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受国家宏观经济环境趋好和2003年下半年以来增长速度逐季攀升惯性的双重作用,益阳市经济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经济增长速度进一步加快。初步核算,一季度全市生产总值为53.10亿元,同比增长10.4%,其增幅高出1.2个百分点,是1997年以来季度增幅最高的。从产业结构看: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8.96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5.28亿元,增长15.4%;其中,工业增加值12.79亿元,增长15.5%;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8.86亿元,增长9.8%。
经济运行呈现“三高六快三升”特征
(一)“三高”:
一是工业生产继续在高位运行。
一季度,益阳市工业生产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1.72亿元,同比增长33.4%;完成工业增加值6.19亿元,增长26.6%。全市规模以下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4.31亿元,增长14%,其增速提升8.1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呈现如下特点:一是重点产业强势增长。一季度全市八大行业完成增加值5.25亿元,增长39.6%,其中:增速最快的电力工业,完成增加值1.39亿元,增长51.6%,其余依次是建材工业完成0.41亿元,增长46.7%;冶炼及压延工业完成0.36亿元,增长45.6%;造纸工业完成0.60亿元,增长45.0%;化学工业完成0.68亿元,增长43.4%;纺织工业完成0.73亿元,增长30.9%;机械工业完成0.59亿元,增长24.4%;食品加工业完成0.49亿元,增长23.2%。二是中型骨干企业贡献突出。一季度全市中型企业共完成增加值2.96亿元,增长28.3%,其水平高出规模工业1.7个百分点。尤其是纳爱斯公司、益阳电厂、益阳橡胶塑料机械集团公司、科力远高技术公司等12家骨干企业贡献大,完成增加值2.42亿元,同比增加0.84亿元。12家骨干企业对规模以上工业的贡献率达54.9%。三是六种经济类型工业同步发展,其完成及同比增长情况分别为:国有工业1.46亿元,增长15.8%;集体工业0.81亿元,增长36.5%;股份合作工业0.14亿元,增长28.6%;股份制工业2.97亿元,增长21.3%;外资工业0.39亿元,增长78.4%;其它工业企业0.42亿元,增长64.6%。四是工业产品出口形势好。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出口交货值0.64亿元,同比增长六成以上。益阳橡胶塑料机械生产的机械产品、亿胜富辉制衣生产的服装、惠同新材料生产的电磁屏蔽防护材料等一批产品设备成功打入国际市场,已成为我市外向型工业发展的生力军。
二是工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
1-2月,全市规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1亿元,同比增长39.8%;实现利润总额1607万元,增长8.8倍,其中盈利企业实现盈利4200万元,同比增盈2019万元。盈利大户益阳电厂和纳爱斯公司贡献突出,这两家盈利大户共完成利润总额2165万元。1-2月,全市规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效益综合指数为90.8%,同比提高22.1个百分点,是近年来的较高水平。
三是投资需求高速增长。
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9.29亿元,同比增长24.2%,其增速加快15.4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71亿元,增长31.9%,其增速加快21个百分点。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2.17亿元,增长54.5%;更新改造投资完成0.90亿元,下降34.7%;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0.92亿元,增长56.3%;其他投资0.08亿元,增长1.6倍。基建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全部投资的66%,成为拉动全市投资高速增长的主体。一季度完成农村固定资产投资4.59亿元,同比增加0.6亿元,增长15.2%。其中,非农户完成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68亿元,增长38.2%,农户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1亿元,增长5.1%。
(二)“六快”:
一是农业生产发展加快。
据初步统计,一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14.6亿元,同比增长5.0%。其主要特点有:①政策激励是动力。中央、省、市各级政府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央1号文件就稳定和发展粮食生产、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等出台了相关支农政策,加上农产品价格上涨,农业种植效益提升,农民的农业生产的积极性高涨。据了解,全市粮食计划播种面积523.5万亩,同比增加95万亩。其中水稻播种面积423.9万亩,同比增加88.3万亩;旱粮90.6万亩,同比增加6.7万亩;油料120万亩。春耕生产形势喜人,双季稻面积在扩大,全市计划早稻播种面积178.8万亩;油菜收获面积可望达108万亩,同比增加7.6万亩;春茶生产量、质量、价格形势比上年要好。甘蔗、亚麻种植面积有所减少。②植树造林成亮点。市委、市政府采取一系列得力措施,把栽杨树作为农业产业化的基础工程和振兴益阳经济的希望工程来抓,造林面积创历史之最。一季度,全市共造林100万亩,其中杨树84万亩,退耕还林完成16万亩。杨树造林面积达过去10年造林面积的总和。③发生疫情受影响。今年一季度,益阳市个别地区发生了禽流感,对家禽养殖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使家禽出笼减少,一季度出笼家禽517.35万羽,同比下降5.8%。尽管家禽生产受到影响,但畜牧业水产增长强劲。初步统计,一季度,全市出栏肉猪107.9万头,同比增长3.8%;牛4.32万头,增长5.4%;羊11.77万只,增长15.6%;水产品总产量4.97万吨,增长7.5%。
二是外向型经济发展步伐加快。
1-2月,全市进出口总额达1498万元,增长1.1倍。其中,出口总额542万元,增长7.5%,进口总额956万元,增长3.3倍。一季度,全市实际利用外资448万美元,同比增加36.12万美元,增长8.8%;实际利用内资5.22亿元,同比增加2.75亿元,增长1.1倍。一季度,益阳市引进市域外项目的到位资金达5.6亿元,为去年的2倍。去年“深洽会”签约的42个项目,进展较为顺利,项目启动、到位前期资金的项目比例较高。到目前为止,已正式启动项目35个,其中已开工建设19个,正在办理手续的16个,已有资金到位的23个,共到位资金2.7亿元。
三是消费需求增速加快。
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实现23.12亿元,同比增长11.0%,消费品市场呈现以下特点:
——餐饮业增长速度仍保持领先的地位。一季度,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15亿元,增长16.1%,继续居各行业之首。
——节假日消费仍是市场销售的亮点。元月份,适逢元旦和春节假日,消费特征明显,消费市场充满节日喜庆火爆气氛,年货中食品、饮料、烟酒类和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销售红火。1月份,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8亿元,增长12.4%。
——城市消费品市场增长快于农村市场。一季度,全市城市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8.43亿元,增长12.2%;农村市场(县及县以下)实现消费品零售额为14.69亿元,增长10.3%,低于城市市场增幅1.9个百分点。
四是财政收入增速加快。
一季度,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2.66亿元,同比增长37.9%。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58亿元,增长42.6%。其中:工商各税8079万元,增长12.2%;农业四税1482万元,增长60.0%;企业收入538万元,增长94.2%;其它收入5431万元,增长125.7%。完成地方财政支出4.43亿元,增长34.8%。其中:教育事业费支出15117万元,增长19.5%;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费支出2977万元,增长1.11倍;社会保障支出5057万元,增长1.98倍;行政管理费支出7960万元,增长21.2%。
五是存贷款增速加快。
金融机构存贷款大幅度增长。3月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207.26亿元,比年初增加18.03亿元,同比多增4.09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168.62亿元,比年初增加18.04亿元,同比多增3.48亿元。3月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160.05亿元,比年初增加10.85亿元,同比多增1.73亿元。
六是邮电业务增速加快。
一季度,全市实现邮电业务收入2.09亿元,增长19.8%,增幅比上年同期加快8.2个百分点。
(三)“三升”
一是城乡居民收入提升。
在经济稳步增长的同时,益阳市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一季度全市从业人员劳动报酬5.99亿元,在岗职工工资总额5.8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1%和15.3%;据抽样调查,一季度,益阳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20元,同比增长13.8%,其增幅提高12.8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695元,增长6.3%。据对660户农村住户调查,一季度益阳市农民现金收入达824.33元,同比增加127.66元,增幅达18.3%,是1996年以来增长最快的。农民现金收入大幅增加的主要因素:其一,外出打工人数增加,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一季度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达283.89元,同比增加20.64元,增加7.8%;其二,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农产品出售量增加,使农民家庭经营现金收入大幅度增加,一季度农民人均家庭经营现金收入461.35元,同比增加110.36元,增长31.4%,出现了近五年以来农民家庭经营现金收入增长首次超过工资性收入的增长。
二是市场价格攀升。
一季度,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升1.9%,其中3月份同比上升3.3%。在八大类消费品价格中,除食品、烟酒及用品、居住三类价格同比分别上涨5.9%、1.3%和3.1%外,衣着、家庭设备及用品维修服务、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等五类消费品价格都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
三是企业景气指数攀升。
企业景气调查结果显示,一季度全市企业景气指数和企业家信心指数分别为119.8和116.1,表明益阳市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持续向好,企业家对宏观经济发展的信心更足,支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微观基础继续改善,内在活力不断增强。
今年一季度,虽然益阳市经济开局良好,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其一,农产品、农资价格波动频繁,影响农民增收。
由于农产品的供求完全由市场调节,市场价格波动大,如果今后农产品价格不能持续上涨或价格下降,而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不断上涨,使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民的收益将难以保障,直接影响农民收入的稳步增长。
其二,亏损企业阻碍总体企业利润增长。
1-2月,全市385家规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中,有72家出现亏损,虽同比减少20个,但亏损额达2593万元,同比增长28.5%。亏损额上100万元的亏损大户7家,亏损1351万元,占全市亏损企业亏损额的52%。这些亏损大户是齿轮股份、汉森制药、马迹塘电厂、资江机、益阳自来水公司、桃江锰矿和桃江稀土金属冶炼厂,他们对全市规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的利润增长有较大的倒拉作用。
其三,招商引资到位资金不容乐观。
去年“深洽会”,益阳市共签约项目42个,有23个已到位资金,但到位的资金总数还不到3个亿,不到42个项目合同引资额的5%。一季度,全市引进市域外项目的到位资金5.6亿元,为去年的2倍,但与全年目标任务比,仅完成了七分之一。为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确保全市招商引资取得较大突破。
上半年经济走势
从一季度的情况看,上半年全市经济将保持较快增长的态势,预计上半年经济有望在新的增长平台上持续下去,GDP增长率将达到10%以上。其中,工业生产在前几年工业投资尤其是技术改造投资效应不断显现的基础上,增长速度将保持较高水平,工业结构和效益继续有所改善。农业生产已初步形成以区域化布局为基础、农产品加工业为主导的效益农业块状经济发展格局,上半年农业生产将保持稳步增长。第三产业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从三大需求来看,投资需求仍将会较快增长,出口增幅可能前低后高,消费需求相对平稳,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将持续较快增长,居民收入增幅将与去年基本持平,消费价格总水平有望维持现阶段水平。
[益阳市统计局经研室 ]