环保型无烟机制砖厂、空心砖厂投入生产,太阳能、沼气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在大幅度提高。

  三、狠抓低碳经济发展措施

  “十二五”时段,平江县坚持生态立县、工业主导、城乡统筹、共享发展的工作思路,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共享发展,全面唱响“中国有个平江县”的主旋律。对平江县来说,加快推进低碳经济,建设绿色平江的发展重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效农业,按照稳定发展粮、畜、茶、药四个传统农业,重点发展油茶和楠竹两个特色产业,加快发展休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两个新兴产业的思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加快发展红色文化旅游和商贸物流产业,加快发展以田园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休闲度假、康休养生为主的文化旅游产业。

  2、努力改善生态环境。近十年来,平江县坚持把植树造林、绿化荒山作为推动经济、造福人民的一项重要任务。2001年,平江县委县政府确定了“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2009年,县委县政府出台的《关于切实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促进林业发展的意见》,先后实施了生态公益林及基地更新改造林50万亩,森林覆盖率由57.1%提高到59.5%,森林蓄积从360万立方米增加到397万立方米,水土流失面积由1980年的140万亩减少到现在的几万亩。平江既是湖南省的重点林业县,还是全国林业示范县,全国生态示范和联合国绿色产业示范区。“十二五”预计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63%以上,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35%以上。

  3、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2002年,平江县委、县政府确实了“生态兴县”的战略,2003年在全市率先开展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区和绿色产业示范区建设,整顿整合小企业,拒绝无序开采和掠夺式开采,提高准入门槛,保护现有资源。2007年、2008年,两个示范区建设分别通过国家验收,平江县成为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十二五”绿色发展的预期目标: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二产业比重提高到50%以上,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力争达到十亿元,规模工业总产值平均增长30%,千方百计引进并运用低碳、节能环保为特征的新型建筑材料和新能源技术开发建设园区,努力把平江工业园“一园三区”建设成为低碳生态区。完善节能减排统计指标体系,加强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鼓励开展能源综合利用,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着力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此外,用清洁生产理念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服务业,积极发展低碳交通等等,都是值得县高层领导认真思考,致力推动的问题。

  4、积极倡导低碳生活。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对大气的污染。要开展宣传活动,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树立“低碳平江”形象。在新闻媒体进行系列报导,刊登低碳城市建设公益广告,引导市民在生活、流通、消费各方面,积极贯彻低碳理念,在全社会形成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浓厚氛围。

[供稿:平江县统计局李隽]
[审核:张映欣]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