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市土地流转现状分析及发展建议

来源: 时间: 2012-01-05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土地使用权流转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近年来,随着农民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的大幅增加,岳阳市各地出现了多种土地流转方式,不同程度地解决了土地抛荒现象,增加了农作物种植面积和农民收入。但土地流转政策性强,既能给农民带来实惠,又会给农民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各级政府须提高认识、加强管理,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和农村社会生产力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一、土地流转的现状

  全市有耕地面积491万亩,其中水田385.3万亩,旱地105.8万亩。2011年流转水田面积85万亩,比上年增加13万亩、增长18%;流转30亩以上种粮大户达到1.885万户,比去年增加1980户。大户承包面积占全市耕地面积的16.3%,比去年提高2.2个百分点。其中100-299亩的种粮大户有314户、300-499亩的种粮大户有58户、500-999亩的种粮大户有17户、10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有7户。2011年流转菜地面积25.4万亩。

  1、租赁:最基本的流转方式,全市采取租赁流转的达70%。在1.885万户种粮大户中,有1.26万户为租赁经营,租赁的价格为每亩每年150~550元不等。岳阳监狱按照不同区域、不同耕作条件划定不同价格将土地全部交由种植业公司统一对外竟标租赁,成片最高租赁价格达每亩每年550元。

  2、股份+合作:农民出土地和劳力、合作组织出资金和技术,统一由合作组织经营,农民在土地和劳力获得报酬的流转方式,高效经济作物和部分蔬菜园是采取这种形式。如湖南省寿光情蔬菜有限公司临湘分公司、汨罗市红花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广兴洲丰盈蔬菜专业合作社。

  3、季节性承包:在每一季节将土地承包给合作组织,合作组织付给土地所有者一定的物资或现金的土地流转方式。汨罗、平江部分农民将农田承包给合作组织种植早稻,而晚稻自己种植,由合作组织将晚稻田整理好并提供晚稻秧苗给农户。

  4、流转速度加快,规模加大。自1998年土地二轮承包以来,岳阳市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速度逐年加快,流转的土地面积不断扩大,所涉农户不断增多,特别是近三年发展更快。

  二、土地流转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土地流转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对遏制土地抛荒、提高双季稻比率、推广农业新技术、增加蔬菜播种面积、转移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维护农村稳定起了积极作用。

  1、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通过土地流转,年纪轻、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更大多离家外出打工或经商置业,或就近到长沙、岳阳市从事服务业。现在农村20-40岁的中青年已经很少在家从事农业生产了,他(她)们挣回来的钱远比在家从事农业生产多。增加了农民收入,还活跃和繁荣了城乡经济,加快了小城镇建设步伐。

  2、增加了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确保了粮食安全。土地流转遏制了农田抛荒、增加了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平江、汨罗大力发展种粮专业合作社,对劳力外出户和有意向种植一季稻的农户,村和乡镇出面协调将土地流转到种粮专业合作社,确保了粮食种植面积。全市粮食从2004-2011年实现了连续8年增产,特别是2011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单产、总产将创历史新高。

  3、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规模经营。土地出现逐步向大户和专业合作组织流转。形成了种植大户、板块农业、一村一品、一乡一品的规模经营格局。在君山区、华容县南瓜连片种植,形成了6万亩的南瓜产业带;在湘阴县、岳阳县、汨罗市形成了大板块的优质稻产业带。逐步将耕地向种田能手集中,使耕者有其田,能者尽其能,智者尽其智,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实现了农业逐步向规模化、产业化、企业化方向发展。

  4、推广了农业新技术,示范带动作用强。土地流转,合作组织和种植大户均采用新技术、新品种,以节约劳动力、提高产量、提高效益。合作组织和种植大户一般采用机耕机收、推广机插秧,农业机械得到更广泛的运用。屈原管理区种粮大户阳岳球,承包水田5000亩,今年新建育秧大棚5100平方米、采用多层喷滴灌育秧新技术,全部采用机耕、机插、机防、机收,成为当地现代农业示范能手。湖南月坤农业有限公司在平江县伍市镇租赁2762亩稻田,采取先进技术种植时鲜蔬菜,远销广州、深圳、香港,效益好、示范作用强,带动了当地农业的发展。

  5、加快了基本农田建设。合作组织或股份+合作的租赁方式,投资方要整理土地、改造沟渠和建立设施农业,改善了生产条件,促进了农业发展。如君山富农蔬菜合作社、华容红旗蔬菜专业合作社,将菜农入股的土地统一规划沟渠、道路硬化,统一架设钢质大棚。

  三、存在的问题

  1、法律意识较淡薄。乡村没有建立对农民进行土地流转政策的学习宣传机制,农民对土地流转方面的政策不熟悉,大部分租赁户或服务组织没有按相关政策办好手续,存在纠纷隐患。

  2、对土地流转重视不够。部分乡村干部认为土地流转是农民自己之间的事,不需要政府插手,事前不管理、出事后抱应付态度。

  3、对基本农田的管理和保护不严。部分基层组织认为基本农田保护是国土部门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大;农民对土地的处置是农民的事,与基层干部的关系不大,管理不到位。

  4、管理粗放,抵御风险能力差。由于土地流转面积大,有些种植大户,考虑到劳动力成本高,管理粗放,广种薄收,一旦遇到自然灾害,就要减产减收。2010年屈原管理区的几个水稻种植大户,因晚稻采取落后的直播,受9月22日强寒露风影响,损失严重。

  四、加强土地流转的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认识。要组织基层干利用报刊、电视等多种方式宣传中央、省、市有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一系列政策和文件精神,让每一个农民了解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增强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参与意识。

  2、建立土地流转机制,引导土地健康有序流转。一要规范土地流转基本操作规程,实行程序化操作。由乡镇统一受理农民委托土地流转申请书,发布土地流转信息,召集农户自主流转见面,对达成协议的农民,指导和帮助按要求签订合同。二要建立土地租金评估制度。要建立农用土地评估机构,以土地流转前的评估作为确定租金的依据;同时对土地流转后的土地肥力、地力被破坏情况进行评估。三要建立土地流转合同管理制度。流转双方要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签订书面土地流转合同,明确流转的形式、数量、期限、条件和双方的权利、责任、义务。四要鼓励土地流转,对种粮大户、种菜大户各级政府要给予奖励,遏制土地抛荒。

  3、搞好技术服务,提高土地流转后的种植效益。要制定相关政策,要求相关技术服务部门定期向要大户或服务组织宣传、推介新技术,将成熟的有推广价值的新技术逐步推广。要完善保险制度,对土地流转大户要投保,确保在遇到自然灾害或不可抗拒的灾害时,由保险公司理赔救灾化解风险。要扩展销售渠道,加强市场调研和信息管理、发布,指导土地流转农民搞好生产。要发挥各类流通组织、营销贩运专业户的作用,把土地流转农产品运销出去。要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积极发展订单农业,鼓励加工龙头企业与土地流转的合作经济组织或农民签订产销合同,形成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和精深加工,做好科企对接、银企对接服务,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

[供稿:岳阳市统计局李跃龙]
[审核:李跃辉]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