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种市场混乱,农民利益不保亟待治理整顿

来源: 时间: 2004-04-07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2003年棉花价格大幅上涨,广大棉农得到很大利益。据安乡县农调队农村百户调查,2003年出售籽棉每公斤均价5.19元,比上年增加1.89元、增长57.3%,平均每人出售籽花收入1076.35元,比上年增加485.09元、增长82.0%。因此,2004年全县农村种棉积极性又有很大提高,预计今年全县棉花种植面积将比上年增长20%以上。

    棉花种植面积扩大,种子需求量相应增加,而种子生产单位的普遍减产,加剧了种子市场供应的紧张状况。县农业局下属的丰沅种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棉花制种企业,去年在扩大制种面积的情况下因严重受灾,制种量只及预计产量的三分之一,仅生产种子12万包(可种植12万亩),比前年减少8万包,只能满足种子经销商和乡镇农技站预定数量的50%左右。由于广大棉农法律意识不强,自我保护不力,盲目购种等原因给不法商贩以可乘之机,形成棉花种子市场鱼龙混珠,良莠不齐,以次充好的混乱局面。一是种子品种多而乱。据县农业执法大队调查,目前在我县上市的棉花品种达32个,其中有22个属于不同程度的违法违规品种,占上市品种的68.8%,特别严重的是有些品种来源于不同生态区域,并不适应我县的土壤气候条件,如奥棉一号等品种,若大面积栽种将严重影响棉农收入。二是大肆经营推广未经审定的棉种。我县乡镇农技站属事业编制,普遍靠经营农业生产资料维持生存。在棉种紧张的情况下,受利益驱动,部分乡镇农技站无视国家法律、法规,拿农民的利益作风险去承担自己所谓的“示范”,大肆经营推广未经审定的棉花品种。县农业执法大队现已查明“未审先推”的品种达22个之多。三是哄抬棉种价格,增加棉农负担。部分乡镇农技站,一方面是农户定购的种子得不到满足,却有高价种子出售,另一方面是既使是定购的种子,到农户手中时也是一再加价。如安生乡大杨树的刘国华今年计划种植9亩棉花,在乡政府农技站购种3包湘杂棉3号F1(SK-5),每包80元,7包南龙98-4F1(AK-7),每包70元,比规定的零售价格每包分别高了35元和25元,涨幅达77.8%和55.6%,仅此一项全家就增加生产成本280元,人均93元。据安全乡恒丰村吴先才反映,他们村定购的棉种在原定价的基础上每包都加价10元,黄山头镇界沟村九组定购58包棉种,兑现27包,每包加价5元。

    从中央到地方都在规范农村经济秩序,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然而我县棉花种子市场的混乱局面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亟待治理整顿。

    一、加大宣传力度。要广泛利用电视、广播、标语等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种子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不仅提高广大农村的法律水平,并要不断扩大法律对无序市场和违法乱纪行为的震摄力,要开展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识别真假、防范伪劣、公示正品的技术讲座。

    二、整顿种子市场,打击违规经营。种子经营已经市场化,但种子经营必须严格遵守和执行《种子法》。据县农业执法大队检查,一些种子经营单位和经营个体既无营业执照,也无专业技术人员,非法从事着种子经营活动。个别乡镇农技站受利益驱动,只要是种子就卖,不顾农民利益,并且不服从种子职能部门的管理,在种子市场中造成了极坏影响。相关职能部门一定要按照《种子法》和《消费者权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严惩违法经营行为,切实保护广大农民利益。

    三、提高农民素质。当听到棉种减产,种子供应紧张的时候,很多农户在根本就不能辨别种子真伪或种子是否通过“审定”的情况下就急忙购种,给不法商贩获取暴利提供了机会,给自己全年的棉花生产留下种种隐患。还有部分农户看到去年棉花效益好,今年就大面积水田改旱地,有盲目扩种的现象。如黄山头界沟村九组,去年种植棉花24亩,今年计划扩大到60亩左右。因此,提高农民的市场意识、法律知识、种植技术就成为政府和相关部门及农民自身的重要任务。
 
[安乡县统计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