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市与九江市经济发展比较分析

来源: 时间: 2015-09-02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岳阳市与九江市在区位条件、交通位置、资源禀赋等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两市在长江中游比邻而居,分别位于湖南省北部和江西省西北部,各自临洞庭湖和鄱阳湖,近年来九江发展比较快,发展质量比较好,九江经验对于岳阳加快发展具有学习借鉴作用。

  一、岳阳与九江情况比较

  (一)从总量指标比较

  可以看出,2014年岳阳人口多于九江,GDP、规模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总量比九江大,而九江土地面积、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大于岳阳。

  (二)从质量效益上比较

  从政府效益看,2014年岳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和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分别相当于九江的78.0%和56.9%。

  从居民收入看,2014年岳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相当于九江市的92.2%和109.1%,通过历史数据比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13年被九江市超过,并且差距在拉大,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九江的距离在不断缩小。

  从反映经济活力的存贷款余额和用电量看,2014年岳阳存贷款余额分别相当于九江市的79.1%和64.1%;全社会用电量和工业用电量分别相当于九江市的87.1%和75.0%。

  从反映对外开放水平的进出口总额和实际利用外资看,2014年岳阳分别相当于九江市的13.7%和22.5%,差距非常大。

  (三)从经济结构上比较

  从几个经济结构指标看,岳阳全面落后于九江市,特别是进出口总额占GDP比重、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比重、存贷比等指标差距均在十个百分点以上。

  (四)从产业贡献上比较

  从第二产业看,岳阳税收总量与九江差距体现在建筑业,但如果同时与九江剔除央企石化税收,则全市地方工业税收约为九江的63.0%,岳阳地方工业短腿严重。

  从第三产业看,岳阳第三产业各个行业均弱于九江,特别是房地产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等行业税收差距均在10亿元以上。

 

  岳阳税收过亿元的大户总计纳税额高于九江,但与九江相比,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岳阳纳税大户个数少于九江;二是岳阳税收集中在石化行业的长岭炼化和巴陵石化两厂,而九江行业较为丰裕;三是岳阳纳税大户主要是国有大型企业,而九江非公企业较多。

  (五)从经济布局上比较

  岳阳市县域(四县两市一区)GDP占全市的58.4%,与九江市(九县两市)58.2%基本持平,但县市区财政占比、财政过20亿元县市区和10-20亿元县市区个数远远低于九江。岳阳在产业布局方面有一些不合理之处,如岳阳县和临湘市的陶瓷行业比较雷同;纺织行业华容县、君山区均比较多;机械行业分散在开发区、湘阴县、汨罗市等县市区。九江市县域经济布局好于岳阳市,同时在产业链延伸方面有值得借鉴之处,如九江市永修县主导产业有机硅,龙头企业年产值在15.36亿元左右,年纳税在5000万左右,上下游关联企业达72家,开发产品近1200种,整个产业年产值139.77亿元。

  (六)从经济地位上比较

  岳阳和九江均为各自省份第二大经济强市,相对来说,九江市本省副中心城市地位更加突出,江西省早就明确了举全省之力推进“昌九一体化”发展,同时九江主要经济指标在江西省占比也高于岳阳市在湖南省占比。

  (七)从发展速度上比较

  从2010-2014年年均增幅可以看出,岳阳与九江相比相对滞后,除GDP年均增幅略高于九江0.1个百分点外,其他指标年均增幅均低于九江。

  二、存在差距的原因探析

  与九江的比较可以看出,岳阳存在经济效益不佳、经济结构不优、经济外向度差;地方工业短腿,县域经济实力不强等问题,而其中核心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本地优质资源没有充分发挥。岳阳拥有非常丰富的生态农产品资源、旅游资源,是全国商品粮、棉、生猪、水产品基地,国家商品茶生产基地,水产品产量全省第一,粮食、生猪等产量也位居全省前列;全市旅游资源590处,其中五级资源27处,四级资源41处,三级资源90处。但是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化为强劲的产业优势。主要是规模化农业、加工型农业、生态型农业和服务型农业融合不够,缺少品牌效应;优质旅游资源单体内涵挖掘不够,整体外延整合不够,导致岳阳仍处于“过境游”的状态,旅游业“吃、住、行、游、购、娱、体、疗”的八大功能作用待进一步提高。

  (二)依赖外地资源的工业以高能耗产业为主。石化产业在岳阳拥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全省除装备制造业外第二个“千亿级”产业。石化产业既是岳阳的优势,但由于过于依赖外地资源,且属于高能耗产业,因此石化产业也是岳阳发展的一大劣势。一是石化行业直接影响岳阳经济运行。2014年上半年,长炼炼化和巴陵石化分别进行停产检修,给全市规模工业和财政收入带来很大影响。二是使得岳阳能耗产业占比过高,节能降耗压力大。三是高能耗产业抵御经济调整能力弱,原材料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大,产品效益低,竞争力不强,不能适应新常态的要求,亟待优化升级。

  (三)发展潜力尚未充分发挥。岳阳承东联西、贯穿南北,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岳阳处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向内陆辐射、长江经济带和京广铁路经济带的黄金十字架上,是湖南唯一的临江口岸城市,城陵矶港是长江八大良港之一,港口集装箱吞吐量20万标箱左右。铁路、高铁、高速贯穿东南西北,岳阳机场建设顺利推进,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体系日益成型。长江经济带、洞庭湖生态经济区、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国家战略叠加岳阳,但目前这些潜能发挥不够,加快发展、和谐崛起仍需加速加力。

  三、加快岳阳发展的工作建议

  湖南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把岳阳打造成湖南通江达海“新增长极”的目标定位,岳阳市委、市政府进一步要求将岳阳建设成一“极”(湖南发展新增长极)三“宜”(宜居宜业宜游)的江(长江、汨罗江等)湖(洞庭湖)名城,全市上下要充分学习借鉴九江发展经验,不断提升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发挥自身资源、产业等方面优势,保持战略定力,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争取早日实现“一极三宜”战略目标。

  (一)提振工业核心竞争力。从当前岳阳所处的发展阶段看,工业特别是制造业仍然要在经济中唱主角。一是要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发挥市场和政府两只手作用,加速改造提质石化、造纸、建材、纺织、有色等传统行业。二是走精品化、品牌化路线。在整体产能过剩的今天,精品化、品牌化是企业生存发展壮大的必然选择,要依托现有龙头企业,鼓励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打响品牌,同时利用品牌优势整合同质企业,提升整体发展水平。三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依靠全市243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重点发展具有一定基础的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和新材料等五大行业。

  (二)打造第三产业发展引擎。岳阳第三产业占比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同时第三产业内部各个行业效益均低于九江,我们要充分发挥岳阳的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岳阳特色的第三产业。一是打造具有大湖大江水文化特色的宜游岳阳。引进大型旅游集团,深度开发岳阳旅游资源,加强旅游项目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水平,提高旅游配套服务能力,通过旅游业带动“吃、住、行、游、购、娱、体、疗”等相关八大行业发展。二是打造能够深呼吸的宜居岳阳。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绿色工业,提高城市品位和城市承载能力,加强园林绿化,沿江环湖发展中高端房地产业,让城市特色与房地产建筑特色融为一体。三是打造以城陵矶港为龙头的口岸岳阳。加速“一区一港四口岸”建设,发展大运量、大水耗制造业,打造通江达海新增长极;着力引进外资,扩大商品和劳务出口,提振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四是打造区域性消费中心的购物岳阳。构筑以东茅岭为核心商圈的商贸中心,打造湘北最大的区域性购物中心,提高中心商圈辐射能力,以区域布局分工合作、大型商贸综合体为核心、特色市场为补充的商贸流通格局打造各类消费市场和消费中心。五是打造“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品牌的文化岳阳。发挥岳阳名山、名水、名楼、名人、名文特色,突出湘楚文化属性;发扬“先忧后乐、团结求索”的岳阳精神。支持地方花鼓戏、巴陵戏等特色文化发展;打造具有“水墨丹青”岳阳风味的高档旅游文化综艺节目;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扩大岳阳“文明之乡、诗词楹联之乡、歌舞之乡”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六是打造“互联网+”的信息岳阳。进一步解放思想,拥抱“互联网+”,着力发展电子商务、信息服务、金融、创意设计、广告展会等高端服务业,提高岳阳服务业水平。

  (三)构建洞庭湖现代生态农业体系。充分发挥洞庭湖生态农产品资源优势,构建生态农业产业体系,为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一是发展农业合作社,促进规模化经营。支持合作社发展,鼓励合作社按照国家级和省级要求开展运营,以合作社为基础全面推广绿色生态无害农产品的种养殖。禁止施用各种激素、膨胀剂、生长素、瘦肉精等有害物质;逐步施用有机肥料替代无机肥料;严格控制有害农药的使用。二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在绿色农产品基础上发展绿色农产品加工业,延生农产品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三是发展绿色特色餐饮业及农业服务业。实行餐饮业与绿色生态农业的深度对接,按照岳阳县清水村模式发展休闲农业,大力开发体验式旅游产品,吸引周边城市居民周末来休闲度假,吃生态菜、钓生态鱼、学种养殖农艺、采摘收获生态农副产品、购买生态农副产品;做大做强中华湖鲜美食街等特色美食品牌,搭建特色餐饮业载体,开展各类美食节庆活动,推广岳阳生态湖鲜美食;发展冷冻、仓储、运输等农业服务业;推广“樟树港辣椒”、“赵大爷放心菜”等品牌成功经验,打造多个生态农产品及其加工业品牌。四是促进新型城镇化。在农业产业化基础上加速新型城镇化建设,让农业产业化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坚实产业基础,促进农业加工业、新型城镇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发展。

  (四)扶持壮大县域经济。一是加快园区发展。积极实施“135”工程,加速企业入园步伐,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园区管理与服务水平,着力发展地方工业,补齐地方工业短腿。二是坚持集约经营。各地要找准地方特色,避免同质竞争,通过集聚、集约发展享受产品配套优势,实现集群效应,提高整体竞争力,同时减少环境压力。三是强化对县域经济的考核调度。严格执行市委《关于进一步激励干部想事干事成事的暂行办法》、《关于对为官不为与为官乱为实行问责的暂行办法》和《关于进一步严格干部监督管理的暂行办法》等3个文件,加大考核和督查力度,向各县市区传导“新增长极”发展压力,提拔重用发展成效突出地区的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鼓励各地加快发展。

  (五)加强项目建设。一是充分发挥好政策优势。充分利用岳阳面临长江经济带、洞庭湖生态经济区、长江城市群等国家战略等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充分利用好政策优势,力争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协调发展、城乡统筹发展、公共服务共享等方面,对接落地一批重大项目。二是继续大力招引民间资本。利用产业链条招商、市场行为招商、以商招商等,促进民间资本来投资;抓住大项目、好项目,进一步提高招商选资的质量和水平,突出重大项目招商,引进战略投资者,带动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通过招引大型企业形成主导产业,提升产业集聚能力。三是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改进作风,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改善项目建设环境,对于非法阻工、强揽工程等影响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等违法行为实行“零容忍”。

  (六)激发民间活力,发展民营经济。充分激发民间活力,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建设“宜业”岳阳。一是加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步伐。在金融、税收、土地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鼓励支持各类创业创新人才,通过民间创新创业补齐民营经济短板。二是进一步简政放权。突破各类“玻璃门”、“天花板”制约,为创新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三是加快人才引进步伐。加强人才储备,为岳阳打造新增长极提供智力支持和保障。

[供稿:岳阳市统计局 谢亢]

 [审核:刘雁]

  [责编:罗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